明朝败家子(校对)第1072部分在线阅读
朱厚照一脸看白痴一样的看着自己的父皇。
他不胜唏嘘。
小时候的自己,看着自己的父亲,何其的高大,何其的伟岸,何其的了不起,总觉得,父亲便如一座大山,是极了不起的人,天下人没有人可以及得上他。
只有到了越来越大,方才知道,原来……嗯……不能说,说了会被吊起来。
方继藩微笑道:“这个想法,想来自古以来,就有名医实践过,可最终,再没有人去尝试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篇论文,每一个人的血型不同,若是错用了其他人的血液,非但不能救人,反而是在杀人。可是苏月,却寻到了问题的根本,这使得以血补血,成为了可能。鄞州侯的血,乃是乙型,想要输血,便需找到和他同样血型的人进行输血,就可以了。这也是为何,鄞州侯如此虚弱,太子殿下敢于做这个手术的原因,只要有充足的同型号血液,通过针管和羊肠,将血液源源不断的输入至鄞州侯的体内,那么鄞州侯体内,就绝不会缺血,手术的本质,虽是开膛破肚,可最大的困难却有两处,一个是细虫感染,一个便是缺血,细虫论诞生之后,医学院对于细虫的认识更加深刻,因而,在消毒以及后期的养护这一块,已有了长足的进步,而这一篇论文,却是解决了当下医学院手术的第二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便是血液的补充。”
弘治皇帝这一次,算是彻底的明白了。
论文虽看不懂,可这论文真正的用处,却是使输血成为了可能。
弘治皇帝眉一皱:“这岂不是说,若是在沙场之上,有将士受伤,大量失血,可以通过补血,进行营救?”
“不错。”方继藩道:“可以用的地方,多了。不但治疗病人可以用,沙场上可以将将士们的死亡,降至最低,使将士们人人敢战。且还可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使西山医学继续进步下去。”
弘治皇帝心里颇为震撼,他低头,看着这短短的一篇论文。
就一篇论文,未来可以拯救成千上万人?
那么……整个期刊,这数十篇论文呢?
还有,这么多期的期刊,又有多少篇的论文。
太可怕了啊。
当然,弘治皇帝觉得,方继藩这厮,是不是夸大了其中的作用。
他若有所思着,却依旧……还沉浸在这可怕的可能中。
再深里想,假若,这没有打折扣的话,那么……期刊的分量,将会有多重啊,甚至……远超自己的想象。
甚至……朝廷无数的所谓德政,和这期刊一比,都可能是小巫见大巫。
因为这一期期,一刊刊,数之不尽的奇谈怪论,都可能……带来巨大的利益。
弘治皇帝皱着眉,他心里乱七八糟的想着。
因为方继藩方才的奏报,实在太直观了,直观到弘治皇帝心里惊起了惊涛骇浪。
弘治皇帝拉下脸来:“现在,且不管这所谓的论文!”顿了顿:“鄞州侯,无论如何,都不能被你们二人给折腾死,若是折腾死了,朕如何向太皇太后交代?若如此,朕绝不轻饶你们,罚你们去大漠里牧羊!”
方继藩脸色一变,陛下啊,我为陛下立过功,陛下你不能提起裤头就不认人啊。
朱厚照却是眼前一亮,就恨不得立即回去将鄞州侯锤死拉倒,立即去大漠了。
弘治皇帝心里却想,倘若鄞州侯当真能醒来,那么……自是证明,这一片论文有效,鄞州侯的失血,尚可以营救,那么其他人自是不在话下,而再深里想,一篇论文便如此,这求索期刊,上头所书的‘科学’之道,就更加恐怖如斯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在于鄞州侯:“你们好生照料,出了差错,朕不饶你们,太皇太后还在宫中,还不知气成什么样子,朕且回去,有消息,立即奏报。”
说着,起身,走了几步,突然又回过头,捡起了案牍上的期刊,一卷,握在手里,方才踱步,走了。
萧敬忙是追了上去。
方继藩则是侧目,看着一脸杀机的朱厚照,心里咯噔一下,一把拉住朱厚照道:“殿下,万万不可,我们是大夫,再者……鄞州侯他是我们的亲人哪……”
朱厚照一撇嘴:“本宫是这样的人?少拿你小人之心,度本宫君子之腹。”
也一撇嘴:“有消息赶紧告诉本宫,本宫去工地里看看。”
方继藩才松了口气,他太了解朱厚照了,这厮……就是一只恨不得飞出囚笼的鸟儿,若换做从前,鄞州侯想不死也难,不过还好,在这里,太子殿下已有了太多的羁绊,比如他的医学院,比如他的铁路,比如……他的旧城改造大计,还有他那无数尚没有卖出去的土地。
想来……这些足够让太子殿下冷静下来,乖乖留在京里了。
不过……
陛下似乎对于科学,很有兴趣啊。
方继藩内心深处,倒是生出了几分期待。
莫非……咱们大明弘治天子,要成历史上的彼得大帝了不成?
……
定兴县。
秋收已经开始。
定兴县里,招募的上百税吏,已经开始行动起来。
事实上,单单这些税吏还不够,整个定兴县上下,在当下,上至欧阳志,下至六房的书吏,现在都成了暂时的税吏。
收税,乃是头等大事,马上,去岁的所有钱粮,就要进行统计了。
这些钱粮,一部分将留在县里,用来还西山钱庄的贷款,一部分,则留来,做县里明年的开支。当然,其中的六成,是需押解入京的。
其他的县,收缴钱粮几乎没有衙门太多的事,毕竟,除了县里进行摊派,几乎都是由士绅们代劳,所谓皇权不下县,其实就是如此。
可在定兴县,原有的结构,已经被彻底的打破,数不清的流民,涌入了这里,在这里,也已兴建了无数的作坊,这些作坊,统统和新城对接,现在有了铁路,几乎也直通了旧城。
数不清的商贾,开始看到了商机,他们蜂拥而入,大量的土地,开始被收购,开作坊的,建立货栈的……
这些商税已经开征。
不只商税,士绅们的税赋,也是大头,这些士绅们,趁着卖地,和农作物的价格暴增而谋取了巨大的好处。
许多人意识到,原来官府开的这条路,就是个聚宝盆,现在士绅们几乎人人成了陆路巡检司的一员,严厉打击其他县的人用此道路,自己花钱修的路,凭什么给你用。
如今,官府又上了门,交税了。
咬咬牙,还能怎么样,交吧,大家还等着,道路继续修建呢,甚至听说,若是还不上贷款,钱庄就会把道路收回,到时,亏得是谁?
士绅们心里还是觉得有些可惜,虽是谋取了大量的利益,可一旦要割肉,还是难受的很,和税吏们进行各种斗争,可大致上,在这个过程中,却还算平缓,倒没有引发太多的事端。
第一千零八章:大功
想让人一下子明白事理,其实说穿了,无非是能让人得利。
士绅们得了利,现在要割肉,哪怕再疼,至少还不至于和你掀桌子翻脸。
何况,近来在这定兴县,开始出现了许多游手好闲之人,这些豢养起来的人,耳目灵通。
谁家藏着什么,或是什么买卖没有交税,第二日就摆在了欧阳志的案头上。
当然,欧阳志是县令,是个有作为的官员,他断然不会和这些乌七八糟的人为伍的。
对于某些不上道的人,欧阳志往往是让人请他来县衙里谈一谈,大家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喝一盏茶,而后,将东西丢出来,自己看吧,你这逃税,也太狠了吧。
对方立即傻眼,也不再说什么,乖乖的缴纳税赋,此后,各自相安。
为了追税,产生了许多的问题,当然,有问题不可怕,只要制定方法,去解决就可以了。
税赋计算,是个极麻烦的事。
因为一丁点都不容马虎。
尤其是定兴县的税,是实打实的,绝不是靠摊派这等粗糙的手段,因而,每一分税,都要算个清清楚楚,不容有半分差错。
为此,甚至欧阳志调用了几个西山算学院的人来。
他们开始制定出了几个公式,同时去改进账目的算法。
欧阳志已经连续许多日子,不曾睡过好觉了。
无数的银子,开始入库。
因为实施一条鞭法,因而直接去掉了粮税和实物税。这实物税历来都是如此征收,现在直接统统为银钱税,倒也轻松简便了许多。
夜深。
外头伸手不见五指。
欧阳志一脸疲惫,眼睛已是熬红了。
他还在反复的翻阅着各种的簿子。
从户房的黄册来看,这一年多以来,定兴县新增的户口有七万八千余,这是极可怕的数目,近八万户,就是二十多万人口啊。
而新增的作坊,大小有一百三十七家。
商贾增加了九百余人,因而,新增的店铺,有六百多家。
不只如此,定兴县为了解决住宅的问题,西山建业位于城北的几处工地已经动工,房价不贵,比之京师新城的房价,不过一成而已,可即便一成,利润也是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