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校对)第10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3/1946

  河西走廊的生铁,据说质量极高,且价格是最便宜的……
  摸清了路数,便有数不清的车马,开始出发了。
  出发时,车里装载着数不清的粮食和生活用品。
  据说在河西,那儿粮价很高,许多的生活的必需品,价格也是关内的一两倍。
  这些东西送去了河西,再装了生铁返回,通过许多人的计算,这是有利可图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四轮马车的出现,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
  以往的马车,装载的货物少,且费时费力。
  可四轮马车不同,平稳,速度也快,同时装载量大。
  当然,最重要的是,关外的鞑靼人被征服之后,大量的马匹也开始涌入了关内,这些价格低廉,吃苦耐劳,且还好养活的蒙古马,实是不可多得的畜力。
  看上去,这沿途似乎是远了一些,可实际上,北地大多都是平原,几乎没有过多地丘陵,只需沿着官道,一路西行,若是快马加鞭一些,其实……来回一趟,也不过一两个月的时间。
  这和南方不同,南方多山多水,甚至可能几里路的距离,中间横着一条河,一座山,这几里路,便需耽误几日的时间了。
  在那官道上,数不清的车马,已是趁着天未亮,纷纷出发,他们怀揣着路引,或是寻到了某些大人物的荐信,一队队的车马,浩浩荡荡,连绵不绝。
  西山车马制造作坊的马车,现在几乎是全力赶工,订单已排到了年后,可人们对于载货马车的需求,却没有停止。
  为了增加运量,匠人挖空心思的对于马车进行改良……
  车马制造的作坊,似乎也预备扩产。
  而对于大宗生铁的收购,王金元是舍得下血本的,价格涨了就涨了,依旧还是有多少要多少,太子殿下那里催促的急,若是耽误了太子殿下的大计,他是真的会宰了自己的。
  不过……
  细细的看着账目……
  王金元也有一点懵。
  不对啊。
  表面上看,好似是大肆收购生铁,使生铁的采购价格暴涨之后,花费了无数的银子。
  可细细算下来,马车的销量却是翻了番,由于对马的大量需求,西山在关外的大量马匹,也开始供不应求。还有未来,河西走廊的各种矿产,似乎……
  更不必说,等将来……旧城……
  想到这里,王金元倒吸了口凉气,咋,横竖西山都没吃亏。
  ……
  这交易市场中的热络,其实也没有引起太多大人物的关注,对于庙堂诸公而言,这些下三滥的交易,不过是尔尔之事罢了。
  却有一人,穿着便装,出现在这贸易市场,他暗访着每一个交易的细节,随即,回到家,便又开始去看了那国富论中的文章,将白日所见,进行对照。
  在那油灯冉冉之下,王不仕的双肩,竟是微微的颤抖。
  是对的!
  这一切……竟都是对的。
  虽然不知生铁最终会变成什么,可结果……一定如自己所料。
  他激动的脸色通红,甚至身躯颤抖……
  国富论……真是一部奇书。
  眯着眼,王不仕似是看着一个地方,事实上却是想事想得出神了。
  此时的他,已经预感到,数不尽的财富,正向自己招手了。
  天变了……
  世道也变了……
  翰林院里那些还抱着经卷的一群蠢货啊。
  似乎到现在还没有明白过来。
  傲慢……实是人之大忌也!
第九百四十七章:大力出奇迹
  一车车的马车长途跋涉出关,蔚为壮观。
  这些马车,就如沿途的宣传队。
  以至于沿途州县,都知道是去拉矿了。
  关中一带,并没有浓烈的读书气氛,诗书传家的人不多,毕竟……考也考不赢那些考霸,因而……倒是颇有几分商业气氛。
  不少人,竟也抱着疑虑,拉着车去。
  而在破虏卫这里,一座新城已经拔地而起,近十万的鞑靼人和汉人,混居在此。
  鞑靼彻底的瓦解了。明军可以直捣鞑靼内部,这使得,除一部鞑靼人不得不向更荒芜的北方迁徙之外,不少鞑靼人,不得不寄人篱下。
  他们也是人,携妻带子到了破虏卫,本以为是为奴为仆,结果……他们惊奇的发现,汉人居然当真对他们进行了安置。
  有气力的,上山挖矿,山上到处都是财富,有金银铜铁,大量的富矿,遍布在附近的山脉之间,这里在此前,几乎没有开发,因而,露天的铁矿和煤矿到处都是。
  不只如此,在山下,还有数不清的冶炼作坊,所有的矿石下了山,进行冶炼,最终,成为一块块的生铁,煤炭也会碾成粉末,而后,去除杂质。
  这里的金银铜,乃是人们最爱采掘的,每年产金三千五百多斤,产银数万斤以上,还有大量的铜矿石,最终制成了铜锭。
  而这……还只是前期的采掘而已。
  前两年,产量不高,是因为上山的道路崎岖,精力都花费在了道路的修建上,而如今,按着方继藩的法子,人们直接在矿区沿着冶炼的作坊,直接搭起了一个个木轨,轨道上,可用车通行。
  未来,各种矿石和冶炼出来的金银铜铁,产量还将不断的翻倍。
  男人们挖矿,女人们或是负责带孩子,还有生活造饭。当然……一般人家,还会养上几十头牛羊。
  鞑靼人并非是天生残忍。只不过是在恶劣的环境之下,根本没有其他出路罢了。
  而现在,可以稳定的定居,妻儿们,不必跟着男人四处游牧,靠着工钱以及卖出去的牛羊,便可吃饱喝足,不少的鞑靼人,对此甚是满足。
  稳定和富庶的生活,本就是人们所期待的,尤其是,鞑靼男人气力大,耐力也强,他们挖的矿石,往往多一些。
  这一片的矿区大总管,乃是邓健。
  邓总管按照方都尉的命令,采取的是计件的薪酬,谁采掘出来的矿石多,谁的薪水便多。
  一月下来,卖了气力,也有一二两银子,这个数目,莫说对鞑靼人,便是对寻常的汉人,也已足够了。
  人们是沿着黄河定居的,两面都是峡谷,如河西走廊所有的地貌一般,城市规模沿着黄河的南侧,不断的扩大,形成狭长的生活区域。
  这里的人,脸俱都像染了一层灰,数不尽的商贾,会将粮食运来。
  当然,在附近放牧和耕种的汉人、鞑靼人也是不少。
  这里的粮价贵,哪怕是土地贫瘠,种出的粮食少,也足以让一个农人养活一家老小了。
  邓健如往常一样,翘着脚,坐在总管厅里喝茶。
  他最近喜欢看书。
  读书使人快乐。
  虽然他认得的字不多,可不妨碍他倒着拿着一部《春秋》,反复咀嚼。
  书有些泛黄。
  显然是被人看得多了。
  邓健一面吃着花生米,偶尔,举起温好的黄酒,一口下肚,痛快。
  看完了书,他便将书放下,整整齐齐的将其叠在案牍上那一堆《礼记》、《左传》、《公孙羊》、《谷梁传》之中。
  “邓总管,邓总管……”
  有文吏匆匆而来,一看到邓总管正在摆弄他的书,顿时肃然起敬。
  “吼什么吼,没有规矩。”邓健板着脸。
  他长出了一点胡子,因为来了河西,所以脸上多了一些沧桑,他最讨厌有人一惊一乍了,不像样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3/19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