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刀(校对)第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395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中书侍郎李直
  已有白发的欧阳正,也是彻夜难眠,徐杰带来的消息,让欧阳正忧心忡忡。欧阳正对于吴王夏翰,是看不上的。
  只是欧阳正也没有预料到这位王爷竟然是这般睚眦必报之人,不过是拒绝了他的招揽,他就要自己的命!
  再如何能谋善断,离了京城十几年的欧阳正,如何也想不到因为这个拒绝会立马给自己这个五品的小学政带来杀身之祸。
  欧阳正的那根政治神经,似乎在这十几年里也慢慢放松了下来。直到此时才忽然被逼着再次绷紧。
  一夜未眠的徐杰再次上门而来,兢兢业业的欧阳正也不再赶着往衙门去上值了。
  清茶几杯,朝阳斜入。小厅了,这一老一少,对面而坐。
  欧阳正再未把面前这个少年仅仅当作是一个有出息的学子,明白徐杰来意之后,开口说道:“文远啊,京城之地,不能列班站在那朝会头前,岂能左右得了天下大势。”
  徐杰闻言皱眉:“老师,遇事终归要做出自己的努力,岂能等命运随意去安排?此番入京,遇得见谁,遇不见谁,能不能左右什么天下大势,学生并未多想。但是这京城学生必然要去,就算是束手无策,要亡命天涯,学生也当第一时间知道消息,早一步亡命天涯而去,寻那一线生机。”
  徐杰说得很直白,就算那吴王夏翰真要登基,就算徐杰面对这一切束手无策。徐杰也要第一时间知道这些消息,而不是坐以待毙等着夏翰找上门来,就算是这徐家镇两千口人真要亡命天涯,徐杰也要有一个先手的准备时间。
  欧阳正闻言叹气,起步走到头前案几之上,提笔在写。欧阳正知道徐杰说得有道理,所以欧阳正也不能坐看一切,也要给自己一家老小争取一个稳妥的未来。
  欧阳正写的东西,不再是书信之类,而是奏折,以木板夹着折纸,木板又以黄色锦布包裹。
  徐杰起身,为欧阳正磨墨,却并不去看奏折内容。欧阳正倒也不避讳徐杰。
  待得许久写罢,欧阳正俯身用嘴去吹那墨迹,干透之后恭恭敬敬收起,取来一个盒子装好。又提笔去写,写得一封短信,郑重其事签名,加盖私印。
  待得一切做好,欧阳正把盒子与书信都交给徐杰,开口说道:“为师在京中,也无多少至交好友,唯有一个自小的同窗还在京中当官,官职不小,中书省侍郎,名叫李直。你拿这封书信当做名剌前去拜访他,请他无论如何也要帮为师把奏折送到陛下桌案之上,一定要让陛下亲眼得见这道奏折。”
  欧阳正身形忽然有些佝偻。奏折之内容,并无其他,里面是欧阳正的尊严。
  欧阳正说过自己不比袁绍之田丰刚直,却是一辈子也未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与尊严。这道奏折,却让欧阳正把尊严放了进去。虽然不是谄媚之语,但是欧阳正在认错,给皇帝认错。
  认错的原因,只是欧阳正希望能借着这一道奏折,希望皇帝还念当年的旧情,还有当年些许的宠信,希望自己还能入京,在皇帝陛下面前行走办差。
  也唯有如此,欧阳正那些能谋能断之才,才有意义,才能影响到许多事情。
  年少气盛放姿态,如今,念着自己那一双儿女,看着那口口声声说要亡命天涯的徐杰。慢慢年迈的欧阳正,年老心平学低头。
  徐杰双手接过这一折一信,开口问道:“老师,这人可信得过?”
  欧阳正点了点头道:“自小同窗,他后进中榜,往日里为师对他多有照拂提拔,也算有恩,他必然会帮这个忙。”
  如今的欧阳正能写奏折入京,却是欧阳正的奏折,再也到不了皇帝夏乾的桌案,只能到尚书省批注,要想让这封奏折到得皇帝夏乾当面,也唯有如此托人。
  徐杰闻言点了点头,拜别而去。
  午后,徐杰上船回了徐家镇,回去拜见老奶奶,也回去交代许多事情,交代那万一真要亡命天涯的事情。万事都要有妥当的计算,不能事到临头仓促应对。
  留得几日,再来大江城的徐杰,直上凤池山辞别。
  何真卿正在后院与何霁月讲剑,身边还有十来个二流境界的弟子听讲。
  一个少年快步进得后院,走到何真卿面前拜见:“师父,那个……那个徐家的少爷来了。”
  何真卿闻言面有喜色,却是立马又皱眉回头去看何霁月。
  见得何霁月没有丝毫反应,何真卿开口问道:“女儿,去见吗?”
  何真卿看中了徐杰,毋庸置疑。但是人终究还是要活个脸面,何真卿到得如今这个岁数,岂能不懂那日酒宴之上徐仲话语中的意思。
  有些事情谈不成,那便也要一些矜持,也没有必要再去纠缠,更要把这张脸保住。
  这时代,显然没有什么自由恋爱之类的事情。甚至恋爱都是长辈代劳,“恋爱”是男女双方长辈的事情。
  何霁月面无表情,说了一句“不见”,然后把剑入得鞘中,转身往厢房走去。
  何真卿摇了摇头,不在多说,知女莫若父。何真卿岂能不知道何霁月心中所想,就是那一日何霁月从江南回来,匆匆上山已然是半夜,开口所说的话语,句句不离徐杰,说的内容都是让何真卿赶紧去江南,那种心急如焚的担心,何真卿又岂能不懂。
  何真卿也算是那一世洒脱的江湖人,即便是最心高气傲的时候,仗剑走江湖,天下英雄不入眼,却是胜不得杨二瘦,败在了陆子游剑下。这么多年过去了,何真卿都能慢慢看淡了去。
  这也是另外一种洒脱,这般的何真卿,如今唯有对这个女儿洒脱不起来。
  何真卿走到外院大厅,徐杰早已等候多时,开口话语并无其他,就是礼节上辞别一句,自从那夜同上穹窿山杀王维之后,这凤池派与徐家的关系显然就不一样了。徐杰要离大江,自然要上门辞别。
  何真卿并无多想,也没有多少惊讶,只是嘱咐几句出门在外多注意的话语。
  徐杰也不问何霁月为何不出来相见,而是从怀中拿出一封书信递给何真卿,开口说道:“何掌门,劳烦转交给霁月。”
  何真卿并未拒绝,接过书信,点了点头。
  徐杰拜别而走。
第一百一十六章
高怀同霁月
  何真卿拿着书信到得内院,敲开了何霁月厢房的门。
  “女儿,那小子要走了,说是去汴京,特地前来辞别的。”何真卿开口说道。
  何霁月闻言一愣,抬头已然看向了门外,轻轻咬了一下嘴唇,随后看着何真卿说道:“他已经走了吗?”
  “走了,留了一封信给你。”何真卿拿出书信递了上去,却并未离开,而是盯着自己递出去的书信,似乎也想看看书信之中的内容。
  何霁月接过书信之后,抬头看着自己的父亲,并不拆信,也不说话。
  何真卿本想多留一会,也想看看徐杰那小子到底给自己女儿写了封什么信件,却被女儿圆溜溜的眼睛看的有些尴尬,眼神前后看了看,喃喃道:“李义山那小子着实不争气,非得再去敲打敲打才好。”
  说完何真卿已然出了厢房之门,出门之后便听得身后有关门之声,何真卿又停住了脚步,左右看了看,然后当真寻李义山而去。
  白衣何霁月,打开信封,展开书信,看得书信上不过两行字,有些失望。
  待得看清楚这两行字之后,何霁月忍了忍,却还是露出了一丝微笑。
  书信之中两行字:素仰高怀同霁月,每思雅量恰春风。
  里面便有“霁月”二字。霁月二字,其实意思是雨后天晴的明月,雨后天晴,天空会被雨水洗刷得极为干净,此时的明月,更是皎洁明亮。
  两句话语的意思,便是一直仰慕高远的胸怀如霁月一般,每每想到君子的高雅气量恰似春风徐徐。
  兴许徐杰把这两句话写给何霁月,也有一种另外的暗示之意。
  何霁月看得懂。
  徐杰要走了,去那汴京,却是徐杰也知道,一年多之后还会回来,还要赶回来参加考试,考那举人之名。
  过大江,入淮南,走京西,入汴京。
  汉水帮的船只,在码头等候,准备带着徐杰横渡大江,也仅仅是横渡大江往北。
  同行之人,云书桓,徐虎,徐康,徐泰。送行之人还是那欧阳家的姐弟,欧阳正并未前来。
  小船横渡,徐杰回头,似也在那大江岸边,看到了一个白衣飘飘的仗剑女子,只是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再过一日,凤池山上,何霁月厢房门口,挂了一副木制对联,正是:素仰高怀同霁月,每思雅量恰春风。
  少年心中事,少女心中意。并无多少热烈,也无多少明了。兴许还平淡如水。
  两淮之地,是古代论中华南北的常用分界线,到得后世,南北方的分界线却常常被人下意识用长江来划分,这也是因为整个中华之地都随着时间发展起来的原因。两淮之地也出过许多英雄豪杰。
  官道之上,南来北往旅人无数,徐杰迈步而行,第一次用双脚丈量着天下之大。
  有时候,人多愿意留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之中。有时候,人又愿意去看看大好河山。如此当为胸怀旷远。
  以往徐杰心中所想的那仗剑江湖,此时慢慢变得清晰起来,这种感觉兴许并非一定是一种风餐露宿的落寞,也可以是一种畅快非常的远足。
  所以,徐杰一路上心情极好,几个小子也更是格外的跳脱。
  即便是雷声忽然大作,大雨倾盆而下,五人也是嬉笑不止。
  “往那里去,那里能躲雨。”
  “哈哈……少爷快来,这破庙里当真不小,已经有不少人在里面躲雨了。”
  徐虎在同龄人之中稍显沉稳,徐康徐泰兄弟二人跳脱。
  徐杰也是迈步狂奔,却还不是抬头看一看这倾盆的雨。云书桓早已几步跃去,不愿湿了身上的衣裳。
  破庙虽破,却也不小,虽然雨点还能透过房顶的缝隙滴落下来,却也是个极好的躲避之地。一个庙之所以变成破庙,只因为庙里没有了和尚,兴许那驻庙的和尚去世了,兴许那驻庙的和尚又了更好的去处,不愿意留在这乡下地方。
  徐杰入庙,庙内已经有了十几个人,分了两拨,靠里面的一拨七八个,一眼就能看出这些人是江湖人,皆是佩戴刀剑,眼神也格外犀利,警告着旁人不要随意招惹。
  另外一拨只有五六人,身边有许多包袱布袋,徐杰便也想起了门口的那些独轮车,贩夫走卒,其中贩夫大概就是指这一伙人了,贩卖一些东西四处去卖,如此营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