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王庭(校对)第632部分在线阅读
那么在瓦雷斯这样一个奇幻世界,工业的基础资源又是什么?
罗兰提起笔,在草稿纸上写下自己的思路。
首先,最重要的资源当然是魔晶。
在瓦雷斯,魔晶的地位相当于地球上的煤炭+石油+核燃料,就是这么重要,就是这么关键!当然,这并不是说瓦雷斯没有煤炭和石油。事实上远东就有极为丰富的高品位煤炭矿藏,大量的露天煤矿开采非常方便,家家户户冬天都靠烧煤取暖,远东北方的居民建造房屋时习惯用天然沥青作为建筑粘合剂,这表明当地有石油矿藏。只不过相比能量密度高到变态、充分燃烧后几乎不会产生废气和残留物的魔晶,这两种化石能源就显得太不给力了。以魔晶驱动的蒸汽机结构简单轻便,功率比同等分量的燃煤或者燃油蒸汽机大百倍,竞争力根本就不在一个量级。
远东地大物博,各种能源和矿藏的储量都很丰富,唯独缺少魔晶矿藏,每当思及于此,罗兰总不免暗自叹息。
魔晶是工业能源的第一选择,这一点毋庸置疑。远东当前所需的魔晶矿石主要靠进口,进口渠道罗兰已经在内阁会议上多次陈述,报告中不必重复。
接下来就轮到另一种至关重要的基础资源——钢铁。地球上的两次工业革命乃至两次世界大战,可以统称为“钢铁纪元”。从民用建材到军用武器,钢铁无处不在,钢铁统治世界!以至于到了20世纪,钢铁产量还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能力的关键数据。
地球上的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多次“能源革命”,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材料革命”,恐怕从石器时代以降就数到“钢铁革命”了,再往后推演,“化纤”的发明和应用也可以算作一场材料革命,但是其意义尚不如钢铁重大,将来地球上能够完全取代钢铁的新材料会是什么?罗兰这个穿越者无法得知故乡当今的科技进展,但是他很清楚一点——瓦雷斯世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钢铁作为“工业材料之王”的地位将日渐牢固,不可动摇!
谈到钢铁,罗兰多少可以松一口气。远东的高品位铁矿石储量非常丰富,这一点他说了不算,基特兰德领主贝奥武甫和冰风谷领主布拉图可以给出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的论证。远东的两大钢铁基地就在基特兰德和冰风谷,来自这两大基地的生铁和粗钢源源不断输入到卡隆工业区,为当地近百家生产铁丝、钢钉、锅碗瓢盆之类民用品和军用装备的工厂提供充足的原料。
钢铁之后就轮到橡胶。罗兰在草稿纸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两道剑眉不由得紧锁起来。
如今远东的铁路建设在交通大臣马特维·维特根斯坦的指导下已然走上正轨,用不着罗兰整天在工地上盯着,接下来他的工作重心将转移到公路建设环节。
以远东当前的筑路技术,不太可能搞出地球上那样平整漂亮的高速公路,有个机耕道的水平在这时代就算上等好路了。
罗兰对公路建设一窍不通,但是可以另辟蹊径,在奔走于公路上的车辆上花心思。如果马车能够在路况比较糟糕的公路上奔走如飞,并且颠簸不至于太过剧烈,公路运输也将因此变得更有效率。
若想解决这一问题,当然要从轮胎着手进行技术革新。
远东当前的轮胎全都采用木质或铁质,在颠簸起伏的道路上驾着装配木轮或者铁轮的马车旅行,显然谈不上多么舒适。比起屁股遭罪,更严峻的问题是马车在长途旅行中车轮和车轴经常损坏,途中抛锚的马车维修起来相当麻烦。高档马车可以采用附魔工艺达到避震和降低轮轴压力的目的,但是附魔工艺成本高昂,并不适合向平民阶层推广。每次想到这个难题,罗兰总会无比怀念地球上的充气橡胶轮胎。
人工合成的硫化橡胶牵扯到非常复杂的化学工艺,罗兰这个文科生无能为力,那么瓦雷斯世界是否存在天然橡胶?
罗兰曾向杰克、卡夫塔、瓦莲京娜、马特维以及灯塔山诸位学识渊博的大法师请教这个问题,答案却始终不容乐观。
瓦雷斯即便有橡胶树,也多半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比如新大陆的格拉贝伦,在纬度偏高的远东地区,既不存在橡胶树、也不太可能成功移栽这种植物。
如何才能突破橡胶短缺的困境,为远东的车辆装上充气轮胎?罗兰冥思苦想良久也没有什么收获,索性决定出去散散心,顺带寻访那位远东最负盛名的炼金大师,向他老人家请教这个关于材料工艺的难题。
如此想着,罗兰拿起办公桌上那部崭新的“魔导通话仪”。看到通话仪上的钢印商标——安德烈大师的侧身头像——那个性十足的大光头,罗兰就忍俊不禁。
穿越到瓦雷斯世界四年来,罗兰已经换过好几代通讯魔导器。最初用的是恒定4环“短讯术”的“通信石”,被他吐槽是“魔法BB机”,功能还停留在发短信的层次。后来在白鸥港升级为“高等通信石”,终于有了通话功能,但是仍然有诸多限制,比如持续通话的内容不可超出25个单词,被他吐槽为“魔法步话机”。如今换成“魔导通话仪”,总算是鸟枪换炮,有了那么一点儿“大哥大”的气势,既能不受字数限制的发信,也能长时间通话。
第1389章
工业区的新气象(一)
罗兰拿起砖头似的“魔导大哥大”,给卡隆工业区管委会主任谢苗·伊万诺维奇发送一则短信,通知自己要去拜访寇拉斯政府工业技术顾问、炼金大师杜瓦林,顺带视察几家重点工厂的生产工作,请他出面陪同。罗兰在信中特别强调谢苗·伊万诺维奇本人出面接待即可,至于其它那些形式主义的欢迎排场,一概不要!
打过招呼以后,罗兰还要花点时间换上一身出行的装束。王子殿下在寇拉斯堡可谓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走到哪里都会遇到一大群围观群众,使他真切体会到身为名人的烦恼。为了避免麻烦,出行时不得不换一身朴素装扮,顺带在脸上涂抹一点妮基塔亲手为他调制的“易容药膏”。
这种魔法药膏的效果类似1环奥术“变颜术”,可以临时改变一个人的外在形象,为罗兰微服私访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当然,他只是稍微改变一下容貌,熟人走近仔细观察还是辨认得出来,免得闹出当面不相识的笑话。
准备妥当之后罗兰直接传送到卡隆工业区的管委会办公楼大门口,这是他与谢苗·伊万诺维奇约定见面的地方,而当他完成传送的时候,对方已经早早的在那里恭候。
卡隆工业区管委会主任谢苗·伊万诺维奇先生是一个既有管理能力又不缺乏官场经验的“老油条”,几次接触下来他就发现王子殿下是一个厌恶表面工夫、讲求实际的人,前呼后拥的欢迎仪式只会惹对方生厌,所以他没有将王子殿下来工业区视察的消息透露给任何人,独自前来迎接。
“罗兰殿下,好久不见,您的风采更胜往昔啊!”谢苗·伊万诺维奇满脸堆笑,一路小跑着迎了上来。
“行了,少拍几句马屁吧谢苗·伊万诺维奇,”罗兰没好气地打断对方那一长串蓄势待发的阿谀之词,直接切入正题,“我临来前与杜瓦林大师打过招呼,他说还有一些工作需要处理,让我到了工业区以后再找他,你知道他现在何处?”
“呃……杜瓦林大师的行踪,这可是卡隆工业区的一大谜团啊,恐怕只有大师的毛驴才能摸清楚。”谢苗·伊万诺维奇先开了个玩笑活跃气氛,随即一本正经地向罗兰解释,“杜瓦林大师的工作方式很特殊,他老人家有一个记事本,把各家工厂提交上来的、关于材料工艺的难题都记录下来,然后就把自己和几个侏儒炼金术师学徒关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解决一项问题就勾掉一则记录,等笔记本上的问题全解决了,他就会像今天这样骑着毛驴在厂区四处转悠,搜集各家工厂遇到的新难题并且记录下来,有时候他一天要参观十多家工厂,所以很难确定他的行踪。”
“真是个怪老头……”罗兰耸耸肩,伸手掏出魔导通话仪,打算给杜瓦林发信,约个地方见面,然而思索了一下,又将通话仪塞回外套口袋,对谢苗·伊万诺维奇说:“现在时间还早,我们先不要去打扰杜瓦林大师的工作,你带我去几家重点工厂转转。”
“好的,殿下想先参观哪家工厂?”管委会主任恭敬地问。
“先去造纸厂看看。”罗兰回答。最近一段时间他主抓新闻出版工作,《祖国日报》和五家专业性期刊相继创刊,在丰富首都市民阶层精神生活的同时也为造纸行业带来蓬勃发展的契机。
造纸厂与罗兰上次参观的时候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得益于新闻出版行业的迅速扩张,纸张的需求量在短短一个月内翻了两倍,造纸厂的厂房规模也同步扩大了一倍,雇佣工人总数突破五百,生产活动热火朝天。
罗兰从厂长那里讨来生产日志,发现周末的工时都已排满,尽管厂长拍着胸膛保证这是工人自愿加班,罗兰还是悄然开启神术“辨识谎言”,去厂房实地调查了一圈,结果证明厂长所言基本属实:绝大多数工人是自愿加班,因为多干一天就多拿一天的薪水,至于那些拒绝加班的工人,厂长虽然不会点名批评,但是在召开职工大会的时候也免不了说上几句重话。这些话既可以理解为批评,但是字面上的意思又像激励,算是领导艺术的一种体现,归根结底能够促使对方不得不加入到加班的行列,否则就会觉得似乎受到大多数工友孤立。
罗兰对这种“敲边鼓”式的软性压榨工人手段并不完全认同,但是他也没有责备造纸厂的领导层,甚至也没有要求工厂给加班的工人额外发一笔加班费,只是建议厂属食堂在周末多加一些荤腥,算是慰劳辛苦加班的工人。
工厂的利润率与工人的工资是一对此消彼长的矛盾。在地球上,针对要不要在《劳动法》中增添“社会最低工资标准”曾引起经济学家们的激烈争论。其中一派以经济史学家罗伯特·C·艾伦为代表,认为高工资是促使产业技术升级的一个重要因素,新技术和新机器只有在人力成本较高的地区才具有优势,而在人力成本较低的地区则无利可图,所以工业革命总是先发生于工资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那么顺理成章的,一个国家若想推动技术进步就应该提高人均工资;但是也有学者反对这一观点,指出劳动力价格过高是迫使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工厂迁至工资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因素,“去工业化”和所谓的“产业空心化”问题也由此而来……这些细说起来就复杂了。
罗兰当然同情造纸厂中那些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周末还要加班的工人,但是他也得承认远东的工业技术相对其它强国还很落后,还不能轻易放弃“低工资”这一比较优势。更何况工人自身对于现状还算满意,工作虽然辛苦,可是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在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稳步提升,相比加班,其实大多数工人更担心的是失业。
罗兰接下来又视察了仪表厂、香皂厂和制镜厂,这几家工厂的产品都比较高端,是卡隆工业区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尤其香皂和水银镜,产品主供外销,已经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并且在海蓝、迦南、斐真、保士华乃至亚珊帝国中产阶级家庭大受欢迎,订单雪片般纷至沓来。
第1390章
工业区的新气象(二)
目前香皂厂和制镜厂的生产安排,已经无法再用“紧迫”和“加班”之类词汇所能形容,领导层正忙着招募工人、开办分厂。
这几家工厂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工人不光工作强度非常高,还不得不长时间在重污染环境下活动,尤其水银镜工厂,一副简单的口罩能阻挡水银蒸汽的毒害吗?恐怕更多的只是提供一些心理安慰。
卡隆工业区上空终日笼罩黑烟,散发出刺鼻气息的污水就地排泄,这对工人以及周边环境的污染是一个巨大的隐患,然而要如何才能在不妨碍正常生产活动的前提下推行环保措施?
坦率的说,罗兰没有答案。这不仅是他的难题,也是地球上直到二十一世纪初那个科技高度发达的年代仍然无法解决的难题。
“污染问题要引起重视……”罗兰对谢苗·伊万诺维奇欲言又止,对方眼中那一丝不以为然使他无法就这个话题继续深谈,叹了口气,决定抽空去“丰收之环”找金龙姐姐探讨一下这个话题。德鲁伊对环保问题向来高度重视,如果他的记忆没有出错,自然神术的列表当中的确包括专门用于净化废气、污水以及其他有毒污染物的法术。
快到中午的时候,罗兰参观了新近成立并且风头无两的“左契·寇拉斯魔导器材厂”。这家工厂由寇拉斯政府与左契城邦联合创办,按照地球上的说法叫做“合资企业”,远东国家开发银行控股,其余四成股份由左契奥法技术服务公司持有。工厂当前的主营业务就是为全国报业和通信产业提供设备,“安娜·萨莉亚照排印刷机”、“麦克马努斯传真机”和“安德烈通话仪”就是由这座工厂生产出来的。
白鹿河蜿蜒穿过工业区,“魔导器材厂”坐落在这段流域的上游,无论洁白漂亮的厂房外观还是内部设施、工人装束都给罗兰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仿佛走进的不是一家工厂,而是大学实验室,高科技的气氛扑面而来。
魔导器的生产流程要求高度洁净,甚至连灰尘都不能超出规定的标准,整个车间设计在魔法结界笼罩的“无尘空间”之内,工人一身白色制服,手套、帽子和口罩也都一色雪白,操作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安静,看起来像是一群医生或者研究员。
从污水横流的造纸厂,汞蒸汽弥漫的制镜厂,再到这一尘不染的魔导器工厂,罗兰仿佛由19世纪跨越到了21世纪,不由兴起一种时空错乱的怪诞之感,好一会儿才适应过来。
魔导器工厂是卡隆工业区的异类,无尘无污染的生产标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必要条件,为此当然要支付一笔成本,但是魔导器高昂的售价完全可以把环保环节的投入赚回来。
罗兰很欣赏魔导器工厂的经营模式,对灯塔山派驻该厂的代表兼总工程师、11级法师加西亚明言:“这家工厂是卡隆工业区的标杆,为其它工厂提供了一个可供学习的典范。”
加西亚法师对王子殿下的赞扬很是受用,不过他可没有听出罗兰的潜台词:这样的“典范”太过高端,那些小本经营、生产低档工业品的厂子只可艳羡而无力效法。
罗兰也希望卡隆工业区上千家工厂全都像“魔导器工厂”这样高端大气上档次,然而这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至少在第一个五年规划期间,生产中低档工业品的劳动密集型工厂才是远东工业的主力军,至于“魔导器工厂”,更主要是拿来供外宾参观以提升逼格的“艺术品”,距离推广普及还很遥远。
罗兰的下一站是卡隆钢铁联合集团——由25家中小型钢铁厂联合组成的大型同业垄断机构,实际上就是地球上的“钢铁托拉斯”。
参观钢铁厂的时候,罗兰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虽然叫不上来对方的名字,但是他们那远比本地人更高大的身材、黝黑的皮肤表明其来自露西亚高原上的基特兰德要塞。
这些来自北方的基特兰德汉子都穿着钢铁厂的蓝色粗麻布制服,穿梭于厂房各个角落,熟练的从事钢铁冶炼的各个工序,一举一动流露出自信的心态。
罗兰驻足参观的时候,引来几名工人好奇的视线。其中一个基特兰德籍钢铁工人似乎认出他来,惊喜的拉着身边的同伴急切说着什么,还把罗兰指给他们看。
工人们激烈的争论了片刻,最后集体壮着胆子来到罗兰跟前,其中一人摘下鸭舌帽鞠了一躬,试探地问:“请问……您是罗兰殿下吗?”
“看来易容药膏涂得还不够厚啊……”罗兰暗自苦笑,向那人点头还礼,“你好,我是罗兰·寇拉斯。”
“噢噢!果然是殿下!”
“我就说绝不会认错的!”
“王子殿下,您还记得我们吗?”最先认出罗兰的基特兰德青年兴奋地黑脸膛泛起红晕,“三年前在基特兰德城大斗技场,您夺得比武大会冠军的时候,我们都在场边为您加油喝彩!”
“有印象,难怪觉得你们面熟。”罗兰一一与基特兰德籍工人握手,打听他们在寇拉斯堡的生活状况。
“多谢王子殿下关心,我们来工业区快两个月了,工作是比较忙,但是比从前在高原上当兵的时候轻松多了,生活方面也都很满意,工厂管吃管住,除了周末偶尔去首都逛逛,薪水大部分都寄回家里去了,如果遇到麻烦事就找工会的拉米娅大姐,她总能设法帮我们解决。”基特兰德汉子坦然回答。
罗兰又与其它几位来自北方高原的打工者攀谈,以闲聊家常的方式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听得出来,这些耿直的汉子都会在外务工的处境比较满意,只有一个年方十五的少年流露出想家的心情,还觉得很不好意思,因同伴打趣臊得满脸通红。
这时厂房里敲响铃声,工人们意识到是工头在催促,连忙不约而同地向罗兰鞠躬告辞,匆匆跑回去上工。
第1391章
工业区的新气象(三)
“卡隆工业区的基特兰德籍工人多吗?”罗兰转身问谢苗·伊万诺维奇。
“不少,光是钢铁厂就有四千多名注册在案的基特兰德工人,碱湖和矿山那边也有差不多的数额,加上其它行业的基特兰德工人,总数不下一万。”谢苗·伊万诺维奇回答。
“这么多来自北方的劳工,风俗习惯都与本地人不同,管理起来会不会有困难?”罗兰接着问他。
“那倒不会!”管委会主任连连摇头,“最初接收这群北方佬的时候,我也有点心里发怵,担心这些大块头惹麻烦,然而事实证明根本无需顾虑,基特兰德工人都很守纪律,工作卖力,脾气也不像想象中那么火爆,听说他们都是通过一家名为‘基特兰德劳务派遣公司’的机构送过来的,公司还在厂里派驻了代表,兼职什么‘工会主任’,协助工厂管理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如果某个基特兰德人在这里干下违法乱纪的勾当,派遣公司就会取消他的合同,把他遣送回老家,失去这份收入丰厚的工作不说还要被故乡的人们耻笑,连带家人都因此丢脸,所以他们都特别注重纪律。”
“劳务派遣公司……”罗兰思索了一下,想起这就是当初他和沙巴林探讨的劳务输出模式,时隔三年,沙巴林竟然已经把当初的构想付诸实行,不愧是行动力爆表的工会领袖。
“罗兰殿下,快看那边——那位半人半狮的女士就是基特兰德劳务派遣公司在卡隆工业区的业务代表兼工会主任。”
罗兰循着谢苗·伊万诺维奇的视线望过去,立刻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笑着挥手招呼:“妮妮·拉米娅,好久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