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长生不老(校对)第1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518

  羊汤和海鲜汤也都有适用的粉面类型。
  刘长安的红汤辣公鸡粉,当然最适合用猪骨汤打底了,反而不适合用鸡汤。
  更何况菜市场买的饲料鸡,熬出来的汤也不够鲜美,反倒是猪场的猪饲养技术成熟,骨汤熬制出来味道也还行。
  并不是说任何食材都是天然的最好,例如野猪肉吃个新鲜罢了,实际上不适合普通人长期使用,猪阉割后的肉感要好吃的多。
  刘长安做好了这一切,就抱着汤捅放到了周书玲的早摊车上,这时候就不用周咚咚送豆浆了,摆好了摊子以后刘长安给自己和周书玲泡粉,一边喝着豆浆当早餐。
  天蒙蒙亮,劳动人民的一天开始了,生活中没有那么多欲望,摸一摸饱食的腹部,便是满满足足的感觉。
  懒洋洋的,让人想要眯着眼睛,就这么坐在小板凳上,看着人来人往,车来车往,发呆上一整天。
  “长安,过了暑假,你就要上学了,这粉摊怎么办?”周书玲问道。
  “我报的湘大,户口在本地,不超过五公里办理走读没有问题的。”刘长安说着,拿出了一块牌子挂在早餐车上。
  “趁现在十块钱一碗多吃点,以后三十起。”牌子上这么写着,周书玲吃了一惊,“你以后要卖三十一碗?”
  三十一碗的粉当然不是很稀奇,但是这路边小摊的粉卖三十一碗,就有点异想天开了,也不看看主要消费群体吗?这样做生意,怕是要被老主顾骂。
  “做人总是要有些理想的,你看郡沙这么多粉面馆,有哪家的口味像我们这么独特而适合本地人?”刘长安平淡地说道,“我们先赚点钱,有了本钱以后就去宝隆中心的美食中心弄个铺面,在那里卖三十一碗就很正常了。”
  听他这么一说,周书玲理解了,“我这些早点去那里卖是卖不起价格的,关键还是要东西好,主打性价比而不是口味的早餐,在这里就好。”
  “难道你就不想要个铺子?我们现在合伙,将来当然也是……等铺面开起来,我又没那么多时间,当然还是要和你一起合伙了。”刘长安笑了笑,“我现在还算是你房东,以后也是你老板,行不行啊?”
  “既然是合伙,那我当然也是老板。”周书玲笑着说道,反正八字都没一撇的事情,心中暗叹,还是年轻人好,凡事都往好的方面想,没有想过自己会做不起来,而自己就已经有很多顾虑了,毕竟自己欠着一大堆债务,输不起。
  是这个理儿,刘长安点了点头,不由得想起了苏眉,倒不是怀念她,想念她,思念她,伊人已经逝去,所有的情绪都应该收敛变成一种平静。
  只是想起了那些年的岁月而已,自己的很多生意也都是交给苏眉打理的。
  刘长安抬头看了看似乎在晴朗的天气下,郡沙任何一个角度都能够看到的宝隆中心,在台岛遇到的一些事情上感觉的不对劲,变得强烈了许多。
  苏小翠说苏眉死了,刘长安当时就当这么一回事的听了,但是真要怀疑起来,这却不是什么见尸钉棺的死讯,只是一句话罢了。
  苏小翠能够活到现在,苏眉未必就不能。
  只是以苏眉的性子,他要活着,她要老去,只怕未必会愿意见他,大概只会做做让竹君棠嫁给刘长安这种事情来抵消当年恩怨了。
  苏眉不曾知晓刘长安能够改变容貌,所以上次刘长安改变容貌去见苏小翠,要是苏眉还活着,苏小翠定然会告诉苏眉,当年的叶大少爷还是当年的模样。
  这样一来,苏眉如果还活着,她也只会想着寻找叶辰瑜,不会过多的在意刘长安……她大概会更在意刘长安是叶辰瑜和谁生下来的血脉。
  目前的状况和刘长安推理中的一环重合了,那便是竹家确实有意思让刘长安和竹君棠在一起。
  按照秦雅南这样的外人猜测,苏眉确实可能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但是刘长安比秦雅南更清楚,那不是苏眉,如今的苏老夫人是苏小翠。
  按道理,苏小翠没有必要再做这样的坚持,因为苏小翠没有那样的执念。
  甚至可以说,如果苏眉死了,只剩下苏小翠,苏小翠没有这个胆子,自顾自的自作主张,就要安排这样的婚事。
  苏眉才有这样的胆子,她肆无忌惮。
  而且也只有在针对叶巳瑾,想要延续当年的一些恩怨情仇时,才有可能做出决定让竹家最受宠爱的竹君棠嫁给刘长安。
  也就是说,只有苏眉还活着一种情况,这种事情才会发生……既然发生了,那么反推苏眉还活着便是理所当然了。
  活着,大概和苏小翠一样,容颜不再。
  刘长安猜想了一番,也没有多去绞尽脑汁的确证,他很多时候都是这样,自己心里有个思路,遇事能有个心理准备就行了,至于探究所谓背后的真相,真的只有那些神秘的自然现象会让他有极高的兴趣和动力,而关系着人心的东西,真是无趣的很。
  “老板,你这粉现在是十块吧?”
  “泡粉了。”
  刘长安起身,露出了生意人的笑容,“要不要加煎蛋?昨儿个还只有茶叶蛋。汤粉加蛋,人生美满,美容又健康。”
  “好吧,加个煎蛋。”
  刘长安成功推销出去一个煎蛋,笑眯眯地看着等待着汤粉的女孩,这个女孩大概一辈子都想不到曾经有一个超越人类的存在,为她端粉煎蛋。
  人哪,总是对周围便存在着的惊奇事物,缺少发现的眼睛和机会,就算是刘长安也是如此。
  三太太今天早上又过来吃粉了,依然带着乖巧可爱的仲卿。
第160章
等你看腻了妖娆妩媚的风景
  煎鸡蛋一定要用大火,关键是要用猪油,煎出来的鸡蛋才会在浅浅的酥下有鲜嫩柔软的白,绵软糖浆的黄,很多粉摊给加的鸡蛋,与其说是煎蛋,不如说是炸出来的,又油又苦,坏人胃口。
  许多人习惯加一个煎蛋,往往追寻的不过是小时候印象中的那一碗粉面夹杂的记忆。
  很多小孩,要劝他吃一碗粉面是很困难的,于是加个鸡蛋,煎的香香的,终究比粉面要好吃些,勉勉强强吃了,说不定还要把蛋黄给剥下来。
  长大了,妈妈煎的鸡蛋在回忆里,却是那样让人想要缅怀的味道。
  刘长安把两碗加了鸡蛋的粉,放在了三太太和仲卿身前,有生意就没有不做的道理,两碗加煎蛋的粉二十四块钱,刘长安把支付码拿了过来给仲卿扫了。
  今天刘长安放下粉以后没有马上走开,搬了小板凳过来坐下,“趁现在没什么生意,两位有事或者有话就先说吧,一会儿我很忙。”
  刘长安很清楚,今天一定有回头客的,生意要比昨天更忙,名厨能够让人慕名而去,回头客却是比慕名而去的食客更有说服力。
  “我只是来吃个粉。”三太太转过头去,白皙的脖颈上细嫩无纹,女人最容易暴露年纪的地方,竟然还似少女般温润光滑。
  刘长安看着仲卿,他本来就没有指望这个不知道从何而来的傲慢格外不沾人气的女人。
  仲卿穿着夏日通透的白色薄衫,可以看到脖子上的白色雕镂蕾丝项圈下系着露肩的内衣,她看了一眼三太太后,眼神中有些短暂的疑惑,然后从包里拿出了一张照片交给刘长安。
  照片是黑白的老照片,很有些年岁,除了刘长安,大概比这周围的人年纪都大,比这一带的建筑都老,大火之后新建的郡沙城,并没有多少在岁月上媲美这张照片的老建筑。
  那个年代的人照相,并没有现在这么多花样,也没有这么活泼,终究会认真面对一些,往往透露着一个人真正的精气神。
  很简单而传统的姿势,年轻男子双手放在膝盖上端正而坐,身旁站着一个身穿洋装长裙,头戴白色礼帽的女子。
  “请把这张照片,转交给叶先生。”仲卿说道。
  “叶先生?”刘长安也有些疑惑。
  三太太转过头来,眼神中同样有些疑惑,“叶辰瑜。”
  刘长安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他疑惑的只是,正常来说,会称呼“叶老先生”吧。
  刘长安随手拿起照片,放进早点摊的钱箱里,看到了照片背面写着一首诗。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疐。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这是《邶风·终风》,讲的是男子风流多情,面对这样一个男子,女子的种种心事,悲苦,期待,情愁,缠绵。
  照片保存的很好,似乎是近些日子才从保险箱或者封存的地方拿出来,字迹看上去却透露出年岁的陈旧,娟秀清雅的笔迹自然是出自女子之手。
  照片更直观,更容易唤醒记忆,文字却有更强大的感染力,刘长安又把照片拿了起来,好好的夹在了一本图画书中,周咚咚有时候会陪着妈妈出摊,她的书就会放在这里。
  转过头去,三太太和仲卿却已经离开。
  粉没有吃,仲卿倒不是可惜那二十四块钱,只是确实很好吃,平日里不吃早餐也没事,现在却感觉有点饿了。
  “太太……”
  仲卿转过头去,却看到三太太坐在车厢的最边沿,紧紧地挨着车窗,脸颊贴着了窗户玻璃,整个人绵软而无力,仿佛一个藏在壳里的人,突然被夺走了最坚强的外壳,露出了里面的脆弱。
  一行水迹沿着玻璃流了下来,干干净净的窗子让水迹显得晶莹剔透,在斜斜的阳光下流淌着哀伤。
  她的眼角有泪。
  “太太,出什么事了?”仲卿十分慌张,她从未见过如此的三太太,在她眼中的三太太,骄傲而强大,可以肆无忌惮的做出任何事情来,但是绝对不包括流泪。
  仲卿甚至怀疑,对于三太太来说,就算至亲之人死在她面前,她也未必会有多少情绪的起伏,仲卿从未想过三太太会流泪。
  “进了沙子。”
  三太太用了一个最没有借口意义的借口,仲卿却不敢多问了。
  “你说,是不是越了不起的男人,越是花心?”三太太转过头来看着仲卿。
  她的眼睛湿湿润润的,不像进了沙子,倒像是新开的泉眼,清澈而明艳。
  三太太说的是那位叶辰瑜老先生?仲卿倒是知道一些事情,这位老先生当年风流倜傥,是多少民国大小姐的深闺梦里人,三太太是在为老夫人而感怀?进而想到了自己的婚姻与命运?倒是没有听说过当年三少爷如何风流,而且他已经车祸去世多年,也未见三太太多么难过,此时的感怀多少让仲卿难以理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5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