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677

  沅水进黔阳城一段,特别的滩险流急,两岸也皆是崖山,但到黔阳城,进入大“之”字形流段,地形则平缓下来。
  盛夏之时正值湘南洪水泛滥的时节,但由于沅水从黔阳城往外两岸多为浅淤地,江水往两岸漫涨有七八里开阔,加上大“之”字形将这一段的水道延长五六倍,水势也十分的平缓。
  不少渔舟悠然自得的停在江面上捕捞渔获。
  黔阳城内外,却是有不少土籍番民认得奚夫人。
  说实话,韩谦带奚夫人出城,就是要让人认出她来。
  即便四姓酋首及四姓里的关键人物,都知道奚夫人为什么会在自己的身边,但绝大多数的土籍番民不会知道原因,这就将错乱普通土籍番民的认知,会误以为冯昌裕将身边的小妾拱手相赠,也要屈意讨好新任刺史。
  不过,有人认识奚夫人很正常,毕竟奚夫人在靖云寨也不是就不抛头露面,但沿途有那么多的土籍番民都认得奚夫人,韩谦还是有些意外。
  要知道当世男女之防没有后世那么严重,叙州土籍番民更是如此,但是普通人家女子的活动范围总是很有限,特别像叙州这种望山跑断脚的地形,奚夫人无论是出嫁前,或者嫁给冯昌裕为妾,能为这么多土籍番民认得的可能性,实在不大。
  韩谦见奚夫人恨不得拿布蒙住头脸的样子,心里暗想,难道自己之前猜错这番女与奚成的出身了?
  韩谦暂时将这层心思放下,心想待有机会再问冯宣、高宝不迟,他们继续往城外驰去。
  出于安全考虑,季希尧拉杨钦挑选建造船坞的湾口,不会离黔阳城太远。
  韩谦他们骑马出了西城,然后沿着江滩往北走,看到季希尧、杨钦带着数人,站在黔阳城西北角的一处江滩边。
  他们驱马赶过去。
  韩谦到叙州,先在黔阳城西南角的江堤码头停船上岸,之后又出城,往东走,经靖云溪深入南面的深山老林之中去见冯家父子。
  在靖云寨住了四日,昨日才回黔阳城。
  韩谦到今天,都没有认真的出城兜上一圈,特别是黔阳城的西北及东北方向,都没有机会眺望上几眼。
  这时候江水漫涨,黔阳城西北方向的水面差不多有十里开阔,有数座三四十丈高的矮山立于江心,山上树荫浓密。
  韩谦也不知道在水势小下去后,那几座矮山是不是连成一片,而那数座小山往东北方向,差不多有四里多宽的水面,再往东,地势陡然高起来露出水面——那边是黔阳城的正北面——有三五十座屋舍临岸而建,形成一座规模中等的村寨。
  村寨再往东,地势渐渐高耸,乃是黔阳龙脊山的西麓坡地,树木郁郁葱葱。
  兴许是这时候江水稍稍退下去些,韩谦远远看到江心那几座小山到北面的那座村寨之间,浑浊的江面浮出一道断断续续的黑影,指过去,问杨钦、季希尧:“那是什么?”
  “前任刺史王庾,想在那处筑一条江堤,将北面的坡地跟江心的五峰山连接起来,将沅水挡在外面,从前年初就着手兴工筑堤,但泥堤不固,前年、去年夏秋都被江水冲垮过一回,王庾大人犹不死心,去年入冬后又想修筑此堤,未曾想终是没能竞功,就溘然病逝了。”杨钦这几天留在黔阳城,不仅将左右的水情都摸熟了,知道江心那里是一座没有修成的废堤,还将这座废堤的来拢去脉都打听清楚。
  “真是该杀!”韩谦恨恨的低声诅骂道。
  杨钦也是知水势的人。
  他虽然不知道沅水水势汹涌时,能到何等程度,但就看此时的水势,即便在江心方位的五峰山与北面村寨之间修的是泥堤,沅水想要将大堤冲垮,也不大容易。
  很显然是有人不想前任刺史王庾在黔阳城北修成这座大堤,暗中动手脚,大堤才修两次、两次都被江水冲垮。
  而在王庾不甘心受制于地方,尝试第三次时,就被有些人迫不及待的出手“病逝”了。
  韩谦并不赞同他父亲舍己为公的凌云壮志,但于对一个愿意在地方上做些事的官员,却落得这样的结局,他心里是真不好受。
  而有人不惜冒那么大的风险、费那么大的力量,也要王庾病逝,道理其实很简单。
  以江心那几座小山(五峰山)为核心,往两边分别造堤,分别跟陆地接上,将江水挡在外面,少说能在黔阳城外北的浅淤地里围出一万二三千亩的良田。
  这种新围垦出来的淤田,依大楚律皆为官有,一方面能容纳五六百户外来雇农,一方面能为州府每年增加两三千石收租粮的官田收入——真要多出这块官田,州府的主动权就大多了。
  这不仅是一心想控制住地方的土籍大姓所难以忍受,潭州那边也难以忍受吧?
  因为王庾这么做,直接加强的是中央政府对叙州的控制力。
  又或者说,王庾的死,不一定就是四姓中人下的手,或者说,不只是四姓中人下的毒手?
  韩谦回头看了一眼奚夫人,不知道她是否知道一些秘密。
  不过,筑堤之事,韩谦相信他父亲应该早已经看到了,也因此才迫切要从他那里拿走一笔钱粮,大概也是想在江水退下去之后,就立刻去做这事吧?
  只是四姓即便被他震慑住了,但潭州怎么会容忍他父亲做这事?
  这事甚至比直接讨好土籍番民或控制客籍民众,更令潭州难以忍受吧?
  以潭州的立场,他们只会希望辰、叙、邵、衡等州,州府对地方的控制力越弱越好,这样一旦金陵发生什么变故,他们就立时能割据自立,而不用担心腹背会受到牵制或攻击。
  自己想将叙州的物产运出去,潭州有可能拦路,想将外面的民众诱骗进叙州,潭州有可能拦路,而他父亲想要兴修水利、围垦淤田,潭州更会拦路,他要怎样将潭州这头拦路虎搬开?
第一百二十章
身世
  “……公子,你在为什么事情发愁?”
  赵庭儿见韩谦站在江滩边,眉头皱得就跟被风吹得潾潾波光的浑浊江水一般,走过来问道。
  “有一只拦路虎搬不开,很多事情恐怕是功败垂成。”韩谦叹气说道。
  “也有公子解决不了的事情?”赵庭儿问道。
  “我又不是神仙,哪里有只手撑天的神通啊?”韩谦笑道,转脸看向站在江滩边的奚夫人,又想到刚才出城时她受诸多土籍番民瞩目的情形,疑惑她到底是什么身世才会如此,招手喊高绍过来,暗中吩咐了几句,就让他先离开。
  安排高绍离开后,韩谦又招呼众人说道:“我们坐船去上游看看!”
  造船场、织造院等事,安排下去,也不是三五天能成,韩谦只要确定负责的人选以及定期给予钱粮支持就行,当前关键的还是叙州所面临的隐患、困难太多。
  韩谦当下催促众人驱马随他赶往码头,登上帆船逆流往沅水上游而去,他时间有限,也要尽可能实地看一看叙州的地形地势。
  大“之”字形流段地缓平缓、江面辽阔,挂帆而行,速度极快,一个多时辰后便到大“之”字流段的最北部,这里地形更为开阔,有十数溪河从北面的潭龙山流淌下不,汇入沅水,这里的江面,更是足有十数里开阔。
  这里围江淤田的潜力,甚至是黔阳城北面的数倍;目前看地势稍高处,仅仅峙立十数座小规模的村寨,建筑风格与土籍木楼不同,应该都是从外地迁入的客籍民众,大约仅有五六百户的样子。
  从大“之”字形底部,再折向往南溯沅水而上,沿岸照旧有大片可围垦的浅淤地。即便当世的农耕水平低下,韩谦估算只要真要能将这些浅淤地充分利用起来,多容纳上万户的客籍民众,不成什么问题。
  不要说万户大县了,在大“之”字形沿岸,多置两座两三千户规模的下县,应该都是可行的。
  问题在于,要怎么克服地方及潭州的阻力,去做成这事?
  从上游再顺流而下,再次停靠到江堤码头前,已经是暮色四合,远天的晚霞烧得正艳。
  看到高绍这时候站在码头前等候,韩谦让其他人避开,单独问高绍:
  “打听出来了?”
  “我找到冯宣,问过奚夫人及奚成的身世,她们兄妹二人,实是前朝叙州长史高隆的子女,原名高成、高荏,其母高奚氏也是叙州的大姓奚氏嫡女。高隆为时任叙州刺史的马元衡所杀,据说当时马元衡也是觊觎高奚氏的美色,向高隆索要不得之后才动了杀念。在高隆死后,高奚氏自然也就沦为马元衡的玩物;实力一度不比冯洗向杨稍弱的奚氏,在马元衡的打压下,很快也衰败下来。马元衡盘剥地方,强征暴敛,天佑元年,为四姓所驱逐,投奔其侄马寅。之后,高奚氏携子女回归奚氏,收拢奚氏残族,曾一度被奚氏立为女首,奚夫人与其兄,更姓为奚。天佑五年,奚氏为冯昌裕所灭,高奚氏为保存奚氏残族以及一对儿女,委身冯昌裕。而在高奚氏于天佑九年病逝后,冯昌裕则又纳奚夫人为妾……”
  芙蓉园里人多眼杂,非必要之时,韩谦都不让冯宣、高宝直接找他们联系,但午后见城中那么多人认得奚夫人,韩谦便想她的身世必不像他之前所想的那么简单,便特地吩咐高绍去找冯宣,打听奚夫人的身世,却也是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曲折。
  难怪奚荏会轻易受季昆挑唆来刺杀自己啊!
  而冯昌裕这个土皇帝,真他娘滋润啊,竟然先后将高奚氏、奚夫人母女俩都收入房中,叫韩谦心里直想自己留在叙州当土皇帝算了。
  韩谦与高绍一边说话,一边看向戴着脚镣登上码头的奚夫人,看她脸色黯淡下来,似乎也能猜到他们二人在谈论她的身世。
  这一刻,梗在韩谦心头的最大难题,也叫他找到迎刃而解的办法,拍着脑门笑道:“我真是一个蠢货,怎么就只想着将拦路虎搬走,就没有想到将拦路虎请到笼子里来呢!不,更准确的说,我们应该引狼入室!”
  看到韩谦眼神突然变得贼亮贼亮,杨钦他们都忍不住好奇的走过来问道:
  “少主,你想到什么?”
  “哈哈,我知道要怎么将这头拦路虎搬开了,但就不告诉你们,你们自己猜去。”韩谦回过神来,得意洋洋的跟杨钦他们打起哑谜来。
  杨钦他们哪里能猜到韩谦到底想到什么引狼入室的妙计去对付潭州,但见他整个下午凝重而压抑的神色骤然间轻松下来,猜测这或许是与他下午吩咐高绍去打听的事情有关。
  韩谦摸着下巴,暗暗思忖着,引虎入彀或引狼入室或许不难,但船帮一定要先行,确保叙州与外界的船运要先繁荣起来。
  即便潭州不阻拦,大量外来户要涌入叙州,走水路要便捷得多。
  而有了他所能控制的船帮,哪怕坑蒙拐骗也好,他都能通过船帮主动往叙州输入人口。
  “虽然与四姓谈妥条件,但从叙州到金陵,即便潭州及沿途州县都不刁难,其路也绝非平坦之途,像杨潭水寨这类亦渔亦匪的势力,沿途不知道有多少,”韩谦跟杨钦说道,“要确保所有插上叙州旗帜的商船,沿途不受滋扰,必须要有叙州的武装船队震慑沿岸江匪水寇。”
  “……”杨钦这时候沉吟起来。
  从与四姓所谈的和解条件里,他就意识到这里面少不了他的事,但他带出来三十多部属,一个个都家破人亡,季昆也死了,也没有几个人奢望能找钟彦虎报仇雪恨,更谈不上找少主韩谦翻旧账,很多人都心灰意冷,他也不忍心再强迫他们,再追随自己飘荡于江湖。
  说实话,杨钦更愿意韩道勋在叙州收留他们;即便叙州也不太平,但总比提着脑袋去闯这三千里水路,要强出不少吧?
  杨钦甚至都不愿意卷入金陵的是非之中。
  他虽然只是鄱阳湖里的小小水寇头目,但从韩道勋出仕叙州就这么艰难、凶险,他也能猜到三皇子夺嫡的希望真是不大。
  韩谦似乎没有看到杨钦的犹豫,自顾自地说道:“杨潭水寨在鄱阳湖畔已经覆灭,你们可以在这沅水沿岸择一处地方,重建杨潭水寨;毕竟船帮在叙州也要有根本,不能是无根之萍,那样的话,我也能信任你们会尽心为我做事。”
  不能用人办事,不给枣子吃;给杨钦一个叙州押纲官的低级武官身份,或者一个看不出前程命途的船帮之主,显然很难令杨钦心动,死力替他卖命。
  重建杨潭水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