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6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7/677

  虽然赵明廷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而且他们这些年来跟梁军血腥厮杀不休,没有缓和的可能,但他也是跟徐晋主张,他们这点兵马,投入孟州以东地区,都不够塞牙缝的。
  倘若蒙军不能守住晋南,他们应该早作其他打算。
  徐晋因为骁勇善战,才为徐明珍收养为义子,也可谓是寿州军第一勇将,但这些年来在棠邑军、在梁军手里吃的亏太多、太大,望着眼前的滚滚浊流,不需要赵明廷提醒,他心里也滋生不出多少豪情壮志来。
  人总要跟现实低头的。
  蒙军十三万精锐被灭于王屋山南北,王孝先、王元逵八万多兵马守不住关中三个月,他身后这点兵马,够塞什么牙缝的?
  这时候赵明廷注意到北岸有数队骑兵从孟州城方向驰来,停在北岸大堤附近加强戒备。
  赵明廷还以为他们在南岸这边观察敌情,引起梁军主将的注意,对方也有什么人物到对岸观察这边,很快他们注意到对岸梁军的警戒规模及等级,要比他们想象中高得多,就连禹河上游也有数艘铁甲战舰快速往大坝缺口附近驶来。
  韩谦此时在孟州?
  赵明廷猛然间意识到这点,等过一炷香后,远远看到一队骑兵从孟州城方向往对岸的大堤赶过来,看仪驾的规模,定是韩谦在其无疑。
  赵明廷甚至想到一个可能,在所有人都以为梁军这个秋天会对晋南发动攻势,那会不会虚晃一枪,出兵进攻武陟、汴梁呢?
  看似梁军此时的部署都是在针对晋南用兵,但朱让真要将大股调往北岸的卫怀两州,牵制从孟州往北进攻太行陉的梁军,梁军集结于河津、孟州的数万兵马,连同其驻守许州、陈州的兵马,大举进攻武陟、汴梁,他们要如何应对?
  大坝差不多掘开,梁军有着强大的水军战力,禹河南北的兵马调动极为便利,但东梁军所控制的怀州、卫州与汴梁看似也是隔河而望,但是要避开梁军水师的兵锋,两地的兵马就必需绕到濮州以东渡河才足够安全,相当两地的兵马被硬生生拉开上千里的距离。
  赵明廷尾椎骨都有寒意窜上来,即便意识到这点,却无计可施。
  难不成韩谦集结十万精锐进攻汴梁,徐明珍及司马潭敢倾尽全力来援?
  寿州军撤守涡水、泗水之间的土地也已经有些年头了,但这些年战事不休,民生凋弊,四五万兵马疲惫。
  寿州军非但不能突破林海峥、赵无忌所率的下蔡、许陈防线,近年来还被梁军的下蔡、许陈兵马不时穿插、渗透进来,掳走数以十万计的民众。
  随着荥阳失陷,禹河一部分大水侵入涡水,寿州军的处境就变得更加艰难。
  相对来说,徐泗军的情况要好得多。
  首先徐泗军与杨元演的淮东军,这些年来在淮河下游两岸相安无事,主要是在洪泽浦的东北片沿岸,防范梁军水师的袭扰。
  徐泗军所承担的军事压力,要比直接面临梁军下蔡、许陈两路兵马的寿州军轻得多。
  其次司马氏以徐州为基业,扎根逾三十年,投附朱让后,又趁机将势力扩张北部的济州、密州、沂州,据徐州,辖济密沂泗海四州,坐拥二百万军民。
  按照道理,司马潭从徐州征调十万兵马都绰绰有余,但奈何司马潭这老狐狸,面对朱让的令诏,一兵一卒都不想派来用于牵制极可能会从孟州北攻太行陉的梁军,难不成还指望徐泗军会进入汴梁,与梁军主力决战?
  司马潭及司马氏的其他人物,是不是早已在打别的主意?
  “对岸有颇高级别的敌将在观望这边……”
  韩东虎勒住马,跟韩谦禀报道。
  韩谦也无意接过铜望镜去观察对岸的敌情,禹河大水从大坝缺口借渲泄而下,水势湍急,中小型舟船都抵挡不住漩涡,而东梁军又没有造大船的能力。
  对岸武陟、汴梁集结七八万东梁军,即便敢跟他们一战,也只能望水而叹。
  韩谦在此时御驾亲临孟州,一方面视察军情防务,但除了李知诰、郭荣等随行人员外,还有右内史府的周道元等政务官员陪同,视察孟州境内的水情。
  华潼府、洛阳境内以及北岸的河津府、绛州府,禹河两岸受华山、邙山、嵩山、襄山、历山等山体的夹峙,不管夏秋时水势都有多大,都难侵害两岸,洛阳境内的水利工程,主要是防治伊洛河的水患。
  甚至荥阳府境内,大部分地区的地势颇高,也无惧禹河水患。
  然而从荥阳、孟州往东,进入平原地区,禹河水患就严峻起来。
  而更关键的一点,荥阳以西,禹河受山体夹峙,水流湍急,泥沙沉淀少,河床没有什么淤积,但到荥阳往东,进入平原地区,河道放宽数倍,水流骤然放缓下来,大量从上游携带下来的泥沙,大量沉淀。
  三四百年间泥沙淤积的后果,就是禹河中下游都已经变成半悬河,两岸的遥堤越筑越高。
  然而当世遥堤皆是泥堤,禹河除夏秋时有大水,寒冬及春初又有汛期,稍有疏忽,大水或冰凌便破堤而侵两岸的田宅,几乎逢年都有水患,要比长江、淮河沿岸都要严峻。
  韩谦要求新成立的雍州行省,关注渭河两岸的林草及水土保持之事,但下游已经被泥水沉淀抬高的河床,要怎么治理,却是难题。
  道理很简单,后世已经总结,主要集中在“束水攻沙、分洪淤滩”八字之上。
  然而,沿禹河两岸,如何去修造能将水势夹住、使之湍急起来的坚固窄堤,以及在两岸必要处留下泄洪、分洪的缓冲带,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为之,韩谦去年直接在右内史府之下设立禹河都水监,研究治理禹河水患的问题,这时候计划在孟州设置一个专门的衙署,将一些工作现在就着手准备起来,而不是等到彻底收复河淮地区之后再考虑这些。
  “孟州境内,多为大梁子民,此前为叛军、胡虏所侵,生存艰苦,都水监衙署集中精力,将孟州境内的水患根治掉,不仅地方钱粮有增益,民众得其便,也会尽数归心……”
  韩东虎身兼孟州府制置使,但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军事防务上,晋南战事要是顺利结束,他也必然要从孟州调离。
  韩谦的这番话,主要还是说给都水监以及安吉祥、顾明府等地方官员听的。
  这时候一艘官船往南关河码头停泊过来,韩东虎眺望过来,说道:“应该是冯翊大人,陪同蜀使曹干过来了。”
  “那我们去南关河桥,等他们过来。”韩谦说道。
  南关河桥早初是一座浮桥,李秀驰援垣曲,便是夺南关河桥通过孟州南部地区西进,此时在浮桥附近,一座长逾百步的铁桥梁正在架设中……
  这座铁桥梁贯通之后,重载马车往东有驿道通往卫怀等地,而沿南关河东岸,亦可走陆路前往沁阳,继而将作战物资直接抵达太行陉的南口。
  铁桥梁以混凝土柱为桥桩,当前的桥梁以重载马桥双向行驶为标准,宽八步,以后世的眼光看异常狭窄,但在当世却要算大型工程了。
  何况大梁目前每年都要造好几十座这样的铁梁桥,所体现的国力就更叫人瞠目结舌了。
  曹干在冯翊的陪同下,下船后换乘马车,沿南关河西岸的渣土道北行六七里,赶到南关河桥,与韩谦见面。
  赵孟吉归降洛阳之后,韩谦三月份曾遣陈致庸、王樘二人代表大梁,出使成都府见王邕,告之有一部分归附将领、武官,希望返回蜀地定居,韩谦同时也希望将一部分将领武官的家小迁到孟州、洛阳定居,以归化人心。
  王邕对陈致庸、王樘礼遇有加,也没有要撕破脸的意思,但对韩谦的这一要求却置之不使。
  陈致庸、王樘在成都府逗留了一个月,就直接赶到叙州,接替任届期满的乔维阎、张广登出任叙州府知事及兵备使,大梁与蜀国的关系勉强维持现状。
  却也不是王邕或曹干、景琼文等几个近臣态度如此坚决,实质是面对梁军在北线连连斩获大捷,蜀国内部将臣对梁蜀关系就产生极大的分歧。
  国与国之间,终究是利益为先,两国盟约得以维持的基础,最为重要的是谁都没有谁吃下谁,或者说即便是弱小者,也要有令对方投鼠忌器的底气与实力。
  没有谁会认为梁蜀盟约能永久都不变质的维系下去。
  轵关陉一役,梁军重创蒙军的消息传到成都府,对蜀国君臣的惊忧是难以想象。
  王邕、曹干、景琼文他们当然知道韩谦治理之下的棠邑军战斗力极强,但河洛形势如此笨拙,三面受敌,韩谦前往洛阳禅继大梁国主之位,接手又是残地、又是残兵,何况两军融合又绝非容易之事,彼此之间的猜忌最难化解。
  他们原本以为韩谦即便能勉强守住河洛,也必然是苦苦支撑,或许需要煎熬十数二十年,才有机会稍稍使局面改观过来。
  蜀国当时犹不犹豫的选择往渝州增兵,以威胁楚国的西翼,也极为爽利的同意梁国从川北采购粮谷运入梁州,帮梁州军民度过饥荒,当时就是担心韩谦不能在河洛撑住,致使河洛、汉中悉数落入蒙军之后,接下来蜀地会遭蒙军铁骑的践踏。
  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韩谦不仅守住了河洛,不仅顺利完成两军的融合,顺利将朱裕留下来的一批旧臣前将都很好的用于麾下,甚至接连斩获大捷。
  他们没有想到蒙军会如此不堪一击。
  轵关陉一役,看似梁国新增的疆域、人口并不是十分的多,但王邕、曹干他们心里清楚,梁蜀之间的力量对比,实际上发生极大的变化,天平彻底往梁国倾斜过来。
  当然,即使沈漾遣私吏薛若谷秘密赶到成都府见王邕、曹干等人,希望能与蜀国联手中断与梁国的商贸往来,中断梁国继续通过倾销商货,从楚蜀两国吸血。
  即便王邕、曹干等人对日益强大的梁国越发警惕,但说到直接撕毁盟约,他们也深知其中的风险有多大。
  当年借助韩谦用谋,将王孝先、赵孟吉七万精锐蜀兵封锁在关中,王邕才成功发起兵败,继而坐稳蜀主的位置,这些年也招募健勇,新编十二万禁军分驻各地。
  不过,他们心里清楚,新编的十二万蜀禁军,不要说普通兵卒了,从高级将领到中下层武将,经历过血腥战事严峻考验的,也是极少。
  太上王开创蜀国基业带出来的宿将老卒,几乎都在王孝先、赵孟吉两人的军中。
  特别是李知诰率部进入成、武两州,梁军有四条通路与蜀地接壤,这种情形下,王邕、曹干得吃下多大的胆子,才能下决心跟梁国翻脸?
  在楚国做出表率之前,他们只能暗中与楚国保持更密切的联系,而对叙州及梁州保持更高度的警惕。
  送还蜀将兵卒之事,王邕、曹干他们自然也不会应允,谁知道韩谦会埋下多少钉子渗透进蜀地?
  把蜀将兵卒的家小,白送给梁国,增强梁国的实力,他们更不会干。
  要说形势发生进一步的变化,那就是在赵孟吉归降梁国之后,韩谦遣李知诰、冯宣、孔熙荣、荆振四路兵马仅用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就收复关中……
第七百六十五章
蜀使(二)
  梁国收复关中,不仅新增九州之地、二百多万丁口,还进一步俘获得可以扩充兵马的逾七万战俘,梁军国力进一步大增。
  楚国对此的感受或许没有那么强烈。
  毕竟楚军在闽地的战事六月下旬也成功进入尾声了,顾芝龙、黄虑于建州府会师,数万兵马,押解闽王一系及闽地将吏及家小上万人,也踏上前往金陵的路途。
  然而蜀国君臣内心的感受却完全不一样了。
  收复关中,对梁国来说是彻底解除西翼的威胁,可以放心大胆的将战略重心往北、往东转移,但梁军同样可以不急着攻打北面的蒙军及东面的东梁军,将战略重心往南转移,先吞并蜀地,与叙州这块韩谦经营最久的飞地连接起来。
  事实上朝中顾骞、朱珏忠等人甚至就主张先对蜀国用兵,条件上也许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7/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