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6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4/677

  “好!”
  卢泽、杨穆所率的二百骑兵,随同冯翊从洛阳赶来,可以说是冯翊的扈兵,李知诰不会主动用这两百骑兵冲锋陷阵,但卢泽主动请战,也不会拒绝。
  毕竟这两百精锐骑兵的战斗力,在这时候不容小窥。
  商议好具体埋伏作战的细节,李知诰便遣张松先率部赶往梁峡准备战事。
  接着李知诰又下令将之前两战的俘兵都押过来,除了侯氏所部俘兵外,他与冯翊决定将其他诸部俘兵都放走,甚至还亲手奉上一堆珠宝美玉,让他们带回部族以示拉拢之意。
  冯翊见李知诰都不担心在上梁峡伏击敌援的消息提前走漏,他自然也不反对,再说,他们此时已经进入成州境内,在犀牛江北岸的一举一动,都瞒不过附近的部族,现在张松率部提前进入上梁峡做部署,稍有军事常识者便能想明白他们的用意是什么。
  现在就看这些部族会不会审时度势了。
  再说了,即便有个别部族铁心投向蒙兀人,决意将他们在上梁峡伏击敌援的计划泄漏给天水守军,这也只会拖慢天水守军南下增援的速度。
  这不仅能使他们有更充足的时间在上梁峡修筑防御工事,也令他们有时间等后续的兵马进入成州。
  而他们最终的目的,是要收服成州的部族及汉民,而非歼灭成州的大小地方势力。
  ……
  ……
  侯莫接受蒙兀人的封赏,除了贪图蒙兀使臣送来的金银珠宝外,更多的还是想借蒙兀人的名义统治这些年四分五裂的成州,此时多少可以说是骑虎难下,但其他部族看到梁州军西进之势如洪水滔涌,心惊骇然之余,几乎都不约而同选择观望。
  三天后,天水守将袁寿亲率三千兵马增援成州,抵达上梁峡。
  此时邓泰所率领的后军主力还在半路上,但成州的诸羌部族选择观望,即便接受蒙兀人任命担任成州刺史的侯莫也是率侯氏族兵紧守上禄城,没有出兵参战。
  李知诰亲自率兵马在上梁峡西峡口挖堑壕、筑护墙,抵御敌军进攻。
  敌军强攻两天没能拿下上梁峡,就想着退回到西面的方冢山休整。
  趁敌军萌生退意西撤,卢泽亲率两百精锐骑兵从北面提前四天埋伏下来的隘谷之中冲出,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尖刀,从侧翼狠狠的刺入敌阵。
  袁寿所率的三千人马,皆是马步兵,赶到上梁峡时,将马匹归拢到一起,三千多兵卒都下马结成诸多阵列,轮番上阵进攻防守上梁峡的梁州军,完全没有意识到北面的隘谷里藏有伏兵。
  见强攻无果,手下将卒伤亡颇巨,袁寿决定暂时收兵西撤。
  他这时候除了留一部兵马,在上梁峡西口口封堵梁州军反击外,其他兵卒都需要重新取回军马才能快速西撤,内中的散乱、无序也可见一斑。
  卢泽率部杀出,敌军虽然也提前警觉,在侧翼组织了两百多刀盾兵拦截,但面对近距离能射穿木盾的强弩、挥舞的战戟长刀,两百多马盾兵没有抵挡住半盏茶的工夫,就被杀得大溃。
  敌军就惊慌起来,小股骁勇敢战的兵卒没有办法拦截住卢泽他们,卢泽专门盯住敌军主将袁寿的将旗,在敌阵纵深处横冲直撞。
  李知诰这时候也率前锋主力越过战壕杀出。
  敌将袁寿没能支撑多久,看形势无望挽回,在扈骑的簇拥仓皇逃走,剩下的蜀兵就彻底崩溃,要么跪地投降,要么被弓弩矛戟无情的射杀、斩杀。
  待到黄昏之时,李知诰将兵马收回到上梁峡之中,他们已经斩杀上千蜀兵、俘掳九百多名蜀兵,梁州军与洛阳骑兵两天伤亡加起来还不到五百人。
  要不是后军主力走犀牛道缓慢,大宗辎重物资还要更滞后一些,他们又没有足够的军马,他们趁敌兵大溃顺势杀往天水,夺下秦州大部,将王孝先所部彻底封锁在陇山以东,也不是不能想象的事情。
  虽然从沔阳、略阳过来,也就三百里路途,但犀牛驿太狭险,将卒困顿不堪,没有得到充足的休整,累积近六百人伤亡,暂时也没有持续追杀溃敌并攻城夺寨的战斗力。
  将兵马收拢回上梁峡后,李知诰暂时也没有急于对上梁峡与牛尾峡之间、犀牛江以北的诸羌部族及上禄、同和两城用兵,而是与冯翊正式以大梁陇右宣慰使、都监军使的名义,派出亲骑赶往诸羌部族的城寨及上禄、同和两城,勒令侯氏等诸羌部族投附大梁。
  当然,除了既往不咎外,收附侯氏等诸羌部族的条件也相当宽厚,除了耕地需要将人丁摊入其中进行统一纳粮征税外,仅要求诸羌部族骑兵,接受陇右宣慰使府的节制,甚至可以免除其他的赋税。
  还有就一点,就是陇右宣慰使府将在各汉寨、番寨直接设置贸易点,成州诸县辖民,特别是汉民,不拘身份都可以与贸易点直接交易商货,诸羌部族不得横加干涉。
  虽说前朝成州为吐蕃占领一百多年,归降吐蕃的诸羌部族势力在成州得到壮大,但包括成州、武州、秦州等地的陇西南地区,自秦汉以来因为临近中原王朝的统治中心而接受中原王朝统治,无数汉军民众迁入栖息繁衍。
  就人口比例而言,此时上梁峡以西的上禄谷地之内,汉民占到总人口的七成以上,并且经营出较为完善的农耕基础。
  吐蕃占领期间,汉民地位低下,遭受到奴役,前朝昭宗时期关中兵马收复陇西南地区,主要也是用诸羌部族统领这些地区,汉民依旧是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即便诸羌部族没有兼并田地的传统,但诸羌部族除了强制要求汉民纳粮、维持大大小小的地方政权外,还完全垄断地方上的商贸。
  目前西征军接管地方政权,但直接的田税丁赋,并不能解除西征军的粮食补给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打破诸羌部族对地方上的商贸垄断。
  虽然降服诸羌部族,短时间内就集结出一支颇具规矩的骑兵部队,然而以羌骑为主的骑兵部队规模越大,也难受控制。
  而仅仅依赖于狭仄的犀牛驿,所输送过来的物资补给有限,运输成本也是极高,而不能从后勤补给加以控制,很难想象集结起来的羌族骑兵,有整编为大梁嫡系精锐的可能。
  韩谦虽然对李知诰不加以太大的限制,甚至进军陇右之后,也决定地方上的官员任命也都由李知诰负责举荐,但在要求李知诰要尽可能解决陇右汉民遭受压制、奴役的问题之时,特别强调通过犀牛驿与陇右地区的商贸,必须要使陇右汉民能够直接参与进来。
  这些年,韩谦推行新制的根本原则,在生产力发展空间有限的情况,主要是千方百计的挤压中间食利阶层通过种种手段占有社会生产利益的空间。
  这样做的好处,不仅能使底层平民缓一口气,中枢岁入也能得到保障;实际上将中间食利阶层占有的利益,尽可能往两头分配。
  民得裹腹之粮、蔽体之衣则安,而军国之事,亦无非钱粮也。
  任谁再有天纵之资、神鬼算谋,不能解决这一根本问题,都不可能力挽狂澜的解除真正的大危机;而解决掉这一根本问题,不要说韩谦了,以沈漾、黄化等人的能力,也能将一个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韩谦在大梁境内,打破地方势力对粮食贸易的垄断,推行粮谷等关键物资的统销统购政策,目前已经成功的将粮价抑制在每石六百钱。
  这不仅解决掉大梁内部的粮食供应均衡问题,解决掉底层贫民的饥荒问题,还有一点极为重要,就是韩谦即便决定将传统田税所征得的粮食实物税留给州县自用,但中枢只需要动用不到江淮地区三分之一的钱款,就能从地方收购到足够的军粮支撑战事的消耗。
  江淮粮价一直居高不少,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宗族乡阀主要通过兼并土地,占有地方上绝大多数的富余粮谷的方式,继而近乎完全的垄断了地方上的粮食贸易。
  高粮价所产生的巨大利润,实际上绝大部分被宗族乡阀等新旧地主占去。
  历朝以来,中枢为获得足够廉价、且足够充足且稳定的粮食,都是将各地所征、以粮食为主的实物税,不计成本的运往中枢及诸军驻地,这实际上就已经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陇右,特别是陇西南的成武秦三州,雨水充足,山岳之间拥有大量的河谷、坝地,经过上千年的开垦,有着较好的农耕基础,又有大片的牧场补充肉食来源,两万兵马就地获得充足的补给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在于,三州九县人口不足二十万,已经能实足征收田税口赋,也仅能征十万石粮谷,仅能满足两万兵马不到一半的补给需求,剩下的要怎么从商贸中进行解决,是西征军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犀牛驿古道狭险,沿途又多为坚岩悬崖,短时间内难以无法学嵩南栈道那般不计成本的进行拓宽,目前只能将茶叶、瓷器、药材、棉布、食盐等高附加值的商货运入陇西南进行贸易。
  倘若不令最底层、又实际耕种生产粮食的汉民直接参与贸易,继续坐看诸羌部族垄断贸易,庞大的利润必然会为地方上的部族势力占去,底层汉民生存条件得不到实质性的改关,西征军从商贸中所分得的利润,也将难以弥补粮草补给上的缺口。
  然而倘若能令汉民直接参与贸易,西征军从商贸中能廉价的采购到粮草是一方面,截获更多的利润也能采购到更多的粮食以及牛羊等肉食,而真正改善地方上从事农耕的汉民生存条件,才能真正获得陇西南地区占据人口多数的汉民支持。
  冯翊这个陇右都监军使,其他方面对李知诰不作任何的钳制跟约束,但哪怕是都用梁州的旧吏,也坚持要求先在上禄谷地内部尽可能多的设立直接贸易点,特别强调要让汉民能直接拿粮食过来交易,而绝不能图方便或为一心想拉拢诸羌部族,继续纵容诸羌部族垄断地方上的贸易。
  当然了,侯氏等诸羌部族前期应该不可能特别敏感的意识这里面的微妙,但冯翊在军议跟李知诰及张松、邓泰、董泽海、贺延等人强调这一点,也是担心李知诰手下的官吏没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在执行时会图省事或后期会被地方势力贿赂,而不坚定的去推行这点。
  张松、邓泰、董泽海、贺延等将多多少少也懂一些政事,只是听冯翊在军议上将这些道理以及背后的目标讲透,也皆是骇然,心里暗想,难怪这些年没有人能斗过国主,这他娘谁能想到这背后有这么深的算计?
第七百三十六章
选计
  陇山、秦岭西麓栖息的苍鹰极多,冯翊、卢泽他们随军带往成州的信鸽,易沦为苍鹰等猛禽猎食的猎物,这一次,信鸽就没能及时将消息传出来。
  李知诰率梁州军西进成州初战获捷的消息,还是由信使一路翻山越岭传禀到洛阳,那时候已经是太和三年上元节之后了。
  初春的洛阳城还是寒意逼人,年后上阳苑的园子里,新竖起一根根铸铁灯柱,临夜时宫女揭开灯罩子,往里添加新的煤气石与水,点上灯,散发出要比传统灯烛明亮得多的灯光。
  煤气石乃是工师院用生石灰与焦炭进行干馏试验时,无意间生成的新产物,遇水生成可燃气体,幸亏当时试验制得的煤气石数量很少,没有引起什么不可控制的事故。
  工师院将相关资料报送上来,是想着煤气石在军事上可能会有什么作用。
  韩谦看到工师院的材料后,却知道相比较军事上的价值,添水能稳定生成可燃气体的煤气石,实际是一种相当廉价、点燃后比寻常灯油要明亮得多的室外照明材料。
  出乎安全的考虑,煤气石不能用于室内点明,保存对防潮的要求也极为严格,但韩谦还是下令工师院第一时间试制一批煤气石灯安装于上阳苑的园子,以便更有利这种新鲜事物的后续推广。
  檐角的煤气石灯散发出明亮的灯光,隔着色泽偏绿的玻璃窗,照入凌云阁的大厅之中,韩谦坐在窗下的长案之后,浏览李知诰、冯翊从成州递回的奏疏,颇为得意的跟王珺笑道:
  “看看,还是我果断着梁州军西进,没有误了大事吧?”
  “你果断决定使梁州军西进,那是你身为大梁国主应该做的事情,陈景舟、韩元齐他们之前有所顾虑,也是身为臣子的本分替你考虑周全,你这时有什么好得意的?”王珺笑道。
  李知诰、冯翊他们传禀回来的奏疏,记录了梁州军西征陇右的初战细节,这令洛阳众人颇感侥幸,当初主张拒绝李知诰率部西进的陈景舟、韩元齐二人,也是刚刚跑到上阳苑来,找韩谦反省。
  从目前的情形看,倘若韩谦接受他们的建议,十月上旬没有理会李知诰率部西进的请求,而是在得到侯莫等诸羌部族首领接受蒙兀人收编的消息后,再着李知诰从梁州组织兵马西征,即便不提梁州军的抵触心理,前前后后少说要拖延三四个月。
  那时候侯莫说不定已经初步整合成州的羌族势力,甚至都已经在牛脊驿古道的西口牛尾峡,建造坚固的防塞城垒驻兵防守。
  而到那时候梁州军再行西进,将变得更为艰难不说,甚至有可能付出惨烈的伤亡之后都没有办法撕开牛尾峡的封锁西进,但这时候却又实际形成对成州等陇西南地区的军事威胁,则必然将促进这一地区的诸羌部族内部更趋于整合,并更坚定的倒向蒙兀人。
  所有事情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那样的话,整个西线的形势必然会对大梁不利。
  当然,韩谦也没有半点责怪韩元齐、陈景舟他们的意思,就像王珺所说,韩元齐、陈景舟当初的建议也是尽他们的责职,最终的裁决权在他身上。
  当然,韩谦在韩元齐、陈景舟走到有些得意洋洋,实是李知诰及时率部进入成州,初战获捷,并重创王孝先在秦州的兵马,对整个战局的直接以及潜在影响,都不容小窥。
  另一方面,韩谦也深知当世真正智谋深虑之人,并不容小窥,他之所以能站在他人之上,并非他个人的才智真正有多高明,更多还是占了梦境世界那远超当世的诸多先进经验、知识体系的便宜。
  单纯以个人才智而言,冯缭、顾骞、郭荣这些人就绝不在他之下,而此时决意留在历阳,主持历阳学堂专心推进新学成体系发展的陈济堂,更是远在他之上。
  王文谦居于涟园,用半年多时间,就将王珺派人送到涟园的上百本新学专著吃透。
  送往涟园的上百本新学专著,都能在高等学堂范围内公开,除此之外,都列入绝密。王文谦无法接触工师院更新、更机密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是为了避嫌,只能将他钻研新学的一些心得体会,写信跟王珺交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4/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