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5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7/677

  “要不然你觉得呢?”李秀反问道,见曹霸被他问住,又喟然一叹,说道,“当然了,对黔阳侯来说,即便是惨胜,也是他所能接受的结果……”
  听李秀还是认定李氏族人在这一仗将凶多吉少,曹霸伸了一个懒腰,说道:“曹爷我就指望能多杀几个敌军,不像你这般忧心忡忡。对了,李秀你要担心你李家子弟伤亡太惨重,那就叫你李家子弟集作一队,交给我来带便是——从流民现挑的精壮,估计也没几个人能跟着我陷阵。”
  一支兵马,即便是守寨子,必然要有能先登或陷阵的尖兵,不时的去打乱敌军的进攻节奏,但这绝非草草训练十数二十天的流民所能胜任。
  李秀心里是计划集结一半的精锐家兵,再选同等数量的流民精壮,编一队陷阵尖兵当预备队。
  当然,李家绝不缺担任陷阵队首的合格人选,但一定要说在血腥战场之中,最顶尖的陷阵队首人选,整个棠邑军可能也就三五人能与曹霸比肩吧!
  温博有善战之名,有相当的因素便是曹霸亲率一支陷阵精锐,总能在必要时控制局部战场的走势及节奏。
  “你犹豫个毛,难不成你以为曹爷我小鸡肚肠,会故意害你李家子弟去送死?”见李秀沉吟着不作声,曹霸不悦地说道。
  “我可以用你陷阵,但你要不听我的号令,我在阵前斩杀你,想必温博归来也无话可说。”李秀阴恻恻的威胁道。
  “叽叽歪歪像个娘们,你们当年围巢州那多久,我什么时候让你们占过半点便宜?”曹霸嘀咕道。
  听曹霸所说的信息,李秀估算到大会战来临之时,韩谦可能会在下蔡再集结三万多兵马,不过李家数百口人在这滚滚血肉大潮中算不了什么,而他不得自由,棠邑能吏武将无数,也不容他说话的余地,只想着尽可能抓紧会战前最后的间隙,亡羊补牢的多做些准备。
  随着援汴军主力北上,每天都有上千上万的流民从北往南迁徙,之前北岸大营两翼的流民营就聚集了六七万人,也是优先安排妇孺北上,将精壮留下来协助城寨的修造。
  李秀从中挑选一千两百名精壮,以及将一部分家小都迁到李家新寨来,极为简单省事,没有什么波折。
  这次有一百三十多名家兵以及相当的家兵子弟,随李家流放到下蔡,还都是这些年随李秀南北征战的精锐武将,李秀抽调七十人为武官,三天时间就将一支千人队的框架给搭了起来。
  一名成熟、以往都有带百人队训练、作战经验的武官,仅仅负责带着十四五名新卒,自然是得心应手。
  即便会战来临之前的时间极其紧迫,但也勉强够简单操训用。
  李秀以六十名精锐家兵以及一百四十名流民精壮编陷阵队,以曹霸为队首——陷阱队的操训就更加简单了,几乎是编成之日就有一战之力。
  后续以守寨为主,也不需要掌控太复杂的战阵变化,而简单以刀盾战矛为主要兵刃的战阵,以近三分之一的精锐家兵为骨干,操训三五日便能熟练起来。
  李秀又用几名老家兵协助李延将家兵子弟编一支内卫队,防止寨墙被撕开缺口时,保护内侧的家小。
  李池更精擅内务,则与其母郑氏带着李家健妇,配合周乔安、管锥整肃流民家小及修筑营寨。
  营寨的加固,除了在东侧、北侧容易被敌军正面进攻的一面,浇灌八柱石泥铁芯柱支撑单薄栅墙外,李秀还是在栅墙内堆上土石。
  没有足够人力及时间,这些土石无法照版筑法一层层夯实,但能有效吸引外栅墙所受到的冲击力。
  韩谦过来视察过两次,最后还是照主力战营的标准,给李家新寨乡勇配给了兵甲战械。
  这也是李秀最看重的部分。
  二百具臂张弩,新卒只需要学会开弦、装填,就能覆盖一定范围的战场,操训十数日便能派上用场;而长弓手没有三五个月的艰苦操练,开弓都不知道将箭矢射到哪里去,三十步开外可能就没有什么准头可言了。
  寻常州县,乡勇顶多披革甲,执刀矛小盾作战,而棠邑军的主力战营,精锐老卒几乎都能穿上以扎甲为主的重甲。
  重甲与革甲在战场之上的防护,是完全两个概念。
  曹霸的陷阵队,全部穿上扎甲,便能迎着敌军的箭雨冲锋陷阵,刀矛加身,也很难破开铠甲。
  革甲或许抵挡远程箭矢攒射,但近距离的强弓、劲弩则难防护周全,更不要说近身抵挡枪矛捅刺了。
  棠邑军的重甲覆盖面,比侍卫亲军都要高出一截,这些年寿州军与棠邑军对峙,在战场之上是深有感触的。
  也亏得寿州军多为原楚军的精锐,这些年在正面战场上,并没有表现得太难看,但战略上的巨大劣势,还是致使寿州军节节败退。
  寿州军面对棠邑军,心理上是完全没有优势的,何况其年后撤到涡水两岸立足,此时极其不稳。
  李秀也是由此断定蒙兀人必定会将精锐骑兵调派到郸县、下蔡一线的战场上,绝不会指望屡为败军的寿州军真能充当南线主力的重任,跟棠邑军打会战。
  李秀估计同等兵马规模的棠邑军,能将此时的寿州军打出屎来,蒙兀人绝不可能不考虑寿州军全线溃败,会使他们在河淮的局面陷入何等恶劣的程度之中。
  在李氏族人抵达下蔡的十数日,援汴军往北推进也极为顺利。
  虽然说寿州军在郸县南翼派出大批的精锐兵马,依有利的河川地形对援汴军进行拦截,但数次接战,都被击溃,不得不仓皇撤入北面的城寨。
  而在涡阳的寿州军联合徐泗军前锋,想着进袭以温博为主将的援汴军侧翼,也是数次无功而返,只能眼睁睁看着援汴军主力一步步往郸县城下推进。
  这一状况符合李秀的预测。
  李秀同样也认定仅仅以寿州军为主,不大可能在援汴军的强劲攻势下,守住郸县、武亭等涡水西岸的城寨。
  徐明珍作为纵横江淮半生的宿将,自知之明是必不可所缺的,而以蒙兀人这两年在北地的表现,李秀也断定他们对棠邑军及寿州军的状况必有着极清醒的认识。
  要不是如此,蒙兀人也不可能之前在金陵城费尽心机搞出这么多的动作了。
  每想到这里,李秀胸口便有一阵阵难以自抑的刺痛。
  就在李氏族人抵达下蔡的十数日间,信王杨元溥率领三万多精锐,在楚州坐壁观望,完全没有渡过淮河,往徐泗腹地推进的意思,甚至连基本的袭扰都不见有,这使得一支接一支的徐泗军兵马得以从淮河下游的北岸地区脱身,绕过洪泽浦北岸,往涡水下游的东岸地区推进。
  李秀刚到下蔡时所预言的大会战,在这一刻已经可以说随时就会变成现实。
  涡水中下游的东岸地区,增援过来的徐泗军渡过涡水,便能与寿州军驻守涡阳的兵马联手,直接插入郸县与下蔡之间;而往南渡过淮河,则能往南进袭濠州的钟离、临淮、准陵之间的区域。
  即便棠邑水军此时牢牢控制着从濠州北面的淮河水道,但时间很快就将迈入深秋时节,再有两个月的时间,淮河中下游水道依旧大概率会再度冻得结实。
  谁都不能指望会战能在两个月内结束。
  要是两个月后会战还没有结束,甚至刚刚拉开序幕,棠邑水军不得不从冰封的淮河里撤出云,大股的敌军直接越过淮河南下,就能进袭寿濠等腹地。
  而事实上时间,也就会战的主动权,是敌方手里。
  对朱让与蒙兀人而言,他们目前阶段只需要守住洛阳、荥阳、偃师、函谷关等几座河洛地区的关键城塞,不被朱裕夺走,在这种情况下,涡水东岸集结的数万敌军即便不直接进入涡水西岸,也能令援汴军感受到极大的压力,很难放开手脚去进攻郸县、武亭等塞。
  这么一来,蒙兀人与朱让完全可以拖到十月底甚至十一月,在更有利他们的时间里再发动会战。
  这也就迫使棠邑不敢放松临淮、钟离一线的陆地防御,进一步限制了棠邑能在北岸下蔡地区集结的精锐兵马规模。
  曹霸曾言必要时,韩谦将多调两万精锐兵马进入下蔡地区,但实际上不得不在临淮放置一旅精锐,最终只是将窦荣、赵启、肖大虎三个加强主力旅调到下蔡,合并冯宣所部,集结两万精锐战兵、一万辅兵,为即将到来的会战作最后的准备。
  而到九月初,除开全面动员的寿州军兵马高达七万人众,集到涡水下游东岸地区的徐泗军兵马,也超过三万人;而棠邑斥候也侦察到八月底约近一万人规模的魏州骑兵,正从汴京西畿地区南下,但李秀心里十分清楚,这绝不是南线全部的敌军,蒙兀人的主力骑兵一定会南下参战……
第七百章
前奏
  秋分过后,便是深秋九月,长江以北的地域也陆续进入秋粮收割的时节。
  不管淮河北岸笼罩的战争阴云是何等的浓烈,淮西还是维持着应有的稳定。
  八月初从东湖一路北上,沿路所见所闻,李秀知道韩谦年初针对梁师雄在荥阳开挖禹河大堤之事果断征调数万精壮在寿、霍两州修造加固堤坝,开挖行洪道,虽然初时看上去有些反应过度,棠邑制置府投入的钱粮也高达上百万缗,但到五月时就证明韩谦年初的诸多部署是必要而及时的。
  虽然李秀并不清楚具体的数据,但沿途所见以及他们到下蔡地区,有不少从寿春、霍邱地区征募的民夫组成的运输队往来淮河南北运输物资,包括李家新寨以及附近路桥的修缮物料,有相当一部分从寿春、霍邱地区运来,李秀便知道不仅寿春、霍邱等地的粮田今年夏秋季都没怎么受大洪水的影响外,棠邑在这些地方收编流民,甚至还新开垦大片的粮田,建造了一批石泥窖、石灰窖、炼铁场等匠坊。
  这或许是韩谦在淮河北岸与敌军打会战的底气所在吧!
  陈秀身穿鳞甲,手按住腰间的佩刀,跨坐在松藩战马的马背上,眺望渐有萧瑟之感的荒野。
  他身后是曹霸所带的百余陷阵队将卒以及两百多新寨乡勇。
  虽说新寨乡兵分配的军事任务,就是防守、建造李家新寨,做好下蔡新城的东翼的防线支撑点,但不要说李秀了,曹霸都不甘心憋在小小的营寨之内。
  八月底有一批军马及松藩战马送抵下蔡,曹霸死皮赖脸的抢回五十多匹松藩战马以及两百多匹军马,使得李秀能编一支三百人规模的马步军,能进入东部、临近涡水河口的区域斥候侦察。
  这时候也有一股股的徐泗军斥候渡过涡水河,进入下蔡东部地区,双方小规模的接战每日皆有发生。
  虽然棠邑军的侦察以及反渗透作战,主要是主力战营的斥候骑兵承担,但李秀也主动要求率部参与下蔡东翼地区的小规模反渗透作战。
  除了能让新寨乡勇轮番出动尽快适应临战的压力外,李秀更主要的还是近距离观察敌军对涡水西岸的渗透、穿插力度以及敌军斥候兵马的组成,推测会战的进程。
  李秀并不在棠邑军中高级将领序列之中,随着渡淮北进的兵马越来越多,北营大营及下蔡新城的戒备级别越来越高,而新寨乡勇的活动区域受到限制的越来越严格,从八月底往后,李秀便无法了解到颍涡战事的全局信息,这令他浑身都不自在。
  目前下蔡东翼区域,还处于棠邑军的控制之下,每有敌军斥侯兵马越河过来,反渗透作战,相当于围猎,只是每次出动围猎敌军斥候,李秀都亲自带队,搞得曹霸一肚子意见。
  “有十数人马从陈集津的浅水区泅渡过来,都是蒙兀人!”
  两名扮作猎户的察子,从荒草间快速穿过,跑到李秀身边汇报他们刚才潜伏涡水河边的发现。
  李秀神色一振,涡水下游的战场,终于第一次出现蒙兀人的身影,这意味着田城、林海峥在北线的进展还算顺利,寿州军比想象中还要弱一些,乌素大石、萧衣卿要比他预想中更早的调动蒙兀骑兵主力南下发动会战——当然也可能是梁帝朱裕在河洛加紧攻势了,令梁师雄难以支撑。
  “其他几路斥候骑兵有没有察觉到这支敌骑渡河?”曹霸更关心能不能独自吃掉这十数蒙兀探子,问两名察子道。
  “我们潜伏点的北侧,有第二镇第三旅的观察哨,不知道他们没有看到这股蒙兀探子……”察子说道。
  “日,他们有了望镜,这次不要想能吃独食了,我们赶紧过去,不要连块肉都吃不到!”曹霸下令身后陷阵队的将卒都上战马,准备随他杀往大堤方向,要其他乡勇马步兵往两翼散开,做好围捉分散溃兵的准备。
  李秀并没有阻止曹霸发号司令并带陷阵队精锐先行出击,还是面带忧色的往北面眺望过去。
  半炷香的时间过后,没有溃逃敌兵往西窜来,却见曹霸带着人马赶回来,左右两名将卒的马鞍一侧各悬挂一颗头颅。
  “我们快撤,有大股敌骑在东岸泥堤后集结,黑压压一大群,怕有上千人——之前渡河的小股敌骑是在测水深、水流,被我们冲过去,杀了两人。”曹霸大喊道,马不停蹄的催促这边骑马都不怎么顺溜的马步兵赶紧上马,往西边撤退。
  这时候远方也传来悠扬、沉郁的号角,通知近岸斥候兵马往西撤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7/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