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5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5/677

  说到底,还是良将难求!
  杨恩看向叫两名将卒摁跪在廊前、五花大绑的李秀一眼,跟沈漾低声说道:“或可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
  沈漾一怔,朝韩道铭、杨致堂看过去。
  韩道铭当然也知道李秀不过是被吕轻侠玩弄股掌之间的棋子而已,但他看向杨致堂,他并不想就此事表态。
  “等抓住李长风等人再说吧,不然今夜的形势也太混乱了。”杨致堂说道。
  李长风要么迫于形势、彻底投靠吕轻侠,要么被吕轻侠劫持无法再脱身,不谈其他的权衡,就凭借这点,他都不想将李秀放出去冒险。
  杨恩朝郑榆、郑畅、张潮等人看过去,其他人都避开他的眼神,无意在这时候替李家说话。
  沈漾再怎么样,都不会在这种细枝末节上跟杨致堂起分歧,点头沉声说道:“寿王爷说的是。”
  郭亮、张瀚两人接到通报,很快就赶到尚书省。
  黄虑平时看着不靠谱,但实际并不蠢,或者是身边有谋士相助;他这时候直接护送其妹黄娥及三皇子杨晔赶到尚书省,来跟沈漾、杨致堂诸大臣会合。
  刺杀案发生后,黄虑就第一时间派嫡系护住黄娥及三皇子杨晔居住的明成宫;而知道李秀奉太后手诏带人闯进尚书省抓人,他本人更是直接赶到明成宫跟黄娥、三皇子杨晔会合。
  虽然就一会儿工夫,他就从侍卫亲军左武骧军之中,集结了上千名忠于黄家的精锐武官及甲卒,守在明成宫里等着坐山观虎斗。
  他这时候也是直接率这千余精锐甲卒护送黄娥、三皇子杨晔到尚书省。
  看到这一幕,韩道铭、秦问做梦都要笑醒,黄虑或许不蠢,但他或者他手下的谋士,到底还是胆小了。
  都不用秦问或者韩道铭从旁扇风点火,沈漾、杨致堂、杨恩等人便一致决定,着黄虑将这千余兵马驻入对面的枢密院待命,仅允许他带十数人护送黄娥及三皇子进尚书省大院议事。
  侍卫亲军三大都指挥使都赶到尚书省,除了李秀被扣押起来,钟彦虎确认有问题之外,诸参政大臣也一致决定暂时解除张蟓之子张封以及其他七名尚书省对峙之时在崇阳门及崇文殿附近的都虞候、副都虞侯的兵权,将他们先软禁起来。
  其他十一名都虞候则各率三百名甲卒到尚书省听候调用,副都虞候则继续各守其职,封锁皇城、宫禁之中的诸多要害及城门。
  形势太乱了,很难说谁就是彻底能信任的,一切以稳定形势、控制局面为先,差不多到后半夜,才决定着手调兵遣将进崇阳门拘捕吕轻侠等人。
  这时候却有将卒赶过来禀报道:
  “钟彦虎率部对皇宫北侧的静江门发动突袭,刚刚攻下静江门,吕轻侠她们挟持太后从荫花径,往静江门逃去,应该是要走静海门,逃往织造局的官船码头……”
  沈漾、杨恩神色凝重,杨致堂、韩道铭、张潮三人面面相觑,郑榆、郑畅、杜崇韬、周炳武则都是微微摇头。
  皇城、宫城之内,这时候好几处衙司、大仓及宫殿都被人乱中点着大火,照得夜穹一片通红。
  他们在尚书省外围好不容易集结了四千多名确认能受掌控的将卒,其他将卒仓促间难以分辨忠奸,只能严令诸部分守皇城、宫城诸多要害及城门不得轻易妄动。
  而为防止不可控制的骚乱漫延下去,他们甚至决看坐看好几座宫殿陷入大火熊熊燃烧,而不组织人手去扑灭。
  说到底夜色是最容易制造骚乱及啸营的掩护,他们都不能尽数掌握形势,又如何敢轻举妄动?
  而集结到尚书省附近的四千精卒里,就有黄虑最先集结的千余精锐,形势实在就更有些微妙了。
  二皇子就不说了,论道理来讲,黄娥之子杨晔,是最有资格登帝的,但看黄虑今天的表现,黄家真是善茬吗?
  张平、姜获在关键之时得人报信去救下李瑶,确定不是黄家在背后搞的鬼?
  都不需要秦问、韩道铭站出来挑拨离间,众人心里都禁不住想,要是他们派出太多兵马去追击叛逆,黄虑拉拢一些官员,又鼓动将卒当夜就拥立三皇子杨晔登基,那朝中以后的形势如何发展?
  大家都活成精了,李知诰在襄北,暂时大家是鞭长莫及,即便决意要出兵讨伐,整顿兵马也不是十天半个月能完成的事情;而此时叫两三千叛军逃出去,显然也无碍大局嘛。
  求太后、身份真假不知的二皇子?不存在的。
  怎么都要以稳定形势为先,大家也不指望黄虑会率部赶往静海门杀敌。
  “时局动荡,还是当早立新帝、安定人心为好。”杨致堂慢悠悠地说道。
  黄虑脸色有些变,他再蠢也能猜到杨致堂在这个节骨眼上,不急着派兵追击叛逆却议新帝,是什么意思。
  “太后受奸逆劫持,真正的二皇子或许也还落在贼人手里,是不是要将他们先救回来?”堂下有人按捺不住,站出来替黄虑说道。
  不过,黄家及江东世族此时并没有足够分量的人坐在政事堂之中,皇后黄娥、李瑶以及清阳郡主都被请到后面的衙舍里休息,着张平、姜获身边的十多名老宦贴身伺候,暂时不出来参与议事,这时候即便有人鼓足勇气代表黄家、替黄虑冒头站出来说话,语气间却显得有些迟疑。
  “是啊,沈相,我们当早有决断,新帝既定,京畿臣民心思稳了,什么事情都可以从容谋之;新帝登位,追讨叛逆之事,也可以下旨着棠邑协助。”张潮甚至忽视那个人的话,直接劝沈漾道。
  张潮、张瀚兄弟在削藩战事后期,作为降附势力投效杨元溥麾下。
  在延佑帝登基之后,张氏原本应该是金陵诸派系里实力最弱的,但实际大楚太多的骄兵悍将,反倒使得张氏更受到重用。
  张潮执掌盐铁转运使司,张瀚乃左武翊军都指挥使,文武皆是要职,岳朗潭邵诸州的世家子弟,也都以他兄弟二人为座师,举荐入朝为官为将。
  倘若拥立三皇子杨晔为帝,张氏在京中的势力,掰着脚趾头都能想明白,事后必然会受到黄家及江东世族的打压。
  黄虑这一刻脸都绿了,但看郭亮、张瀚坐在一旁,谨守侍卫武将不议政事的规矩,他额头青筋跳了几跳,终是忍住没有吭声。
  “韩大人,您的意思呢?”郑榆看向韩道铭问道。
  郑晖领兵进攻清源军节度使,虽然说粮谷多从湖南行尚书省调用,但这是正规、合乎朝廷律制的调度。
  而真正为郑氏一族的利益考虑,郑畅、郑榆怎么都考虑黄氏作为外戚,特别是三皇子才四五岁,黄皇后必然会倚重父兄处置军国大政,朝堂真是极可能会变成黄家的一言堂。
  当然了,黄虑在郑榆眼里还嫩了一些,但他却必须考虑韩道铭的意见。
  而别人说话或小声议论,都也是暗中观察韩道铭的神色,这场风波最终能不能顺利过去,棠邑接下来的反应将是极关键的一环。
  “吕轻侠勾结蒙兀人刺杀陛下、劫持太后、二皇子,还请诸位大人尽快安稳局势,为陛下报仇雪恨。”韩道铭坐在一旁,不急不缓地说道。
  他女儿韩淑惠平时都不得延佑帝杨元溥宠幸,无儿无女,在外人看来无论是拥立大皇子,还是三皇子,这事跟韩府及棠邑都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他此时所要坚持的就是先将吕轻侠钉死在与蒙兀人勾结刺杀延佑帝的罪名之上。
  也只有将吕轻侠与蒙兀人勾结行刺的罪名钉死,接下来不仅棠邑出兵河淮变得更名正言顺的,朝廷也必然要在钱粮以及招募兵卒等方面给予明确的支持。
  韩道铭这样的态度,众人也能理解,毕竟韩府及棠邑这段时间来一贯都是主张出兵河淮。
第六百八十九章
澜涌
  沈漾、杨致堂、杨恩他们对望一眼,有时候事情的真相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个真相可以事后慢慢了解,但他们必然需要给侍卫亲军的将卒以及大楚臣民一个明确的说法来解释宫变,才至于人心惶惶被有心人、野心家利用。
  “吕轻侠勾结蒙兀人刺杀陛下,劫持太后、二皇子”,无疑是能对方方面面都交待得过去的说法。
  黄虑都恨不得将媚眼抛到韩道铭身上,但韩道铭说过这句话、表明韩家及棠邑的立场之后,接下来只是拢着手,看官袍上新绣的蟒图。
  韩道铭一副不直接干涉拥立、只求能尽快对河淮出兵的态度,其他人的心思也就稍稍安定……
  杨致堂、张潮、郑榆(郑畅)、韩道铭相继表态,黄虑犹是不甘心,焦急的朝杜崇韬、周炳武两人看过去;沈漾这些年一直都极力提拨寒门士子,黄虑再蠢,也不指望沈漾会帮他黄家说话。
  杜崇韬、周炳武他们两人也是微微眯起眼睛,对黄虑的眼神不予回应。
  虽然拥立三皇子杨晔,对他们而言,自然有利无害,但问题在于杨致堂、张潮、郑榆、韩道铭都相继表态了,他们此时跳出来当出头椽子又能做得了什么?
  再说,眼前更关键的不是尽快达成一致意见,平息动荡,不叫棠邑或淮东有出兵的借口跟机会吗?
  而说到大皇子杨彬,此刻看来也并非是不合时宜的选择。
  王贵妃是蜀国郡主不假,但蜀国此时向大楚称臣,似乎这点已经不能称得上妨碍了,甚至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大楚以后真有心想要吞并蜀国,大皇子杨彬在位,也更能得蜀国人心,削弱蜀国军民的反抗意志。
  至于黔阳侯韩谦与蜀国交好之事,也不是妨碍,毕竟王贵妃及大皇子并不等同于蜀国与蜀主王邕。
  大皇子杨彬登基后,王贵妃便是太后,甚至在大皇子成年亲政之前,还将摄政,但王贵妃心里即便再念着故国,最多也只是阻止楚军进攻蜀国。
  到时候大家都不去破坏蜀楚联盟,甚至都支持王邕坐稳蜀主的位置,韩谦以及棠邑在王贵妃眼里,也就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了吧?
  而等到大皇子长大成年亲政,这一点就更不是什么妨碍了。
  而所谓的“立嫡不立长”,不存在的。
  相比较黄皇后及三皇子,更为众人所看重的,或许还是王贵妃与大皇子在大楚无权无势,治国必然要倚重于诸臣。
  沈漾与杨恩、杨致堂低声密议片晌,正坐看向诸参政大臣以及其他今日滞留皇城之内的官吏以及侍卫亲军诸将,说道:“要是众人都没有意见,除了着一队兵马盯住静江门的动静外,沈漾这便与寿王、杨侯及张大人、姜少监一起去请黄皇后、王贵妃以及大皇子出来主持大事?”
  黄虑嘴巴“嚅嗫”两下,最终还是没敢螳臂挡车的站出来对抗诸臣。
  ……
  ……
  议立新帝,黄娥作为皇后自然是要参与,杨致堂、杨恩与张平过来来请,她原本还满心期待,但等走出衙舍,看到清阳在沈漾、姜获的陪同之下,牵着大皇子杨彬的手,从甬道另一侧走过来,她身子仿佛被雷霆击中过一般。
  杨致堂、杨恩并没有请她携晔儿去见众臣,沈漾却从甬道另一侧恭敬的请清阳及大皇子杨彬先行,黄娥还能猜不到即将面临怎么的局面吗?
  黄娥愣怔了片晌,看到沈漾、杨致堂、杨恩以及他们身后的张平、姜获都神色平静而阴沉的看着自己,这一刻也知道大局已定了。
  “黄娥与晔儿的身家,便托付姐姐及诸位大人了。”黄娥也没哭没闹,站在甬道里,看着清阳携大皇子杨彬走过来,便敛身施礼道。
  “黄皇后,清阳怎敢担当此礼?”这一天的惊吓,清阳犹是惊魂未定,即便料到大局已定,但她再蠢,也决不会将爪牙在这时候露出来,慌忙上前将黄娥扶住。
  沈漾、杨致堂、杨恩不管二女心里到底是怎么样想的,但见她们此时还能维持住皇家的体面,没有叫场面闹得难看,知道新帝之事能以最快的速度定下来,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稍稍安定下来,请二女一子前往政事堂接见众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5/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