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5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3/677

  “不好,李秀率一队甲卒从崇阳门过来,说王贵妃与刺客勾结,藏身在尚书省,奉太后手诏过来缉拿嫌犯!”一人神色慌乱的跑过来叫道。
  政事堂前的院子里数十名官员,一阵喧哗。
  沈漾、杨恩、杨致堂三人更是脸色发白,没想到慈寿宫的动作要比他们想象中快多了,甚至直接反咬一口,将与刺客勾结之事栽赃到清阳郡主的头上。
  而一旦叫李秀带甲卒进来,从尚书省搜出清阳郡主与大皇子,他们有几张嘴能分辩清楚,能争取侍卫亲军的将领们听信他们?
  秦问手脚也禁不住微微发抖,没想到吕轻侠先发制人的手段竟是这么厉害。
  他都怀疑将清阳郡主及云朴子接到尚书省来时,整个过程实际上都落入慈寿宫的眼底,而他们还懵然未察。
  “胡闹,尚书省乃外朝中枢重地,诸参政大臣皆在这里,怎么容侍卫亲军说搜便搜?”韩道铭想着韩谦反复强调过要避免出现大乱局面,这时候也只能强硬着头皮站出来厉喝,他又朝张潮看过来,“张侯,你说句话!”
  众人皆朝盐铁转运使张潮看去。
  张潮乃是右武翊军都指挥使张瀚的堂兄,侍卫亲军之中,除了张瀚居首之外,还有不少张氏以及朗州籍将领。
  张潮在诸参政大臣之中,地位不显,但这样的关键时刻,说话却要比沈漾乃至杨致堂都管用。
  张潮眼神阴翳的扫过众人的脸,他有些怀疑韩道铭此时的态度,迟疑了好一会儿,才说道:“似乎等李都虞侯过来,先听听太后到底是什么命令更好些?”
  见张潮耍这样的滑头,韩道铭心里冷笑,想也不用想,等李秀从尚书省搜出王贵妃及大皇子,张潮铁定就会第一个站慈寿宫那边去。
  沈漾看到杨致堂都有迟疑之色,杨恩这时候也暗中扯了一下他的衣衫。
  沈漾明白杨恩的意思,这时候绝不能叫杨致堂有抽身的机会,要不然冤案将永无洗清的机会,而他们也极可能将死无葬身之地。
  沈漾站出来说道:“王贵妃与大皇子此时确实在尚书省,我与溧阳侯、寿王刚刚都见到过。王贵妃指认崇文殿内常侍陈如意与刺客勾结,但我们才刚刚暗中派人去拘捕陈如意来受审,便传出陈如意与刺客同归于尽的消息,这事有太多诡异之外需要查清——此事关乎大楚社稷,绝不容小窥……”
  沈漾没有将矛头直接指向太后及吕轻侠等人,韩道铭当然知道他也是极力避免皇城之内局面彻底失控,他站过来,逼问杨致堂:
  “寿王爷,果真如沈相所言?”
  不管怎么说,在侍卫亲军将卒们的心目当中,杨致堂、杨恩、沈漾三人加起来的重量,绝对不比太后稍轻。
  韩道铭也好,郑榆、郑畅也好,他们也会被视为藩镇势力的代表。
  在侍卫亲军将卒的眼里,他们说话难以取信于人,甚至站出来跟太后及陈德、吕轻侠等人对质,还有可能会被泼脏水。
  不过,至少现在应该没有谁会认为杨致堂、沈漾、杨恩会背叛延佑帝,跟刺杀案有关。
  “本王也是确实是刚刚看到贵妃,听贵妃有此一说。”杨致堂没有否认沈漾的话,但这时候站出来说话也有所保留。
  沈漾对杨致堂也不敢奢望太高,见他与张潮没有见机不对就直接投向慈寿宫就已经够好了,当下示意秦问带着人先去将清阳郡主、大皇子及云朴子请出来与众臣见面。
  当然,沈漾猜测此时的杨致堂、张潮,应该并非认为慈寿宫跟刺杀案就绝然没有牵涉,也并非认为清阳郡主真就与刺客有勾结的嫌疑,但他们暂时选择中立,没有直接倒向看似在皇城之内已经占据上风的慈寿宫,也并非是他们恩怨分明、心里有底线。
  说到底他们压根就不关心陛下及李后是怎么死的,只是担心皇城之内的众人无法就拥立之事快速取得共识,只会导致侍卫亲军分裂、内讧,继而叫金陵城乱作一团、血流成河,最终便宜在后的黄雀而已。
  倘若最终的局面,只是叫韩谦找到借口渡江,在场的有几个人能不傻眼?
  沈漾这时候心里也清楚,法统或者说名正言顺,这一刻变得比任何时刻都要重要,也令所有人都投鼠忌器,不敢轻举易动,但陈如意已经被杀之灭口,他们哪里还能找到指证慈寿宫的证据?
  或许这就是太后、吕轻侠这些人所需要看到的混乱局面?
第六百八十六章
对峙
  崇阳门出来就是尚书省,枢密院在尚书省的对面。
  秦问刚将清阳及大皇子杨彬从后面的衙舍带出来,李秀便带黑压压的甲卒冲进来;徐靖率领一队职方司探马,披坚执锐紧随其侧。
  职方司的探马皆执铁箍长棒,即便没有立时大开杀戒,但遇到阻拦,也是乱棒轰过去,气势比李秀所部还要凶烈如虎。
  看到这一幕,沈漾沉毅的面容也禁不住露出一丝慌乱。
  除了侍卫亲军外,皇城之内还有一些零散的人马。
  专司山川地形勘测及敌情斥候侦察的职方司,就拥有一支不到三百人规模的探马队伍。
  虽然职方司的探马主要在京畿之外活动,但归京进入皇城却也是不受侍卫亲军的约束。
  此时织造局有采访州县风物以呈圣听之权,也不会在静海门外建有专属的官船码头,也是有独立于侍卫亲军之外的护卫兵马;这支兵马持太后手诏,甚至可以直接进入慈寿宫。
  这些兵马看似规模都很小,但在关键之时却能发挥难以预料的作用。
  难以想象,倘若吕轻侠已经将织造局的护卫兵马调入崇文殿,将太后、陈德、李长风等人与外界隔绝开来,然后踞崇文殿以太后、陈德、李长风等人的名义,对侍卫亲军发号司令,他们要如何扳回恶劣的局面?
  陛下遇刺新亡,尸骸未寒躺在崇文殿的深处,太后天然就是大楚帝国的最高执政;而陈德、李长风又是侍卫亲军名义上的正副统帅。
  他们甚至都撇不清王贵妃与刺客勾结之事,凭什么去争夺对侍卫亲军的控制权?
  尚书省大院内外虽然有四百多甲卒守值,这些甲卒分别隶属左武翼军、左右武翊军,互不统属,沈漾原本是要他们相互监视、牵制,但这时候也致使没有一名领头武官冒头站出来,去阻拦持太后手诏行事的李秀、徐靖等人。
  有部分护卫武卒心里不服,但被徐靖带着职方司探马乱棒哄打,也只能纷纷退避。
  看到这一幕,郑榆、郑畅、张潮、杜崇韬、周炳武等大小数十名官员纷纷退到一旁,这么一来,大多数卫兵也都在各自上司的率领下,先退到两边。
  即便是韩道昌、韩端二人,这时候默然退到一边观望形势。
  偌大的政事堂前厅广场,仅留韩道铭还硬着头皮陪同沈漾、杨恩、薛若谷、秦问陪清阳及大皇子、云朴子数人站在当中,仅有八十多名甲卒还守在他们面前,阻止李秀带人逼近。
  杨致堂没有直接退到檐廊之下,但也没有跟沈漾他们站到一起,而是在一个居中的位置,脸色阴晴不定、心思游离。
  说实话,这时候尚书省守值卫兵里,还能有逾五分之一的甲卒在几名低级武官的率领下,满脸紧张的守在沈漾他们面前没有退到一旁,还是叫杨致堂颇为意外,这也叫他更加犹豫:看这情形,沈漾、杨恩多多少少还是得人心的。
  杨致堂已经不去管杨元溥的死真相到底是什么,他更担心的还是在场的诸多王公大臣,倘若不能在刺杀案以及拥立之事上,以最快的速度取得一致意见,又或者说沈漾、杨恩以及韩道铭等人今天横死皇城之中,有什么理由认为韩谦不会出兵渡江?
  “这是太后手诏,召王贵妃及大皇子问话……”
  李秀按在腰间佩刀之上,他在庭前停住步伐,身后黑压压的甲卒顿时展开三个锥形战阵,仿佛三支巨矛,兵锋直接大院内的众人,气氛压抑得叫人都有窒息之感,都似嗅到空气中的血腥气。
  李秀也没有下令冲开挡在沈漾跟前数十名阵形散乱的卫兵,派人将手诏送到沈漾跟前,要他将清阳郡主及大皇子交给他带走。
  徐靖看到清阳身侧的云朴子,说道:“钟将军刚才在崇福宫搜到刺客藏身的证据,还要请云道长陪我们走一趟。”
  “污蔑。将几件破兵刃、几件破衣服扔进崇福观,便想栽赃老道与刺客勾结?”虽然徐靖她们将污水泼过来,令他们难以自辩,云朴子却是一脸从容的冷声斥道,“职方司这么多探马暗藏京中,老道却怀疑徐大人与刺客勾结呢。”
  “是不是栽赃,太后自会分辨。”李秀手按住腰间的佩剑,脸色阴沉地说道。
  随着李秀的示意,他部下将卒往左右分开,盯着眼前及左右的尚书省护兵。
  “王贵妃即便真有与刺客勾结嫌疑,也是诸参政大臣会审,李秀,你真要奉乱命谋逆不成?”沈漾盯着李秀厉声问道。
  “沈大人,你暗中窝藏嫌犯,叫李秀如何信你,叫我身后诸多儿郎如何信你?而陛下遇刺新亡,新帝未立,大楚理所当然以太后为尊,谁敢说太后手诏是乱命?沈大人,你真是好大的胆子!”李秀寸步不让地说道,仿佛一柄出鞘的利刃盯住沈漾。
  满院子里的官员都暗暗捏了一把汗。
  即便还有几十个护卫站在沈漾他们身前,但阵形散乱,除了几名低级武宫咬牙坚持,但手下的兵卒则明显神色慌乱无措,也许只需要李秀下令,这些人都抵挡不住李秀身后虎贲一个冲击就会被杀得血流成河。
  这时候后面的衙舍有人跑过来报信,说又有数百甲卒在钟彦虎的率领下,从后面的巷道往尚书省包抄过来。
  这个消息更是令绝大多数人脸色发白,都不知道再僵持下去,他们会不会受到牵连,也跟着死无葬身之处。
  虽然听到这边的动静,陆陆续续又有一些人马从其他地方跑过来,但在看到这边的混乱形势后,都不敢随便掺合进来。
  “李秀,想你父当年纵横沙场,是何等威风凛凛,敌我军民皆既敬且畏,然而杨恩打心底却最敬郡王爷待天下一片赤诚之心,”杨恩站出来,盯着李秀问道,“我不信郡王爷的二个儿子都是糊涂蛋,我问你一句,你心里真就以为王贵妃与刺客勾结刺杀殿下吗?”
  李秀脸色沉郁,徐靖嘿然笑道:“杨侯爷,王贵妃是否与刺客勾结,太后必然会彻查到底,给大楚臣民一个明明白白的交待,难不成杨侯爷以为太后会希望陛下死得不明不白?杨侯爷、沈相执意庇护王贵妃,难不成你们想等援兵渡江不成?”
  见徐靖反口诬陷他们暗中跟棠邑勾结,沈漾、杨恩气得胸闷。
  “多说无益,请王贵妃携大皇子及云道长,随我们太后,真假便知。”李秀再次催促道。
  秦问也是暗叹,李秀到这时候未必还看不出疑点,但除非能将最残酷,将会把韩府及棠邑都直接拖入混乱之中的血腥真相揭开,斩获李长风、李秀心头的最后一丝妄想,要不然他想象不出,李秀以及李长风有什么理由不选择站到太后及吕轻侠那一边。
  斗争从来都是残酷,而真相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
  秦问甚至都怀疑他与云朴子即便将残酷的真相说破,李秀说不定会反口斥责他们胡说八道之后再痛下狠手、杀尚书省一个血流成河。
  事情有时候很简单,李长风、李秀这时候不选择站到太后、吕轻侠那一边,难不成太后、吕轻侠失势后,他们还能幻想杨致堂、郑榆、张潮等人不对李家进行清算?
  所谓泥足深陷,便是如此吧?
  而这一刻退到一旁的韩道昌、韩端,也拼命给站在场中游离不定的韩道铭使眼色,要他放手,都恨不得上前将韩道铭拉到一边观望局势。
  清阳抓住彬儿的手,脸色发白,情不自禁乞怜的看向韩道铭。
  她知道自己与彬儿再被交出去,韩府及棠邑或许还有跟慈寿宫交换利益的底气跟资格,但她们母子俩的生死就完全落入吕轻侠的掌控之下了。
  就在韩道铭犹豫着要不要退开之时,便听到身后传来厉声斥责:
  “李秀,你真要助纣为虐,你对得起李公在天之灵吗,你要将李公对大楚一片赤诚扔到烂泥地里践踏吗?”
  韩道铭转身看去,就见政事堂左侧的夹道里,这时候快步走出十多名手持短刃的侍宦,一个独臂人居首,禁不住意外的唤道:“张大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3/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