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5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0/677

  在温博点破禹河积淤严重,河床有悬出南岸平地的可能之后,后续的影响也能进行相应的推演。
  禹河(黄河)一旦彻底往南改道,鸿沟、沙颍河沿岸地区受灾会有多严重,这个并不难想象,但除了中原战局将变得更恶劣以及更混乱外,淮西也将不避免的会受到直接的深远影响。
  这主要也是受颍河口位于寿春以西的地理位置所决定。
  寿春北部的硖石口都不到七十丈宽,这种极特殊的地形,在夏秋雨季时已严重影响到淮河上游来水的倾泄,十年里却有七八年会在硖石口以西的淮河两岸形成大片的滞洪区。
  过去十多年间,徐明珍任寿州节度使时,在八公里及寿春城以西的淮河南岸组织军民修造大堤,差不多将滞洪区都限制在北岸的颍州境内。
  倘若禹河夺贾鲁河、沙颍河改道在夏季之前成为事实,这意味着硖石口上游,在容纳禹河来水后,水势规模将扩大三到五倍。
  这已经不是北岸滞洪区会扩大多少的问题,同时还直接涉及到南岸的大堤能不能承受住这么大水势的冲击。
  一旦南岸大堤没能撑住,这意味着寿州境内在这个夏季也会变成一片汪洋。
  有提前防备,人马的损失会极有限,但寿州境内的安置计划、五六十万亩耕地被淹没,年后就计划要在龙池山着手实施的堰湖工程、北淝水河疏浚工事以及后续将寿春打造为淮西北部重镇的一系列事宜都会随之被耽误下来,钱粮上的损失将极其的惨重,都有可能打断棠邑现有的建设及发展节奏。
  也许淮西的损失还是有限的,禹河改道对河淮梁军目前的控制区域影响更为严重、惨烈,从而牵涉到河淮局势往更复杂、更混乱的方向转变,甚至梁帝朱裕没能在许汝等地撑住,至使蒙兀骑兵饮马淮河北岸,对淮西及中原战局的负面影响,则更将令人害怕。
  温博集结一部分侍卫武官从历阳骑马出发,年初七午前赶到寿春城。
  沙颍河目前乃是河淮梁军的生命线,棠邑增援河淮梁军的物资以及旱情严重的许汝颍陈等州,主要粮田都分布于沙颍河两岸,梁国工部侍郎周道元年底就到颍州视察颍水河务,在接到郭端铎从寿春送出的消息时,周道元他还没有离开颍州。
  接到消息后,周道元一边派人快马驰往新郑禀报梁帝朱裕,他本人则直接赶到寿春,来与韩谦见面。
  梁帝朱裕极重视禹河水道的治理,登基之后,便专门在工部设立河务司,也很巧,河朔惊变之前,梁国工部刚刚组织人手,对禹河中上游的河道水文情况进行勘测,因而有韩谦所急需的最新数据。
  荥阳河段,由于地势特殊,水情极为复杂,河道积淤情况有轻有重,周道元作为梁帝最为器重的工部大臣,他都不需要从汴京调资料,就对各种数据也都了熟于心。
  在棠邑传来消息之前,梁帝朱裕也刚好派人过来,要召他赶回新郑,便是要他评估荥阳掘堤可能会产生的影响。
  叛军选择的掘堤口,确实是积淤最严重的河段,河床即便没有悬出地面,也差不了几许。
  而倘若如韩谦所料,这一切是梁师雄与蒙兀人精密计算的谋略,只需要征用三四万军民,在稍下游位置相对容易的筑一道拦水土堰,就极可能成功迫使禹河之水从贾鲁河、沙颍河南下夺淮入海……
  确认这一信息后,韩谦便下令将第二镇军主要兵马往寿春集结,下令右神武军归家省新的兵卒,都到寿春集结编训,同时还对濠巢寿霍四州颁布军令各征募青壮民夫一万人集结寿春。
  数日后,梁帝朱裕从新郑传来消息,确认蒙兀人在魏州叛军掘堤处下游的赵塘堤南北两岸各增设一座大营。
  武陟县境内的赵塘堤,位于贾鲁河接禹河大闸的西侧,河床积淤更为严重,也是在决堤口下游修筑拦河大坝的绝佳地点。
  目前禹河还冰封着,差不多还有一个半月左右的冰封期,冰层之下的流水也是极浅,虽然暂时看不到魏州叛军与蒙兀人有什么进一步的举动,但整个计划既然确定是魏州叛军与蒙兀人联手进行,他们这时候仓促发兵强攻荥阳城也不现实,往最坏处预测局势的发展怎么都不为过。
  照梁帝朱裕的要求,韩谦即刻从寿春发出十二万石糙米、三千石盐、三万担精铁以及五千具铠甲、两千具精钢大弩、两百具床子弩及一万捆铁箭等物资,提前赶在河淮回暖冰融之前,由河淮梁军控制的州县组织人手走陆路运往许州,为免以后大水冲泄下来,运力会跟不上。
  元月二十日,寿州除了第二镇军一万精锐、水军两千将卒、侍卫骑兵一千人马在寿春完成集结外,新编右神武军放了近半年省亲团圆假的一万两千将卒,以及从外围州征调四万青壮民夫以及从霍邱、寿春、凤台三县征调的两万青壮男丁,都以难以想象的高效率,在寿州完成集结。
  韩谦元月二十一日就签署军令,正式在棠邑制置府在第一、第二、第三镇军及棠邑水军、侍卫骑兵都之外,新增第四镇军,任命温博为都指挥使、谭育良为副都指挥使。
  第四镇军组建之日,诸将卒并没有第一时间发放兵甲战械,而是直接发放大量的铁锹、挑担,临时征募的六万青壮民夫也都暂时编入第四镇军。
  第四镇军当前的任务,第一就是抢在五月之前,极尽能力对八公山以西的淮河南岸大堤进行加固。
  季希尧及工师院专门研究水利河务的工官、工师,在之前半个月时间内,对寿春城周边的地形地势进行新的紧急绘测。
  在得到第一手的数据之后,韩谦决定将北淝水河下游、位于寿春城以东的瓦埠荡及外围总面积达三四千平方里的地势浅洼区域划为特定的蓄洪区,将这个区域里不多的民户人丁都迁出来安置。
  不过,滞洪区在寿春城的西侧,今年可能往西延伸到霍邱境内,但瓦埠荡却在寿春城的东侧,在这两个区域间开挖一条深三四米深、宽二三百米、长达五十里的行洪大河,根本不可能是五六万民夫能在三四个月内所完成的任务。
  那就只能在寿春城西大堤与瓦埠荡之间,划出一条相对开阔、地势较低的行洪带来。
  目前要做的,除了要在行洪带的两侧修造浅堤,保护后方的灌溉区及寿春城,更主要的还是要将行洪带上、不利洪水快速泄走的地形障碍都挖通。
  这样就能保证一旦寿春、霍邱之间形成大面积的滞洪,也能在最快的时间内,通过行洪带将洪水导往瓦埠荡,从而达到大幅减轻对农耕的影响。
  龙池山堰湖也需要照原计划进行修造,但会在龙池山堰湖与北淝水河之间需要紧急新开挖一条渠道,以便能在雨季来临之前,将龙池山一带的溪水导往北淝水河,消除从侧后冲击南岸大堤的可能。
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水
  棠邑废除徭役旧制,将丁赋、折役钱都摊入田税之中,这注定棠邑额外征用六七万人规模的青壮民夫,成本不比禁军或侍卫亲军征集同等规模的人马低多少。
  除了大量的挖河修堤工具外,六万青壮民夫一个月的口粮就高达六万石糙米。
  当世饭菜油脂极少,挖河修堤又都是重体力活,上堤军民一天三斤口粮只能算基本保障,此外还要提供大量的酱菜;当然,奢侈的肉食是不可能提供的;为预防脓血症,有司会千方百计的多提供新鲜蔬菜供应,数量还是极有限。
  好在于农闲之余,能吃饱饭上堤劳作,每天还有十数、二十钱的工薪,对光寿濠霍四州的新附之民,却是没有丝毫的怨言。
  真正有疑虑的,还是制置府内部的一些将吏,这主要一次集结六七万辎重人马,哪怕是集结期仅有半年,开销预计也将超过上百万缗,而最终的目标也仅仅是保寿春城不受水淹,是不是有必要。
  在得知韩谦的决定之后,韩道昌也特意秘密赶到寿春来见韩谦,讨论后续局势可能会有的发展,他对寿春这边搞这么大的动作,也心存疑虑。
  韩谦对内部还是会尽可能解释清楚,以便上下能统一思想,提高各方面的执行力。
  禹河夺淮入海,他已经顾不上河淮大地所面临的困局,那是朱裕要考虑的事情,但就是在淮西,不仅仅是寿春城这座重镇有被大水淹没的可能,更令韩谦在意的,或者令韩谦丝毫不敢马虎大意的,还是寿春外城郭内外以及及霍邱东部约五六十万亩的灌溉区安全。
  这灌溉区要是被淹,将直接使淮西境内的粮食供应,直接从好不容易才有的宽松局面转为紧缺。
  寿春城附近的耕地,看似仅占淮西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六,但主要是丰产水田。
  而淮西其他区域目前还是以旱地居多,特别是霍州、寿州、光州中南部的浅丘、低岭带,平均亩产量较低。
  东湖、历阳、武寿等地又有大量田地用来种植棉花、药材等经济作物。
  这诸多因素,就使得寿春及霍邱东部地区的粮食产量,大约直接占到整个淮西粮草产量的百分之十左右。
  一旦这个地区都沦为汪洋水泽,夏秋都颗粒无收不说,还需要制置府额外拿出大量的粮食,对寿春、霍邱七八万民众进行赈济。
  这里里外外核算下来,最严重的情况,会使淮西的粮食总供应,直接偏紧百分之十五左右。
  以淮西的粮产规模,即便今年直接收缩百分之十五,也不会造成严重的缺粮问题,但还要继续履行对河淮梁军的粮食援借承诺呢?
  而一旦叫蒙兀人毒计得售,那在贾鲁河、沙颍河两岸就极可能会形成一到两百里纵深、八九百里延长的黄泛区,到时候会产生多少饿殍于野的饥民,到时候又需要拿出多少粮食进行赈济,才不至于叫河淮之间千里皆是累累白骨?
  只有死保住寿春灌溉区,才能在满足援借河淮梁军钱粮基础上,再额筹集一到两百万石粮谷,对入夏后就会大规模产生的河淮饥民进行必要的赈济。
  要不然,这一切都要制置府在火烧眉头之时,重新启动在江东等地大规模购粮的计划,需要耗费多少钱物?
  目前棠邑在淮西统购一百二十万石粮谷,仅需要八十万缗,但要是从江东等地大宗采购,少说需要再增加上百万缗钱。
  更关键的是禹河夺淮入海一旦成为事实,就不是一两年就会停止的事情。
  此时不死保寿春灌溉区,那河淮梁军一天不能夺下荥阳城、一天不能恢复禹河故道,那这件事对贾鲁河、沙颍河以及淮河中下游及洪泽浦沿岸地区的负面影响,就一天不会消除……
  几种不利因素叠加下来,韩谦也难以预料棠邑军后续的形势会往什么方向扭转。
  不管怎么说,韩谦怎么都要尽一切可能死守寿春灌溉区,同时还要韩道昌回到金陵后,赤山会就直接在各地启动粮食采购计划,以应对淮西可能会出现的粮食紧张局面。
  当然,韩谦在寿春这么大规模的人马集结及调动,却是叫不明真相的金陵及淮东、襄北寝食难安、惊扰不休。
  也的确,在年前棠邑包括水军、步营及骑兵在内,一直保持五万人左右的常备兵马,新年没过几天,韩谦突然间从历阳出发,赶到寿春进行前所未有的军事动员集结,仅仅新编的第四镇军总人马规模就高达七万余人。
  也就是说,棠邑五万现役常备兵马,一下子暴增到十二万之多。
  换作谁在棠邑侧榻,能安枕入眠?
  金陵、楚州以及襄城,隔三岔五便派使者赶到寿春来见韩谦,询问到底发生什么事情。
  韩谦也没有隐瞒的意图,将魏州叛军与蒙兀人意图迫使禹河改道之事据实相告,也提醒淮东要加强洪泽浦东岸及淮河南岸的堤坝、沟渠等水利设施的修缮。
  楚梁和议之后,金陵、襄北、淮东都得以派遣商贾进入许汝宋陈等河淮梁军控制的区域,对梁师雄在荥阳城东组织军民挖掘大堤之事也有所耳闻,但无论淮东、襄北还是淮东却不觉得事势有韩谦所想象的那么严重。
  除了蒙兀人在赵塘堤南北两岸的大营并还没有进一步集结军民之外,梁军在许州、汝州北部的反应也要比韩谦所说淡定得多,并没有大难临头的紧迫感,更不要说组织兵马赶在雨季来临之前,倾尽全力进攻荥阳城了。
  别家不信,韩谦也没有要他们一定相信的义务,但他在寿春集结那么多的人马,进入二月之后全部都用在南岸大堤加固、龙池山堰湖修建以及行洪带的疏通上。
  除了六万多青壮劳力,韩谦还陆续上从诸地征调近两万头骡马、数千辆(艘)大小车船,用来装运砂石泥土及木料等。
  大堤加固、加高是一方面,但当世受材料的限制,大堤主要堆土而成,再怎么加固强化,整体强度也是极为有限,无法承受过高的滞洪水位,导洪、泄洪是死保寿春灌溉区的关键。
  季希尧率领工造司的水务工师,在寿春城从西南往东南方向,划出一条东西长五十余里,南北宽数里到十数里不等的行洪带。
  为确保寿春城与内地联络不被切断,位于行洪带的驿道路段则需要加宽垫高,但驿道经过行洪带时,则要预留足够的行洪涵洞。
  也是为了节约时间,韩谦直接下令将为另处预制的铁梁桥构件,直接运来寿春先用,抢先在驿道过行洪带里抢先架设总共一百二十米的连续拱铁梁桥;桥墩也是开挖地基用钢筋石泥河砂混浇。
  魏州叛军二月上旬便在荥阳东掘开大堤。
  不过,冰封期的禹河流量很小,加上禹河荥阳段的河床还没有完全悬出平地,荥阳城东的地势又崎岖不平,整个二月都没有看到禹河大堤破开对贾鲁河、沙颍河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禹河上游到二月下旬开始解冻,禹河上游的流量大了起来,大量的碎冰从缺口南泄,侵入荥阳城以西、以南、位于贾鲁河西岸的低洼区域,使那里沦为一片汪洋,也彻底封锁住河淮梁军从嵩山东麓进攻荥阳的通道。
  不过,贾鲁河(鸿沟),秦汉以降就作为沟通河淮的核心漕道,水利设施比较完善,不仅与禹河之间修有水闸、船闸,两岸还都修有堤坝。
  携夹大量碎冰、从决口南泄的大水,被贾鲁河西岸的堤坝挡住,主要往荥阳城与贾鲁河大堤之间的荥泽等地流淌蓄积,一直到三月底之前,荥州境内变成一片汪洋,却还没有对沙颍河中下游的两岸地区造成严重的影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0/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