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5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1/677

  说起来韩谦赶回东湖,便筹划派特战精锐潜入徐州劫持温氏族人,大家这会儿诧异的心情都还没有彻底平息下来呢。
  因为这段血仇,即便能成功将温氏族人劫持到棠邑来,背后还将涉及极其复杂的人心斗争。
  倘若温博担心这边为报当年的血仇,对温氏族人下毒手,会不会反而更促使他更坚定的投向李知诰,以便他能借用太后一党的势力,将温氏族人从棠邑拯救出去?
  真要这样的话,他们费这么大劲,就有些弄巧成拙了。
  当然,这段旧事还是太敏感了,特别是王珺在场,高绍、冯缭都忍着没提及,却不想赵慈却血淋淋的捅破开。
  “到底是年轻人,你父亲在我韩家潜伏十数年,将那么多人玩弄于股掌之间,都没有像你这样沉不住气啊,你从哪里看到我要诈你们?”韩谦看着赵慈,微沉着脸问道,“我父亲因何而死,你或许没有数,但你父亲是怎么死的,你也不知道吗?莫非你以为你父亲死于叙州,是我下令杀害的,然后再假惺惺的给他树碑立传?”
  赵阔撞石自尽后,韩谦最后还是将他安葬在龙牙山父亲的墓室旁,也令人立碑将赵阔侍奉韩家这些年以及人生最后阶段不计凶险劫尸运回叙州乃至殉死等事迹记录下来。
  赵慈被韩谦训斥得面红耳赤。
  沈鹏挥了挥手,示意他稍安勿躁,说道:“侯爷也知道这半年多来徐泗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对那边很多事情,我也不是很清楚,倘若侯爷真想将温氏族人劫持到棠邑来,予沈某五百精锐假扮梁军行事,或可一试,但沈某也并不能打保票,一定能成功,只能说是五五之数。”
  “将人马直接交给你指挥,是不可能的,但会请你同行。眼下的形势,成功的机会能有五五之类,也是要值得一做了,”韩谦又跟韩东虎、王辙、奚发儿、郭却等人说道,“你们与沈将军拟定方案,要调用什么资源,军情参谋司全力配合你们。”
  军情参谋司仅是有少量的护卫人马,只能从侍卫骑兵营抽调人手,但行动的安排还得是由军情参谋司主导,毕竟这不是一次常规的敌境穿插突袭作战。
  “我们有七名暗桩被侯爷扣押,要是将他们带上,成功性可能会更高一些?”沈鹏淡定地说道。
  韩谦看向王辙,他记得王辙有说起过这事,但没有放在心上。
  “有两人伤重不冶,其他五人都关押在监牢中。”王辙说道。
  韩谦朝沈鹏摊摊手,说道:“现在只能还给你五个人,此事若成,我会放你们离开。而等梁帝重归汴京之日,我也会派人将云和公主送回去。至于楚梁两国日后会否杀得血流成河,我韩谦都不至于会为难一个妇孺之辈。”
  “但愿侯爷不要忘了今日之言。”沈鹏站起身来,拉着赵慈与韩东虎、王辙、奚发儿、郭却先行离开,商议确切可行的劫人方案。
  让人将云和公义再送回监院,韩谦也示意冯缭、高绍、郭荣、赵无忌他们各自忙碌去,他走到书斋里,提起笔想写什么,但写了数字之后就半天都没能够再落笔。
  王珺与奚荏走进来,探头看过来,见信函开头仅写了“温公暮桥”四字。
  奚荏诧异地问道:“你要写信着韩东虎带给温暮桥?”
  韩谦点点头,说道:“韩东虎、王辙他们带着人潜往徐州,穿插撤离都不是太难,最难办的是温氏族人会殊杀反抗,将是此行最大的凶险所在——而假扮梁军也应该瞒不过他们。我写这封信给温暮桥,或许能发挥一点作用。”
  “温暮桥怎么会相信你宁可背负不孝的恶名,也要抛开当年的血仇,放他温氏族人一马?”奚荏问道,“他这辈子都挣扎在尔虞我诈之中,不惜甘为安宁宫的走狗鹰爪,怎么都不可能明白老大人的胸怀跟你做这番决定的心境吧?”
  “不,”韩谦摇了摇头,说道,“温暮桥这样的人物,即便他们选择与安宁宫勾结,致大楚祸乱,又或者对我父亲这样的人满心不屑,但他们未必不明白,也未必不相信。就像王珺她父亲,早在金陵事变之初便是看清楚我父亲是怎样的人,才会借我父亲的手,将金陵事变的乱局揭开序幕来!”
  韩谦站起来,从屋里取出一只檀木匣子,取出当年赵阔带回的血书,递给王珺说道:“这是我父亲当年临刑前留给我的血书。”
  这是一副从割自袍襟、破指而写的血书,王珺她还是第一次见,接过来展开就见上书数行血字:“楚州旧事,积郁多年,辕刑在即,此生恍然眼前,真觉生死事小矣,吾儿勿以为念……”
  韩谦说道:“我有心想叫韩东虎将这副血书也带去给温暮桥一阅,但就怕出什么意外,再也回不到我手里。”
  这会儿听到文信与媛儿闯进院子叽叽喳喳嬉闹的声音,韩谦抬头看窗外,赵庭儿走进院子里来,他便暂时搁下笔,走到院子里。
  ……
  ……
  临到夜深人静之时,郭却、韩东虎、王辙、沈鹏带着拟定好的潜袭方案等韩谦定夺。
  温氏族人聚居地具体在那个位置,棠邑这边当然早就摸得一清二楚,但庄子内部情况,外人极难渗透进去,棠邑就不清楚了,沈鹏却是知道的。
  温氏族人聚居地所在地的里长,便是承天司直接辖管的一名暗谍,早年潜伏在那里是负责监视司马氏的,之后就随手将温氏族人的封邑安排那里,一并监视起来。
  当然,徐泗境内还有承天司的不少暗桩,一来事涉梁国机密,二来局势动荡,沈鹏不知道这些暗桩受到多大的冲击,此时只愿吐露跟可能与潜袭方案有关、需要站出来进行配合的几名暗桩,其他则要等人马潜入徐泗地区之后随机应变。
  撤退方案也准备了三个,其中之一,便是从水军调派两艘三桅大船出海,潜行到海州东北部的海湾地区潜伏下来,倘若潜袭人马从南面摆脱不了司马氏的围捕,就只能考虑从徐州北部的山区往东、往海州东北部的沿海转移。
  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温氏族人可能会有殊死反抗。
  他们不能在徐州境内滞留太久时间,要赶在敌援赶到之前,将温氏族人都生擒下来,难度太大,而带一堆死尸回来又将完全没有意义——那样的话,只会促使温博投向李知诰,然后找机会跟他们这边报仇雪恨。
  韩谦将整个下午才写就的信函及他父亲留下来的血书交给韩东虎贴身收好……
第六百四十八章
迷局
  韩谦指派韩东虎亲自负责指挥这次潜袭行动。
  王辙没有随行,但沈鹏、赵慈等七名梁军密间以及军情参谋司十数名斥候武官,与两营侍卫精锐骑兵在韩东虎的率领下,次日清晨从东湖出发。
  等抵达临淮后,他们会找机会分批换装潜渡过淮河,进入泗州西部境内,往徐州北部摸去;除了濠州林海峥那边会派小股兵马配合渡淮袭扰潼口等地,会安排人马做后期接应外,赤山会也会直接安排数艘海船分两个地点赶到海州附近的海域潜伏下来。
  而不管怎么说,看着数百精锐键卒在这天气渐凉时节离开驻地,在很多情况都不确定的情况下,就冒险潜入敌境搞这么大的动作,还是叫人牵肠挂肚。
  看着远行的将卒消逝在苍茫的薄雾之中,韩谦才在奚发儿、奚荏、霍厉等人的陪同下,从青苍山北坡的小路绕道赶往历阳。
  不管保密工作做得多好,五六百名精锐侍卫骑兵突然从东湖北上,必然会引起诸方安插眼线的注意——为了迷惑这些眼线,韩谦清晨时随同潜袭人马一起离开东湖,使这一切看着像是他一次寻常的出行。
  送走潜袭人马,韩谦暂时也不回东湖去,而是在小队人马的护卫下,绕道赶往历阳,这几天就打算脱离普通人的视野,留在涟园里署理公务。
  高绍、冯缭、郭荣、郭却、王辙等人一大早便赶到涟园等候了。
  韩东虎率人马北上,即便顺利劫持温氏族人而归,即便不考虑其他变数,能成功叫吕轻侠等人投鼠忌器,不敢轻易使柴建从均州出兵进攻武关,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此时真正鼓足劲想要进攻关中、满心想着将关中并入疆域的乃是蜀国君臣。
  在楚梁晋蜀四国之中,开国之初蜀国最为弱小,甚至弱小到蜀主王建都没有敢直接称帝,而是向梁国献表称臣,接受梁国的册封而称蜀王。
  这些年虽说蜀国内部也是忧患不断,但不管怎么说都要比梁楚内乱不休、外敌频侵好上太多,休生养息这么多年,国力也勉强算得上是蒸蒸日上。
  郭却将一麻袋档案,着人搬进书房。
  这几年不知不觉间,军情参谋司从蜀地搜集回来的情报,分门别类已经积存了这么多。
  韦群出使金陵这事,目前长乡侯王邕都没有从渝州派人过来知会,而他们派潜在蜀地的暗桩也暂时都没有新的消息传回来,韦群又不派人到东湖来接触,他们目前所得到的确切消息就有限,能做的,就是先将以往搜集到的资料再过一遍。
  “会不会长乡侯那边知晓我们的立场,而他们又支持出兵吞并关中,才没有派人过来与通声气?”冯缭猜测说道。
  从思州民乱顺利解决之后,他们关注的重心便转移到江淮来。
  同时内部的人员调动也大,之前专司蜀地情报刺探的何柳锋都升授都虞候、统领兵马去了,自然不可能继续盯着这一摊事。
  目前军情参谋司这边仅有三名斥候武官专司其事,还有就是谭育良及赤山会跟渝州保持密切接触的人马更清楚蜀地的状况,但从得知韦群出使金陵之后,才过去四天时间,一些更熟悉情况的人手还没能调到东湖来以供问询。
  而三年多时间过去,冯缭、高绍、郭荣等人跟韩谦一样,都需要重新梳理蜀国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
  蜀国内部还是以长乡侯王邕与世子王弘翼的争嫡为矛盾焦点。
  这几年来,长乡侯王邕治理渝州,控制巴南井盐,又与叙州进行大规模的边贸,积累大量的资源,得以形成以他为首,以枢密副使戚伦、伶官景琼文、渝州司马曹干等人为核心、以左清江军为支撑的军政势力。
  而世子王弘翼虽说受蜀主王建的猜忌,这两年格外的低调,但他内有侍中赵惟升,外有镇羌将军、蔚侯王孝先以及鸿胪寺卿韦群等一干将臣相助,声势还是要稳稳压过长乡侯一头。
  最为关键的,就是蜀王王建虽然对世子王弦翼颇为猜忌,却始终没有流露出换嫡的念头。
  现在即便能推测长乡侯王邕极可能也支持蜀军进攻关中,但长乡侯王邕是出于怎样的心思才去支持,却很难平白无故的去揣测。
  是看到蜀国君臣都强烈主张如此、他个人不能逆违,还是说他从中看到有更好的扩张权势或争嫡机会?
  韦群作为跟蜀世子王弘翼更亲近的蜀国大臣,他再度赶到金陵,无疑蜀世子王弘翼一系也是主张趁火打劫、进攻关中的。
  之前推测灌江楼有可能在暗中推波助澜,要说跟长乡侯王邕跟神陵司的渊源更深一些,灌江楼许以怎样的条件,使王邕、王弘翼至少在表面上对蜀军联楚伐梁一事形成一致的意见?
  而蜀主王建之前就是因为猜忌世子王弘翼,担心王弘翼进一步坐大后会萌生篡位之前,甚至在梁帝朱裕篡位,梁国第一次内乱时,放弃进攻关中的机会,这一次又是出于怎样的心态,对关中地区起了贪念?
  分析来分析去,在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情报信息之前,太多的疑点错综复杂的纠缠在一起,一时半会难以看透,也猜不透蜀军会以怎样的部署进攻关中,韩谦只能使冯翊、郭却二人先紧急赶往渝州去见长乡侯王邕。
  即便影响不了更多的蜀国君臣,但韩谦也希望王邕心里能明白蒙兀人与两三百年来那些进入中原洗掠一把就满足、并没有足够实力扎根下去的游牧民族彻底不一样了。
  韩谦希望王邕心里能明白,蜀军这次一旦大举进攻关中,即便有机会击败梁军主力,也不可能吞并关中,更有可能叫蒙兀人再得渔翁之利。
  ……
  ……
  冯翊、郭却二人踏上西进去见王邕的路途之后,江淮大地很快就凉爽下来。
  韩谦也预料不到局势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韩东虎率部潜入徐泗地区,虽然距离钟离、临淮都不是太远,大约在三四百里的范围之内,但假扮梁军行动,还要更往北面潜入一些然后再假装成韩元齐或陈昆的兵马南下。
  而为了减少被徐泗及寿州军发现的概率,除非极特殊的情况,又或者成功劫持到温氏族人后撤出,韩东瞧见他们则不会再主动联系棠邑。
  韩谦这时候所能做的,也只是尽可能的巩固好淮西的根基,即便天下分崩离析,也必须坦然视之。
  梁国大乱,梁境夏季以来的旱情还是特别严重。
  而蝗灾似乎跟大旱又有着直接的联系,斥候搜索回来的常规情报显示,颍谯徐泗等地蝗群遮天蔽地仿佛乌云笼罩天穹,而大楚境内今年春夏以来洪涝成灾,对江东、江西、湖南等地农作物生产影响都很大,似乎要向天下百姓展示什么叫天灾人祸、世道艰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1/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