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4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4/677

  徐嗣昭及守巢诸将由于担心会中敌军的引蛇出洞之计,直到棠邑兵穿插到安丰寨前,在巢州坐拥三万精锐却按兵不动。
  要不然的话,巢州只要派出三四千精骑衔尾纠缠,即便不能识破棠邑兵的瞒天过海之策,也能极大拖慢棠邑兵的行军速度,从而为援兵及时进入安丰寨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不同的主将,不同的风格。
  要是徐明珍继续用温博守巢州,前期的形势不至于对寿州这么不利,这么被动。
  只可惜用温博守滁州,而非用温博守巢州,文瑞临看得出徐明珍是存有私心的。
  巢州在整个淮西的重要性,要比滁州高多了。
  除了地形上,滁州更容易受到金陵及淮东兵马的进攻外,滁州境内就剩几座空城,民户都被韩谦驱赶到滁河以南,大片的田地荒芜,无人耕种,暂时也不可能迁徙民户过去。
  巢州就不一样了。
  即便巢湖两畔皆成战区,也没有多少民户,但巢州以北,沿南淝水河往西、沿北野河往北的广阔地域,皆是寿州军控制的腹地,还有逾二十万人丁在这些地方栖息繁衍。
  现在这种状况,文瑞临当然也不会去戳徐明珍的伤疤,当时陛下也必然能窥破徐明珍的小心机,因此他此时也不会想着指出徐嗣昭延误战机的责任,关键还是后续的仗要怎么打。
  又过了半晌,徐明珍才缓缓转过身,看着文瑞临,问道:“文先生,你以为韩谦这厮亲自率部夺下安丰寨,到底想干什么?”
  除了文瑞临随徐晋率巢州援兵出发时,内线传来的消息已经确认韩谦与王文谦之女都没有在历阳举行的大婚上出现外,韩谦此时已经在安丰寨树起他棠邑行营都总管、黔阳侯、兵部侍郎的大旗来。
  文瑞临作为唯数不多、受汴京指派到淮西任事的官员,品秩不高,但地位却颇为特殊,徐明珍身为霍国公、寿州节度使,看到文瑞临也是以先生相称。
  文瑞临拱了拱手,说及他这一路所得知的最新情况以及几次与温博快马交换的意见:
  “韩谦据安丰寨,便遣大批斥候沿南淝水河谷进入淮阳山中,而十二日夜,孔熙荣所部主力也从五尖山跳出,冒着大雪进入永丰寨与韩谦会合。就短期而言,棠邑兵拙于兵力之不足,应该是要放弃前期经营近一年的五尖山,甚至都不考虑这边战事不利的情况下有撤往五尖山的可能,可见他们对淮阳山所谋甚深……”
  “……”徐明珍长吐一口气,他们最初是没能判断出韩谦的意图,但都过去四五天了,眼睁睁的看着不断有棠邑兵沿南淝水河谷进入淮阳山中,他还猜不出来,那也是太蠢了。
  何况他们这几天就在皋城,距离安丰寨仅有咫尺之遥,看到棠邑兵这几天已经分批将安丰寨投降的近两万军民,送到西南三十里外的沈家集。
  那里是南淝水流出淮阳山西北坡外围主山乌金岭的河谷隘口。
  虽说那里的地形也谈不上特别险要,但数千精壮已经被征用起来,在棠邑兵上千精锐的监管下,正冒雪在河谷之中修筑栅墙等防御工事。
  “杨元溥与杨元演谋逆之时,韩谦在溧水据茅山,以壮赤山军,曾声称以山为城,这次他也是要在淮阳山重演茅山之事?”一名中年文士站在徐明珍的身侧,看向文瑞临问道。
  文瑞临认得这人是寿州节度使府的掌书记许寅,也是巢州援兵所驻许家集寨许氏的家主,许氏则是淮西的本土宗豪世家。
  许寅曾在枢密院任郎中,随安宁宫渡江北撤后得以重任。
  牛耕儒、温暮桥等人随徐后迁往汴京,许寅可以说是留在徐明珍身边最为重要的谋臣之一。
  很显然他最初也并没有猜测到棠邑兵发动这次突袭的根本意图。
  说到以山为城,文瑞临最初担心韩谦会重点经营五尖山,然后以五尖山为基地,不断劫掠、进袭巢濠两州的腹地,消耗、打击寿州军的实力。
  因此他前期也是力主寿州军在五尖山的西侧、北侧大规模的修建屯寨。
  不过,在孔熙荣率部驻扎五尖山期间,虽然也不断杀出五尖山,但韩谦一直源源不断的将五尖山里的上万山民,迁往历阳、亭山、武寿等地安置。
  现在想想,五尖山看似南北绵延有近两百里,但南北段之间有磨盘谷这个断裂带,目前已经被他们以优势兵马切断。
  而仅以南段来说,五尖山峰岭从西南往东北方向绵延百里,但东西间的纵深仅有三十里,主峰不过四十余丈,峰岭间有太多能进出五尖山的通道。
  他们也只等着外围的屯寨防御体系建成,就将分批派小股兵马进山清剿。
  这跟当时的茅山还不一样。
  金陵事变初期,安宁宫与楚州军对峙,一时无暇南顾,才叫韩谦在山体更为狭小的茅山获得喘息的机会。
  不过,在赤山军稍成规模之后,韩谦还是迅速率领赤山军往南转移,进抵到界岭山与浮玉山之间的安吉、广德等县扎根。
  这主要还是因为茅山也太小了。
  淮阳山就完全不一样了。
  不算光邓等州交界的桐柏山,从礼山县所属的九里关往东,淮阳山便有五百余里绵延,山势之险,远为五尖山能比。
  而仅仅沿南淝水河谷进山,深入百余里外抵达高逾五六百丈、淮阳山东段主峰白马尖,才是淮西霍州与荆襄随州的分界。
  更为关键的一点,五尖山南段之内栖息繁衍或躲避战乱迁入其中的山民逃户,仅万余人,但淮阳山西北坡山麓之中,近百年来不知有多少民户为避战乱逃入其中生养子嗣扎根下来。
  这些山民农户,据山中的河谷、丘陵,修建大大小小的村寨数以百计,农耕也早就成一定的规模。
  寿州军对山里村寨约束力薄弱,但往年夏秋粮征收,每年多多少少还是能征得上万石粮谷、两三万匹布帛。
  易守难攻的地形、数以万计的山农逃户以及相对成熟的粮欲等物资生产,这些都将为棠邑兵在淮阳山西北坡扎根、实施以山为城的策略,提供必要的条件。
  只是这一切对寿州军来说,就太难受了。
  巢西、霍东以及寿南等腹心之地,将完全暴露在这部棠邑兵的兵锋之下。
  他们要是环淮阳山西北坡建立防御带,不要说额外投入多少兵马了,仅仅是这个防御带之内的农耕损失,将是多少?
第六百零九章
发动
  数日来,雪时下时停,寨子外的荒野里,积雪足有一尺多厚。
  “淮阳多寒冬,但这数日积雪有尺许之厚,在淮南也算是罕见了,”王珺随韩谦登上寨墙,眺望安丰寨外白皑皑一片,说道,“祖父在世时,遍阅近百年来的典籍史册,发现河淮之间,近四十年来,春夏旱魃凶厉,而秋冬则冰雪成灾,要比前朝中期频繁得多,每有也是倍加凶烈,随之而来则是流民成寇、藩镇争据之事越发激烈……”
  韩谦想到梦境世界所提及的一个小冰河期概念,提及每逢王朝战乱频发,与气候大周期变化导致天灾频频有着极大的关系,但更深层次的因素却并不在于此。
  当然,王珺对此也是有感慨的,说道:“江淮之间这些年江河洪水汹汹,看诸家典籍,确实要烈于中前期甚多,但大楚开国二十年,要说粮谷麻帛之产绝对不足,却是不存在的,甚至还大有多余,更多是盈者逾盈、穷者逾缺;然而世事每况逾下,王公大臣、世家宗阀醉生梦死依旧,能有所警醒而做出让步的却是甚微……”
  这时候有数骑斥候御马踏雪从北面返回,这是派出去侦察进驻许家集的巢州援兵动静的一路斥候,韩谦当即叫田城将他们喊到寨墙上来询问详情。
  “天色又阴下来,说不定今夜又有大雪,更不怕寿州军敢仓促围攻过来了。”
  冯宣、田城、冯翊也注意到有斥候回来,赶到寨墙来听汇报——冯宣登上寨墙看天色早早就阴暗下来,宽慰的说了一句。
  韩谦示意斥候继续汇报,确认从巢州过来四千多敌援冒雪进驻许家集时,绝大多数的将卒都困顿交加、阵形也拖沓涣散。而沿途都有斥候探马盯着这一路敌军,也早就发现巢州这一路敌援冒雪赶过来,途中就冻死数十将卒。
  可以肯定这些对敌军的士气、战斗力打击都极大。
  短时间内他们是不用担心徐明珍能对安丰寨组织大规模的攻势的。
  听过这些,冯翊则颇为侥幸地说道:“老天爷还是眷顾我们的啊,我们出发时一直到攻陷安丰寨,天气冷归冷,却没有大风大雪,行军攻寨到底容易许多。要是这大雪提前一天降落,我们攻打安丰寨就未必是仅有三五十人伤亡了,说不定我们都未必能赶在敌援之前先封锁安丰寨外围的通道。而要是后续没有持续数日的大雪降下,说不定徐明珍此时也学我们辎重兵马走冰面,已经集结足够的兵马、物资围攻过来了——你们说这雪下得是不是天助我们?”
  田城、冯宣笑笑,没有接冯翊的话。
  “怎么,你们觉得我说的不对?”冯翊问道。
  “叙州、棠邑种棉织布,可不仅仅是这些能为棠邑提供大量的赋税,实际上对于普通将卒而言,有棉絮填充寒衣,在这样的大雪天气行军作战,不知道要比填充草絮的葛麻兵服优越多少,”王珺说道,“冯翊你自幼穿冬衣,都要挑剔裘裳华不华美,贴不贴身,讲究珠环玉佩精不精美,自然识不得棉絮与草絮的差异,也不知道大寒天,一张狗皮子值多少钱,才会将这一切归结到天命之上。仅仅这一点,寿州军初期要没有不计伤亡拦截我突袭兵马的觉悟,会形成此时的局面则是必然的,并无你所说的侥幸。”
  “将冯翊这一身狐裘大氅扒下来,找一身草絮麻衣给他换上,他便能明白这里面的道理了,”田城笑了笑,又跟王珺行礼道,“却不想夫人见识也如此之深。”
  “她现在整天有韩谦耳提面命,见识当然不同了,”冯翊撇撇嘴,岔开话题道,“当下最关键的还是讨论下一步怎么打更紧要。虽然大雪拖延寿州军的速度,但毕竟是在他们的内线,速度再缓慢,合围过来的兵马、物资也只会越来越多,我们在这里的人马不会增加,物资却只会越来越少。要是前些天那场痛快之极的狙击战,能再有两三次,吃掉寿州军上万精锐,就没有什么压力了。”
  “你这是贪得无厌啊,徐明珍真要有这么蠢,天佑帝早就将他解决掉了,轮不到我们来收拾了,”韩谦笑看向王珺,问道,“依你所见,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在哪里?”
  韩谦与王珺新婚燕尔,这几日来两人形影不离,他也有意叫王珺在众人表达她的主张,培养她的威信,田城、冯宣等人也都朝王珺看过去。
  “依妾身所见,往淮阳山推进的速度,受大雪所阻,比预期中要缓慢多了。大雪与严寒是巨大障碍,但未尝不是另一种优势。我军将卒的御寒能力要远强过寿州军,也要强过淮阳山里那些想要抵抗我军进入的乡族山寨势力。只要我们能有决心去克服大雪与严寒这一障碍,就会发现在同等的恶劣局面下,我军将卒有着比敌方更大的优势,”王珺说道,“想要等大雪天气过去再动作,除了能与敌军拉开的优势差距将大为缩减外,我们主力兵马在北线被寿州军主力缠住,对淮阳山腹地的推进,更会被严重的拖慢下去。”
  田城、冯宣对视一眼,都觉得王珺说得有理,大雪将寿州军拦在外围,实际上是他们主力直接挺进淮阳山,占领、收服诸多山寨的难得机会。
  等要寿州军一拥而上,他们必须将主力放在北线外围,没有足够的兵马,对山寨的收降就会变缓,能从山寨征得人及物资就会有限,实际是不利他们的负面循环。
  “大雪天气有利有弊,”韩谦点点头,袖手说道,“有利的一面,是拖延寿州军人马及物资的集结速度,短短三五天间,寿州军是绝不可能往安丰寨围攻过来;更乐观一些,徐明珍半个月内都未必有可能对安丰寨发动一场像样的攻势,更不要说派兵马攀登西侧险陵的山岭,从险径绕入淮阳山里了。不过,不利的一方面,除了拖慢我们将物资、人马往淮阳军转移的速度外,更为关键的,大雪天气也严重拖慢了我们在淮阳山腹地动员奴婢及贫民的效率,这是最要不得的——所以接下来,大家都不要想能安逸,明天一早,你们都要亲自各带一队人马进山,我也随你们进山。安丰寨只需要留一两个人坐镇便足够了。留谁在安丰寨坐镇,以及其他人进山负责什么,几条路线要怎么选择,你们连夜讨论一个方案出来……”
  这一仗,棠邑近一半的核心将领都聚集于此,田城、冯宣、赵无忌、孔熙荣乃至谭修群、韩东虎、窦荣、何柳锋、苏烈等人,任选一人都可以留在安丰寨独挡一面。
  而韩谦决心组织这次突袭作战的根本意图,不在安丰寨,而在淮阳山。
  棠邑兵力有限,为了抓住难得机会能在淮阳山开辟第二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他甚至不惜将经营近一年的五尖山放弃掉,将孔熙荣所部的游击步军主力都调过来。
  想要在淮阳开辟第二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首先要能在淮阳山东北坡立足。
  而想在淮阳山东北坡立足,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
  孔熙荣率游击步军主力赶过来会合后,棠邑兵在安丰寨及乌金岭集结的兵力达到七千人马,但在极端的情况下,徐明珍能在维持其他防线之余,还能组织数倍甚至十倍于他们的人马过来进攻围巢过来。
  不能指望这边大军一动,淮阳山里的大大小小山寨就会望风而降,老实服帖的献粮给人,忠心不二的帮助他们对抗寿州军。
  天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事情真要如此简单,徐明珍也不可能这些年都没能成功的将淮阳山里的山民逃户大规模迁出来,补充寿霍等地的人丁不足了。
  认真去研究近百年来淮西战乱的情形,便会发现这些战乱,前期主要是发生于不同藩镇乃至淮南藩镇内部的攻伐,近期则是梁楚开国之后长达二十年的军事对峙。
  淮西地区,并没有大规模的流民军举事,去肢解破坏地方上的社会结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4/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