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3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9/677

  “相爷推荐薛大人出知广德府事,或许等薛大人过来,便能缓一口气了。”一个老家人见秦问眉头锁得跟山峦似的,宽慰他说道。
  “但愿如此吧。”秦问说道,但忍不住还是叹了一口气。
  ……
  ……
  韩府后宅的斋堂里,韩文焕与富陌围桌而坐,棋盘上的棋子已是半天没动,两盏上好的方山露芽茶摆在那里半天也没见浅。
  “你我相知数十载,富氏与韩氏并存宣州也有数代,早年都是筚路蓝缕,能有今天实不容易,富公真就不想想这把火真烧起来,稍有失控,你家耿文在郎溪就是第一个要么被火烧成灰烬,要么就是被丢出去平息众怒的棋子!”韩文焕喝了一口已凉透的露芽茶,昏浊的老眼看着富陌斑皱的老脸,语重心长地说道。
  “这把火要是烧不起呢?”
  富陌先盯着手里的棋子,声音沙哑的反问了一句,接着抬起头看了韩文焕一眼,继续说道。
  “逆奴作反,勾结刺客,致尚文盛一家主仆十六口惨死,韩公可知道这叫多少人义愤填膺?难不成韩公真以为我一个七旬老叟,写一封给耿文,就有能力使一切风平浪静?我富家跟你韩家到底不一样,这时候哪里有选择的余地啊?最多也只能做到袖手旁观,不去推波助澜而已。这事有太多人在暗中推波助澜,那也是黔阳侯当初行事太肆无忌惮了,才致使今日之局面,使得广德府如鱼刺梗在太多人的喉口了——沈相荐薛若谷出知广德府,打的也是息事宁人的主意,但不要说陛下有疑虑了,你看看这几天有多少封弹劾薛若谷的奏折递到御案之上?”
  “……”见富陌如此阅历之人,对广德府的存在也极是不喜,韩文焕声音低弱的轻叹一声。
  “黔阳侯倘若没有在广德府动什么手脚,应该掀不起什么波澜来,而黔阳侯倘若有动什么手脚,这事实非韩公与我二人能阻止——陛下与杨致堂、郑榆诸公或许也在等一个结果,才会放心对寿州用兵啊!”富陌反过来宽慰韩文焕说道,“陛下心里清楚韩家已分为两脉,韩公或静观其变要更好一些;而黔阳侯远在千里之外,也无需韩公替他操心……”
  韩文焕心里惨然一笑,也算是明白富陌这样的“有识之士”,内心在忧惧什么了……
第四百七十五章
怒火
  “啪!”
  一方砚台摔在庭前的石铺地上,砸了一个粉碎。
  众人皆是一惊,鸦雀无声的看着面色铁青的韩谦站在廊下,他们没想到接到信报之后,韩谦会如此的盛怒难遏。
  “我父亲身遭惨刑,心里却想着战火之下生灵涂炭,我千辛万苦,不惜以身犯险,只为避免战火席卷太广,他们一个个可好,唾手夺得天下,不念我一点点好便也罢了,却煽风点火无所不用其及,难道真不怕大火熊熊烧起,只会将他们自己烧得片甲不留、烧得都成灰烬吗?”
  韩谦越想越恨,越想越怒,摔了一方砚台远不解恨,猛的将廊下摆着习字的桌案踹下台阶。
  “好好的桌子,也没有碍着你,你朝它发这么大火做什么?”赵庭儿柔声劝韩谦莫要为金陵发生的诸多事,发这么大的脾气,“或许是有人想搅浑水,但金陵那么多王公大臣,不可能一个个都不知轻重缓急——沈漾、杨恩不是极力主张薛若谷顶替尚文盛去主持广德府吗,不就是怕有人在广德府搞出些乱子吗?”
  “仅沈漾、杨恩、薛若谷三五人知道轻重缓急管个屁用——朝堂之上郑榆、杨致堂、李普、郑畅、张潮、黄化、富陌、韩道铭、韩道昌这些人,州县之内卫甄、富耿文之流,有一个算一个,哪一个不是聪明人,但十多二十万底层妇孺在他们眼里算什么?要是这些妇孺不甘愿成为任他们践踏、揉捏的贱民贱种,他们哪个不想恨而除之后快?”
  韩谦气得手都微微发抖,说道:
  “上百叛奴,有大半是不良于行的老弱妇孺,他们逃跑时都经过哪些地方,最终逃往哪里,不要说职方司及缙云司都有眼线盯着广德府了,溧水、南陵、郎溪、宣城等县那么多的衙役耳目都瞎了眼,能看不出一点蛛丝马迹?最后含含糊糊的说可能逃往广德府,不就是嫌广德府的水不够浑吗?不就是想着将广德府搅得鸡飞蛋打、然后找借口将广德府彻彻底底的拆散掉、抹除掉,才觉得痛快吗,才觉得不那么碍眼吗?这些蠢货不就是想着金陵驻有重兵,不就是有恃无恐、自以为是想着广德府即便掀起民乱,也有把握扑灭吗?”
  “有些人的目的,是想搅得广德府掀起民乱?”高绍见韩谦猜测势态会严重到这一地步,也是震惊问道。
  “陛下或许也想着顺水推舟,在广德府掀起些波澜,但不至于愿意看到广德府掀起大乱,我想陛下的算计,应该会在关键时候出手,遏制住恶化的势头,并借此打压宗阀一派在朝中的势力。”冯缭说道。
  冯缭多多少少能理解韩谦此时的气急败坏,并不是他自己受到猜忌、针对,而是担忧广德府大乱后,江南好不容易平息下来的局势又起战火,到时候又是数十万人死伤,使得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大势又变得一踏糊涂——这将使得他父子二人以身犯险甚至为此付出性命的努力,都化为灰烬。
  “那竖子有什么资格玩阳谋?”韩谦这时候也是气糊涂了,同时对杨元溥也是失望透顶,说道,“我留下这么好的筹码给他,他不敢接,却满心想着我有没有在广德府做什么手脚。别人推着尚文盛去广德府,想要搞事情,他默许之,不就是也想看尚文盛在广德府搞些事情,好让他看清楚我到底有没有搞手脚吗?他凭什么认为能恰到好处的控制住广德府的势态发展?他但凡知道一点轻重缓急,即便心里再想除我而后快,也不应该这时候在广德府玩火。这把火烧起来,他知道有多少人巴望这把火会越烧越旺,他知道有多少人到时候会摁住他的手,不让他去灭火?”
  “这事怨我想得太简单,当时就想着掩饰韩东虎擅自出走一事,没想到那么多人巴望着将叙州牵扯进去,”冯翊颇为后悔地说道,“要是当时索性将韩东虎出走一事捅破,倒不至于让他们找到借题发挥的机会。”
  “这事跟你没有关系,树欲静而风不止啊,”韩谦长吐一口气,一屁股坐台阶上,说道,“所有人都一心想搞出事情,搅浑水,我们怎么避都避不了——”
  “要不我亲自去一趟金陵,查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冯缭问道。
  韩谦差不多将所有人手都从金陵收回来,目前他们也只能借助州县所设的驿传以及路经叙州的商旅搜集必要的一些信息。
  冯缭心想着与其在叙州无端猜测,不如再派人手过去,以便随时能掌握广德府及金陵的动静。
  “那个尚家老仆,应该知晓一些详情,却被卫甄用刑害死,我们查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也无济于事。”韩谦摇了摇头说道,这时候他越发看清楚世家宗阀的顽固跟愚蠢。
  世家宗阀并不是没有聪明人,有时候恰恰聪明人太多,太看得清自己的利益得失,却越发的顽固而愚蠢。
  韩谦也不认为冯缭这时候亲自过去能有什么用。
  主要是当世信息传递效率太慢了。
  即便叙州有人手潜伏在金陵及广德府,想要将消息传回到叙州,也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韩谦之前也不愿意将叙州有限的资源,消耗在组建一个庞大而相对高效的情报网上,成本太高。
  现在冯缭赶去金陵,等调查清楚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再传信回叙州,叙州到那时候再做相应的处置,黄花菜不早就凉透、凉彻底了?
  韩谦走下台阶,将他刚才踹下去的桌案扶起来,亏得条案是檀木打造,结实得很,没有被踹散架。
  冯缭、高绍、洗寻樵他们要过来帮忙,韩谦不让,说道:“我自己拉的屎,自己擦屁股。”
  冯缭、高绍、洗寻樵尴尬的笑笑,拢手站在一旁,看赵庭儿、奚荏二女走过去帮韩谦将没有摔坏的笔筒、镇纸、印符等物捡起来。
  “老郭,你想到什么主意?”冯翊看郭荣伸手虚捻着并不存在的胡须,顶了顶他的腰,小声问道。
  “到底是怎么回事都还不清楚,哪里能有应对之策?”郭荣说道。
  韩谦将条案搬回到廊下,将朝廷经驿道驿站公开传阅州县的邸抄重新摊开,想要从中解读出更隐蔽的消息。
  这时候一名侍卫走进院子里来禀告道:“骑营校尉韩豹求见大人。”
  “他过来做什么?”冯翊疑惑的问道。
  韩东虎擅自出走一事,冯翊、韩东他们回来后,韩谦当时也只能暂时搁置起来不处理,对其弟韩豹在骑营任职更是没有什么影响,一切照旧。
  虽说现在形势是有了新的变化,但他们也才看到最新的邸报,韩豹应该什么都不知道才对啊?
  “让他进来吧。”韩谦示意侍卫将韩豹带进来。
  此时的韩豹也不再是愣头愣脑的乡下青年,到叙州后接受为期长达四个月的专班学习,才刚刚重新回骑营任队率,此时的他身穿铠甲、腰执佩刀,人长得魁梧健硕,自信而英气勃勃。
  看到院子里这么多人,韩豹也只是微微一怔,继而上前来禀道:“骑营韩豹参见大人——昨日我娘与小妹住家里,有人从门外塞进来一封信,我想着大人应该知晓……”
  “韩东虎这孙子有脸回叙州了?”冯翊好奇的问道,“他人都逃回来了,怎么却没胆露脸,我又没打过他?”
  韩谦接过信看过片晌,又递给冯翊他们传阅。
  冯翊看过信这才知道韩东虎并没有回来,而是托其他人将信捎回叙州,至于其人是谁也没有露面,将信塞到韩家宅子里人就跑了,应该也是从尚家逃出去的一名家兵。
  冯缭深感棘手的蹙眉说道:“果然是太多人拼命的将风吹向广德府!”
  韩东虎派人送回的信里,写下他所知道的有关刺杀案一切细节以及他所能看到、想到的疑点。
  这也叫叙州之前的诸多猜测都差不多得到验证,也能据信猜测深处更汹涌的波澜与杀机,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无计可施。
  “是不是将田城他们都召过来商议对策?”高绍问道。
  田城、赵无忌、周处、林海峥、赵启等人都分掌诸县事或领兵分驻芷江、渠阳、黔阳等地,目前仅冯缭、高绍、洗寻樵、冯翊等人留在辰中县协助韩谦处理州衙事务。
  “派人将这事情通禀他们就行,人未必都要赶过来。”韩谦说道,不觉得大家凑到一起大眼瞪小眼能有什么帮助。
  眼下最为痛苦的,就是明知道广德府正酝酿着极大的危机,但他真要直接派人去干涉,很可能会叫局面变得更糟糕。
  然而,即便仅仅曾并肩作战过,即便他只是曾经给广德府的妇孺以承诺,都不能眼睁睁看着广德府当前的危机最终演变成难以遏制的民乱,叫那些人找到借口进行血腥镇压。
  即便不管十数二十万妇孺的性命,广德府掀起民乱,最终被镇压下去,也会叫江淮大地元气大伤,使得他父亲与他的努力最终化为灰烬。
  只是,他现在应该做什么,又能做什么?
  见韩谦一屁股坐在台阶上,冯翊小声问他哥:“是不是可以派人去找韩东虎?祸端是这孙子惹起来的,现在他与苏烈等人又确实在一起……”
  冯缭见韩谦都没有抬头看过来,便知道韩谦不认可这种做法,想想也是,他们即便派人联络上韩东虎又能做什么?
  韩东虎能派人送信回来说明发生的一切,也算是念着叙州对他的恩情了,但不能指望太多。
  难不成叙州此时还能命令韩东虎以及那么多的尚氏叛奴,带着上百口家小去投案?让他们心甘情愿用上百颗头颅换广德府危机解除?
  冯缭与高绍、洗寻樵、冯翊、奚荏站在一旁小声商议,但商议来商议去,发现他们能想到的办法,都未必能控制住势态恶化。
  所谓鞭长莫及,莫过如此。
  “侯爷其实有一策可用,只是侯爷没有下定决心而已!”即便在加入叙州之后,与其他人都会保持一定距离、并不怎么密切交往的郭荣,这时候站在一旁说道。
  听他这么说,其他人都转过头来,不明白郭荣说的是什么意思。
  韩谦抬头看了郭荣一眼,拍拍屁股站起来,其他人都满眼疑问的看过来,都猜不透还有什么计策能用。
  “容我想想。”韩谦迟疑了好久,却还是难下决定,示意他人都先回去,他有些事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权衡利弊。
  接着韩谦便走进屋里,不再理会众人。
  “郭大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啊,这时候还跟我们打什么哑谜啊?”冯翊不像冯缭、高绍、洗寻樵他们那么矜持,他有些忌惮韩谦,但直接揪住郭荣没有一丁点的心理压力,追问道。
  “陛下与朝堂之上那一个个老谋深算的大臣们,不就是担心侯爷在广德府做了什么手脚,才千方百计的想着搞些事情去打草惊蛇,甚至不惜掀起民乱吗?”郭荣站在庭前,说道,“倘若侯爷能叫他们认识到广德府一旦真掀起什么民乱,最终只会叫侯爷及叙州得利,陛下及诸多大臣,态度必然就会有所转变……”
  “关键是咱们也没有做什么手脚啊,怎么叫他们认识到后果对叙州有利?”冯翊不满地说道,“再说了,他们搞出这些事,不就是想找到叙州在广德府做手脚的把柄吗——你这算是出的什么主意啊?”
  金陵战事过去没多久,韩谦在广德府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真要派大批人手潜回广德府想要搞事情,绝对能搞出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9/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