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3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9/677

  李普满心想着,一旦叫韩谦逃往郎溪,与左广德军成功会合后,不管他们能不能成功歼灭韩谦及叛乱的左广德军,他心里都清楚整件事对岳阳兵马围攻金陵的大好形势会造成多致命的打击,甚至有可能直接导致他们围攻金陵的计划溃败。
  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所有骑兵都派出去,赶在韩谦赶到郎溪与左广德军会合之前,将其人抓住或当场击毙——即便左广德军注定会叛乱,但也要比让韩谦与左广德军会合到一起好一万倍。
  “韩谦在信里说了什么?”沈漾还稍稍镇定一些,示意走进大殿里来的侍卫稍安勿躁,朝陈德问道。
  既然这封信说是给殿下及在场诸公的,那他们等了解过这封信的内容之后再做处置也不迟。
  事情再紧急也不会就差这点工夫。
  陈德征询的朝杨元溥看去。
  杨元溥脸色苍白而无力的挥了挥手,示意陈德将韩谦留下来的那封信函里的内容读出来。
  既然韩谦明言这封信是留给他与在场诸人的,接下来再大的危机也要依仗众人一起闯过,也实在没有必要隐瞒信里的内容;今日在场的都是有资格参与机密的。
  而至于阮延、殷鹏二人这时候在场,也没有关系。
  倘若信里真要有不宜外传的秘辛之事,大不了将他们扣押下来或者直接杀死拉倒。
  “殿下、沈漾先生及诸公在上,微臣韩谦性情乖戾而骄纵,行事多剑走偏锋,诸公不念旧恶而能善待之,臣铭感于心,没齿不忘,在此叩首拜上。先父其心一片赤诚,遭暴刑惨死,心里犹念战事离乱之世,忧黎民百姓如蝼蚁难渡火海,临刑前留下一封血书示臣,除对殿下一片忠诚之外,此乃微臣毅然赴金陵之根源。殿下知遇之恩甚隆,粉身碎骨难报一二,此时又正值离乱之秋,微臣应当在殿下身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父孝在身,微臣绝不敢废大礼以论婚嫁,不欲殿下为楚州所迫,微臣只能不告而归叙州以守父丧,恳请殿下宽恕微臣之罪!”
  陈德手微微颤抖着托起信函,断断续续、结结巴巴的读道。
  众人面面相觑,心里皆想,这他妈算什么事情?
  韩谦父孝在身,论礼不得婚嫁,楚州以婚嫁之事逼迫,他不想殿下为难,所以拍拍屁股走了?
  然而这在动不动就将孝道摆出来喷人一脸的当世,却又是名正言顺、说出口不畏他人指责的理由!
  自古忠孝难两全,韩谦要守孝道,所以在杨元溥开口令他应承婚事之前,离开繁昌,避免陷入进退两难、忠孝难全的困境,这一切看上去又是无可指责的,甚至还要大肆颂扬其德的。
  要怨也只能怨楚州提议婚事,逼得韩谦不得不走,不得不离开繁昌城。
  一切是那样的冠冕堂皇!
  众人这时候更是面面相觑,一是不知道韩谦在信里说去叙州能不能信,二是不知道要不要派兵马出城去将韩谦截下来。
  孝道之说那是明面上的,大家又不是什么三岁小儿。
  之前韩谦以孝道为名,说要在战后交出兵权,大家都认定他是借孝道玩以退为进的把戏,难不成大家这次便就真相信他是至孝之人?
  孝道更多时候只是为政者的一种借口,比如之前李普、郑榆、韩道铭、郑畅等人拥戴太妃有临殿议决之权,便是以孝道的名义。
  而孝道更多时间也是为政者进退的筹码。
  比如杨元溥认为韩谦应该知道进退,便会以守孝的名义同意韩谦返回叙州,又或者杨元溥认为韩谦应该留在身边,只需要以国事为重的名义对韩谦的孝道进行夺情。
  韩谦是真因为守孝不事婚娶而走,还是这桩婚事给韩谦不辞而别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借口,在座一个个都是老狐狸精,难道连这点都分辨不出来?
  这时候又有一名侍卫模样的校尉走进大堂,走到李普身后耳语一番。
  李普又像是另一只尾巴被烧着的狐狸一般,震惊的张大嘴,都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
  “怎么回事?”沈漾还算镇定,张口问道。
  “高承源遣人来禀报,说是枢密院一个时辰前签发密令,着杨钦率部出营,高承源想想事情有些不大对劲,得知此事便着人过来核实!”李普像是将烫手山芋一般将手里的一封令函扔到案上,说道,“我没有签发过这样的令函,这不是我的签名,定是韩谦暗中伪造!”
  大堂之上死一般沉寂,现在事实很明确,韩谦想走或许并不是一时之念,只不过阮延代表楚州来谈和议,提出与王珺的婚事,给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借口而已。
  “来人!”杨元溥脸涨得通红,额头青筋直跳,拍着长案便要唤人进来吩咐出兵追逃之事。
  “殿下,韩谦回叙州为父守孝,于礼无亏,殿下应该成全其志啊。”沈漾看杨元溥气急败坏仿佛一把输光所有糖果的任性小孩,不敢叫他任性妄为,在气头上错上加错,赶紧走到大殿中央跪地叩头,恳声劝杨元溥莫要意气用事。
  韩谦调动杨钦所部跟他一起离开繁昌,自然是要一路逆水行舟,返回叙州去,至少目前并没有要与左广德军会合之意。
  至少韩谦此时还没有破坏他们围攻金陵城计划的意思,他们冷静看待这件事,放韩谦离开,就会发现除了气难平外,对大局并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
  即便这件事公开出去,下面的将卒也只会深感韩谦乃是至孝之人,对军心以及对后续围攻金陵,也都不会造成多么负面的影响。
  甚至这可以说是韩谦对杨元溥做出的最大妥协。
  要不然的话,韩谦完全能叫局面变得更混乱,而他照样能从容回到叙州逍遥自在。
  不管杨元溥内心如何怨恨韩谦,但在这时候至少要在表面上褒扬其志。
  这才是政治规则。
  不要说杨元溥现在没有继位登基了,即便是成为九五至尊、大楚天子,想要群臣咸服、天下归心,这些规矩也得遵守。
  要不然的话,三纲五常都乱套了,天子皇尊又有什么借口,要求臣民奉上他们的忠心?
  “殿下,韩谦回叙州为父守孝,于礼无亏!”郑榆、郑畅、杨致堂、张平乃至姜获等人都回过神来,一起跪到堂前劝杨元溥息怒,莫要因一时之气而坏大事。
  张潮拽了李普的衣袖,李普心里有再多的不甘,也只能跟着众人跪至堂前劝杨元溥韩谦回叙州去。
  不管怎么说,他们当前的首要目标还是攻下金陵城,待他们完全控制江南东道、江南西道,控制淮西、控制荆襄,到时候再收拾叙州,不就是一个借口的事情吗?
  杨元溥看着堂前跪满一地,连作为宿卫宫正副统领的陈德、杨帆都跪在堂前表明态度,他心里很清楚,这么多人反对他,他即便执意追杀韩谦,也没有人会执行他的命令。
  只是那种仿佛夏季野草疯长的怨恨仿佛毒蛇一般在啃噬着他的内心,怎么都压不下去,他恨恨的转身不看众人,仿佛一头年轻的受伤孤狼,站在荒芜的草原之上……
第四百五十一章
浑水
  “韩谦所留的信函还有些内容,所说是为何事?”沈漾见杨元溥这时候只是在气头上,还没有失去理智,便继续问陈德。
  沈漾透过灯光看信函的底面,似乎满满当当用醮水笔写满有一页纸,他这时候希望在这信函里,韩谦多少还能有一些宽慰到杨元溥的话,不至于叫他被背叛的感觉太过强烈,以致吞没掉他的理智。
  陈德手里拽着信函,非常迟疑,眼瞳更有另一层难以置信的震惊,似写有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到底什么内容不能读出来的?”
  李普急得火烧眉头,他对陈德素来没有什么尊重,走过去直接将信函一把抢过去,接替陈德读下去:
  “讨逆伐罪等事,有诸公筹谋,万事无忧,无需微臣为殿下忧虑,唯招附楚州之事,殿下需防备沈漾、王琳二人。早年王琳以敢谏徐明珍而得令名,其人性德高洁应在微臣之上,无念于功名才是,然微臣与之相处数载,观其心性,实非如此,微臣也一直困惑素有识人之明的沈漾先生为何荐他于殿下跟前。皇陵案发之时,冯家恐罪,乞援于殿下,此事唯殿下、微臣、姜获、袁国维及沈漾、王琳等数人知晓,然而次日楚州馆主事殷鹏便往冯家蛊惑冯文澜、动摇其心志,致皇陵案前后出现波折,消息应是殿下身边之人泄漏。而待内侍省少监沈鹤病于潭州,其病因,最初也仅殿下与微臣、信昌侯及沈漾、王琳、张平等数人知悉,但种种迹象都表明王文谦远在金陵也很早便知悉其事,也应是殿下身边之人走漏消息。楚间狡脱,微臣暗中观察许久,也仅觉得沈漾、王琳二人最为可疑,却查无实证,临走之前不能替殿下分忧,实憾事也。微臣此次前往金陵,从信昌侯手里接掌兵户残部,未奏请殿下允许,非骄横无礼殿下也,实不敢也,生怕稍有疏忽走漏消息,致殿下收复金陵继位唯一良机就此错失。微臣莽撞行事,诚惶诚恐,自知罪孽深重,不敢乞求殿下宽恕,唯愿殿下亲贤臣,远小人,慎防为奸佞所害……”
  “一派胡言,一派胡言!韩谦这狗贼满口胡言,弃殿下逃城不说,还满口胡诌污蔑我与沈大人,请殿下明察!”王琳听到这里,再也控制不住,像是被踩中尾巴的猫,匍匐跪到杨元溥跟前砰砰砰的叩头,疾声呼道,“韩谦这狗贼为求脱身,他这是有意混淆殿下的视听啊!”
  杨元溥这时候转过头来,目光狐疑的在沈漾、王琳的脸上扫来扫去。
  沈漾想不到他替韩谦说话,韩谦临走之前却倒打他一耙,但他神色要比王琳从容、镇定,跪在地上说道:“臣不知韩谦何故如此,臣心赤诚,绝没有半点对不住殿下之处,请殿下明察。”
  杨致堂、郑榆、郑畅等人一个个都傻在那里,没想到韩谦出走不说,还捅出这么大一个窟窿,等着他们去堵,沈漾、王琳真可能是受楚州所命,这些年潜伏在殿下身边的密谍?
  又或者真如王琳所说,这仅仅是韩谦为谋脱身,有意搅浑水?
  杨致堂往郑榆、郑畅看过去,他们都意识到这一切即便有可能是韩谦故意搅浑水,却不容他们轻视。
  说实话,韩谦在信里所说的诸多秘辛事,杨致堂、郑榆、郑畅三人都没有直接参与过,他们只能朝阮延、殷鹏看去。
  身为楚州的中门使,阮延并不插手用间之事,或许不知道端倪,但殷鹏作为楚州馆主事,乃是王文谦的嫡系亲信,韩谦也在信里明明确确的写到殷鹏在皇陵案发时暗中接触冯家,是冯家前后态度发生变化的关键,也最终致天佑帝最后决定下辣手清洗冯氏——倘若沈漾、王琳有一人是楚州密间,必然也是与殷鹏暗中接触。
  “韩谦搬弄是非的本事还真是了得,倘若沈漾大人、王琳大人真是楚州的人,潭王殿下怎么可能会有今日的风光?”殷鹏哈哈笑道。
  殷鹏虽然替沈漾、王琳辩解,但杨致堂、郑榆、郑畅都是老狐狸,哪里会轻易相信他的话?
  杨元溥的眼瞳打量了殷鹏两眼,没有理会他的话,又慢慢的朝沈漾、王琳脸上看去,像是毒蛇一般盯住他们。
  王琳极力压制内心的震惊跟慌乱,昂然站在那里,似内心充满着无数的委屈。
  大堂气氛仿佛死一般静寂,杨致堂、郑榆、郑畅他们朝张平、姜获、李普看去,见他们都一脸狐疑的在沈漾、王琳的脸上打转,心想他们或深或浅的直接参与过皇陵案及沈鹤病死之事,这时候也应该能看出更多的端倪,也应该清楚韩谦信里所写的内容并非捕风捉影。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杨元溥才心力憔悴的挥了挥手,跟沈漾、王琳说道:“沈漾先生、王琳,你代我礼送阮大人、殷大人回驿馆休息。”
  “殿下,切不可妄信韩谦这狗贼的污蔑之言啊!”王琳惶恐叩头说道,生怕他站起来走出大堂,便会有成百上千的悍卒围上来将他剁成碎块。
  沈漾知道与楚州合议是势在必行之事,即便他与王琳身上有疑点,殿下暂时也不会拿他怎么样,但这也将更令他难以为自己辩解,当下只能先站起来,朝杨元溥拜了拜,然后敦促王琳一起陪同阮延、殷鹏先离开。
  看沈漾这一刻似又衰老几分,姜获看着沈漾两鬓白发,心里疑惑不解,实在不明白韩谦怎么会觉得沈漾会有问题。
  只是背后涉及太深太复杂的斗心斗智,韩谦列举的诸多疑点又不容置疑,姜获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臣酒喝得有些多,要先还家休息,请殿下允许。”韩道铭见杨致堂等人还坐在原处,显然是还要留下来与殿下商议如何收拾接下来的混乱局面,他的身份在这一刻变得很尴尬,只能站起来先避嫌告辞离开。
  杨元溥阴沉着脸点点头,允许韩道铭离开;接下来自知没有资格参与最机密事磋商的人相继告辞离开。
  清阳郡主身为侧妃,不管私下里怎么样,公开陪宴是可以的,但不能公开参与议论政事,这时候先返回内宅。
  偌大的厅堂很快就剩下杨元溥、张平、姜获、杨致堂、李普、郑榆、郑畅、张潮数人。
  这时候残宴撤走,偌大的厅堂摆着几张长案。
  杨元溥盯住韩谦出城留下的那封信,差不多已有一炷香不吭一声,静寂的大堂叫众人感觉仿佛静坐幽寂的山谷里。
  杨元溥不说话,张平等人坐在下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话才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9/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