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3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7/677

  要知道繁昌城的防守完全由宿卫军接管,县民全部驱赶出去,平时就是以皇城的标准进行警戒管治,李知诰、韩谦等人也只能带十数名最近身的随扈住进城里,其他的亲卫、侍卫都要住在城外的军营。
  云朴子这么一个没有官方身份的人,能带着子弟在繁昌城去寻朋访友,显然门路不一般。
  “我在池州时,遇到一个故友在清阳郡主身边伺候,我实际是随清阳郡主的车驾一起进的繁昌城。”云朴子似乎毫不隐瞒地说道。
  姚惜水暗感好险,清阳郡主身边伺候的人,又与云朴子是旧识,那必然是神陵司蜀司的旧人,就算他们不知云朴子今夜过来拜访大哥,云朴子与两名弟子真要在城里无故失踪,他们也能很容易找到蛛丝马迹。
  “天色这么晚了,我要是不回去,我那位故友说不定会跑过来寻我。”云朴子整理衣襟,便要告辞。
  邓泰却不敢让他轻易离开,跟李知诰说道:“谁知道他转身离开,会不会出卖大哥您?”
  姚惜水也是警惕的盯住云朴子。
  “没事,云道长既然能在茅山安心修行十七载,这点秘密还是能守得住的。”李知诰示意邓泰让开路,叫云朴子离开。
  “小殿下果然是能跟韩谦一争长短的人物呢,看来老道这副锈蚀快入土的老骨头,或有机会发挥些作用出来呢。”云朴子颇为欣赏的打量李知诰两眼,跟邓泰笑道,“李将军的这个秘密,目前在清阳郡主面前可卖不了几个钱,有老道居中转圜,说不定清阳郡主有什么事情,以后还会多有依赖李将军及邓将军您们呢。”
  说完这些,云朴子仔细看了看身上有没有沾染血迹,然后弹落袍襟沾染的灰尘,便朝李知诰拱拱手,告辞离开,也完全不管两名被姚惜水与女婢刺死的弟子尸首会被怎么处置。
  云朴子离开后,邓泰重新关闭院门,姚惜水这才问道:“这就叫他走了,他的话能有几分可信?”
  李知诰浓眉紧皱,他当然不是担心云朴子这时候会说破他的秘密,但云朴子不说破他的秘密是有企图的,就如云朴子会在池州城遇到清阳郡主身边的故人一般。
  这一切叫他感觉到似有一层无形枷锁落在他的脖子上,勒得快叫他喘不气来!
  “大哥,你是觉得留着云朴子会起些作用?”姚惜水迟疑的问道。
  “你不能动不动就出手杀人,”李知诰看着姚惜水染血的襟袖,也知道他劝说再多,惜水未必会听进云,微微一叹说问道,“你怎么会路过这里?”
  “韩谦将王文谦的女儿移交出去,殿下着我负责监视她在城里的行止,我刚刚在韩谦那边饮了两杯酒,莫名想着要过来见大哥一面,不想被云朴子撞上。”姚惜水低头说道。
  想到惜水自幼便独守如此惨烈的秘密,李知诰有什么责怪的话在这一刻也说不出来,将姚惜水及婢女叶非影接到叫暖炉烘得热乎乎的屋里,取起两套衣衫叫她们披在身上盖住血迹。
  要不然叫巡街的宿卫军将卒看到,惜水再是太妃身边的亲信,也很难轻易就掩饰过去。
  “我今日看韩谦与王珺,总是觉得别扭。大哥,你说他们间会否藏有外人不知的蹊跷?”姚惜水披上宽大的袍衫。
  “韩道勋与王积雄有师生之谊,韩道勋冤死,王文谦乃是始作俑者,王积雄远赴叙州吊唁,有谢罪、正名之意,王珺与韩谦原有婚约之后又因故解去——这里面太多的恩怨纠缠,这其中的种种滋味,又岂是外人能知?”李知诰颇为感慨地说道。
  “殿下即便攻陷金陵继位登基,接下来也要先解决徐氏的后患,暂时应该不会与楚州大打出手,说不定还要先与楚州媾和——大哥,你说这时候要是有人重提韩谦与王珺的婚约,会不会很有意思啊?”姚惜水抬头看着大哥问道。
  “韩谦与殿下此时的关系诡异而微妙,我也猜不透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事我们置身事外便好,你切莫要做画蛇添足的事情。”李知诰一惊,抬头正色的告诫姚惜水说道。
  “我当然不会去做画蛇添足的事情,但云朴子说他愿为大哥所用,大哥便要抓紧时间用他,省得他有机会变卦。”姚惜水笑道。
  看惜水如此,李知诰想起夫人不时会露出的绝情而冷冽的微笑,这一刻也意识到知道他劝不住惜水,头痛之余却也无计可施。
  邓泰却是颇为兴奋地说道:“韩道勋虽非王文谦所杀,却是因王文谦而死。韩谦左一个孝道、右一个忠义,要是有人重提婚约以联络楚州,却不知道他会不会委屈求全,娶了王家女?”
  韩谦的可怕,邓泰也是完全看在眼底,以往他或许为韩谦是主公的盟友而感到欣慰,但在知道彼此的真正身世之后,他才意识到韩谦的可怕,恐怕是他们身上最沉重的一道枷锁。
  他心里清楚韩谦真要不遗余力的辅佐杨元溥,他们将毫无机会,因而他巴不得韩谦与杨元溥的关系破裂更彻底,最好能破裂到令杨元溥不得不杀死韩谦,再不济也要令韩谦与杨元溥两人对彼此彻底失望。
第四百四十九章
婚约(二)
  不管水下的潜流多么的汹涌,拆散广德军制置使府,左右广德军的指挥权收归新设枢密院以及三路兵马往金陵城下进逼等,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不管徐后、牛耕儒、温暮桥等人曾是何等厉害的角色,也不管他们麾下有杨涧、温博、赵明廷、徐安澜等一批极为不弱的将领,也不管在江北岸有徐明珍亲率四五万精锐隔江援望,但大势已去就是大势已去。
  赵明廷眺望城北面的赤山湖,湖面仅有边缘部分结有薄冰,湖心还有白色的雾气蒸腾而起,往四周扩散。
  虽然天气到这时已经是极寒,但江南冬季的气候毕竟要比中原地区湿润得多,再寒冷,普通溪河冻得结实,但东西有十数里的赤山湖却很难完全冻上。
  这一刻,身穿冰冷战甲的赵明廷,坐在一匹枣红马的马背上,内心充满惆怅跟无力。
  池州一战,最后仅仅是因为形势已去,温博不得不率残部撤走,放弃池州城,却不得不说在那么恶劣的条件下,还是打得有声有色。
  然而就是形势已去,令人最感无奈。
  即便现在他们手里还掌握七八万精锐,此时也只有被憋死在金陵城里,最后都难有灿然绽放的机会。
  说实话,倘若最后是信王攻下金陵,赵明廷心里还服气些,但谁能想到仿佛眨眼间的事情,原先最无望皇位的三皇子突然间获得压倒性的优势?
  提到这点,赵明廷内心深处也是憋屈无比,但分析来分析去,实在是韩谦出现在金陵的机会,以及整编桃坞集兵户残部毁溧阳城后撤守茅山的时机太关键了。
  金陵事变最初之时,安宁宫以最快的速度掌握金陵城内的局势,包括宣州顾芝龙在内,江东世家门阀的态度都是恭顺的,像尚文盛这些在京的江东世家代表人物,拥立太子登基都没有太多的犹豫,赵明廷当时也相信他们很快就能控制江南东道诸州县,然后便能出兵征伐楚州及岳阳。
  静山庵一役是极关键的转折,不仅他们被打蒙了,而之前已然流露出要投效的江东世家门阀,态度一下子就缩了回去,转而招兵买马观望形势起来。
  之后便是韩谦出现在金陵,整编桃坞集兵户残部烧毁溧阳城、撤守茅山。
  就当时而言,赵明廷即便知道韩谦跟他们是死仇,没有转寰的余地,却也更期待韩谦能给楚州军制造更多的麻烦。
  赵明廷相信徐后、牛耕儒、温暮桥等人都应该是这样的想法,甚至多次传令要他率部在江乘不得轻举妄动。
  当然了,他们内心深处隐隐也担心这是韩谦与楚州联手搞出来的苦肉计。
  要不然的话,他们前期稍稍重视这件事,甚至只要多出三五千兵马到茅山的西翼,或者直接分兵进逼茅山牵制住赤山军,事态就绝不会演变到今天这一步。
  他们没有动作,楚州军当时显然也将目光主要盯住他们,没有抽调真正强大的精锐兵力,从东翼坚决对赤山军予以致命打击,以致等拖过两三个月才发现赤山军已然蔚然成势。
  赤山军盘踞到浮玉山与界岭山之间,而浮玉山北麓作为金陵沟通江东、江西世家门阀势力的主要通道,战略地位极为关键,以致顾芝龙在郎溪战败后倒戈相向,后续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便如推倒骨牌一般不可遏制的连续发生。
  以致他们再想做什么事情,才陡然间发现大势已去。
  而且大势是去得那么彻底,去得令他们陡有七八万精锐在手,却不得不认真考虑放弃金陵、撤往江北的可能性。
  只是赵明廷禁不住惆怅的暗想,只是此时真有机会撤守淮西吗?
  寿州、巢州、滁州三州十七县,看似地盘还不小,但除了早年天佑帝崛起淮南西路,数十年征伐不断外,大楚开国之后,又多次被梁军攻入,多年来土地大面积荒芜不说,人口也减少到不足八十万。
  在赵明廷看来,他们当前最紧要做的,还是严格掌控住城内文武将臣的动向,倚金陵坚城重挫岳阳兵马的锋芒,或许更能期待转机的出现。
  要不然的话,等三皇子控制金陵之后,则将完整控制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及浙南近三十州、近一千二百万人丁,双方实力对比实在是太悬殊了。
  然而这些事赵明廷说了不算,他心里想,最后折中下来的方案,或许是太后、陛下及太子杨汾先渡江去滁州,留下一部精锐兵马死守金陵城吧?
  只是太后与陛下及太子杨汾等人都渡江去滁州了,留下来的将卒,还能剩多少死战不降的志气与意志?
  赵明廷无力的轻叹了一口气,勒紧缰绳,待要驱马赶到队列的前端去,这时候数匹快马从赤山湖东岸方向朝这边驰来,被他的扈卫拦在外围。
  赵明廷不知道已经为湖州兵所控制的赤山湖东岸,还有什么紧要消息要传到他手里。
  赵明廷勒住马停在原地不动,片晌他的扈卫领着一名骑士过来,虽然是商旅打扮,但走到近处,赵明廷还是第一眼便看清楚是刘杰,是他主事职方司时往到扬州潜伏的一名密谍首领。
  刘杰等人原本是为寿州军控制扬州所做的部署,但金陵事变之前,楚州军就已经大规模渗透控制扬州,令职方司的部署毫无发挥的余地。
  赵明廷一方面暗恨职方司这些年部署下去的人马没能发挥出什么作用,一方面又疑惑扬州有什么消息,叫刘杰不惜冒着身份暴露的危险亲自渡江赶过来见他。
  “日前岳阳使臣王琳秘密抵达扬州,见阮延、王文谦议招附之事,岳阳似有意重提韩谦与王文谦之女王珺的婚约,而王文谦之女王珺此时囚于繁昌!”刘杰半跪于赵明廷的马前,面对当前的形势大家都极为难堪,但岳阳与楚州秘议之事太过关键,以致他不惜冒着身份暴露的风险,亲自渡江过来陈述其事详情。
  考虑到进攻金陵城的艰难以及夺取金陵城之后两淮形势的错综复杂,岳阳在最后进攻金陵之前,许以优厚的条件,暂时安稳住楚州军,甚至唆使楚州军牵制住寿州军,这都不出乎赵明廷的意料,但是重提韩谦与王文谦之女的婚约,这是什么鬼?
  种种迹象表明,当初乃是王文谦暗中唆使,韩道勋才联络内府局丞钟毓礼揭穿沈鹤中毒身亡的秘密,这也是金陵事变的源起——之后也是王文谦亲自前往联络李普及太妃王婵儿,最终促使他们两家抢先颁传讨逆檄文,才激怒太后车裂韩道勋。
  不管怎么说,韩谦即便与安宁宫有血海深仇,但也应该恨王文谦乃是其父之死的始作俑者。
  岳阳众人显然也都明白这一点,怎么还会重提韩谦与王文谦之女的婚约,作为招附楚州的前提条件?
  赵明廷召来总哨官问道:“丹徒之敌及茅山之敌,目前什么动向?”
  “据探马禀报,湖州兵与右广德军虽然都已从丹徒、茅山北坡出动,但动作并不十分迅速,显然是想等我军撤出后,再从容占领江乘、秋湖山等地。”总哨官说道。
  “好,葛铿你负责继续督管兵马前行,我有急务先去宫里禀知太后。”赵明廷对自己的副将成葛铿吩咐道,之后便带着百余扈卫先往东华门方向驰去。
  ……
  ……
  淮东盐铁司治于扬州,每年都有上百万石的海盐经扬州运往江淮诸州,盐吏肥硕奢华,以及扬州地处鱼米之乡、土地平坦肥沃,人丁滋盛,共同成就这座千古名城的繁荣富丽。
  这是一座当世在规模上仅次于金陵的大城,早年乃是广陵节度使府的治所,随徐氏并入淮南,也没有遭受太大的战乱侵害,前朝的盛迹也都一并延续下来。
  金陵事变之前,扬州城内便有逾十万住户,而在过去两个月里,随着信王掳掠大量的奴婢,同时以兵马强迫成千上万的世家门阀子弟迁居北岸,扬州越发畸形的繁荣起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岸犹唱后庭花。
  虽说战事仍炽,江淮刀兵正兴,但扬州城内醉生梦死的门阀子弟却不在少数,仿佛趁着战火没有波及之前,纵情享受最后绚丽的荣华富贵。
  王琳走进宴春阁,看到楼里人满为患,不少厢房里传来淮女轻盈宛转的歌喉以及铮铮纵纵的丝竹之音,也是暗暗叹为观止。
  王琳走进一间厢房,着侍卫守在房门外,他独自点了一席酒宴,喊来一名中年琴师助兴。
  琴师过来后将一张漆痕斑驳的木琴摆放到小桌上,铮铮纵纵的弹起来,这时候厢房里有一道暗门打开,却见殷鹏从隔壁厢房走将进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7/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