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3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4/677

  一行人穿过夹于石佛山与麻姑山之间的隘道,途经洪林埠,看到道侧新墓所树的碑石足有一人之高,韩文焕坚持要下车,众人走到高碑前,才知道这里是韩家家兵子弟、赤山军参事、缙云楼掌案执事郭奴儿之墓。
  碑文除了记述郭奴儿的生平,成为韩家家兵子弟的缘由,也写了洪林埠拦截战的惨烈。
  “这一仗真是惨烈啊,也是诸多将卒用命,才有当前之局面,殊为不易啊!”韩文焕站在碑文前,与富陌、周元和、卫甄等人说道,“都说道勋家的小子文采不入流,但此等文字平实真挚,也可以说是上品。”
  “韩招讨使文韬武略自是上流,才堪为殿下之师!”听韩文焕这么说,富陌、周元和等人只能尴尬而不失礼节的附和道。
  而看韩文焕如此从容淡然的样子,卫甄心里却有些糊涂了:韩文焕以身为饵,诱顾芝龙出郎溪城,难不成真是事先商定好的?
  虽然于洪林埠拦截宣城援兵、于郎溪陷城,于南塘寨拦截楚州军,赤山军将卒战死超过五千人,受伤者更众,但那一仗,顾芝龙手下的嫡系牙军精锐伤亡殆尽。
  这也是顾芝龙能这么快决定接受议和条件、投效岳阳的一个关键原因。
  在赤山军表现出超乎想象的战力之后,顾芝龙就怕他自己咬牙不降,富氏等乡族门阀却受不住蛊惑与威胁而在背地里捣鬼,最后叫他竹篮子打水落得一场空。
  李秀昨日已经率一千五百名秋湖军精锐先行进驻到鸡笼山东坡。
  为表示诚意,顾芝龙昨日已经将其父尚文盛在金陵升任户部侍郎的尚仲杰、楚州派往宣城联络的信使耿晋山以及其他与楚州军、安宁宫牵涉颇深的人员十数人都扣押起来,并着幼子顾知易押送给李秀处置,同时留仅年十七岁的幼子顾知易在李秀军中任参军,实为人质。
  今日除了使周元和、富陌二人护送韩文焕、韩道昌、韩钧、卫甄等前往郎溪外,顾芝龙还将宁国县事委于富陌之子富耿文,为随后的宣州兵收并秋湖军以及李普接掌宣州刺史、州治迁宁国等事做铺垫。
  顾芝龙投效岳阳,宣州兵收并入秋湖军,到这时候算是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韩谦也下令高绍、赵无忌分批将兵马撤回到石佛山西北麓的洪林埠驻防。
  看着老父亲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与周元和、富陌等人谈笑风生,韩道昌心头却是抑郁。
  当然,他心里再怨恨韩谦以他等为饵,引顾芝龙咬钩,心里恨得牙痒痒的,但在赤山军的赫赫战功之前,又能当着他人的面公然去说些什么?
  非但不能说什么,他们还得咬牙认定韩谦事前便与他们定下调虎离山、以战促和的计策,是他们自己大义凛然、以身为饵去宣州的。
  虽然韩道昌他也能因此赢得一些虚名,但心里的感受却像嘴中硬生生塞了一团屎,还要满脸堆笑的咽下去。
  ……
  ……
  过了中秋的溧阳城,黄昏时下了一场雨,身穿长衫的王文谦站在廊前,还是感觉到一丝凉意侵体而来,疑是错觉,抬看风吹过院墙,树梢头竟然有几片零碎的叶子吹落下来。
  今年的秋寒要比以往来得更早,似乎也兆示了今年的冬季要比往年更寒冷。
  “大人,这仗是真没办法打了吗?”殷鹏走到廊下,他刚刚着人誊写王文谦草拟进呈信王的条陈,看到王文谦在条陈里对江淮地区接下来形势发展的预判,多少有些触目惊目,没想到王文谦对未来的预判会如此悲观。
  这时候院墙外传来一阵萧萧马鸣。
  在过去七八天时间里,溧阳以及溧阳北面的金坛,又从京口调来两万多人马,他们在南线聚集差不多三万的精锐兵力。
  然而这并不能叫王文谦有丝毫的振奋。
  随着秋湖军的西进,韩谦及信昌侯在界岭山西麓到宣城北,则也聚集两万五千人的能战之兵。
  此时攻防之势逆变。
  之前在河谷野战中,他们以略占优势的兵力都未能击溃赤山军,这时候即便倾尽三万兵马南下,又有几成把握能从赤山军手里攻下南塘寨、郎溪城以及秋湖军李秀所部驻守鸡笼山东麓的庙河埠?
  何况他们一旦举兵南下,南北线的衔接必将拉得狭长,脆弱的侧翼将完全暴露出来,又怎么就能断定南衙禁军能保持足够的冷静,不会狠狠插入他们防御空虚的中线,令他们首尾难以兼顾?
  虽然此时的安宁宫是不可能跟他们打硬仗、拼消耗,但是看到机会能相对轻易将楚州军击溃并逐出江南,安宁宫又岂会轻易放过?
  而在赤山军进袭郎溪期间,湖州刺史黄化非但没敢从东线进攻赤山军,在看到赤山军攻下郎溪城,表现出来的战力之强超过想象之后,甚至还将湖州西面、被浮玉山东北麓诸山三面环围的安吉县城拱手相让。
  然而赤山军在占得郎溪、安吉之后,韩谦并没有继续表现出太咄咄逼人的势态,甚至还迅速化刚为柔,藏身幕后,使信昌侯李普的人及其祖父韩文焕、叔伯韩道昌等人出面,继续代表岳阳招揽顾芝龙及宣州乡族门阀,以达成以打促和的目标。
  在招揽条件里,还单独提出要以韩、冯两家在宣州的田宅,置换从郎溪、广德两地逃亡的大户人家的田宅,以缓和与世家门阀的尖锐矛盾。
  这在之前是绝不可能被世家门阀接受的条件,但在赤山军展示强悍武力、攻占郎溪城之后,成为岳阳攻略金陵不可或缺的一环,也许各方更多的只是需要一个能保住颜面不失的台阶能下吧?
  这其实并不令王文谦感到意外,毕竟韩谦真正厉害的还是他的审时度势及过人的权谋啊,可惜了,楚州军接连错过能制衡住韩谦的两次关键机会。
  赤山军已然成势,韩谦又怎么可能会让他们捕捉到第三次机会?
  而在这种情况下,即便顾芝龙还咬牙不投效岳阳,对一心仅想着保住既有利益的湖州刺史黄化来说,他也是绝不可能主动从东线进攻赤山军了。
  而从今日所传来的情报看,顾芝龙应该是下决心投效岳阳了。
  虽然顾芝龙多少有些被打残了,但这依旧是直接决定未来大楚局势发展方向的一个大事件。
  这不仅意味着宣州兵与秋湖军、赤山军合流并入岳阳,也意味着南面的歙州、饶州,乃至据洪袁二州观望形势的杨致堂会很快做出选择,也意味着赤山军与东线的湖杭地方势力,关系会进一步缓和下来,在郎溪、广德一线立足更稳。
  目前三皇子的胜算直线飚升,黄化等湖杭地方上的实权派,即便不立时做出选择,也不可能跟韩谦、跟赤山军尖锐对立起来。
  而在得宣州归附之后,赤山军的粮秣危机暂时得到缓和,无需再去掠袭湖杭,黄化等湖杭地方势力所感受到的来自赤山军的威胁,自然也随之大减。
  在收并宣州兵之后,岳阳在南线能集结四万兵马,他们甚至都不用主动出击,只需要用重兵守住宣城、郎溪、南塘寨一线,然后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说降歙州、饶州以及洪州的杨致堂等势力身上,形势就将彻底往岳阳倾斜。
  在等打通从衡州到宣州的陆路通道之后,再着杨致堂从洪州统兵北进与李知诰率兵从鄂州东进夹攻江州,到这时候除池州之外的江南西道近二十州的地盘与人马,都将落入三皇子杨元溥的手里。
  到这一步,这仗往下还要怎么打?
  现在对楚州军最好的选择,就是趁实力没有大损之前,以最快的速度退到江北去,让寿州军及南衙禁军能放手与岳阳军拼个两败俱伤。
  这也是王文谦写入条陈最为关键的献策。
  “殿下会接受大人的建议吗?”殷鹏颇为担忧的问道。
  他知道只要十万楚州军还在长江南岸觊觎着金陵城,安宁宫根本就不可能腾出手出兵进攻南线的赤山军及秋湖军,更不要说将主力兵马调到千里之外的江州,压制岳阳军主力的东进!
  “或许没有那么容易接受吧……”王文谦抬头看了看院墙外的远空,幽幽一叹说道,心里想世间有几人真能在春风得意之时进退自如,何况还要放弃好不容易占到手的润苏常三州?
第四百三十四章
长信宫
  八月底的岳阳,正是秋高气爽之时。
  “好,好!”
  姜获刚拾阶走上承运殿前的长廊,便听到大殿抑制不住的喝好声,笑盈盈让到一边,叫沈漾以及一路上思绪有飘飞的王琳先进大殿,说道:
  “韩大人、李侯爷的信报午前从宣州传回来,赶着豫章郡王派世子杨帆后脚踏进岳阳城,这时候殿下将信使袁大人、韩钧召到承运殿,要他们二人将韩大人、李侯爷用计攻打郎溪、招揽顾芝龙的详情,说给他与豫章郡王府的世子听——也亏得这次是袁大人与韩钧亲自赶回岳阳来,将诸多细节都说得清楚。”
  “豫章郡王府的速度真是不慢啊!”沈漾那么一本正经的人,这时候也忍不住揶揄豫章郡王杨致堂一句。
  姜获微微一笑,心想韩谦、李普是在跟顾芝龙谈妥所有的投效条件后,才派袁国维、韩钧赶回岳阳传报喜讯,而豫章郡王杨致堂的长子杨帆能赶在同一时间抵达岳阳,说明杨致堂在得知赤山军攻陷郎溪城的消息之时,便已做出选择。
  虽然谈不上雪中送炭,却也要比锦上添花好看一些,这也就怪不得殿下会待豫章郡王府的世子杨帆如此亲热了。
  “沈大人,你们先到一步了啊?”郑榆、郑畅二人联袂而来,看到沈漾、姜获等人,兴致高昂的招呼道。
  远远看到韩道铭与张潮走进广场,郑榆、沈漾、郑畅也都不急着进大殿,而是站到大殿之前等韩道铭、张潮过来,一起朝韩道铭拱手行礼,说道:“韩家前有虎子韩谦坐镇江东,令安宁宫及楚州无计可施,后有韩老太公不坠大楚张仪之美誉,谋得顾芝龙及宣州诸家投效岳阳——韩家满门皆名臣啊!”
  一干人等热情洋溢,好像以往对韩谦的强烈不满及那么多的微辞,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不曾存在过似的。
  ……
  ……
  午后杨元溥吩咐一名小宦,将豫府郡王世子杨帆进献的礼物,特地送一份到长信宫来。
  这名小宦被清阳郡主喊住,学着杨元溥在承运殿内与豫章郡王府世子以及其他诸位大人的语气,将大殿之内一派热情洋溢的气氛,仔细的描述了一番。
  大殿里一名嬷嬷站在清阳郡主的身边,笑着说道:“豫章郡王府的世子,口口声声对殿下以叔王相称,但我刚刚远远看到他那张脸,却是比殿下还要老上好几岁呢……”
  “豫章郡王杨致堂乃是先帝长兄之子,都快五旬年纪了吧,郡王府的世子年纪又怎么会小?”清阳看向杜七娘问道,“阿七,你可听说过这杨帆多少岁?”
  “我都没有怎么听人说起豫章郡王府的事情,郡王府世子年岁几何,却是不知。”杜七娘刚刚被清阳召进大殿,才理清楚是怎么回事,说道。
  “小侯爷确实是要比殿下大上六七岁,今年应该都二十五岁了。”杨元溥派来的小宦站在一旁回道。
  清阳走到杨元溥吩咐小宦送过来的礼物前,从钿金朱漆盘时挑了一枚水润透亮的羊脂玉手镯,将杜七娘拉过来,将手镯戴到她皓白似雪的手腕上,说道,“你的手腕真是漂亮,这枚玉镯子合该是你的了。”
  “谢王妃赏。”杜七娘有些不确定的看了清阳郡主一眼,语气平静的谢道,没有清阳所期待的那种欣喜。
  杜七娘性子是率真、清淡些,平时有闲暇时间,更喜欢醉心钻研医术、苦读医书,但人生经历那么多的坎坷、起落,心思又怎么可能不通透?
  杜七娘在潭王府,现在虽然差不多算是长信宫的专任女官,但清阳郡主在正式成婚后,有两名她自小信任的蜀宫女官专程陪嫁到岳阳来,特别是韩谦擅往金陵夺李普兵权之后,清阳郡主对她就明显疏远了。
  在长信宫里,所受拘束大了起来,兼之林海峥、冯缭等人又都随韩谦前往金陵了,她的信息就变得比较闭塞。
  杜七娘现在才知道昨天有信使赶来岳阳,通报韩文焕老大人成功说服宣州刺史顾芝龙投效岳阳之事。
  加上豫章郡王杨致堂派世子杨帆到岳阳来,潭王府上下都充满于热情洋溢的欢乐气氛之中,但杜七娘还不清楚具体的情况。
  杜七娘这时候见清阳郡主赏赐玉手镯,心里琢磨着有什么事情叫清阳郡主对叙州的态度又微妙改变,但她也没有多嘴试探什么,更没有不知分寸的肆意亲近清阳郡主,收入手镯后见没有她什么事情,便告退返回平时起居的班院。
  “这妮子的心思始终落在叙州呢,收下这么好的一枚镯子,性子还那样冷淡。”一个中年嬷嬷站在清阳身后,看着杜七娘离去的身影,皱着眉头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4/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