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2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7/677

  王文谦代表信王,除了楚州馆及信王府的四五百名精锐侍卫外,楚州在金陵暗中部署的力量也不会太少。
  更何况禁军及侍卫亲军体系,也有一部分支持信王的将领,唯有王文谦能第一时间争取到他们的支持。
  韩道勋他代表三皇子,王文谦代表信王,也更能说服朝中大臣及禁军、侍卫亲军将领相信天佑帝此时已经被安宁宫及太子阴谋控制甚至害死,从而采取果断的处置行动,不至于被安宁宫及太子迷惑住。
  “来不及了,”王文谦决绝地说道,“恕王某不能随赵爷回城!”
  要是韩道勋清晨入宫已经取得秘诏,王文谦还会考虑搏一把,然而钟毓礼拖到这时才跟韩道勋确认沈鹤中毒身死的真相,他这时候再回宫见陛下取秘诏,安宁宫那边得有多迟钝,才会再次放钟毓礼出宫?
  没有陛下的秘诏,不要说能不能成功说服杨涧、温暮桥、温博等人起兵平叛了,而就算第一时间控制住金陵形势,最后皇位到底是算二皇子还是三皇子的,可还没有明确下来啊!
  “只要王大人不走,我家大人不走,安宁宫即便下定决心谋逆,仓促间也需要数日筹谋。不为亿万黎庶着想,哪怕是为信王争得大义名份,令潭王死心,就不值得王大人赌一把吗?”赵阔以为王文谦有所动摇,紧追不舍的问道。
  “五年前我曾挽留韩大人一起为信王效力,韩大人拒之,今日恕王某不能留下来与韩大人共谋大事。”王文谦狠心的推着女儿登船,留殷鹏执刀将赵阔拦下来,不让他纠缠。
  赵阔愣怔在那里,没想到王文谦压根就不相信大人会真心拥立信王,认定没有秘诏,大人随时都有可能变卦。
  或者王文谦还担心陛下已有秘诏立三皇子为储吧?
  看到楚州人马很快都登船撤去栈木,赵阔也知道形势再难逆改了。
  便是从王文谦、殷鹏等人奋不顾身从金陵城脱身而走这事上,安宁宫及太子那里也必然要有所决断了。
  赵阔怅然的往西北方向望了一眼,也不知道金陵乱起,大梁驻徐、蔡的兵马能不能抓住机会,一举夺下淮南……
  ……
  ……
  “为何不直接出城,而要先去兰亭巷会合,倘若城门被叛军控制,我们都出不了城,这责任你能负得起吗?”
  被迫与太子一系划清界线,韩钧虽然在枢密院的职事没有被捋去,但整日在牛耕儒、赵明廷等太子一系的官员眼鼻底下办事浑身不自在,这段时间便索性托病在家休养。
  在将父亲从吏部衙门喊回来后,冯缭才说出沈鹤被安宁宫下毒身亡而天佑帝极可能也中毒极深的实情,韩钧吓得差点窜到房梁上去。
  而韩钧也不理解,冯缭坚持要他们去兰亭巷,而不是直接出城避祸。
  这样的危急关头,不第一时间出城,万一有什么三长两短,岂非韩氏满门数十口人,都要沦为安宁宫手里待宰的鱼肉?
  不行。
  冯缭此时不过是他韩家收留下来的奴才罢了,此等大事,哪里轮得他这么一个奴才来指手画脚?
  “第一,冯缭已没有能力说服府尹大人出城,只能请老太爷再尝试一下,第二,韩家这么多人此时出城,动静太大,还容易落口实,”冯缭慢条理丝地说道,“第三嘛,要是各家都往兰亭巷集结,多多少少集结上千个能战的精锐战力,只要府尹大人能说服一部分的禁军及侍卫亲军将领拨乱反正,到时候未必就没有一搏的机会。”
  “要是错过出城的时机,我韩家老小上百口人的性命落入叛军之手,你能担得下这干系?”韩钧质问道。
  “少主在信里也建议事急则第一时间往兰亭巷聚集,没有建议第一时间出城,这里面必有少主的理由。”冯缭说道。
  见冯缭左一个少主、右一个少主,韩钧气得额头青筋直跳,心想那狗贼远在蜀都,金陵发生什么事情写信过去都要一个多月才能传到,他们岂能顽固不化的受韩谦的摆布?
  韩钧想到这里,厉声问道:“韩谦有没有想到过,在这种形势下,即便能将安宁宫的叛乱镇压下去,也是信王得利,与我们、与三皇子没有任何干系。韩谦不会下令要你助信王登基吧?”
  “此一时彼一时,要是形势不容许,助信王登基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冯缭从怀里取出一封书函来,说道,“此信乃少主所书,希望形势危急时,老大人及韩侍郎、二爷能多多少少听从冯缭的建议……”
  “韩谦一封信,便要我们听你这奴才的命令行事?”韩端气得一把将信函抢过来,想直接撕成粉碎。
  “府尹大人宽仁大度,对老大人又有不得不敬的孝道,少主却是心胸狭窄之人。”冯缭平静地说道。
  韩端仿佛被点了穴位一般,将要撕碎信函的手僵滞在那里。
  三叔他还真不怕,大不了两厢不再往来,但韩谦那狗贼心胸狭窄,手段狠辣,心里又全无宗族之念。
  韩端要说不怕韩谦,那绝对是自欺欺人。
  “将谦儿的信拿给我看……”韩文焕声音沙哑地说道,伸手要韩端将信函给他。
  “谦儿就是不肯好好学着写字……”韩文焕接过信函忍不住评判一番,这是赵无忌从蜀都带来的秘信,在这封秘信里,韩谦授以冯缭更大的权限,也有指示冯缭在危急关头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好韩家大宅在金陵城内的力量。
  韩家重新聚集家兵部曲,也有小两百人,看上去在拥有十万驻军的金陵里很微不足道,但是金陵发生大乱时,诸军之间彼此不能信任,甚至还相互攻打,他们能在金陵集结上千精锐战力,也不是完全没有作为。
  而且兰亭巷看似普通,但在韩谦家里前后经营有三年,即便谈不是固如金汤堡垒,但外敌想强攻进去,还是要费些手脚的。
  “心胸狭窄”是韩谦写在信里的原话。
  韩文焕看过信后,又将信递给老大韩道铭、老二韩道昌看,说道:“你们先去兰亭巷,我与冯缭去京兆府劝一劝老三!”
  “老三要能劝得动,就不会是今日之局面了。”韩道铭说道。
  “你们不用去,我总是要走一趟的!”韩文焕说道。
  “要是安宁宫已有警觉,说不定已经盯上京兆府了。”韩道铭说道。
  “京兆府还是有些衙役的,安宁宫的眼线就算盯上了,现在又敢做什么?再说了,我这把老骨头,活在世上也没有多大作用了,”韩文焕不以为意地说道,“丫鬟、仆役都不要惊动,府里的财货都不要管,现在不是斤斤讲究的时候!旁人要问起,便说是兰亭巷赴宴。老三生辰就这几天,都快知天命了,却都没有谁记住,唉。”
  韩道铭、韩道昌一愣,他们都还真不记得老三这几天就要过五十岁的寿辰了,细想他们真落到安宁宫及太子手里,安宁宫及太子想要获得继续统治大楚的大义名份,也不可能直接将他们都杀了,反倒是他们直接拖家带口逃出城,更容易落下口实……
  秘议片晌,最终还是决定由韩道铭、韩道昌以赴宴的名义,将妻妾子嗣先带去兰亭巷,韩文焕陪冯缭去京兆府衙门见老三韩道勋。
第三百四十章
图穷
  天色渐昏,朔风吹拂,午时被踩踏泥泞的道路,在气温降下来后,又陆续有冻上的迹象。
  大街上穿着袄衣的百姓,川流不息。
  腊八节过去,年节将近,不管权贵富庶,还是清寒贫户,心底对年节都还是期盼的,大街小巷都是添置年货的百姓,即便距离城门关闭的时间就剩半个多时辰,此时还有不少车马紧赶着入城来。
  小户人家为办置年货,即便赶不及出城,年关时节在城里找客栈住一宿,也算不上奢侈无度,甚至还会大方拿出几个铜子,赏赐给街边的乞丐。
  冯缭陪同韩文焕坐在宽敞、华丽的马车里,揭开车帘子看大街上一片盛世繁华,完全没有半点凶杀獠牙毕露的迹象,仿佛一切的危机都只是他们的幻象。
  离开韩家大宅没多远,从一条街巷里走出数人,冯缭远远看见是姜获,赶忙制止韩家部曲阻拦,让姜获进车里来说话。
  “信昌侯他们出城了?”冯缭问道。
  姜获适应过车厢里昏暗的光线,见是韩老太爷坐在马车里,行过礼,才叹气跟冯缭说道:“侯爷决意出城,直接去桃坞集避祸,只同意让来不及出城的将领眷属,往兰亭巷集结……另外,楚州馆的人马都已经出城了,他们在大集乡码头清晨就备好两艘快船,从午前就陆陆续续的将一些重要物资运出城去。”
  在金陵众人里,冯缭算是最清楚内情的。
  当初在潭州时,冯缭就担心楚州会在沈鹤之死上做文章——沈鹤不管是不是中毒身亡,但他的身份太敏感、太关键了,楚州都会抓住难得的机会大做文章。
  这或许是楚州唯一的机会,要不然的话,新帝或为太子,或落入三皇子的囊中,都不会有楚州的机会。
  当时韩谦说他有缓兵之计拖延一下楚州,也确实是稳住楚州三个多月,为潭王府多争取了三个月的时间。
  但是,楚州再迟钝,这时候也该有些反应了。
  所以猜到周挚拦街是楚州人马藏在幕后动的手脚并不难。
  楚州在金陵城明面的人马都撤出去了,也就是说,不管怎么样,就算安宁宫此时还没有被惊动,还被蒙在鼓里,楚州都要将这个惊天窟窿给捅破开!
  “大人清晨入宫,极可能已经惊扰到安宁宫,影雀组可有什么消息传回来?”冯缭问道。
  姜获一直都不知道冯缭很早就潜伏到金陵来了,见冯缭连专门潜伏在暗处收买线人盯住牛府、东宫、职方司等要害动静的影雀组都清楚,想必韩谦真是将缙云楼一切都说给冯缭知晓了。
  “影雀组向来都潜伏在最深处,但就在刚才,我见劝不动侯爷,回了一趟缙云楼,已经六道影雀密信送过来,”既然三皇子及韩谦在密令都明示诸事要与冯缭商议,姜获这时候也直接将六道密信都出示给冯缭看,“崇礼门的守将都换了,钟毓礼想携秘诏出宫怕是难了;枢密院、武德司也在他们的控制之下了!”
  兵部虚置,六品以上的武官调任以及禁军兵马的调遣之权主要集中在枢密院;侍卫亲军的调动权在武德司。
  安宁宫未必能彻底控制住这两个衙门,但只要阻止令函发出去,谁都不要想能合法的调动金陵城内的禁军、侍卫亲军。
  安宁宫先冻结住城内其他大股兵马的调动,控制住宫城的进出,便将主动权抓在手里,现在天佑帝到底是怎样一个状况,在崇文殿之外的所有人都不清楚,又有几人敢轻举妄动?
  冯缭心里微微一叹,继续阅看密信,又递给韩文焕,问道:“老大人觉得危局还有挽回的可能吗?”
  韩文焕叹道:“大厦将倾,独木难支,道勋应该知道这个道理!”
  “还劳烦姜老大人先带人去兰亭巷,我陪老大人去京兆府衙门。”冯缭说道。
  姜获欲言又止,终究没有说什么,下车后便带着人手往兰亭巷赶去。
  缙云楼潜伏在暗处的密谍、眼线不会惊动,但潭王府现有的府卫以及缙云楼明面上安排在金陵城内的人手也有小两百精锐,这些人都受姜获节制。
  再一个,随着诸家眷属撤到兰亭巷,冯缭担心赵无忌压不住场面,还得需要姜获赶回去坐镇才行。
  赵无忌没有果断听从他的命令,以致失手被赵阔所制,冯缭也没有办法埋怨赵无忌什么——赵无忌说到底才满十八岁,以武力强行扣押家主,换了谁能一点都不犹豫?
  只是平时都不怎么出挑的赵阔,表现多少有些令人震惊。
  京兆府衙门不在皇城之内,而在原光德坊东南隅所改的光德巷之内。
  大楚开国之后,京兆府衙门之后没有建官邸,几任京兆尹都是走班。冯缭以往潜藏在暗处,还没有机会走进过京兆府衙门,看着韩家部曲将马车拴停在衙门前的拴马石柱上,似乎都能嗅到满城血腥气都凝聚过来。
  冯缭刚要搀韩文焕进大门,听见马蹄声“嗒嗒”从远处传来,转身见赵阔带着两人一脸铁青的策马往这边赶过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7/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