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2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5/677

  虽然韩谦一直都有刻意加强缙云楼内部人才的培养,但真正有能力处理这些信息的人物,还是太少。
  这也不能怨韩谦很多事都要亲力亲为,以后世的标准衡量,真正有能力进行情报检索及分析的人才,在当世无一不是凤毛麟角的俊杰之才,韩谦手里即便有几个,也都独挡一面云了。
  很多资料情报,韩谦在潭州时都有研究,但之前没有想到会有机会出使蜀国,更没想到他今日还要为长乡侯在蜀国争宠出位出谋划策,之前也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研究得太深入。
  不过,他现在要是对蜀国的情况没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了解,随便就替长乡侯王邕出谋划策,只会破绽百出,也根本不可能获得长乡侯王邕的信任。
  虽然长乡侯、清阳郡主比较好唬弄,但他不能忘了长乡侯王邕背后,还有景琼文这么一头老狐狸存在。
  在锦华楼南苑没有条件做大型沙盘,韩谦便要奚荏将宣纸铺满书案,拿特制的鹅毛笔,绘出蜀国的山川地形,将一条条重要的信息直接标注在地形图上,以便他对蜀国形势有直观的认识。
  且不管缙云楼搜集的情报是否有缺漏,韩谦进行情报归类分析的方法,却不知要甩当世所谓的雄杰多少倍——这点也令所有在他身边服侍的人受益极深。
  蜀国除了与梁楚两国接壤,西北有羌戎之扰,其川南地区则主要受当地的土著僚人控制。
  与大楚疆域广阔不同,蜀国的纵深有限,核心地区主要局限于成都平原,要想增强实力、扩大疆域的纵深,主要选择更多是往南面的川南地区进行扩张,以消灭川南僚人对长江两岸渝州、泸州、戎州、晏州等地的威胁。
  因此这几年蜀国对外的战事,除了抵挡西北方向羌戎势力的侵扰外,主要还是往南镇压土籍僚蛮的叛乱。
  蔚侯王孝先这几年战功卓著,主要就是参与镇压川南僚人势力的叛乱。
  而为了恢复前朝对晏州等地区的统治,蜀国设立泸州都督府,右镇江军就部署在泸州,专司对盘踞晏州以及戎州南部山区僚人的镇压及统治。
  僚人乃是南北朝时趁蜀地大乱,从南诏地区北迁而来的族群。
  他们数百年在晏戎等州,暴力驱赶原住民,目前已经全面控制黔北、川南的山地,自称山都掌,意即“总领掌管”,而其族人极为彪悍,男子椎髻、或髡其发,左右佩双刃,喜斗好杀,以轻死为勇,酋首出动,必击鼓高山之上,诸蛮闻声四集,令历代掌控蜀地的统治都头痛不已。
  蜀主王建大约在天佑四五年前后,才将蜀地南部的泸、戎、渝诸州控制到旗下,而在此期间,僚人亦曾试图出山控制泸、戎两州,与王建所部数次激战,损失数千精锐才被击退,之后就结下血仇,隔三岔五就聚啸出山袭击州县。
  别看蔚侯王孝先这几年战功卓著,每战所斩获的首级也是成百上千,但僚人极其彪悍,始终都没有在武力强压下屈服,以致蜀国此时还未能有效统治晏州及戎州南部地区。
  而渝州南面的乌江(黔江)沿岸巴南地区,川蜀井盐经思州走私辰叙州地的通道,目前也主要落在僚族旁支婺僚人的控制之下。
  大楚可以对辰叙等州采取妥靖羁縻政策,并无意直接将这些地区纳入直接统治,但蜀国对川南僚人的姿态却没有办法如此从容,毕竟蜀国的纵深太有限,受僚人威胁,其川南三十余县的统治就难以巩固。
  比起梁军的威胁外,川南僚人可以说是蜀国的心头大患了。
  通事舍人宋鸿忠夜里在主楼设下宴席,韩谦没有工夫浪费在这些应酬之事上,他着郭荣、冯诩、周处等去应酬,自己只是在屋里简单吃了些东西,又将奚发儿及郭却找来,询问川南僚人的情报。
  刑徒兵里的私盐贩子,与巴南黔江两岸的婺僚人接触极密,这条盐道甚至就有很多婺僚人直接参与;奚发儿曾被贩卖到黔北为奴多年,而黔北也有很多山寨为僚人控制,他对相关情况也比较熟悉。
  “你们这数日多打探川南山掌都的消息,情报越详尽细致越好,蜀都这边也要花大气力培养线人……”韩谦吩咐郭却、奚发儿道,便让他们先下去休息。
  “此时紧要关头,你研究这些做什么?”奚荏好奇的问道。
  “长乡侯要我出谋划策,以在蜀主王建之前争宠,但要是没有一定过硬的东西,仅凭几张旋风炮图样,你以为这就能轻易入王建的眼?”韩谦摇头问道。
  离间清江侯与蜀主王建的关系或许不难,但蜀主王建不信任清江侯,却未必是长乡侯得利,除了清江侯、长乡侯之外,蜀主王建还有三个儿子。
  他要想到能真正令长乡侯王邕信服且委以长乡侯事权的谋略,还是要下很大的力气去做些功课,而且还要从蜀国当前的心头大患之上做文章才会有足够的分量。
  “川南僚人确实乃是蜀主心头大患,但你想出计策,等真正帮他们解决掉这个心头大患,又要等到驴年马月?”奚荏问道,她怀疑韩谦在川南僚人身上打主意,远水难解近渴。
  再者说,别人对韩道勋、韩谦父子是存在一些误解,以为韩家父子在很多事情发生之初,就已经想到通盘的策谋,误以为韩家父子有着神鬼莫测、算无遗策的能力,但奚荏这几年在韩谦身边,知道韩谦绝大多数时候主要还是随机应变。
  韩谦真正强的,是他总是有办法解决掉一个个别人难以破解的实际问题。
  韩谦要是能统领蜀军,去征讨川南僚人,奚荏相信他能势如破竹的克服所遇到的一个个困难,最终取得良好的结果。
  不过,奚荏并不认为韩谦现在就能替蜀国拿出一个能全面解决川南僚叛问题、而没有遗漏的策谋来。
  世间压根就不存在这样的人。
  “行不行另说,关键能得蜀主王建认可便成——再说了,我父子能在叙州立足,便已经叫王建侧目了吧?”韩谦出谋主要是帮长乡侯在蜀主王建面前争宠,争得事权,颇为自信的笑着说道,“倘若事不可为,还能说一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呢!”
  奚荏想想也是,仅凭着韩家父子能在土籍番户势力极大的叙州立足,甚至能完全掌控叙州形势,并籍此奠定大楚对潭州削藩的获胜基础,在川南平僚事之上确是有着他人所不及的话语权。
  只是想到这里,奚荏又陷入沉默中,自古以来僚越乃是一家,而且一直以都是中原王朝疆域往南扩张的受害者……
  韩谦能猜到奚荏心里在想什么,奚荏身为山越后裔,出于同仇敌忾的心理,心里多半同情川南僚人居多,盯着她的眼睛,问道:“不说其他地方,便说这川南,汉夷杂居千百年,然而到今日血腥纷争犹是不断,不知道已经有多少人死于乱事。你心里是希望我能想出一策平定戎乱,从此止息血腥之事,还是希望此地继续折腾上千百年,使血腥之争永无止息?”
  奚荏陷入彻底的沉默之中,面对韩谦的这个问题,她心思迷茫,是彻底不知道要怎么回答了……
第三百二十四章
热闹
  夜里将要休息时,周处跑过来找韩谦禀告说晚宴后,通事舍人宋鸿忠引荐的几名商贾,有意承接他们这次以及往后运入蜀都的大宗货物。
  韩谦整理了半夜的川南僚人资料,正头昏脑胀,听周处禀报,好奇地问道:“昨天打了我们两棒子,今天就送甜枣来了?以他们的态度跟架势,怎么也得拖我们几天啊!”
  通事舍人宋鸿忠是清江侯王弘翼的人,一点都令人不奇怪,此前将他们安排在南苑,起居行止都被主楼中人看在眼底,显然不可能是鸿胪寺卿韦群一个人刻意想为难他们。
  毕竟清江侯王弘翼是正而八经的蜀国储君,虽然有些心胸狭窄,但性情也不算多乖戾荒嬉,没有令人发指的不良德行,满朝文武大把人愿意与储君交好,愿意为储君所用,这自然也包括鸿胪寺的一群官员在内。
  不像长乡侯王邕的府门前门庭冷落可罗雀,都没有几只小猫小狗走动。
  这么想,韩谦都感觉他像是掉在狼窝里的小绵羊啊!
  “未必是甜枣,他们的压价比较狠,我们走巫山长峡过来,得利都不及售于湖南诸州;他们同时也要求叙州运入川蜀的货物,都交由他们接手!”周处见韩谦有所误解,略有些尴尬的解释说道。
  “是这样啊!”韩谦略有些迟疑的沉吟道,“这么一来,我们占不到半点便宜,清江侯却想占尽我们的便宜啊!”
  叙州所出的铁器、棉布以及楚国其他地方的货物,运入川蜀如何销售,这恰恰是双方在互市环节上所洽谈的要点。
  不管怎么说,蜀国再开放,也不决会允许叙州直接派人到蜀国各地开设货栈、商铺,那样的话,鬼知道楚国会往蜀国塞多少间谍斥候甚至精锐战力来?
  最终谈判的结果,必然是允许楚国的商队进来,在有司监管之下,与指定的商贾,或者直接与蜀国的官营机构进行大宗交易。
  同样的,蜀国的货物想要进入楚国,也要遵循这样的规矩。
  听周处的意思,清江侯那边派人跟这边接触,并非是立过下马威之后再送两颗甜枣以示拉拢,实际上还是独占两国互市的一部分利益。
  当然了,叙州所产的精良铁器及棉布,在成本上极具优势,倘若能打击其他竞争者、尽快铺开市场,价格低点没有关系,到最后还是能扩大贸易量增加收益。
  不过,就算清江侯以及外戚赵氏等势力名下没有直接控制大量的蜀锦及铁器产业,清江侯作为蜀国储君,也不可能目光短浅到纵容叙州的布铁大肆进入,打击蜀地的锦锻铁器等产业。
  而在互市问题上,双方每年所进行贸易的货物种类及规模,都是谈判的要点,同时还涉及到市泊税的额定与征收。
  蜀国初步提出仅容许楚国所产的棉麻绢绸类每年入蜀不超过十万匹,这个额度叙州所产的黔阳布也不可能全占过来,要不然吃相就有些难看了,很容易就成众矢之的。
  要是叙州所产的黔阳布,每年只能有一两万匹运入川蜀销售,这时候倘若价格还被清江侯手下的商贾吃得死死的,那整件事对叙州就全无意义——毕竟黔阳布连湖南八州的市场都没有填满,现在主要指望能拿到蜀地卖个高价。
  “好在我们没有将希望放在清江侯的身上。”韩谦想到这里,笑着跟奚荏说道。
  “清江侯却似乎以为是吃定我们了啊,并不认为我们有与长乡侯勾结的可能。”奚荏说道。
  “长乡侯所处的环境是恶劣了一些!”韩谦沉吟说道。
  奚荏心说这哪里仅是恶劣了一些啊?
  他们现在能确认长乡侯王邕这几年闲于诗词,实际上是受到其父王建的猜忌跟防备,换作普通人,早就认定长乡侯绝没有翻身的机会。
  而长乡侯却又隐藏着与实力不相符的野心,这实际上已经是取死之道了。
  韩谦沉吟片响,又跟周处说道:“既然宋鸿忠如此‘好意’,你便与他们先谈着呗……”
  任何时候有接触总比没接触要好,也只有继续接触下去,才有可能搜集到更多的有用信息。
  “好的。”周处应道,便先告退离开。
  ……
  ……
  接下来数日,双方主要还是就迎亲以及结盟的细节问题进行深度的商谈,蜀主王建或有一些象征性的赏赐送过来,但韩谦这边有什么想法,还是通过鸿胪寺的官员转奏过去。
  正式的觐见却不急于一时。
  长乡侯王邕却是每天都要到韩谦这边报道一次,清阳郡主偶尔也会女扮男装随行,但双方都没有谈到更实质的问题,也没有提与景琼文见面的事情。
  一直到十二月八日,这一次蜀都几年难得下了一场大雪,锦华楼东苑挤满赏雪观梅的达官贵人、文人骚客。
  长乡侯王邕也于这一天特意在锦华楼顶层设宴,请韩谦、郭荣过去赏雪,还特地邀鸿胪寺卿韦群以及通事舍人宋鸿忠等官员作陪。
  虽然从南苑有道侧门能直接进入东苑,但韩谦进入蜀都城十数日,除了暗中拿望镜观察登楼望高的形形色色人物,他本人都没有踏入过东苑半步。
  这时候走进来,才看到锦华楼底部是一座近五丈高的石砌基台,在基台之上再建三层木楼,在蜀都城内自然是显得巍峨高耸。
  锦华楼占地极广,基台仿佛一座小型石堡,周近二百步,登上基台,三层木楼在当世也是少有的壮阔,第一、第二层分隔着大大小小的雅间,差不多有六七十间雅室,而顶层整体是一座空阔得足有六丈进深的大厅,凭栏四望,差不多能将蜀都城都收入眼底。
  都说蜀都繁华,万家灯火,但韩谦登上锦华楼顶层,眺望四野,所谓灯火,依旧寥寥,跟梦境世界里的灯光璀璨实在是有云壤之别,只是满城静卧在暗沉的夜色里,给人别一种异样的感受。
  “侯爷身边这位便是楚使韩谦韩大人?”
  韩谦正与长乡侯王邕、女扮男装的清阳郡主等人登高远眺,突然间听到身边有人出声招呼,转身看到又有五六人登楼来,为首之人身穿纹鹤便袍,面目清矍,大约五旬年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5/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