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2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7/677

  当然,韩谦作为迎亲大使,到蜀国后其他方面的打点开销不会少,但绝对用不到上百万缗这么多,两年前郡王府暗中抄查冯家的财货,也就此数而已。
  实际上,昨夜从内府调出的两千余颗合浦大珠、两百余支南蛮象牙、两百余枚羊脂玉以及金银贵金属、其他珍稀玩物,自然是韩谦出使时用来暗中贿赂蜀国大臣的。
  信昌侯李普再迟钝,就算没有文瑞临的提醒,也知道韩谦私自调用这么巨量的财货,内情绝对不是韩谦到蜀地后需要打点这么简单。
  “我在叙州得知陛下令我出使蜀地迎亲,心里有些想法,但时间太仓促,都还没有考虑成熟,才没有跟侯爷及沈大人商量,只是让殿下将这些财货交给我带去蜀地备用,却也未必要用出去……”韩谦也知道寻常借口没有办法将李普打发走,含糊其辞地说道。
  “是嘛?”信昌侯李普狐疑的盯住韩谦,他不相信韩谦这话。
  一次就私自调用上百万缗的财货,也亏得这次削藩之战缴获甚丰。
  要不然的话,湖南八州一年的粮谷财赋,就算是将州县截留的部分都算在内,都未必能有一百万缗钱。
  韩谦仅仅是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就说服殿下将这么多的财货调给他随意支用,甚至都不跟他及沈漾等人知会一声,这绝非信昌侯李普所愿意看到的局面。
  见信昌侯一副不说清楚不让走的架势,韩谦沉吟片晌说道:
  “梁雍王经营关中歧雍等地有两年了,然而关中与荆襄仅有武关道相通,但与汉中梁州,有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峪谷道等道相接,因而梁国经营关中,荆襄所受的威胁,实际上远没有蜀国梁州那么严重。长乡侯在潭州时,数次与我私约,都有说到汉中形势,甚感忧虑,而我缙云楼派人潜入蜀中,也传回消息说蜀中有将臣主张反守为攻,以化解汉中所受到的威胁。我便想着这次出使迎亲,能不能说服更多的蜀国大臣都同意与龙雀军联手攻梁。倘若龙雀军能破蔡州之梁军,到时候陛下再行改立,寿州、楚州那边即便有什么意见,也不会表达出来吧?”
  “……”信昌侯李普微微一怔,没想到韩谦这次调用这么多的财货去蜀地,竟然是为谋这事:联合蜀军进攻关中、蔡州的梁军!
  信昌侯李普之前想都没有想过,但听韩谦提及,又觉得并非不可为,之前谁能想要龙雀军能守住淅川,又能如此迅猛、快速的平灭马家?
  楚蜀和议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楚蜀弱而梁国兵强马壮,两国都感受到梁国的严重威胁,有意联合压制之。
  从空泛的和谈,进而深入下去,进行更具操作性、实际性的联手攻梁,不也是顺理成章之事吗?
  谁说梁军就一定不可战胜了?
  荆襄战事,梁军在淅川城下不也丢盔弃甲,最终狼狈撤逃吗?
  倘若龙雀军能联合蜀军重创梁军,三皇子声望便会再上一层楼,待到天佑帝驾崩之后,再借龙雀军盛极一时的军威登位,徐明珍、信王即便满心怨念,的确也会被压制得不敢轻举妄动吧?
  信昌侯李普一时间也是被韩谦这个借口唬住,接下来也不知道要怎么说。
  “时间太过仓促,我也就这几天突发奇想,很多地方都没有考虑成熟,也就没有去叨扰侯爷与沈大人,只是请殿下暗中调了这批财货给我备用,也方便入蜀后能见机行事,”韩谦看了一眼文瑞临,继续说道,“侯爷与文先生倘若有什么想法,切记派人传信,万不可写于书信,以免泄漏给梁间知晓!”
  听韩谦这么说,信昌侯李普也不再收缠不休,揖手恭送韩谦登船。
  ……
  ……
  “你怀疑信昌侯这些神陵司残孽不值得信任?”
  奚荏站到韩谦身边,看他满脸虚伪的扶着女墙朝岸上的李普、柴建、文瑞临、李冲等人挥手示意,她压低声音问道。
  要不是信昌侯李普这些人在扶持三皇子登位这事上都不可信任,奚荏也实在想象不出,韩谦为何还要将一些关键信息瞒过他们?
  “殿下身边的人员组成太复杂了,再多的小心也不过分,”韩谦说道,“我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信任,但事不密则败,这是千百年来用无数人血泪堆积起来的血腥教训啊。此外,有些事,殿下也未必就愿意让太多的人知道……”
  “你们没事天天将孝道挂在嘴边,却整日想着父杀子、子谋父的破事,也有脸怕别人数落了?”奚荏不屑地说道。
  这时候冯翊、孔熙荣随杨钦走过来,奚荏止住声,看向滔滔江水……
  “冯翊,我这次使蜀,是为殿下迎亲,你知道我为何要将你带上吗?”韩谦看向冯翊问道。
  “我心里还纳闷着呢,我又不能像熙荣这么能打,沿途要是遇到江匪水寇,也不能帮着杀死三五个盗匪!”冯翊满脸困惑地说道。
  冯缭在地方任吏数年,心机算谋极深,虽然不提冯家往日的荣光,总归是有独挡一面的能力。
  孔熙荣在沅陵、武陵诸战中更是大放光芒,他本人更是变得沉稳而自信,他不能担任官职,但在韩谦身边统领家兵部曲则没有谁会说三道四。
  这次出使蜀地的侍卫营阵容算不上多壮观,主要是叙州水营将卒及家兵部曲组成,人马都不到三百人,以杨钦为首,奚发、孔熙荣、周处等人为副将;此外还有小乌鸦郭雀儿等人先行出发,一路斥候情报。
  这些人都各司其职,唯有冯翊不清楚韩谦从叙州出发时,为何会将他带在身边。
  “你随我到舱室来!”韩谦让冯翊跟他们进舱室,推开一间由两名侍卫看守的舱门。
  里面堆叠好几只箱子,韩谦打开一只箱子露出里面光泽耀眼的宝货,说道:
  “这些玩艺儿到蜀地,都要赠送出去,但这些象牙、羊脂玉、合浦珠以及其他几箱珍玩,都是统一收缴过来混杂在一起,品相之差异,内府能细辨者甚少。我们到蜀地后,不能没有讲究的将这些东西送出去,稍有不慎,不要说做成事了,都有可能得罪人……”
  韩谦虽然以往也是纨绔子弟,但玩得比较低端,而说到附庸风雅,就罕有人能及自小弄玉含宝而长的冯翊了。
  倘若在大楚,在三皇子身边,韩谦可以不去理会这些,甚至连长乡侯王邕都可以不理,但他这次使蜀迎亲,蜀地风气奢靡,又要刻意交结蜀国大臣,就没有办法像以往那般任性了。
  冯翊早年虽然不甚刻苦、纨绔之极,但琴棋书画的鉴赏力极强,也擅酬唱答和之事,早年甚至也能像模像样的填几首清艳小词。
  这两年来冯家遭受大难,冯翊性子相比较以往也沉稳得多,但他不擅百工,不知俗务,无法像冯缭那般参与叙州的治理事务,更不要说像孔熙荣那般随韩谦南征北战,也因此有更多的时间,在他所擅长的领域沉浸、钻研下去,也刻苦读了好一些诗书。
  拿后世的话说,冯翊此时已经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文艺青年了;而冯翊身姿挺拔,脸面白净,无论是长相还是气质,都要比韩谦、孔熙荣更像文艺青年。
  韩谦将冯翊带上,主要是这方面除了冯翊之外,泥腿子出身的杨钦等人根本帮不了他。
  “我们先到岳阳,与长乡侯王邕会合,清阳郡主实际就在他身边,只是这事大家都不能说破。我没有太多的精力,整日去应付长乡侯,却又不能冷落了他们,郭荣那边也要有人盯住,我想你做这事最是合适,”韩谦将应付长乡侯、郭荣等人之事交给冯翊,也特意嘱咐一些注意事项,说道,“韦庄逝后,长乡侯在蜀地便被称为词宗,他看似生性孤傲,心机却极为深沉,你与他交游,很多事情需要万分谨慎,不能怠慢了……”
第三百一十三章
巫山长峡
  季钟琪囚马寅、马循父子而献岳阳城,这使得这座矗立湖江之畔有数百年的名城得以保存,没有再一次受战火的无情摧残。
  新任岳阳刺史、长史、主簿以及州曹诸司的官员,主要是枢密院及吏部选派,但负责州营编建及城池防务等事的州司马、兵马使,则是由左龙雀军副都指挥使郭亮兼任。
  除新编的州营外,此外还有左龙雀军三千精锐驻扎于此,控扼长江入洞庭湖的这座要隘。
  虽然目前楼船军水师有一都精锐驻扎在潭州,受湖南行台的节制,但作为禁营军精锐,楼船军并不负责地方上揖盗捕寇这一类的地方治安管治。
  湖南目前第一步先筹建岳阳水营,三皇子也一并委托给郭亮在岳阳负责。
  岳阳、潭州的两座官办造船场早在战事期间被叛军自己事先摧毁,而缴获的上百艘战船,以短程桨船为主,即便有两艘五牙楼舰,也无法满足金陵一旦生变、龙雀军快速长程奔袭的需求。
  目前岳阳水营所需要的二十四艘大型双层列桨战帆船,都是由黔阳五峰山造船场紧急建造。
  从岳阳、潭州所俘获的数百名造船匠工,以及大批收缴上来的造船木料,也早就都转运到黔阳五峰山抵充船资。
  至少就目前而言,黔阳虽然偏于一隅,却是湖南八州的造船、纺织、炼铁中心,也渐成湖黔两地的茶药、桐油等大宗货物的集散地。
  此次西进迎亲,韩谦带来两艘船,载重量都为两千石,但为岳阳水营新造的两艘大型战帆船,载重量提高到四千石,舱室也是更多、更宽敞,底舱也能装载更多的货物。
  为满足迎亲的需求,韩谦携三皇子的手书,暂时将这两艘战帆船及将卒征用过来,编入迎亲队伍之中。
  与郭荣、长乡侯、清阳郡主会合后,韩谦在岳阳停留了一天,接受岳阳地方官员的宴请,第二天除了将从金陵运过来的数百箱聘礼搬运上船,还携带大量能运往蜀地出使的货物,四艘战帆船、六七百人马便浩浩荡荡扬帆启程,逆流往渝州方向而去。
  削藩战事打得极其顺利,即便还有叛军残部逃到永州没有解决,但已难成大患,此时大楚西翼便能集结十万兵马,如此良好的势态,也令梁军深为忌惮,不敢轻举妄动。
  韩谦乘船离开岳阳时,集结于蔡州的数万梁军,还是没敢往南阳盆地北部的方城防线扑去。
  在这一刻,大楚境内一派祥和,谁也没有意料到金陵即将爆发的危机。
  船进入夷陵境内,未入巫山大峡之前,两岸的土地还是隶属荆楚平原,韩谦放眼往北望去,皆是平缓的丘山。
  目前雍王朱裕还在关中坐镇,梁国内部看上去较为平静,但照既定的历史轨迹,在金陵发生大乱时,梁军没能趁虚而入,说明梁国当时并不平静,或许是北面晋军的威胁极烈,又或者梁国内部正酝酿着动乱。
  很可惜,就像其他势力轻易察觉不到金陵此时所正酝酿着的滔天危机一般,缙云楼潜入梁都汴州的斥候、秘探,目前也没有什么发现。
  硖州又名宜陵,位于巫山东麓二三十里外的长江北岸。
  硖州早年属于荆南道,乃是荆襄大地的一部分,天佑帝崛起于江淮,兵势未及荆襄之时,蜀主王建率部派兵占领硖州,背依巫山东麓的雄山大岭,将其经营为蜀国的东门户,拒楚军于巫山之外。
  船队行到宜陵城下,巫山逶迤峰岭也在视野里清晰可见。
  为尽快赶到蜀都,韩谦他们在宜陵城前停船靠岸,但没有进城,就在码头前与宜陵守将匆匆见过一面,便继续逆流而上,往南津关峡口行去。
  南津关峡口是四百里巫山长峡的东出口。
  虽然韩谦案头堆累的有关南津关峡口的水文地理资料有厚厚一叠,但亲自看到眼前雄峰突现,一道惊世大峡谷劈山而出的壮丽景象,他还是难掩内心的震惊。
  两千余步宽的江面,在峡口前陡然缩窄到二百步左右,江水仿佛一杆战矛,从峰峦叠峰中刺出一条狭窄如肠的通道,急流咆哮似万马奔腾,江水里还隐隐能看到有很多的险滩石柱分布。
  韩谦他们是逆流而上,看到江心的这些险滩石柱,还没有那么多的触目惊心之感,但两岸石崖下的江滩上,有不少被江水冲上的腐木断桨,都是在江水里翻覆撞毁的船舶所留。
  行旅船家称巫山长峡为鬼门关,却是没有半点虚辞。
  峡口的湍流似万马奔腾,四艘战帆船不要说进入江峡了,这时候倘若没有三四百名赤足行走于江滩乱石间的纤夫,拼命拖拽住儿臂粗细的长索一步步前进,势必会被咆哮出来的江流冲下去。
  进入峡口,两面都是数百米的陡立山崖,借不到风势,倘若没有三四百名纤夫,仅仅是操桨而行,两百多健勇桨手,能叫四艘载满聘礼及其他货物的大船撑得过眼前这第一段长三十六里的南津关长峡?
  南津关长峡,还仅仅是巫山长峡的一小部分。
  巫山长峡,又是后世所熟悉的长江三峡,从硖州宜陵的南津关到渝州白帝城东的夔门,全长四百里,可以说是劈巫山而出,两岸大多数地方都是高出江面七八百米的悬山峭壁。
  南津关东峡口的江面仅两百步,两边危岩堆垒,但还不是巫山长峡最狭窄险陡的地方;最狭险时,江面仅百余米宽。
  作为这片大地第一大江,江面收窄到一百米宽,水流水势将是何等湍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7/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