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2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4/677

  姜获又问道:“除此之外,韩大人还有什么建议?”
  姜获这次赶过来,仅仅是代表三皇子过来问策,没有他发表意见的余地。
  韩谦与郑晖二人的态度很明确,他回去如实禀告,最终的决策还得是三皇子与沈漾、李普、杨涧等人拿。
  “遣使进蜀地,劝蜀主自重!”韩谦沉吟片晌说道,“使者进蜀地后,要叫蜀主明白,我大楚削藩平乱之战真要拖到梁军再攻南阳时,失败是注定失败了,但梁军接下来第一个要攻陷的乃是蜀地,而非楚之荆襄!”
  “韩大人真是聪明过人,这点倒是跟陛下不谋而合了!”姜获笑了起来,说道,“溧阳侯此时就在殿下军中,只待确认武陵军这边的状况,便会择日使楚!”
  “杨侯爷也过来了?”韩谦知道天佑帝的眼光绝不会差,在他之前想到使楚之策并不奇怪,但他还以为杨恩生性懒散,只会在右校署养老,没想到天佑帝竟然说服他再度出山。
  “事关大楚江山社稷,杨侯爷也责无旁贷——再说杨侯爷年少时交游甚广,还有恩于蜀主王建,朝中也没有其他人比他更适合出使蜀地了。”姜获对宗室的掌故,知道得比谁都多,这时候也说清楚杨恩使楚的优势。
  韩谦点点头,杨恩真要能说服蜀军从夷陵撤军,即便是梁军赶在五月底之前,完成在蔡州的集结,大楚在西线有张蟓所率领一万五千精锐可以灵活机动,洞庭湖这边的形势哪怕再僵持下去,也不用有太深的忧虑了。
  姜获又说沈漾、杨涧、李普等人对后续作战计划的意见,他们都主张先让杨恩使楚,只要能说服蜀军同意撤兵,便没有必要冒险派兵强闯洞庭湖,投到西南与武陵军联合作战。
  蜀军撤兵后,张蟓在荆州的兵马就能脱身兼顾南北两线,令梁军不敢南攻邓襄防御使杜崇韬在方城一线新建的防线,而到这时候,战事胶着拖延下去,也只会对潭州、对叛军更不利。
  毕竟大楚还能榨取的军事潜力,远非叛军控制的五州能比。
  韩谦沉吟片晌,最后硬着头皮,跟郑晖说道:“郑大人,看来我要走一趟去岳阳见殿下!”
  沈漾、杨涧、李普等人的用兵策略太稳了,但他们这时候并不能确认蜀主王建一定会被说服撤兵,更不能确认梁军的决心,倘若梁军对南阳盆地再次发动两年前那么大规模的战事,这边还想着稳扎稳打,就有可能陷入进退失据的困境……
  用兵从来都是奇正相合,一直冒险用奇兵,总有一天会被啄瞎眼,但总是想着稳妥用兵,又有可能错过难得的有利时机。
  仅仅让姜获居中传信的话,三皇子或许更倾向他们这边的意见,但沈漾、杨涧、李普等人强烈反对,指望年仅十七岁的三皇子能坚持己见,强硬的对抗这三人的反对意见,是不现实的。
  韩谦觉得他有必要亲自走一趟。
第二百八十三章
何干
  从云盘岭往北多为低山丘陵,往北穿过叛军的控制区,小队精锐人马通过有无数野径可以选择,便不用担心叛军斥候的封堵拦截。
  韩谦与姜获在赵无忌、奚发儿等侍卫的护随下,仅用四天时间便有惊无险的从朗州西部的低山浅丘穿过,到江畔找了一艘渔舟渡江,进入荆州城先去见荆州刺史张蟓。
  杨恩这时候恰好也刚刚从鄂州过来,准备从荆州乘船前往蜀军控制的夷陵。
  说实话,蜀军即便再不愿意大楚能将潭州彻底收入囊中,也不大可能会斩杀楚使,但是此去路途凶险,杨恩能如此风轻云淡的面对此行,韩谦却是钦佩他的胆气。
  “潭州以及梁军即便猜不到朝廷与蜀议和的意图,但杨侯踏入蜀地,潭州及梁军潜伏在蜀地的间谍,听得风声必会蠢蠢欲动。我身边有几名少年,擅长斥候刺探之事,还请杨侯将他们带在身边,以防护卫之事出现漏洞。”韩谦在荆州刺史府后宅的宴厅里,请杨恩同意将赵无忌、奚发儿等人带到他身边,保护他入蜀后的人身安全。
  张蟓会派战船将杨恩送到夷陵,到夷陵后的护卫工作主要由蜀军负责,但蜀军内部对和议必然充满分歧、争执。
  一般说来,不管和议结果如何,杨恩与蜀主王建有旧谊,蜀军上下不会公然加害杨恩,但倘若有人故意在侍卫之事上露出破绽,叫潭州或梁国的刺客得手,怎么办?
  “杨侯莫要推辞,你要是在蜀地发生意外,和议难成,不知道要多牺牲多少将卒的性命。”张蟓作为与杜崇韬同一级数的大将,对韩谦这样的小辈人物自然没有必要表现热切,但对韩谦关切杨恩出使蜀地却也是身有同感。
  即便韩谦不派人,他也会从身边派几名精锐老将贴身护随杨恩入蜀后的安全。
  马家也清楚潭州正面难以支撑太长时间,只能指望蜀军、梁军能钳制住楚军的主力,迫使朝廷默许他马家割据潭州的事实。
  这时候马家便有使团在蜀地,他们知道杨恩出使蜀地的消息,怎么可能不豁出命去破坏楚蜀和谈?
  至于韩谦主张对潭州用兵奇正相合,主张用楼船军战舰将一部分精锐兵马送到辰州北部与武陵军会合,张蟓却不置可否。
  用奇有用奇的好处,但这里面的凶险也是极大,何况潭州内线调整兵力部署也是极快,最终从岳东大营分精锐入沅江流域与武陵军会合,未必能发挥出多大的作用。
  当然,即便出兵用奇,调动的也是郡王府的直属精锐,出现惨重伤亡,也是郡王府的实力受挫,这个决心需要郡王府一系的将臣商议;张蟓作为外人,就更不好说什么了。
  荆州这边还是受朝廷直辖,张蟓作为与杜崇韬同级数的大将,只需要听从帝旨配合作战便好。
  韩谦与姜获在荆州停留了半天,交流过荆州兵马与武陵军的现状后,便与杨恩、张蟓辞行,乘荆州水营的战船顺江而下,赶到岳阳城东的大营,跟三皇子杨元溥他们会合。
  韩成蒙、乔维阎也再次随韩谦、姜获返回岳东大营。
  虽然郑晖去年九月中旬就离开金陵前往叙州,但天佑帝一直拖到年底才下诏削去马寅、赵胜、罗嘉等人的官职,召他们入京,削藩之事才正式拉开大幕。
  也到那时,韩谦奉旨“潜逃”,与其父韩道勋整并叙州的事情,才算有一个公开的说法。
  这事对韩家而言,真可谓是悲喜交加。
  悲的是一年多时间担惊受怕、惶惶不安,当中还不知道被郡王府敲诈走多少钱财,虽然三皇子事后说这些钱财都算是支借去开销军资的,但最终没有归还,还能硬着头皮去讨要?
  喜的自然是三叔父子竟然是奉旨行事的“忠臣良将”,那韩家之前所以会受牵连,实际也是陛下想要诱骗潭州,那他们在此期间受了委屈,陛下自然会有一些补偿。
  韩道铭年后就调任吏部侍郎,雁荡矶庄院重新赐归到韩谦名下,暂时交由韩家代为经营,还额外赏赐韩家千余亩田宅,韩道铭的两个成年庶子韩成蒙、韩建吉、两个女婿乔维阎、陈致庸以及二房嫡长子韩端都赐了官身,还特地下旨着韩成蒙、韩建吉、乔维阎、陈致庸四人到郡王府担任执乘、从事等职。
  天佑帝如此安排的用意,韩家人心里自然是心知肚明。
  姜获从岳东大营出发潜往辰州,韩成蒙、乔维阎也是不顾凶险,硬着头皮随行穿过敌境,便是希望见韩谦及三叔韩道勋一面。
  奈何韩谦在云盘岭并不待见他们,甚至拒绝他们前往黔阳去见其父韩道勋。
  韩谦决定亲自到岳东大营见三皇子,他们便只能硬着头皮,再一路跟随北上。
  一路上韩谦都没有主动跟他们说过话,他们硬凑上去,韩谦也是爱理不理。
  岳东大营设于幕阜山西北麓的余脉之上。
  这一带低山丘陵仅有三五十丈高,相比较武陵山、雪峰山上千丈高的雄奇峰绝算不上高,但山势直逼江畔,却也显得崎岖险陡。
  岳东大营沿山势而建,绵延近十里,东面乃是云溪渡,也是岳阳城东面颇为主要的一个驿站。
  目前大军在丘山的西坡建立大营,形成进逼岳阳城之势,而大批的粮秣以及更多的人马,则在东面的云溪驿集结。
  目前三皇子杨元溥在这里,除了近五万战兵外,从各地征调的从军民夫也多达五万余人,加上近万匹骡马,每日消耗的粮食马料便高达四五千石之多。
  这么大规模的战事,荆州、洪州以及武陵军三个方向不算,仅岳鄂方向,半年的开销就得要一百四五十万缗钱才抵得住。
  韩谦坐船到云溪驿前的码头才下船登岸,看到这边舟楫云集、车水马龙,暗感也是亏得天佑帝查抄冯家狠狠赚了一笔,才能在弥补荆襄战事开销后还有余力发动对潭州的削藩之事。
  沈漾、李普、杨涧等人都在西面的大营,云溪驿大寨主要是陈景舟及周元、张潜等人率部驻守、梳理粮草转运。
  韩谦登岸,陈景舟、周元、张潜都亲自出寨迎接,此外还有韩建吉率领的一队侍卫。
  “殿下有令,待你登岸,便请你去西山大营相见。”韩建吉硬着头皮说道。
  韩谦瞥了堂兄韩建吉一眼,未置可否,而是先与陈景舟、周元、张潜等人寒暄。
  周元心里对韩谦自然是深深的怨意,但也不得不承认,韩家父子确是能他人所不能。
  虽然朝廷年前在正式部署削藩时,沅江方向的作用并没有受到多大的重视,还远不如洪州、荆州方向重要,然而到这时其他三个方向进展都迟缓,唯有武陵军顺沅江而下,势如破竹。
  韩家父子在叙州不仅化解掉潭州联络五溪番蛮的担忧,在歼灭潭州精锐逾四千之余,还成功将潭州近万兵马牵制在沅江下游,削减朝廷在其他三个方向的压力。
  要不然的话,潭州至少还能多抽出两万兵马,用于加强荆州、岳州、衡州三个方向上的防御。
  周元作为郡王府仓曹参军,这次在军中也主要是他辅助沈漾负责后勤辎重等事,他很清楚三殿下派姜获到辰州问策之事,并没有一定要韩谦来岳阳,自然也就能隐约到韩谦亲自赶来岳阳的意图。
  对于后续要在哪个方向加强用兵,周元自有他的看法,但他心里也明白,在韩谦面前,他的意见如何已不重要,最终能在三皇子面前决定下一步用兵方向,则是韩谦、沈漾、侯爷及杨涧四人。
  要是他们争执之下,便只能派人赶往金陵请旨了。
  寒暄片晌,韩谦便与陈景舟、周元、张潜等人告辞:“我这便去见殿下,待闲下来再与诸位叙旧。”
  韩谦与姜获身边还有数名护卫相随,也不理会带着郡王府侍卫过来迎接的韩建吉,等护卫牵来马匹,便要直接上马赶去西山大营。
  乔维阎与韩建吉嘀咕了一阵,这会儿又硬着头皮凑过来说道:“二叔他亲自押运数船粮谷过来,人这时候就在云溪驿,也准备动身去见三殿下。”
  “韩道昌在不在云溪,与我何关?”韩谦看了堂姐夫乔维阎一眼,面带煞气的问道。
  乔维阎一怔,见韩谦当着众人毫无顾忌的直呼二叔的名字,显然轻易不会放下旧怨。
  “你们既然都到殿下身边任事,那我便劝你们小心翼翼一些,莫不要犯什么过错让我知道,要不然我很不介意世人夸我大义灭亲的。”
  韩谦丢下这么句话,翻身上马,驰上云溪驿西边的驿道,往西山大营策马赶去……
第二百八十四章
岳东大营
  岳州乃巴陵故郡,策马过西山岭嵴时,万里晴空,极目远眺,能将西边数十里的山野湖川尽收眼底,韩谦这一刻情不自禁想到百余年后才写出来描叙岳阳壮阔山水的名篇来。
  “……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四月正值江淮雨季,这篇名章也写出雨季强攻岳阳城的艰难。
  岳阳城临湖夹江,湖荡连横,不要说楚军仅集结五万战兵,便是兵力再多一倍,也难在岳阳城正面施展开,而潭州水军却能乘小艇坚舰出没湖荡,左右扰袭,更是叫楚军疲于应付。
  楼船军水师战舰虽坚,却只利于在开阔水域作战,难以在湖头尾闾的浅水之地争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4/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