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1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2/677

  韩谦放下手里的册子,盯着两个削瘦汉子看了有一会儿,挥手叫赵老倌先在屋外伺着,这才出声问两人:
  “越王董昌被灭也已经有些年头了,董氏一族当年定了是十四岁以上的男丁皆斩,你们两人当时是多大?”
  “我二人乃越州推官赵书齐及济海县令陈昌黎的庶子赵启、陈济堂,越州并入大楚,我们两人虽然年纪都有十六岁,但得陛下宽囿,贱命得存,判为官奴婢,请大人明察。”脸上有一道浅疤的削瘦汉子稍稍跪前一些,说道。
  “你便是幼时在浙东有神童之誉的赵启?”韩谦盯着这汉子问道。
  “那都是遥远之事,赵启已不记得,只晓得今日之赵启,乃是大人的奴婢。”削瘦汉子说道。
  韩谦笑了笑,又问道:“那你身后之人便是在明州工曹参军任上修筑四明山堰、以灌千顷良田的陈昌黎的公子陈济堂了?陈昌黎曾著《堰书》,不知道陈公子可曾得家传所学?”
  “我,我,幼年便、便、便是官奴,家学是为何物,早、早已忘却得、得一干二净。”陈济堂身子要羸弱一些,张口结舌,不良于言,跪在赵启身后,结结巴巴的回复韩谦的话。
  “是吗?”韩谦将信将疑的看了陈济堂一眼,说道,“这田庄位于江河相交之地,滩泥稀得跟小米粥似的,利长苇草,难长庄稼。我原先想着这里能种些稗稻、每年收成五六十石米粮就谢天谢地了,没想到还能开垦出二三百亩上好的水田。我下午绕了一圈,看庄田内沟渠交错,捞淤为堤,河堤近水一侧插着竹木条及柳枝,想来是沥水所用,有两条小河渠入江或入河处都有石闸相锁,以利涝时排水、汛期则能将江河之水挡在庄田之外。而闸墙又嵌入河堤,建有拱道,使河口收窄许多,可以加快水的流速,冲刷淤积。我原本想着有这等心思的人,应该是得陈公所著《堰书》的真传,看来是我想多了。”
  陈济堂、赵启二人趴在地上,不敢应答。
  韩谦又拿起桌案上的册子,对脸上长疤的削瘦汉子说道:“我看名册上写陈济堂贬为官奴婢之后,迎娶的是你的妹妹赵娥。但我早前有看过润州诸战的实录,隐约记得你父亲赵书齐在润州战死时,似乎你妹妹赵娥当时也在润州,在兵乱中也是遭遇不幸……”
  听韩谦这么说,疤脸汉子赵启的手脚都禁不住颤抖起来,趴在地上带着哭腔说道:“那定然是大人看岔了,又或者是当时记录有误,济堂所娶之妻,确实是奴婢的幼妹赵娥无疑,还请大人明察。”
  “什么明察不明察的,又或者什么赵娥、董玥儿的,在我看来都是无关紧要之事。董氏早已经是过眼云烟,要没有人刻意去提及,也没有人会想到董氏的存在,所谓的国仇家恨,也翻腾不出什么浪花来。你们二人没有拿这事为自己赎身,也算是有情有义之人,我也不可能拿你们去换那么点的赏金。不过,既然以后你们都是我韩家宅子里的奴婢,我自然是要将你们的情况都了解清楚,你们脸上都刻着字,也不要因为惊惧就想着连夜逃走,安心继续留在庄子里做事便是,不要三心二意,我也不会亏待你们。我也了解到你们十二户官奴婢,日子过得十分的穷苦,你与陈济堂前后生有三子都夭折了,现在好不容易又有生养,得要小心照看,你们说是不是?”
  “大人洞察,奴婢侍奉大人,绝不敢三心二意。”赵启、陈济堂叩头说道。
  “赵老倌你进来,”韩谦提高声音喊赵老倌进来,吩咐他说道,“以后庄子里有什么事情,你都吩咐赵启、陈济堂帮着你去做。明天你先让各家到大屋里,各领走三百斤米面、十斤盐油回去。要是各家有病疫,也都要及时医治,不要延误。”
  田庄的夏粮没有送到宫里去,但官舍里也只存有不到一百石粳米,一下子就要拿出近一半赏赐下去,赵老倌还肉疼无比,幽怨的看了韩谦一眼,心里想少主真要让自己当这庄子里的管事,钱粮之事总也得听自己一声劝啊!
  韩谦挥手让赵老倌领着赵启、陈济堂退下去休息,他又读了一会儿书便也洗洗睡下。
  次日午时,叙州船帮的船队缓缓从南面驶来,停靠到雁荡矶东北面的水塘里,杨钦、冯宣、奚昌等人借船板登岸,参见站在塘堤前等候的韩谦。
  船队将从叙州运过来的一部分货物卸入桃坞集军府的大仓中,却也没有空船过来,而是将韩谦在秋湖山别院能搬出来的家当,都运了过来。
  除了大量的藏书、书案家俱等物之外,以及运了四船此时还不算钱的煤饼、青砖过来外,还有一批用木框子固定好的陶瓮、甑锅。
  这些陶瓮、甑锅的形状相当的奇怪,奉命带着壮奴帮着卸货的赵启、陈济堂看到这些瓮甑等物,心里十分的奇怪,想不出这些有何作用。
  除了从秋湖山别院搬出来的这些物件外,还有六户居住在别院里的家兵及眷属近三十口人也撤了出来,这时一并迁入雁荡矶庄院。
  既然韩家以后要与左司公私分清楚,这些人乃是韩家的家兵部曲,除了像林海峥有正式官身的之外,不然即便要为左司效力,也都在韩谦身边伺候,不能再混杂在左司的普通工师、斥候之中。
  这六名家兵部曲,年纪都有些大,而且前半生或多或少留下残疾,没有能力再上战场,但韩道勋不忍弃之,与范锡程、赵阔他们一起,仍然带在身边供养着。
  韩谦之前也没有将他们编入兵房或察子房,而是前后跟随范锡程、林海峥负责打点匠坊的事务。
  林海峥被韩谦调离后,他们还留在匠坊里听从领头工师郑通的调用,两年多时间,虽然他们未必成为郑通或季福、季希尧这一级数的大匠师,但他们与十多留在匠坊学习两年的家兵子弟,对石灰、青砖的烧制、对煤炭的开采等等,也都熟门熟路,比普通的匠师要强一筹。
  目前韩谦也计划将他们当成韩家专职的匠师使用。
  其他人继续将从秋湖山别院运过来的物件卸下船,特别是两船石灰以及近十万块小青砖都要搬上岸,需要一些时间。
  韩谦将赵启、陈济堂、赵老倌等人喊到身边,说道:“我想庄院与雁荡矶之间,要建围屋,到时候叙州船帮规模进一步扩大,说不定在金陵也会有三五百人滞留,也要防备江匪从秋浦口袭来,你们筹划建围屋,要将这诸多因素都考虑周全了!”
  赵老倌想着找那几个从秋湖山撤下来的韩家匠师谈这事,韩谦却指着要他跟赵启、陈济堂商议着办。
  陈济堂、赵启虽然心里的惊惶没有完全消散,但也知道他们需要在韩谦面前体现出价值来。
  陈济堂掂量着一巴掌长的小青砖,结结巴巴地说道:“这、这两船小、小青砖看着多,但也只能造一套十、十四五间房的院落……”
  “哦?”韩谦打量了陈济堂一眼,他昨天夜里还是拿纸笔计算了好一会儿,才算出他这次从匠坊白拿的这批小青砖,连同院墙在内,能建正座八间、倒座八间的院子,没想到陈济堂跟着他上船,通过肉眼估算出船舱的体积,再掂量一两块小青砖,心算出的结果,竟然跟他拿纸笔计算出来的八九不离十。
  陈济堂的父亲陈昌黎在明州任职时,所主持修建的四明山堰,在当世可能并不是很出名,但这座以当世技术建造的水利工程,在千年之后犹能灌溉十数万亩的田地,被誉为四大古水利工程之一而名闻于世。
  很可惜的是,这么一个人物,在天佑帝兼并越州时,直接给杀了。
  如此看来,陈济堂贬为官奴婢时,虽然年纪不大,但也应该得到其父的真传了。
  四天前,韩谦拿到地契及十二户奴婢身契时,看到陈济堂的名字,心里就有些期待,没想到还真是捡到宝了。
  “我、我,或是算、算错了,说话浮、浮浪了……”见韩谦打量自己的眼神炯炯有神,不知道他在打什么主意,陈济堂结结巴巴的打退堂鼓说道。
  “你没有算错,这事便着你来主持,”韩谦跟赵老倌说道,“陈济堂需要有什么人手、物料,你都配合他,这两天将地看好,便动工建造起来。另外,以后照家兵拨给他们两家的钱粮,其他人都不相欺。”
  赵老倌不知道陈济堂、赵启有什么能耐,能得少主另眼相看,嘀咕道:“大家都是苦哈哈出身,有什么相欺不相欺的。”
第二百一十五章
永春宫庄园
  韩谦将赵老倌、赵启、陈济堂丢在外面,他带着杨钦、冯宣等人回官舍,这时候奴婢们正将那些陶瓮、甑锅以及一些奇而八怪的东西,搬入东跨院里。
  这些陶瓮、甑锅还都是韩谦新设计烧制出来的,主要是用于酿酒之后蒸馏提纯,但是效果还不是很好,韩谦也一直都没有时间去琢磨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世还酿不出后世那种烧喉的烈酒。
  韩谦以前主要用生石灰对当世所酿造的酒进行脱水提纯,但提纯后的酒里溶有一定的石灰水,入口苦涩,绝对算不上美酒,只是作为普通烧刀子酒对外销售。
  可惜谈不上口感的烧刀子卖不进官宦之家,而普通民众又承受不了高昂的酒价,所以只能算聊胜于无。
  而烧刀子酒即便是用于消毒,对创口的刺激也极大。
  韩谦就很早就考虑用蒸馏法提纯酒,去年入秋就试制新式的酒甑,但都没能进一步琢磨、调整新式酒甑的设计,荆襄战事随后便爆发了,事情就一直耽搁下来。
  目前缙云楼及左司的日常事务,韩谦都交给田城、高绍、林海峥、郑通四人主持,不管是回避天佑帝的猜忌,抑或是梳理金陵城内的局势,他都需要修身养性一段时间,也便多出一些时间去琢磨这些奇巧淫技。
  真正的高纯酒精,除了官宦权贵会极欢迎外,医用药用上的价值也极高;而相应的蒸馏提纯办法,用途也将更为广泛。
  待陶瓮、甑锅都摆进东跨院,韩谦便迫不及待的亲自带领几名韩家的少年匠师组装起来……
  接下来数日,韩谦每日清晨骑马进城,到郡王府应卯,梳理缙云楼的事务,陪三皇子聊会天,用过午餐便骑马出城,回到雁荡矶琢磨蒸馏之事。
  杨钦、冯宣、奚昌则带着船队以及韩谦手里仅剩的三百饼金子,到这几年粮食连续大丰的润州、广陵都收购米粮去了。
  荆襄战事,不仅荆襄地区都被打残了,相邻的江鄂等地,被征调上百万石的粮食以及大批的民夫,再加上秋冬之前,还要从江鄂潭湘等地征调三万户民众,填入邓州、均州实边,整个大楚的西部疆域,农事受到的影响非常大。
  目前传来消息,长江以及沅水、湘水乃至赣江等流域在入夏后的雨量非常大,洪涝灾害不会轻,粮食紧缺将是大势所趋。
  不管怎么说,从润扬等地运粮西进,不会是亏本的买卖。
  不过,叙州船队目前仅有八艘大船,总运力也就一万五六千石而已,韩谦也没有让杨钦、冯宣他们将所有船只带走,在燕雁矶还留了一艘新式快速帆船,由林宗靖带着三十多名武装护卫及水手,在金陵等地贩运物资。
  韩谦真要从桃坞集购入石灰、青砖、煤饼等物资,货栈那边配有船只运输,但韩谦要防备金陵城哪一天形势斗转直下,得有一艘快速帆船能助他快速脱离险境。
  不管当前叙州船帮的运力多紧缺,他都要留一艘船在身边以便能随时调用。
  当然,他在雁荡矶研制蒸馏酒的同时,也着手试制能安放到帆船甲板上的蝎子炮。
  将投石机安装到战船之上,是当世水师将领都会有的想法,毕竟谁都想着能在三四百步外,就将敌船摧毁或大量杀伤敌卒,而不是双方进行残酷惨烈的接舷作战。
  不过,传统的投石机太过笨重,少则也需要四五十人同时拖拽才能发射石弹,当世即便是五层高的楼船,也远没有那么大面积的甲板,能放一架传统的投石机。
  旋风炮最大的改进,是以重逾数千斤的吊箱取代人力拖拽,但即便是小型的旋风炮,也要有五六米高,梢杆长近十米,对当世现有的战船还是太大了。
  即便强行安装到战船上,也是弊大于利。
  楼船军水师战船,所常用的战械,近战多用拍杆、钩镶,远战多用床子弩。
  床子弩能射出短矛般的弩箭,能洞穿厚厚的船壁,但只能侧面攻击敌船,威力怎么都不如将上百斤甚至二三百斤重的石弹,狠狠的砸向敌船,更不要说将装满火油的陶罐放火去烧三四百步外的敌船了。
  而传统的蝎子炮,对筋索材质的要求极高,而且很难多次的重复性使用。
  金陵城不像是当初被围困的淅川城,韩谦想获得优良的弓材还相对容易。
  韩谦想着将传统的三弓床子弩与筋索床子弩结合起来,利用三张拓木巨弓合成的弓臂,取代扭力筋索作为抛射用的蓄力机关。
  不过,即便是三张拓木巨弓合造的床子弩,弓力也就有五六石左右,用来发射巨弩箭是足够了,但想到哪怕是将三五十斤重的石弹投掷到三百步外,至少需要八到十张拓木巨弓作为抛射蓄力机关才行。
  这么一来,蝎子炮又显得笨重且造价高昂了。
  韩谦想来想去,决意采用精钢制造弩臂。
  当世即便有百炼钢,但成本其实更高昂。
  百炼钢主要是对生铁块加热后进行反复锻打,逐步去杂脱炭,最终锻打成精钢,但整个过程繁复无比。
  韩谦最开始时望文生义,或许觉得将生铁块烧得红热之后锻打一次,便能称之为“一炼”,但等他真正深度的去研究当世的匠术,才发现生铁块在炉膛中加热后需要反复锻打数日甚至十数日,才称得“一炼”,可见当世要将一块精钢炼到“百炼”级别,难度有多大。
  三国时魏王曹操命有司制作宝刀五把,耗时长达三年。
  虽然三国到此时,又过去六七百年,冶铁炼钢技术在传统的“百炼钢”基础上有所发展,但想要铸成能用来蓄力的精钢弓臂,难度依旧比想象中巨大得多。
  一把精良的直脊钢刀,在粗钢的基础上进行锻打十炼,便足够用了,售价便要数千钱,然而精钢弓臂,要大幅度变形而不折断,而且还要有足够弹性能蓄积三四千斤的巨力,这比锻打一把精锐钢刀的要求,要苛刻多了。
  韩谦跟韩家匠师讨论相关方案,大家都直咂舌,直说真要锻造出合格的弓臂,他们花费两三年的时间,都未必能锻造出一把合格的精钢巨弓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2/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