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1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677

  这也彰示着梁楚两军在淅川的僵持局面持续到这一刻彻底打破。
  在梁军的阵列之中,成百上千的精壮民夫推动十多架巢车缓缓前进。
  梁军所造的巢车,乃在可移动的车架子上竖起两根高达七八丈的长柱子,然后用绳索将一只数尺见方的木屋悬挂到柱子的顶端。
  木屋望之如巢,四面开孔,内部可以站三到四名将卒,将卒在巢屋之中可以越过城墙的遮挡,眺望到淅川城内的动静,同时也可以持弓弩居高临下射杀城头的守军。
  毕竟淅川城的四围城墙仅有两丈余高,即便城墙之上用栅木搭建、遮挡箭石的棚屋,也高不过三丈。
  除相对简易的巢车外,梁军还造了更为坚固、庞大的楼车。
  楼车相比较巢车稍矮一截,但也要比淅川城的城墙高出近丈。
  上百民夫推动着,楼车仿佛是一座座外部蒙裹生牛皮的移动箭塔。
  每一辆楼车顶端能同时站立近十名弓箭手居高临下射箭,顶部还有可以放倒下来的登城梯,在攻城战中靠近城墙,可以将带镶钩的登城梯直接搭到墙头上,楼车里的梁军刀盾兵便能蜂拥而出,在城墙上抢占立足点。
  针对能迫近城墙的楼车、巢车,守军在城墙也准备大量头部捆扎镶钩、刺矛的长竿,还有二十多架床弩藏在兵棚之中,等敌楼车、巢车靠近,可以攒刺齐射之。
  当然,最为头痛的还是敌阵后方正缓缓往前推行的一架架投石机。
  梁军并无意立刻强行附城进行近身搏杀,最先是将数十辆洞屋车、偏厢车往东城门外推过来。
  很显然梁军是要利用这些洞屋车、偏厢车,阻止守军出城反击。
  韩谦陪同三皇子、沈漾、沈鹤他们在东城观战,但具体的战事还是由李知诰主持。
  李知诰派出手下悍将邓泰率兵马持盾杀出,想要将这数十辆洞屋车、偏厢车摧毁,以免其挡住守军出城反击的通道。
  看到守军杀出,又在城头弓弩射击范围之外,大队的梁军也从洞屋车、偏厢车后面结阵杀出,同时将数架楼车推动往前,七八十名弓箭手居高临下攒射。
  邓泰只来得及指挥人手将数十只装有桐油的火油罐掷出去,便仓皇而撤。虽然进退极快,但待撤到城内,还是被射死射伤十数人。
  韩谦看投掷的火油罐,除了将十多辆洞屋车、偏厢车烧毁,还烧死烧伤几十梁军兵卒及民夫,然而梁军对这点伤亡毫不在意,从后方将更多的洞屋车、偏厢车推上前来,结成两三百步长的车阵。
  车阵距离城墙差不多有近四百步远,即便五六石力的床弩能射到四百步开外,但被高大的洞屋车遮挡,也很难伤及车阵后的梁军将卒。
  梁军不仅铲土覆盖到车阵上防火烧外,还将更多的鹿角、拒马堆放到车阵两翼,形成障墙,防止守军直接冲击梁军的本阵。
  之后梁军又驱赶成百上千的民夫上前来,贴着车阵、障墙挖掘壕沟,又用挖壕沟的泥土堆出一道土墙夯实。
  韩谦看得出梁军是想先将他们封锁在城中,然后用投石机不断轰击城墙,待出现大面积的缺口之后,再组织兵马进行强攻。
  这也是梁军在樊城所执行的战术。
  只不过在持续十数天的轰砸中,樊城守军伤亡就很惨重,没有扛到梁军组织兵马强攻,杜崇韬就提前将守军从樊城撤出。
  此时淅川城西面的淅川河,被梁军水营近百艘大小战船占据,守军西撤渡过淅川河的通道已经被堵死,撤是不可能撤的,其他三面都是梁军控制的纵深腹地,也无处突围。
  这一刻韩谦都禁不住在想,他这一把是不是赌得太大了?
第一百八十九章
援师
  到午后,梁军已经将二十多架投石机推到东城外的简易壕沟矮墙之后组成排开有三百步绵延的投石机阵地,又将搜集来的石料陆续运上来。
  虽然守军还能从其他三座城门出击,但梁军在投石机阵地的两翼都安排精锐步卒结阵,后方还有大队的精锐骑兵集结完毕,正等着守军出城他们正好能包抄过来。
  守军此时再杀出城去,除了徒增消耗外,实在是没有什么胜算。
  梁军的投石机阵地里,两千多民夫分作二十余组,差不多每一百人操作一架投石机,很快就开始朝淅川城攻击过去。
  这一批民夫都从梁国腹地征调从军的辅兵,操作投石机,要比想象中精准多了,大概每投掷四五枚石弹,便能有一枚砸中城墙。
  石弹或从头顶呼啸而过,或砸落在城墙前的浅壕沟里,但每次从正面砸中城墙,韩谦站在两排木栅遮覆的兵棚下,便能感觉到脚下的城墙晃动起来,叫人担心城墙随时会垮塌掉。
  而一旦被砸中墙头,单薄的垛墙更是一砸即塌、砖石四溅,“砰砰啪啪”的砸在兵棚前的矮栅墙上,叫人听了心惊肉颤。
  偶尔会有石弹直接砸在城头兵棚上。
  虽然这些兵棚,韩谦已经是尽可能建得坚固,但二三百斤重的整颗石弹,从四百步开外的远处抛掷过来,冲势骇人。
  兵棚被砸中,便能听着头顶木栅墙断裂的声音,之后大半要随之倒塌。唯一幸运的,便是石弹的冲势被还算坚固的木栅棚顶卸掉,而以栅木为主搭建的兵棚即便倒塌下来,也不会怎么伤到人。
  在兵棚里担心受怕的躲了半天,暮色将至时,梁军才停息一天的攻势。
  韩谦拿望镜朝城外眺望过去,梁军开始更换投石机的梢杆。
  虽然这么近的距离,天还没有黑下来,其他人甚至能隐约看到四百步外梁军将卒的脸面,但韩谦更着意观察的是这些投石弩在持续发射五六十次后,其梢杆的开裂程度。
  上百人猛然拽动一端,然后通过力臂作用,将更长一端梢杆所系的石弹投掷出去;在这个过程中,梢杆必然承受极大的冲击力。
  梢杆主要用坚木所制,虽然梢杆制造得更粗,以承受更大的冲击力,但梢杆粗笨,除了弹性差,不利蓄力,会限制射程外,也同时需要更多的人手进行操作,这些都是大忌。
  投石机结构并不复杂,而制造更轻、更坚韧、更具弹性的梢杆,却是技术关键。
  很显然梁军这些年南征北战,投石弩的制造技术要比楚军更强一些。
  韩谦又从残断的垛墙口探头看出去,就见城墙正面被砸出一道道浅坑以及一道道触目惊心的裂痕,夯土更是大片的剥落在城墙根堆了一层;而走下城墙,城墙在正面承受小半天的轰击后,背面也出现有如蛛网状的裂痕……
  杨恩这时也带着百余匠工民夫,扛着上百根两丈多高的长木桩子过来。
  当世没有什么检测仪器,唯有城墙受到攻击后,脆弱的部位才会明显的暴露出来。
  杨恩指挥匠工、民夫,冒着偶尔还有越过城墙砸过来的石弹,将一排排长木桩子贴着脆弱易垮塌的城墙打入地里,形成栅墙,一方面能给墙体一定的支撑,延缓墙体垮塌的时间,一方面在墙体垮塌后,还有栅墙阻拦,不至于让梁军立时从缺口冲杀进来。
  看到韩谦也在城下逡巡,杨恩走过去说道:“东面的城墙算是厚的,看这样子,都未必能扛住十多天啊。”
  “我们能做的,该做的,也都已经做了,现在就看到金陵援兵推进的速度有多快了。”韩谦朝杨恩拱拱手,说道。
  在沈鹤、杨恩进城之前,淅川城防工事主要由是韩谦辅佐沈漾主持。
  虽说人力有时穷,韩谦没有充裕的时间,手里也没有多少人力、钱粮,将淅川城周长约六七里的城墙全部推倒后重建,但还是借取一些在杨恩看来都未必能做得更好的措拖,加固城墙。
  比如在新旧城墙衔接处,尽可能多的绊入糯米、石灰浆以及草絮等物,加强结构强度。
  比如在四面的城墙上建造大片的兵棚,兵栅都用两层坚固的排木栅墙覆盖顶部,这主要就是防备敌军抛掷石弹时,城头的守军能够躲入兵棚之中。
  即便今天下午,东城墙有不少兵棚被石弹直接砸塌,但兵棚承担住石弹的第一波冲击,随后的垮塌,对躲在兵棚内的将卒却没有多少伤害。
  更主要的,兵棚有效减少城头守军被碎散石弹砸伤。
  韩谦在淅川城完全被围之前,还从城外收集大量的木料储备起来。
  守城时,无论是修筑栅墙去堵城墙缺口,修造兵棚等,还是用作滚木、檑木,对木料的消耗都是极大。
  韩谦在杨恩过来之前,也就地取材造了十多架牵引式投石机。
  当然,在杨恩看来,受限于制作梢杆的材料不过关,韩谦所造的投石机,要更笨重一些,辅兵训练也不足,难以做到同时拉拽,射程也只到三百步开外,足足比梁军短了一百步,没有办法直接对轰。
  杨恩他虽然知道梢杆更多的选材及处理手段,但在淅川城条件受限太大,他也难对现有的投石机进行改造,看到韩谦没有将这批受左司匠户营直接控制的笨重投石机直接放置到东城墙后,而是放置到距离城墙有两百多步远的地方,想必知道在射程上无法跟梁军的投石机对轰,那就索性放远一些,只要石弹能落到城墙之前,那等梁军附城进攻时,多多少少能够发挥出一些压制作用。
  不过,梁军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显然不会仅从东面进攻淅川城。
  在东城外的投石机阵地稳固之后,第二天梁军又分出两股兵马,从南北两翼逼进淅川城下,同样是用洞屋车、偏厢车堵住南北城门的正面,挖掘壕沟、堆造矮墙,用数千步卒各簇拥十数架投石机,对着城门两侧的城墙进行轰砸。
  或许注定惨烈的淅川攻城战,便就此从三面同时展开。
  虽然梁军水营已经控制西面的淅川河,但由于西城到河岸的纵深有限,不利于梁军在岸上立足,目前也就西城没有受到梁军的直接进攻……
  ……
  ……
  三月上旬梁军对淅川城正式展开强攻,此时的金陵刚刚度过谷雨时节,秋浦河两岸绿意已然盎然起来。
  天佑帝御驾亲征还要拖后两天,才正式从东城胜华门外出发。
  虽然朝廷很多将臣人心惶惶,但对于远离战场的普通金陵民众而言,却显得颇为热闹,成千上万的人走出家门,簇拥到秋浦河两岸,看侍卫亲军及禁营军出征的热闹。
  甚至还有不少人换上新衣裳,将今天视为一个重要的节庆日。
  虽然元月下旬金陵就确知梁军对荆襄地区的战略意图,但金陵表面上拥有南衙十二卫、北衙六军,总计逾二十四万常备精锐,但除了北衙侍卫亲军通常不驻扎在金陵城之外,南衙禁营军有半数精锐都常年驻扎在外。
  比如说驻扎襄州受杜崇韬节制的左武卫军,驻扎荆州受张蟓节制的右武卫军,以及驻扎寿州受徐明珍节制的左右威卫军,驻扎楚州受信王杨元演节制的左右骁卫军等等。
  这次北线吃紧,金陵更是进一步将兵马调派到襄城、寿州、楚州三地加强防御。
  实际上到年初时,金陵城附近的常备驻军已经不足十万。
  天佑帝亲征,留太子杨元渥在金陵监国,要兼顾到寿州、楚州方向,要兼顾闽越、南汉有无异动,金陵城内的驻军不能低于十万,那就需要从诸卫军屯营军府重新征调十到十五万的精锐将卒,武装起来后再西征,这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能在三月上旬将第一批八万援军以及三百艘千石帆船都征集起来,直接由天佑帝统率着西进,已经可以说是帝国实力强悍的一种表现了。
  冯翊、孔熙荣皆换上甲衣,金陵城里这次跟他们一起有近两千官宦子弟,受到征调,都充当侍卫亲军之中,随御驾前往荆襄征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