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系统[快穿](校对)第1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292

  唐招娣像从前一样,妥帖地关心着父母的身体状况,只是今年时间有限,转眼要走,唐妈妈只说有些私房话要说,便留着唐爸爸在外招待,把她拉上了楼——
  “招娣,你现在好命了,过得像个贵太太似的!”唐妈妈替女儿开心,摸着女儿的手,她知道门口没人,压低了声音,“你瞧瞧,我当初就和你说了,要生个儿子!我都听人说了,咱们村去外地打工那松柏,没儿子,在外头又生了一个,如果你要是没子豪,怎么能在裴家立足呢?”
  唐招娣没说话,笑容敛了两分,从口袋里掏出了个红包,里头包了整整两千,在这年头已经算得上高:“妈,这是我和闹春包给你和爸的。”没有期盼,就没有失望。
  唐妈妈熟练地收起红包,把这红包压在床下:“对了,你那三个外甥你怎么没包?”她说的,是唐弟弟生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别人你不包,小志可是你的大外甥,怎么能不给呢?”她熟练地替他的宝贝蛋讨起了红包,至于女儿给的这个,她一摸就知道数量,并不算低。
  “这几年来,小弟他也没给晓萍和子豪包过红包。”唐招娣只说事实,她有时都觉得好笑,自家弟弟看起来不学无术,可在这些上头,却很知道算计,她要是一个孩子包一百,统共包三百出去,小弟准能干出一个人包五十,还一百回来的事情,总之,他永远也不会亏,亏的只有她们这三个姐姐。
  “那……那可不一样,你小弟他们生活困难。”唐妈妈心眼偏不是第一天,她脱口便道。
  “困难吗?”唐招娣看了这屋一圈,眼神里带着点讽刺,说难听点,爸妈根本是她和两个姐姐养的老,三姐妹逢年过节,不仅是钱到位,东西也到位,给出的,可是两个老人一年能衣食无忧生活的几倍,再者,唐妈妈还深谙敲竹杠的技巧,弟弟结婚、弟媳怀孕、外甥满月、外甥升学……反正只要逮着个理由,她就能开始薅羊毛,要是谁敢叫穷,就熟练地来一套什么辛辛苦苦养你这么多年打击。
  唐妈妈恼羞成怒,她猜想女儿在计较那一万五,不就是一万五吗?和自己弟弟哪需要计较这么多:“我和你爸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你们拉扯到大,现在你们个个成家立业,这么有钱了,指头缝里漏点,都够你弟弟弟妹生活,你们怎么就这么不懂事呢?”
  唐招娣对两个姐姐都很好,她还请着从未出过县城的姐姐们到S城玩了一趟,三个人痛痛快快地抱头哭了一场,互相诉说了几年来的委屈,也想通了很多事,便这么成为了唐妈妈心里不孝顺的女儿。
  “妈,如果弟媳她娘家要她隔三差五地送钱回去你会愿意吗?”
  “她敢!”唐妈妈横眉冷对,就差拍桌。
  “那你有没有想过我和姐姐们每回拿钱回来,会不会受为难?”婆婆和丈夫并没有责怪她,反倒是常常宽慰她,这个家,她也出了力,经营着厂子,支配自己的工资,本就是正常的,无需为此愧疚,当然,他们也劝着她要多为自己考虑,不要像从前一样犯傻,可她的两个姐姐,大的儿子都快上大学了,眼见开支越来越大,爸妈却还不罢休,非得掏空她们才行。
  “那怎么一样呢。”唐妈妈支支吾吾地应,“再说了,我辛辛苦苦的养你们,你们回报点家里,不是很正常吗?”
  “那怎么不一样呢?弟媳的父母没养她吗?她不该回报吗?”唐招娣叹了口气,“妈,你又何曾为我们几个想过呢?是,你和爸养大了我和姐姐们,我们是该回报的。”
  唐妈妈挺直腰板,精神抖擞。
  “可我们要回报的,是你们,而不是弟弟,我们也是从你肚子里出来的一块肉,不是从外头捡来的。”
  唐妈妈难堪极了,她撇开头不看女儿:“你说这些做什么?烦人!”
  “妈,我要走了,这几天忙完了,就要回S城了,我只是想来看看你,没别的意思。”她顿了顿,“以后,每年该包个红包、你们生病了要是缺人照顾,我们还是会来,这是为人子女的本分,可多的,我做不到了,弟弟是弟弟,我是我,我要照顾好我的小家。”
  唐妈妈气得发抖:“什么小家?你弟弟才是你的依仗!万一以后你没人要了,你还不是要指望他!再说了,你弟弟可是……”
  “可是咱们家唯一的男丁,是我们家的宝,你是不是要说这个?”唐招娣失笑,“妈,这世上那么多独生女的家庭,人也活得好好的,不是非得要儿子,这日子才能过下去的,对你们来说,弟弟是最重要的,可也有人把我放在重要的位置。”她有一直尊重她、鼓励她上进的丈夫、关照她的婆婆、深爱她的儿女,她依旧觉得遗憾,没能在父母那得到认可,可人生,这从来也不是全部。
  “妈,我走了,以后有什么事情就给我打电话。”唐招娣已经到了门口,没打算听妈妈阻拦的话语,就算拦,她也没有打算停留,“妈,在你心里,女儿是根草,可在别人心里,女儿也可以做宝的。”她头也不回,直接下楼,那门关上,隔开了两个世界。
  “要走了吗?”裴闹春看到妻子下楼,便抱起了孩子,等到对方点头后,便同这一家的人告别,预备出发,一家四口又重新汇聚在一起,往外走去,渐行渐远。
  唐招娣静静地跟在旁边,裴子豪这个年纪,活像是个会走路的十万个为什么,就算看到路边一块泥土,都能蹲下来琢磨一万年的那种。
  “妈妈,红包给你,爷爷给的。”裴晓萍凑过来,把两个红包塞给妈妈,上头款式不太一样,一个写着大吉大利,一个写的恭喜发财,“大吉大利这个是我的,恭喜发财这个是弟弟的。”她认得字,一下说了出来,她贯彻了从前还生活在裴家村时就养成的习惯——红包给妈妈保管,等你长大了就给你。
  唐招娣趁着他们注意力都不在,随手拆开,一下看到了里面的钱,女儿的那包放的是五十,儿子的那包则是一百,她从口袋里迅速地掏了张一百,放了进去,将那张五十塞回了口袋中,而后还给了女儿:“今年不给你们保管了,等回家,你们自己放回存钱罐里头存起来。”她手插着兜,静静地往前看去。
  她不习惯的并不是这崎岖的小路,而是充斥在整个唐家,那理所当然、却又匪夷所思的想法。
  从前的她,觉得这一切很对,身处其中,如鱼得水,沾沾自得,现在的她,在发觉一切不对劲后,便也格外痛苦挣扎。
  “爸爸,我们晚上吃什么?”裴晓萍忽然提问,眼神里全是向往。
  “爸爸也不知道呢,不过一定特别好吃。”
  唐招娣很开心,女儿能得到她一直争取不到的认可和平等,也告诉自己,得继续坚持下去,不要再被曾经的想法束缚,左右。
  ……
  到了夜,祖屋那已经是灯火通明,门前挂着大大的红灯笼,原本的院子里,被人支起了棚子,中间摆了统共有六张圆桌,旁边的是红色的塑料凳,边上还有巨型的暖风机,正在呼呼送着暖风,要棚子内温暖如春。
  “闹春,今天要你破费了。”裴大伯上了年纪说话便极慢,他挂着灿烂的笑,夸着裴闹春,前段时间,对方就和他商量好了,到县城里,找了个专做流水宴的餐馆,又定好了菜单,对方会在指定的日子过来,搭棚煮菜,一条龙服务,吃过了,连餐具都会帮着洗干净,完全不用人操心。
  这虽然和传统的习惯不太一样——但说到底,也是因为那时候没什么钱,家家户户喜欢自己动手,压缩成本,再说了,这也能让他们在村里出次风头,人上了年纪,就爱吹牛。
  “这哪会呢?大过年的大家都辛苦,不如一起坐下来好好地吃一顿。”裴闹春笑得同样热情。
  很快,人便到得差不多了,有不少正在院外玩什么小玩具的孩子,被父母们扯着嗓子喊进来,满脸好奇地左顾右盼,看着周遭熟悉又陌生的环境。
  大堂哥负责主持,他正在指挥:“今天说好的,女人就不去后厨帮忙了,也坐一桌,分开坐,对,孩子一桌,女人一桌……”
  “让我妈和招娣上主桌吧。”裴闹春开了口,明明只是轻飘飘的一句话,却有着石破天惊的效果。
  “这不好吧?”大堂哥有些迷茫地看向父亲,村子里的习俗,最起码也坚持了几十年了。
  外人不知道的,会以为这只是男女分桌,只有真的到这的才明白,村里坚持的是女人不上桌。
  后厨的活,比众人想象的要多,举个例子,四五桌的菜,切辅料、煮菜的大厨、负责上菜的、洗碗洗菜的、打扫卫生的、不时添菜的,这就要个五六个人,毕竟村里的人也不是专业做这个的,多少额外耗费些人力。即使有了这么多人,也不能做到大家想象的预先把菜做好,等菜上齐了,便上桌吃饭,菜通常是一道道来的,哪怕是最赶着的宴席,也得上两到三轮,哪怕手脚再利落,也很难能凑上桌吃饭。
  女人们忙活之余,通常是在厨房边角解决的晚饭,甚至案板都成了用来垫高的桌子,匆匆下碗大杂烩,便草草了事,吃完了还得继续忙活,等男人们连酒都喝完,娘子军便又得出动了,收那散落一地的骨头、烟灰、酒瓶,擦洗桌子,整理盘余,一场三个小时的宴席,起码得要女人们在后厨忙活五个小时,才算得上是完事。
  除非是辈分大了、身体不行的,便会被请到屋子里,做个小桌,自行吃了,否则只要你干得动活,是绝没上桌的机会的,就算有,也是等别人吃过了,吃点剩饭,想要去主桌,那更是想也别想。
  “闹春,这和习俗……”
  “那要不我去和她们一起坐吧。”裴闹春很坚持,他钱多,在村子里的一些宗祠建设上,陆续捐了点钱,大伯父家,好几个孩子外出打工,也是他介绍的工作,起码在裴家村,他的地位已经很高。
  “那可不行。”大堂哥立刻拒绝,“今天就是为了招待你们提前办的,你们坐旁边算是什么呢?”他挺为难,也有些郁闷,闹春向来很通情达理,在人情上没出过问题,怎么今天就为了个吃饭,这么为难,“我们喝酒,她们不喝的。”他找了个理由。
  “我现在也戒酒了。”裴闹春立刻应道。
  大伯父打量了裴闹春一眼,他人老,脑子没老,确认到他眼中的坚持后,便点了点头:“行吧,叫桂芝和招娣上桌吧。”他觉得挺不自在,可也没办法,要知道他出生的时候都还没建国呢,认识的小脚老太都有几个,在这种大宴上和女人吃饭,还是头一回。
  吴桂芝很快和唐招娣上了主桌,她们一方面挺不自在,可另一方面,却又坐得笔挺——在S城,甭管裴闹春见什么领导、其他公司的大老板,她们都是一起上桌的,有时还坐的主位,有了这样的经历后,便也不觉得上桌是什么奇怪、过分的事情。
  后厨那头早开了火,他们已经上了菜,摆盘精致,喷香扑鼻,一盘接一盘,放到了红色的桌布之上。
  “我们闹春现在已经是裴家村的骄傲了!是出了名的大老板。”开桌头一件事,大伯父便先敬的裴闹春,他与有荣焉。
  裴闹春应了一杯度数低的啤酒,笑着开了口:“现下,咱们村里的大企业家,可不只是我。”
  “还有谁吗?”大堂哥在心里数了起来,村里除了闹春,也就是那在县上搞工程的了,可怎么那也算不得大老板吧?
  “就是我妈和我媳妇。”裴闹春一左一右地伸出手,指着两人。
  “……”大伯父一愣,看着熟悉的弟媳和侄媳妇,满眼茫然,他怎么就觉得,这么莫名其妙呢?
  裴闹春滔滔不绝:“事实上大伯你们可能不了解,现在在S城,我妈和我媳妇的话,可比我管用。”他嗓门很大,不少人好奇地看了过来。
  “这怎么说?”
  “我当年去S城,自己一个人,独木难支,哪里忙得过来,最后没办法,就先把我妈给抽调了,还真别说,我妈管起人来头头是道,现在我们整个S城六家店铺和批发口,都是我妈管理的,她手头下,有六七十个员工呢!”
  “六七十个!”大伯父满脸惊叹,要知道,以前他们最向往的县城供销社社长,下头也就管这么二十来号人。
  吴桂芝笑着摆手:“你这孩子,夸张了。”她忙解释,“我就是给帮帮忙,带孩子也没什么事,帮着照顾一下。”
  大堂哥立刻捧场:“伯母,你这就谦虚了,闹春哥可不是吹大话的人,管六七十号人,可不是简单的事情。”他们或多或少都听过、看过裴闹春的店铺,间间装修精美、货物齐全精致,别说六家了,能管一家,都要他们仰望了。
  “还有我们家招娣。”裴闹春乐呵呵地,“你们别看她,一回家不说话,她在厂子里,可是人人夸赞的唐总。”
  “哪有。”唐招娣没忍住,拍了下丈夫,“他胡说的。”
  裴闹春只是继续往下说:“我们旗下统共两间工厂,里头好几百号的工人,都是招娣管的,要是没她,估计厂子里的产品都要开天窗了。”
  “管一整个厂?”大堂哥配合着张大了嘴,不少人都挺惊讶,这其实并非他们见识浅薄,只是身处内陆,村里的习俗是安居乐业,没什么人喜欢远离故土,大家常年在村子里,周围环境稳定,能看见的世界便也很少,而那些出去打工的,基本也都是进厂做活,不了解城市生活情况,就算回来,也一问三不知。
  “是两个。”
  “那可太厉害了。”不知是谁,在后面说了起来,刚刚还围绕着这的奇异眼神已经消失不见。
  裴闹春像是变魔术般地从脚下袋子一抽,拿出了两个不大不小的相框:“大伯父,我这是特地拿回来,要让你挂在家里墙壁上头的。”
  “啊?”大伯父忙不迭地使唤着人拿来了老花镜,正看着照片,裴闹春站了起来,走到他身边,笑着介绍。
  “这一张,你瞧见了吗?这是我、旁边的是我妈和招娣,这是前段时间,我们参加一个S城经济会议拍的合照。”摆在最顶上的头一张,是S城两个月前,对周边几个大型企业继续深入投资召开的会议,裴闹春名下的娃品,现在拓展得挺宽,前段时间还跨界搞起了动画投资,打算学动画大厂,做自己的专属产品,而妻子和母亲也因分别管理工厂和精品店总公司受邀参加,“这位是区里局长……这位是在电视上播过广告的XX手机老板……”他一个个介绍着,已经有不少人围到了他们身后,好奇地探头看着。
  对村民们来说,村长都算得上是不小的官了,在确认上头的正是他们熟悉的裴家人后,无不惊叹感慨——没想到裴闹春真的没夸张,吴桂芝和唐招娣竟然都成了这么厉害的大人物。
  照片被大堂哥拿着传了出去,大伯父可不敢让别人随便拿着相框,生怕磕着碰着,他心里暗暗决定,要把相框挂在祖屋中间,裴闹春继续往下介绍:“这张,这个人,这个人你认不认识?”
  大伯父眯着眼看了一会,摇了摇头,他现在天天在家里,哪能认识什么人。
  “我认得!”后头有人说话了,他表情里全是惊讶,指着旁边的一个人,“这不是咱们县里头的,一个局长吗?我不晓得是什么局的,上回看过。”
  “是。”裴闹春点头,应了声,“没错,然后这边上的是咱们县城管招商的副县长……”
  “副县长。”众人有些哗然。
  “嗯。”裴闹春松开了手,照片上的人不算多,是在办公室里拍的,他同管招商的副县长、陪同的几个局长,签下了招商合同,只是还没公开,等过几天就见报,“现在我们公司发展得也不错,就打算在县城里开个分厂,到时候应该还是挂在招娣和我妈名下的,主要招的还是女工。”
  “真的吗?”
  “真的。”旁边的吴桂芝和唐招娣倒不觉得惊讶,裴闹春事先已经和她们商量过了,村里的劳动力不贵,县城也给予了不少优惠政策,开这么个企业,不止能回馈家乡,也能给他们带来收益。
  “那,招工吗?”有人已经跃跃欲试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