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9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6/1095


第1399章
倭国银山
  天气晴朗。
  这一路过来,没有经历一场雨。没雨的冬季行路,倒也是不错的,虽然寒风呼呼,可没有雨雪,又不急着赶路,这便让队伍行进的很轻松。
  皇帝车驾沿济水行进着,河两岸的地里能看到青青的麦苗,庞大的队伍,每到一地,都能消耗掉大量的物资,好在各地早有准备。不过这支庞大的东巡队伍,还是硬生生的让沿途地方的物价飞涨了好几倍。
  尤其是一些稀少的地方特产,更是被买卖一空。
  每次车驾驻营,都会引来大群的商贾百姓,旁边会兴起一个临时的市集,洛阳商人们带来的各种京城货物,当地商人们准备好的各种土产,以及附近闻讯赶来的商人们的各种商货,还有不少本地百姓也赶着鸡鸭猪羊前来售卖。
  队伍那庞大的消费能力,每次都把货物横扫一空,让赶来的商人和百姓们都满脸兴奋嘴都合不拢。
  “当年隋明帝路过我们这一次,那时啊咱们县令让我们都去弄那野鸡毛,还得是那公野鸡上最长最漂亮的那根毛,一只公野鸡也仅一根毛呢,而我们每个都要交好几根,你说一时间哪弄那么多野鸡毛去,可为了交差,没办法啊。记得那时啊,一根野鸡翎都炒到一百多钱呢,有的人啊,没办法,自己弄不到,买又买不起,可衙门催的紧,最后无奈只好把女儿卖了。”
  一个老汉坐在一颗杨柳树下,说起往事。
  同样是皇帝出巡路过,如今秦皇路过,他不但没有被要求交半点什么土产方物,也没要求额外承担什么劳役,更不用交什么钱,而且之前受雇修路,还得了笔工钱。如今一家子人过来售卖家里的鸡鸭大鹅猪羊,每样的价格都比原先高了许多。
  切切实实是大赚了一笔。
  “早知今年圣驾东巡,我说什么也要多养点鸡鸭大鹅,多养点鸡鸭啊。”
  另一个也道,“可不是,一只大鹅卖出了一只猪的钱了快。”
  “我一篮子鸡蛋,都卖了半只猪钱了。”
  大家都是附近村民,这一天里已经不知道往返这营地集市多少趟了,开始是来卖点鸡蛋鸭蛋啥的,谁知道这么好卖,一来东西就被抢手脱销了,赶紧回家又去弄了些来,还是立马买光。
  这下一狠心,把家里下蛋的老母鸡,打鸣的公鸡也捉来卖了,都是翻了好几倍,那些洛阳来的人真是有钱,买东西不问价,只管抢。
  徐老汉最后把家里那头准备过年杀的猪都给拖来了,现宰现卖,刚宰完,这肉就抢完了。
  “我还以为洛阳的贵族们都不吃猪肉只吃羊肉呢。”
  “贵人们是不吃猪肉,可是贵人们带了那么多随从呢,哪有那么多羊肉吃啊,总不能天天后面赶着羊群吧。”
  从洛阳到鲁郡,随驾的人马已经从开始的十来万增到了现在的近三十万,太多的人赶来跟随了,都想去泰山见见大场面。
  沿途内侍省虽然早调集了许多鸡鸭猪羊等,可依然是预料不及。这些随驾的人都是条件还不错的,拖家带口的随着队伍东来,手里不差钱儿。
  内侍省准备的肉蔬等优先供应皇帝和百官们,自费来的当然只能自己跟当地百姓买,他们不可能自己还带着猪羊鸡鸭上路,人太多,于是地方供不应求,毕竟活物鲜菜更难运输。
  于是价格一涨再涨,到后面大家根本不问价格,看到东西先抢,反正再贵,他们也吃的起。
  “这趟赚了得有好几贯呢。”徐老汉呵呵笑道。
  “可惜车驾也不在这多停留,明天就走了。”
  旁边一人道,“这圣驾不是还得回洛阳嘛,到时说不定还从这过呢,咱们可以再准备点啊。”
  大集上。
  一群装束比较奇特的人在漫步着,他们对每个摊前的商货都很感兴趣的样子,都要打量询问一番,可最后却又都不买。
  就算买,他们也喜欢讨价还价半天,绝没有半点贵人们的豪爽大方样。
  徐老汉问,“那伙人是什么人呢?”
  “听说是倭国使团的,你看他们个头极矮,而且这些倭人的腿还是罗圈腿呢。这些小矮子啊,最是小气了。买点东西喜欢左问右问的,还喜欢杀价。”
  “倭人还敢来见驾?他们不是联合百济叛乱吗?”
  “之前确实是这样,这些倭人不知天高地厚呢,他们居然也敢自称天皇呢?被皇帝派使者训斥后,倭人不满,于是就跟百济叛逆一拍两应,起兵叛乱了。结果啊,他们一个什么皇子带了一万人过来,结果刚到百济就被渤海舰队全部歼灭了,然后倭人的船就出不了海了,一离港就要被击沉在海上,前前后后倒是在海上又损失了上万,其中大多后来被捞起来送到咱们大秦发卖为奴了,不过听说这些倭奴不太受欢迎,个头太矮小,没啥用。”
  倭国军队出不了海,那边秦军的舰队带着商船又四处袭击倭国沿海,到处捕人为奴,倭国地方的豪强们自顾不暇,根本无法抵抗,于是只得请求女天皇把先前召集的地方军队送回去,各自防守。
  等到百济被灭后,倭国上下皆惊。
  摄政的皇太子与执政的苏我马子也不再内斗了,最后达成一致,派使者到大秦来请罪,希望大秦能够不要再派兵袭扰攻击倭国。
  “这些倭人这是真傻还是装愣啊?他们先来惹事,结果如今却又想要拍拍手就算了?”徐老汉都听不下去了。
  “可不,你说这怎么可能呢,倭国挑了事,现在想结束,圣人怎么可能同意?据说啊,圣人不肯接受倭使的陪罪,并且啊已经跟诸位宰辅们议定,要派舰队带商船继续攻打倭国沿海呢,甚至都已经下诏,说凡我大秦义商义民,皆可渡海攻打倭国,若能攻占百里,则赏十里为封地,授其男爵呢。”
  “啥意思?”徐老汉没听明白。
  “意思就是圣人鼓励大家去打倭人,谁能打下地盘来,朝廷就划一块地出来封赏给他做封地赏他爵位呢!”
  徐老汉一拍大腿,“这诏令一下,倭国不得完了吗?”
  “可不,还有一个消息如今正飞速传播呢,据说啊这倭国盛产白银和铜,有一座大山啊下面全是银子,足有几千万斤呢?另一座大铜山,就更不得了,下面的铜更多。”
  “不可能,几千万斤银子?”徐老汉根本不敢想像这座银山有多大。“倭人要真有这么大的银山铜山,还会这般弱?”
  “守着金饭碗要饭的也有啊,倭人自己开采本事差,要是换咱们去,一年怎么也得采他上百万两银子啊。”
  一群村民在那里感叹着,真要是有这样的大银山大铜山,那倭人这下真要完了。
第1400章
衍圣公
  鲁郡,曲阜。
  曲阜原名鲁县,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直到开皇十六年隋文帝杨坚改鲁县为曲阜,到如今。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
  曲阜,是儒家圣人孔子的故里。
  皇帝率百官祭祀孔子。
  皇帝颁诏,封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这是一个很长的封谥。孔子在东周封谥尼父,孔子本字仲尼,尼父因此是一个敬称。
  到西汉时,由天灾频发,社会动乱,儒者梅福认为,这是由于未能妥善安排对于孔子的祭祀,因而上天发怒。当时朝廷接受了梅福的提议,封孔子为商汤的后代,接续先王的祭祀。
  汉元帝曾封孔氏二支长孙孔霸为褒成君,日后便以褒成君食邑八百户祭祀孔子,封谥褒成宣尼公。
  到东汉时,朝廷正式把孔子作为国家公神,其地位与社稷同等,并封为褒尊侯。
  北魏时,追封谥号文圣,称为文圣尼父。
  北周时,晋封为邹国公。
  到隋朝时,封谥为先师尼父。
  大秦立国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
  “孔圣当封王!”
  东汉封孔子为褒尊侯,北周封邹国公,而大秦天子决定给孔子封王。
  “文宣王!”
  同时给孔子的封谥也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从今起,全国每个县都要建立文宣王庙祭祀孔子,每年春秋两次大祭,每月初一和十五两次小祭。各地的各级学校,都要树立孔子像祭祀。”
  皇帝这个时候提高孔子的地位,将他列为与昊天上帝、社稷之神同等级的大祀,这种殊荣万古唯有孔子一人而已。
  这旨意一出,连王珪等儒家门人都大为震惊。
  封王就不说了,这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每一个词都是万古殊荣啊。
  而且还将之列为如此大祀,王珪等儒家门人都受宠若惊。
  文拜孔子,武拜关公。
  皇帝有皇帝的想法。
  罗成这般捧孔圣,目的当然还是要将新建的科举制度稳固起来,儒家虽然在后世有不好的评价,但在古代,儒家其实也分很多学派,其中也有王霸派,后来备受诟病的理学派其实是要到宋朝开始,明清大兴的。
  “为孔圣设从祀。”
  从祀,即配祀,孔庙里不仅祭祀孔子,还选儒家先贤们陪同祭祀。
  皇帝钦定从祀者为四配,四配为颜回、曾参、子思和孟轲。
  四配在孔庙受奉祀的人物中,仅次于孔子,皇帝对四配皆追封为公,因此又称四公、四圣。他们的塑像分坐于孔子像的两侧。依次为:孔子像东为兖国公颜回(复圣)、沂国公孔伋(述圣),西为成国公曾参(宗圣)、邹国公孟轲(亚圣)。
  四圣之下,为十二哲。
  十二哲为孔子优秀的弟子和同代贤人,供奉于孔庙大成殿中,闵损(子骞)、冉雍(仲弓)、端木赐(子贡)、仲由(子路)、卜商(子夏)、有若(有子若),西侧北起为冉耕(伯牛)、宰予(子我)、冉求(子有)、言偃(子游)、颛孙师(子张)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6/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