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9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9/1095

  偷鸡不着蚀把米。
  更有种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的憋屈感。
  可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迟了。
  伯海十三城已经落入了秦人之手,秦人又杀又俘了一万多新罗军,新罗大将薛乌素死的真惨。
  金白净清楚的知道薛乌素和伯海城的一万余新罗军,还有那些新招募的百济军、高句丽军其实都是被秦人所攻杀,可偏偏秦人还装模作样的派来使者,说什么高句丽余孽联合百济叛军攻破伯海城,杀了薛乌素和新罗军。
  贼喊捉贼,真正无耻到了极点。
  大秦使者宇文承都站在殿上。
  “我大秦安东道徐帅如今兼管百济道,徐帅听闻高句丽和百济贼有越过小白山脉进入新罗,对新罗很是挂念,特派我转告鸡林郡公,若是新罗收拾这些叛逆有困难,我安东百济十万天兵,随时可以降临新罗,助新罗平贼讨逆。”
  金白净气的眼直翻。
  这时新被确立为继承人的新罗真德公主站出来说话。
  “新罗上下对于大秦上国讨平伯海逆贼,为我新罗将士们报复,我新罗上下感激不尽。如今高句丽和百济先后平定,总算是了结一件大事。接下来,期盼能够早日恢复太平。至于说有些余孽越境入新罗,这个新罗自己可以围剿平定,就不劳上国操心了。”
  宇文承都打量着这位公主,见她身高七尺,站在那里手臂能垂到膝盖,且容貌也十分美丽,很是意外。据他打听到的消息,这位真德公主金胜曼是国王金白净同母弟葛文王金国饭与月明夫人朴氏之女,也是入中原的善德公主堂妹。
  原本最有可能继承王位的是德曼公主或她的夫婿,但德曼公主入秦宫,而原本国王看好的金瘐信也被秦使杀死,所以现在金白净无奈之下,干脆又选出这位侄女出来。
  “公主何须如此客气,我大秦为新罗宗主,大秦讨百济叛乱,新罗也出兵相助,如今新罗遇贼寇侵犯,我大秦上国自有也维护属国之义务。”
  “谢了,我们自己可以处置好。”金胜曼再次拒绝。
  金白净这个时候终于理顺了口气,“还请使者回去后,能够转告徐帅,将薛乌素以及那些阵亡的将士尸骨交还我国。”
  宇文承都呵呵一笑。
  薛乌素是死了,但那一万多新罗军,其实只死了千把人,其余的都是俘虏,如今正有大量的商队赶到东明郡,要把这些新罗人运去中原发卖为奴呢,哪来的尸骨交还。
  “抱歉,高句丽和百济叛逆残暴,破城之后屠尽新罗将士,然后以其尸体皆抛入江中喂鱼了,如今尸骨无存了。”
  宇文承都说完后,告辞回了使馆。
  新罗的贵族们马上招开了和白会议,金白净和真德公主监会。
  会议上,一群新罗贵族们如同是踩到了尾巴的猫一样暴怒,可怒归怒,却又无可奈何。
  现在伯海十三郡被秦人拿下了,但秦人却弄出来这么一个说法,他们是自高句丽和百济叛逆手里收复的伯海十三城,新罗军是被高句丽余孽等击败杀死的,秦军还为新罗复了仇呢。
  哪怕明知就是秦军出手抢了城杀了人,但谁敢直接捅破这张纸呢。
  所有人叫嚣的凶,但都清楚一个事实,高句丽灭了现在百济又灭了,这个时候若跟秦人直接翻脸,那搞不好新罗就是下一个被灭的了。
  愤怒。
  却无可奈何。
  这次真是偷鸡不着蚀把米,帮大秦出兵百济,折损了一万余人,结果趁机抢占了伯海十三城,还没高兴两天,结果城丢了,兵又损失了一万多人。
  这两次下来,新罗损兵尽三万,上次征召起来的五万大军,去了一半多。
  宇文承都回到使馆后,对驻新罗的大使李德贤道,“今日我见真德公主十分惊艳啊。”
  李德贤点头,“这位真德公主是圣骨出身,知书达理,以往跟德曼公主那是姐妹情深。”
  “李大使啊,这就是你的失职了啊,新罗有如此良媛,你为何却不向朝廷报告呢?”
  李德贤有些愣住,不明所以。
  宇文承都呵呵笑道,“今日虽然只是短暂接触,可我也看的出来,金白净是真的老了,随时可能会一睡不醒。而现在这位真德公主能在朝堂上说话,很明显她有可能要继承王位的,若是让她继承王位,新罗国可将迎来一位很精干贤明的女王,这对于我大秦来说,可并不就是好消息。”
  新罗是大秦的藩属,尤其此前新罗几次表露出的那种小心思,是让大秦非常不满的。而如今半岛上高句丽和百济都先后被大秦征服,只余下一个小小的新罗,早晚还是要吞并的。
  “将军的意思?”
  “你是朝廷驻新罗的使者,这边的情况更了解,你要更加为朝廷考虑啊。比如说,这位真德公主如此年轻漂亮又贤淑,还和德曼公主姐妹情深,那你完全可以代表朝廷,让新罗国把真德公主也送入洛阳皇宫之中嘛,这样一来德曼公主也能姐妹团聚,有个伴啊,吾皇后宫也能得一贤淑佳丽,还能更进一步稳固大秦与新罗的宗藩友谊嘛。”
  “这?”李德贤是完全没想到这事。
  “还有,我听说新罗王室里有个叫金春秋的,他是真骨,虽说不是圣骨,可却幼小聪慧,十分了得。我以为,这样的年轻人,应当奏报朝廷,由朝廷下旨册封其为新罗王世子,然后再召到洛阳去入崇文馆陪太子读书。”
  李德贤看着宇文承都,觉得这家伙胆子是真的大,这种事情居然也敢想的出来。
  “这事怕是逾越了吧?”
  “我等在外,难道不就是要为朝廷办事的吗?”
  李德贤觉得宇文承都是想害他,毕竟他是弑君者宇文化及的儿子。
  “李大使,难道你不想升职加官,不想回朝任职?”
  想,李德贤当然想,在藩国当大使虽然也不错,可这里离中原数千里之遥,哪有在洛阳当京官那么舒服那么有前途呢。本来还犹豫的李德贤,一下子就被说动了。
  “好,我回头就去向新罗王提亲。”
  宇文承都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既然你我都出使在外,总要办成一两件大事的,否则哪来的功绩,如何回洛阳呢?”
  “宇文将军也想回洛阳?”
  “嗯,百济已灭,这朝鲜半岛暂时也没有什么建功立业的机会了,我也想早点回洛阳去。”说这话的时候,宇文承都眼中的神色很复杂。
第1374章
狮子之城
  天还没有亮,可雨却淅淅沥沥的下起来。
  海风鼓动着波浪,哗啦啦的响着。夜晚不敢航行,因此船队早早就下了锚在海上过夜。
  这是一支拥有十三条船的船队,为首是三条大号宝船,后面跟着三条商船,以及三条艨艟斗舰,然后还有四条快艇。
  旗舰日不落号的艉楼舱里,舰队指挥李世民正在看着海图。
  舰队此行的目的地是僧加补罗,该城也名为狮子之城,往来的汉商则喜欢称为大占海口,或干脆叫林邑浦(会安)。
  “范梵志有五千禁卫,林邑浦不好打。”白胡子船长再次提醒李世民。
  可李世民只是以左手铁钩在地图上轻轻敲打着,他抬头,一只眼睛蒙了块黑眼罩的他更添几分彪悍之气。
  “五千又如何?我们已经不止一次的进出林邑浦了,对城中的虚实了如指掌。”李世民冷笑了几声,“这个范梵志,一面派人向洛阳称臣进贡,一面却又故意在北面边境上搞摩擦,偷偷的屯兵筑城,终引的日南郡的火光,如今日南太守与咱们的日落王联兵出击,日南军打过了古罗江,而日落王和日落郡的兵则自西打过了穆嘉关,越过了长山,现在林邑丢城失地,可是狼狈的紧,范梵志一面派人向洛阳请和,一面又从林邑各地抽调了许多兵力北上,包括了林邑浦城中的不少禁卫。”
  李世民盯着林邑浦不是一天两天了。
  他虽被朝廷任命为日落郡南唐县丞,可却不怎么务正业,倒是向罗艺借了笔本钱,然后用他在岭南叛乱时劫掠到的钱财,向船厂订购了几条船,又买来其它几条海船改装。
  于是日不落海贼团继续纵横海上。
  他也并不是专门做海贼,而是亦商亦贼,一面与广南之南的林邑、扶南等国做交易,一面也经常袭击沿海,甚至抢掠商船。
  亦商亦贼,百无禁忌,李世民的舰队发展迅速。
  他在林邑、扶南的沿海岛上建立了好几个据点,这些据点里有码头有水寨甚至有的还有城堡,他还收服了不少林邑、扶南国的海贼盗匪等,把他们发展为自己的手下。
  另一方面,他也在林邑和扶南沿海的港城,建立起自己的商铺仓库等。
  李世民有大秦皇家造船厂加价订购的宝船,然后私自再加装武器,其船上不仅有亡命盗贼,也有日落王罗艺直接拔给他的精锐侍卫,兼之装备精良,铠甲坚固,武器犀利,甚至还有一些小号的神机校尉、弩车这样的凶悍装备。
  加之航海技术的优势,在林邑和扶南,甚至直到更南的昆仑海上,他们几乎就是所向无敌,虽然说在南海之上,最强大的势力当属于皇家的南海舰队。但李世民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做这一切并不是偷偷摸摸的,他通过日落王罗艺,把这些都是与南海舰队、南海市舶司等通过气的。
  甚至李世民的这支日不落舰队,本身就已经是隶属在南海皇家舰队下的编外舰队。
  正是靠着这种黑白两面的身份,使的他在林邑和扶南的行动顺风顺水,他既是南海商队的分销商,同时也还充当着情报员的身份,提供情报等。
  与扶南、林邑国做生意虽然也挺赚钱,可对李世民来说,速度还是有些慢。正规的渠道,难以满足他的野心。
  他觉得最赚钱的还是抢。
  但仅仅只是抢海上,其实也还是小打小闹。毕竟他虽有十三条船,可中原商人的船他不敢抢,一些扶南林邑等国的船,有的也会有很强悍的武装护卫,也不是次次都能抢的。
  李世民最想抢的还是上岸抢。
  但李世民胃口大,不满足于上岸偷偷摸摸的小打小闹,那种小规模的行动,他一般都是让收服的林邑或扶南或真腊国的手下去干。
  李世民要干就干大的,他瞄准的就是林邑的国都。
  “南朝刘宋之时,林邑屡屡入寇,文帝大怒,于是调派大军征讨,当时林邑大惧,欲输金一万斤、银十万斤、铜三十万斤,并还所略之日南郡百姓民户,但刘宋交州刺史派猛将萧景宪率军猛攻,先克其北界区栗城,再乘胜克林邑,当时获其珍异无数,又销其金人,得黄金数十万斤!隋时大将刘方也率军攻入林邑,破其都城,夺其庙主金人而还。”
  一群海贼头目们虽然跟着李世民到处抢掠,可平时抢再多也就是抢些商货,这一听黄金数十万斤,简直不敢相信。
  “黄金数十万斤?一斤十六两,十万斤就是一百六十万两,一两黄金直钱八贯有余,那岂不是上千万贯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9/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