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1095

  “退下。”段偃师黑脸。
  阚棱却不管他们叔侄的对话,只当没听见。
  “段郎君,敢问这钱粮什么时候送到营里,要不你现在就安排下,我一会随钱粮一起回去?”
  “可以,请稍候。”
  段偃师让人带阚棱到一边休息等候。
  “叔父,你为何还怕他罗成小儿?”段志玄忍不住问。
  “雄儿,你的性子也要改一改了,你今年也过了十二,马上就是十三了。你父亲一直在太原郡任司法佐,本来让你留在家里读书,可你却喜欢到处乱跑。平时也没有个人管教你,你到处胡作非为,你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跟刘仁美樊虎他们之间的那些事情。”
  “叔父,我跟他们玩一玩有什么。”
  “以前是没什么,可现在他们是作反的内贼,你就要跟他们划清界线。区区百来石粮食百贯钱,对我们偃家来说算不得什么,可若是惹恼了这个罗成,他把我们跟樊刘这些贼子牵连起来,到时就会很头疼。”
  “他罗成算个鸡毛。”
  “他是算不得什么,可他背后有张仪臣,还有张须陀。张须陀是谁,连太守都要让三分的狠人,我们能跟他硬顶吗?”
  “可咱们就这样任那姓刘的敲诈不成?”段志玄虽然年轻,可却身材伟岸,器宇轩昂,有一副好皮囊。只不过这人从小出身地方豪强之家,兼之父亲在太原为官不在家,家里也没人管束,打小就为人无赖,好结交狐朋狗友,经常干些违法乱纪的勾当。
  现在的他才十三岁,可骑射皆精,还能使丈八马槊,算是个狠角色。
  这样的年轻人早是气盛,哪里肯让罗成这样敲诈他。
  “本来还以为罗成年轻,刚刚又得了势,便会轻狂骄纵,所以我才说动县中大户们筹钱,想让罗成进山剿匪,来个借刀杀人。可现在看来,这个罗成不是一般的精,他估计已经识破了我们的计划了,现在他背后有张须陀,张须陀让他做剿匪先锋,给了他两千人马,这般实力,就算进山王薄他们也未必敢战,倒是我失算了。”
  被人敲诈的滋味是不好受的。
  但既然是敲诈,那对方就必然握着他的把柄。
  现在罗成就握着他通贼的把柄,所以这钱他不想出也得出。
  “雄儿,记住,就算你想掀桌子,可也必须得在有这个实力的前提之下才能掀。若无实力,就冒然掀桌子,那么最后被人打到桌子底下的那人,就会是你。”
  不管高兴不高兴,这笔钱粮段偃城还是给了,虽然给的心里暗暗咬牙。
  阚棱押着几大车的钱粮回到营地,成功完成任务。
  “小五,段家给了,没讲价还价,照数给的,钱粮已经清点过入库了。”王子明笑眯眯的进来禀报。
  罗成点头。
  “段偃城这种人,最懂得妥协,他知道怎么选择才是最小的代价。”
  “才百贯钱百石粮就放过他了,那也太便宜他了,要我说,就应当跟抄樊诸家一样也把段家抄了。”老四在一边擦着自己新得的明光甲。
  “一味的打打杀杀,成得了什么事情?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我们不能再那样简单粗暴了,否则连县令都不会再支持我们。现在这样也挺好!”罗成倒是很满足。
  段家一家就榨出这么多钱粮来,又不是只有他一家可榨,还有好多家呢。
  只要他们肯交钱粮,就相当于妥协了,他罗成也便算是暂时在这章丘城真正站住脚了。
第123章
罗字营
  卯时三刻。
  牛角号响起,鼓声也跟着隆隆响起。
  擂鼓聚将点兵。
  增加了一队轻骑兵,现在罗成有了整整十队人马,刚好一营。
  营前,就挂着张须陀赐下的一面大旗,上书先锋二字。
  这是先锋营,也是罗成的营,先锋旗旁,还有一面将旗,上面绘个罗字。
  这个营既可称为章丘营,也可叫先锋营,还能叫罗字营,或罗家营。
  站在点将台上,罗成觉得现在很有几分大将的模样。
  他原本有一副队头级的明光甲,这次他被点了先锋,又委了代县尉兼都尉,于是张须陀便特赐了一副更好的铠甲给他,这是一副张须陀本人的备甲。
  虎头盔、狮蛮甲、麒麟铁靴、白虎披风。
  一杆丈八马槊,一把六叶星晨双手锤。
  还有一把将军版双手环首横刀,犀牛角弓,单臂手弩,两壶箭。
  然后还有一枚铜的先锋印,一枚县尉官印,一枚都尉印。
  三枚官印摆在前面案上。
  阚棱持着马槊,王雄诞捧着六叶锤,西门君仪捧着虎头盔。
  比起原先那套二十斤的队级明光甲,这全套明光盔甲重达近四十斤,不但甲叶圆护更加的厚,用料更好,连披风都是丝绸加银丝的,甚至还镶金嵌银。
  连那把横刀都比以前的好的多,重量就能达到四斤多,长度也加长了,不管是用料还是打造,都是顶级的,用张须陀的话来说,这把横刀,能够一刀砍断五层牛皮,一刀刺穿一件铁甲。
  主武器还是那把马槊,虽然用的不太得手,可暂时也还没想到更好的,便先用着。
  小六也得了一套校尉级的明光甲,重达三十斤,防御力很强。
  “咱们这装备,一个营足够扫平长白山了。”老四换上了校尉级的明光铠,执着禹王挝不由的飘飘然。
  “骄兵必败,莫要轻敌。咱们是进山剿匪,山里地形复杂,军阵难以展开,尤其是弓矢等武器无力发威齐射威力,连枪盾这些也不好用,而贼匪却熟悉地形,我们须要小心谨慎。”
  疤面赵贵提着自己新得的一把硬弓,十分的满意,这弓的强度刚好适合他的力气,特别是配的那些破甲锥,简直就是能无视贼匪的铠甲。
  “山林之中虽然对弓弩有所限制,但是咱们现在弓多弩强,只要贼人敢露头,一样能够射的他们成刺猬。”
  新的县郡兵营不但拥有一个完整的弓弩队,其它的各队里配弓的也达到两成以上,更别说伙长以上更是人手一张弓,弓多就占据着远程优势。
  更何况罗成还有一个斥候队和一个轻骑队,这两队人马可都是配备着骡子的,实际上就是两队轻骑兵了。
  对于当先锋进山剿匪,众人都觉得有他们出马就足够了。
  不过罗成还是很谨慎的。
  打仗这东西,意外因素太多,只能多做准备,以应万全。
  为此,他不但把五百郡兵营全都带上,还把剩下的七团辅兵也都带上了,不过这些人的任务则是背粮带草。
  一个士兵一天起码得要一升米,而如果是训练或行军做战,消耗的还更多,一天得按两升算。
  为了保证战兵的体力和机动性,罗成只让每个战兵随身带了三天的战备粮,不到关键时候不吃。
  行军作战时全要由辅兵们背粮供应。
  他计划是在山里剿匪一月,毕竟山高林密,谁也不知道这仗要打多久。
  一人按一天两升算,一个月一兵就得六斗粮。而五百战兵,一月得三百石粮,这还得是已经舂好壳的粟米,若是带壳的,还得多带二百石。
  再者,战兵营里还有一百多匹马骡,这些坐骑的消耗甚至超过五百战兵。
  这样一来,罗成就得准备一千石带壳粟谷出发。
  一千石粮,由辅兵营背粮,一人背半石,就意味着得两千人才能背的了,而问题是这些辅兵每天背粮也一样要消耗粮食。甚至为了提高效率,还得准备些车和驴骡,又得添加消耗。
  本来用兵一月只需要一千石粮就够了,现在还得再算上运粮的辅兵消耗量,再加上点富余,起码得两千五到三千石粮。
  怪不得说打仗打不起,人越多,粮草消耗越多,需要征召的民夫越多,而民夫征多了,民夫需要消耗的粮食也是个大数字。
  尤其是这种野战,耗费比守城增加几倍。
  为此,罗成与老贾等人商量过后,觉得单纯带着一支运粮队是不现实的,也一次带不了那么多粮食。
  只能沿途设立补给兵站粮仓,通过接力转运。
  这样既能节约人力,还能提高效率,关键还在于能够增加粮食的安全性。
  同时,这些兵站也能作为剿匪战兵们休整之地,万一遇袭之类的,还能有个地方可以退回休整,然后再战。
  只是这样一个兵站,又得还有防御能力,总不能野外露天,得修个简易的堡垒营寨,这又得需要人工和时间。
  一群人算来算去,发现要维持这个五百人的战兵营深入山区做战,后勤的负担压力极大,可他们又不敢真的只带着五百战兵深入敌境。
  好在粮草是现成充足的,只需要想办法运过去就好了。
  “沿我们进军的路线,每隔二十里左右,择一路边险要之地,修一个墩堡营寨,屯驻辅兵,储存转运粮草,并且还可以作为受伤士兵们的疗养之地。”
  最终,罗成拿出了这么一个钉钉子计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