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9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8/1095

  萧铣望着文士弘和盖彦。
  “你们为何要背叛?”
  二将不答,只是叉手行礼。
  萧铣浑身颤抖,可看着四周那沉默的士兵,也知道大势已去。本以为,还能放手一搏,可如今方知,其实他早就没有了半点反抗的余地了。
  许智仁对杜之松道,“杜司马,请劝说下南郡王,勿执迷不悟也。”
  杜之松上前,“郡王,眼下入洛,依然不失富贵也。”
  萧铣仰天长叹。
  良久,他终于还是垂下了高傲的头颅。
  想当初大业末年,天下大乱,他当时也不过一县令尔,时董景珍等巴陵军官们拥他为主,其实也不过是因他是南梁西梁皇族子弟而已。
  从始到终,他这个梁天子,也一直没能得到董景珍等人的真正拥护,这些年,他尽跟这些军头们斗了,杀了这个又起来那个。
  终究,还只是便家了罗成。
  “就请许按察使在孤离开后,暂摄湖南道一应事务!”
  说着,萧铣让人取来了自己的湖南道节度使帅印,转交给了许智仁,然后带着杜之松等一干江陵官员们登上了本应去讨伐叛乱的战船,前往汉口,然后再换汉船溯汉江而上至襄阳,再沿朝廷这几年修建的南襄运河直入河南往洛阳。
  踏上五牙楼船,站在甲板上,萧铣忍不住回头。当初他将梁都迁到江陵时,还曾意气风发的以为,自己能够光耀祖宗,恢复萧梁。可谁知道,十年努力,终究还不过是一场梦而已。
  数条船护着五牙楼船顺荆江而下,直往汉口。
  江陵城头,已经红旗飘飘。
  暂代湖南道节度使的许智仁,立即开始发号施令,先是立即向朝廷奏捷报喜,然后又马上给自己的父亲,驻于襄阳的湖北道右都督许绍去信,请他派兵南下江陵,同时他还向驻于汉中的巴汉道左都督黄君汉去信,请他派兵自长江上游出兵南下,协助接防。
  此时湖南道诸郡地方上,还有许多大小军头,这些人未必肯配合交权,必须得施加压力,最好的压力,当然还是秦军出动。
  当然,除了借兵外,许智仁还向二道请求借粮。
  如今湖南道诸郡,灾情严重,流民众多。江夏和沔阳已有安陆和永安二郡救济,但其余诸郡也还有上百万灾民需要粮食救济。
  若是没有粮草救济灾民,只怕到时就会形成更大的动乱了。
  坐在萧铣的宫里,许智仁写完几封信,伸了个懒腰。
  “这个翟摩侯,擅自作主,倒是折腾的我够呛。”
  许智仁抱怨了几句,本来朝廷计划里,这两三年里都不会想动三藩,尤其是今年这个时候,中原到处受灾,朝廷全力忙着救灾呢。
  这个时候突然跟南梁闹起来,虽说现在结果比预料的还好,可是这也一下子新增了上百万的灾民要负担了,这本来是南梁的事情,现在都成朝廷的事情了。
  这还是好的结果,若是这次出了点意外,打起来,那负担就更大了。
  不过看着桌案上摆着的那枚湖南道节度使帅印,许智仁又不由呵呵的笑了几声,不管如何,自己起码也暂摄了节度使之职,也算过了把帅瘾了。
  “但愿接下来各郡能够识时务一些,不要再生什么节枝就好。”
第1341章
上将出巡
  洛阳。
  自安陆太守翟摩侯上报江夏和沔阳二郡易帜后,罗成便没有怎么睡好过了。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此时此刻,朝廷虽无外患,可也都全力忙于灭蝗救灾,这个时候,三藩变乱,这可是朝廷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可偏偏这翟摩侯不懂大局,非要在这个时候为了贪一时之功,接受了江夏和沔阳二郡的易帜,甚至都等不及请示朝廷就同意了,那边还已经开始接收灾民,拔调粮食过江,还派出了安陆的卫营兵南下。
  不管翟摩侯如何大胆,可他是大秦的安陆太守,他的行为,一样代表了朝廷。
  这种时候,朝廷也已经被翟摩侯牵着鼻子走,只能进不能退了。
  锦衣卫和皇城司都迅速组织了专门的小组,负责关注三藩,尤其是江汉一带。
  一条条消息,正汇总而来,全是最优先等级。
  “圣人,大喜。梁将盖彦和文士弘率舰队易帜,回师江陵逼萧铣入朝,如今江陵城已经易帜,萧铣也乘船来洛。”
  “还有,夷陵和清江二郡,也皆已经易帜。”
  如此一来,整个南梁的长江以北之地,尽入大秦,甚至江南还有清江和江夏两郡,以及夷陵和南郡部份也都入秦。
  这确实是好消息。
  第二天一早。
  罗成在宣政殿召开御前会议。
  这次的御前会议比以往少了不少人,有不少宰辅们现在还地地方任巡抚使,负责救灾。
  当枢密使张须陀通报了荆湘最新形势动态后,大家都非常高兴。
  “看来江陵小朝廷,比我们预料的还要脆弱,不堪一击。早知如何,应当早削平三藩。”
  “其实朕现在并不想削藩,哪怕这次南梁直接削平归秦,可江西林士弘、江东沈法兴呢?此二藩可没有湖南萧铣这么内讧的厉害,我们对江东江西二藩的渗透也还远不如湖南,现在提前把萧铣平了,这并没有什么好处,这早晚都是我们的,可是现在却必然要引的江西江东二藩反弹了。”
  三藩若是不动他们,他们是不敢来惹朝廷的。朝廷再安心发展几年,到时要平三藩,那就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事情,根本不会太麻烦,就如现在平湖南一样。
  可现在江南二道还没到时候,这个时候平了湖南,只会引的江南二藩鱼死网破了。
  “圣人,臣以为,可先不管江南二藩,既然对萧梁动了手,就要把事办妥当,趁此机会,彻底把萧梁的影响清除干净。”
  魏征提议,“可将夷陵、南郡、江夏、沔阳、还有清江这几郡,都划入湖北道。然后江南其它诸郡,仍归湖南道。”
  之前的湖北道,是汉江北诸郡,而湖南道是汉江南诸郡,湖南比湖北道郡多的多。
  “之前设立湖北道,本也是为削萧梁而做的准备,现在正好将萧梁诸郡一分为二。”
  有人则问,“既然如此,为何不以长江为界,把江北归湖北,江南归湖南,为何还要把江南的清江和江夏两郡划入湖北道,另外,为何南郡地跨江南江北?”
  “再有,为何把先前隶于巴汉的房陵郡划到湖北来?”
  这个问题,兵部尚书秦琼代为回答。
  “朝廷划分诸道,有两个标准,一是山川形便。在划界的时候,以山脉、河流等自然条件而进行划分,这样是最直接最明显的区分。比如秦岭、黄河、淮河、长江这些都是最好的划分依据,一些大山大川两边的百姓,甚至生活习俗等也都完全不同,如此划界,也是利于管理。”
  “当然,山川形便虽易于分划,易于管理,但是~”秦琼顿了一下,“但是这样的划分也是有隐患的,如果完全以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道郡,那么就容易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形胜之区。”
  “尤其是在道这一大的区划上,由于区域足够大,那么就极容易形成凭险割据的局面。历史上也是有过许多这等例子的,比如秦末之时,赵佗兴兵绝新道,割据岭南自立,建立南越国,使的岭南地区直到汉武帝之时才重新收回中原统治。”
  “再又如刘备割据益州,三国之中实力最弱,但他凭着巫峡之险、秦岭之固,加之天府之国的丰腴,却依然能鼎足三分,与曹操抗衡数十年。”
  也正是因为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因此在道这一级的划界上,不仅仅考虑山川形便,还得考虑犬牙交错。
  故意把一个地区的一些战略要地,划到另一道去,互相掺沙子。
  比如说河南道,本就是在河南以南,可大秦划道界的时候,却把在黄河北岸本就应属于河东道的芮城,也就是中条山以南,黄河以北这一块划到了河南道。
  又把本该属于河北道的洛阳北面的河内郡,划到了河南道。
  而同时,本来应当属于河南道的弘农郡,朝廷又划给了关中道。应当隶属河南的南阳郡,朝廷划给了湖北道。
  应当属于关中道的商洛郡(关中四塞之一的武关在其中),又偏偏划给了巴汉郡。
  至于天府之国蜀地,朝廷偏偏在蜀和关中之间,硬生生的设立了一个巴汉道。
  汉中对于蜀地是非常重要的,可朝廷并没把汉中给蜀地,甚至连巴东巫峡这样的重要门户,也划给了巴汉,硬生生的让蜀汉成了两个道。
  山川形便是大致的区划标准,然后特意犬牙交错,分割这些战略要地。
  在军事上,这是有必要的。
  湖北和湖南,理论上来说,应当是以长江为界,可实际上朝廷必须得掺沙子。
  在江南,把清江郡和江夏郡一头一尾的划给湖北。
  这么一划,湖北便有了四通八达的交通中枢的感觉,有汉水和长江这两条重要的河流水道,同时还把南阳盆地这个中原门户给划进来了。
  原本的湖北道,总体的地理上来说是有点缺失不全的,但这么一划,未来必然一跃为重镇要道。
  “重划后的湖北道,当派一上将军亲往镇守,朕以为可请天策上将军兵部尚书平章事秦琼前往湖北,授以湖北湖南巡抚使职,负责巡抚地方、安抚百姓,救济灾民。”
  “朝廷调派一万二千人马,随秦大将军南下驻防,如何?”
  秦琼叉手领旨,“臣愿往!”
  秦琼为宰相,他军中也有威望,他为巡抚统兵南下,巡抚湖北湖南,确实是没问题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8/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