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9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2/1095

  丁老三摇着脑袋,“从来没听说过什么挖蝗卵啊?”
  这时老三的母亲从房里出来,“天旱那是有旱魃,得打旱魃,这有蝗灾,得拜蝗神。咱们乡里的蝗神庙前几年拆了,这不蝗神收不到香火敬供,就恼怒了,这是要降下蝗灾来惩罚咱们,得让乡里再建一座蝗神庙,大家敬供。”
  丁黑娃便道,“婆,我们老师说了,蝗灾是自然现象,跟蝗神无关,拜蝗神也没用。”
  “你个娃儿读了几天书,就什么都知道了?”
  丁老三瞪了儿子一眼,不让儿子反驳母亲。他让儿子去给他打来盆水洗脸,“一米蝗卵换三斤粟,这蝗卵好挖吗?”
  黑娃打来水,把毛巾递给父亲,“好挖,我们老师都带我们到挖过,有蝗卵的地方,孔窍密集,主要就在河滩边、湖塘边,都是水淹过又退水的地方,这种地方外面土硬实,里面却还有水份,最是这些蝗虫喜欢下卵的地方,就咱们台子前面的河滩上,到处都是孔窍,密密麻麻,就在地下一寸左右都是蝗卵呢。”
  “我们老师算过,挖一斤卵,大约有四到五百个卵块,一个洞里就有一个卵块的。”
  丁老三一听,来了兴趣。
  “河滩上地下一寸左右,那么说一斤得挖四五百个洞啊?”不过一寸深很浅,而且河滩地再硬实也不比山地啊,如果蝗虫下卵的孔窍很密集,那么还真有挖头。
  他们这一家子,他跟妻子负责挖,儿子女儿负责筛,一天怎么得也能弄个十来斤啊。
  十多斤粟说多不多,可如今春耕还没开始,而且看年景气候,今年一直旱,估计也没水春耕,以前这里也发生过蝗灾,他是记的清楚的,蝗灾遮天蔽日,所过之处那是寸草不留,蝗灾一过就是饥荒。
  如今家里虽说存有不少口粮,可大家都怕饥荒,能多存点粮就是点。
  胡乱洗了几把脸,老三当即决定带全家去挖蝗卵。
  “先到村头去听下村长怎么说。”
  “好。”
  丁老三牵着才三岁的小儿子石头往村头走去,发现这里已经聚集了许多村民。
  村头的一面墙上,还贴了一张布告。
  “要想渡荒年,快快挖蝗卵。”
  “要想吃白面,就要挖蝗卵!”
  “蝗卵一斤,换粟谷三斤,有多少换多少。”
  “治蝗不利,全村受罚!”
  村长站在前面,正在高声向村民们宣读上面的指示。
  有村民比较关心这蝗卵究竟能不能换粮食,还有人说这蝗卵有啥用,谁会用粮食来换,肯定是骗人的。
  “骗你个熊球,朝廷能骗人?这可是圣人明发的诏令上写的,不论天下诸道郡何地,都能向衙门以蝗卵换粮,有多少换多少。”
  “还真有这种好事?”
  “先前县里也派张佐史下来通知了,说咱们丁家台紧靠黄河,前面就是大片黄河滩,说那里蝗虫卵密布,让我们务必要挖干净了。至于蝗卵换粮,到时县里会来人下村直接收换,不用我们麻烦去乡里县里。”
  “天气渐热,这蝗虫卵到三月间就要孵化成虫到,大家都赶紧动起来,不管你手里有什么重要的活计,都给我到河滩上去挖蝗卵。”
  村长还要求村里的民兵队长、妇女队长们带头。
  会后,村民们倒是热情高涨,纷纷从家里取了工具,然后全家老少一起上阵,都往河滩上赶去。
  等到了河滩,发现附近河滩上已经有邻居村开始在挖了。
  丁老三让儿子选了块地,与村民们相隔开来。
  “阿爷,你看这密密麻麻的全是孔窍,这里面肯定有许多蝗卵。”
  “这里面都是粮食呢,赶紧挖。”丁老三呵呵笑着道,在他看来,这简直就跟地里直接刨粮食一样,比起种庄稼可要轻松的多了。
  丁母却在那里念念有声,细听却是在念叨着蝗神勿怪之类的。
  老三拿起锄头,一锄头下去就挖了一大块土起来,黑娃眼尖,一下子看到了土里的卵。
  “阿爷你看,一大排的卵。”
  几乎都不用筛子,直接就从干土里捡起了一条长的蝗卵块,这就是一只蝗虫下的卵了,里面有几十粒蝗虫卵。
  老三低头瞧了瞧,“还挺容易的。”
  “阿爷,这土里还有。”黑娃大声道,刚才老三挖出来的那一锄头土里,居然不止一个卵块,而是有数个卵块。
  “娘的,还真多,要都这么密集,那这还真是天上掉粮食呢,一天挖个二十斤都没问题。”
  李氏道,“咱这么多人,勤快点,挖十几斤都行呢,一斤卵换三斤粟,那一天不得四五十斤粟谷收入。”
  这下连丁母都顾不得念蝗神勿怪了,一天刨地能换几十斤粮,这不比天上掉粮还轻松啊。
  “别站在那里光说了,赶紧挖,快挖。”丁母催促儿子。
第1321章
李县丞
  偃师县丞李纲,身着一袭青色官袍,带着几名胥吏来到河滩巡视,发现在官府的动员之下,河滩上遍布官姓,大家热情高丈,全家老少一起上阵,挖的兴奋。
  李纲黑着脸走了一圈,不时停下来看看,问问。
  他越看越心惊,那黄河滩上,还真挖出了许许多多的蝗卵,几乎一锄头下去,就能挖到好几个甚至是七八个蝗卵块。
  触目惊心。
  这才不到中午,许多人家就已经挖了小半桶的蝗卵了,粗略一估计,起码得有五六斤。
  就这块河滩上,仅邙岭乡十几个村子,就有不下四五千老少在挖,得挖了有几千斤了。
  看着那一桶桶的蝗卵,李纲的心越来越沉,他开始意识到,这一次也许真的将面临着天大的蝗灾,仅这么一片几千亩的河滩地,半天就挖出几千斤蝗卵来啊。
  一斤蝗卵得有一两万个,若是都孵化出来了,想想一两万只飞蝗,那就能直接毁掉一大片地方的庄稼,几千斤蝗卵,岂不是就能孵化出几千万只飞蝗?
  想到遮天蔽日的飞蝗,所过之处寸草不留的样子,李纲头皮发麻。
  看来皇帝之前会议上所说的确实没夸大。
  一名老吏在旁边道,“以前咱们这里隔几年也总会有蝗灾,可我这活了大半辈子了,还从没见过这么多的蝗卵,这一次,能算的上是百年不遇啊。”
  李纲没吭声。
  继续转,一天下来,他把那几千亩的河滩都转遍了,发现哪都一样,到处是密密麻麻的孔窍,百姓一锄头下去,就能挖出好多个卵块,挖卵相当轻松。
  顾不得疲惫,李纲对身边的老吏道,“一定要通知大家,勿必要挖干净,不要图快,就粗心大意有遗漏,这漏掉一个卵块,回头就能生出数十只飞蝗,除恶务尽!”
  坐在黄河滩上,李纲心情很沉重。
  一天下来,只吃了两个蒸饼,可他也顾不得疲惫饥饿了。
  胥吏劝他回县城,他却坚持说,打算暂时不回去,这些天就先在这块河滩上盯着。
  午间。
  各家都忙着挖卵也没空回去,于是匆匆吃了点家里带来的干粮喝了点凉开水,便继续挖。
  大家挖卵休息空当,还会跑到旁边邻居们那看看收获,对比一下战果。
  丁老三挖的非常卖力,对他来说,其实挖蝗卵倒不算多累,以前他兄弟好几个,可有的死于饥荒,有的死于战乱,战乱中也还是死于饥荒。
  为了一口吃的,他上山打过猎下河摸过鱼,甚至饥荒时吃过草根树皮也吃过土,那种饿的前胸贴后背,眼睛发黑,肚里冒酸水的感觉,实在是记忆深刻。
  如今日子好过些了,可也一大家子人拉养,上有老下有小,家里三儿二女,以前还夭折了三个,老大柱子在县城里当伙计,老二黑娃在学堂里念书,小儿子刚三岁。媳妇总说还想再生两个,越是穷苦的人家,便总越想多生几个,没有别人可依靠,便会想着将来依靠儿女,儿女多,兄弟姐妹也多份依靠。
  家里有几十亩地,都是这几年分下来的,有水田有山地也有桑林地,不过他们邙岭乡生活在邙山北面,靠近黄河,收成不稳定,有些田地经常会被水淹,虽然水淹地朝廷会减免地税,可收入也少了。
  老三有闲的时候,都会去捉鱼打猎,有时也会跟村里人一起到县城或是洛阳去找活干,打段时间的短工,以贴补家用。
  他还想着,等日子再好点,家里攒点钱,然后再借点,把家里的老房子再翻新一下,加盖几间房,再加个后院,儿子一天天大了,总得给他们准备好结婚后一家子居住的地方。
  天一点点黑下来。
  太阳已经消失不见。
  大家却还舍不得离开。
  “挖了有多少了?”老丁放下锄头,问妻子李氏。
  李氏抹了把汗水,把桶子递给老三。老本提着桶子估摸了下,“估计得有十五六斤呢。”
  “真有这么多?”
  “我手一提就知道多少,错不了。”
  “十五斤,那岂不是能换四十五斤粟?”丁老三一家八口人,大儿子在县城商铺里当伙计,两个女儿也都在洛阳的工坊里做工挣薪水,家里还有两儿加三个大人,不过平时二儿子上学,中午是在学校吃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2/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