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1095

  这话让罗成无奈,说来也是奇怪,大哥和二哥都先后成婚,老大更是成婚两年多了,可至今大嫂肚里毫无动静。
  二嫂也一样没动静。
  罗母背地里不知道多着急。
  “三哥,听说你那夜一刀扬名,如今十里八乡谁不知道陌刀罗嗣业的威名。据娘说,这几天,好些媒人上门来呢,都想为你介绍个小娘子。听说人家都还不错,不是大户就是豪强,要么大贾,甚至还有一位前县录事也想把女儿嫁给你呢。”
  “别提了,什么前县录事,早因犯事被革了职,他的那个女儿更只是个庶出的妾室女。”
  “你还嫌人家庶出的?”
  “倒不是嫌她庶出,只是听说长的太难看,因此如今都双十年纪了,都还一直没能嫁出去。你说我堂堂罗嗣业,何患无妻,需要委屈自己去娶一个二十岁了都还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吗?”
  二十岁就老姑娘?
  罗成心想,哥哥你真是没去过现代世界,那里的姑娘们三十岁了都还觉得自己可以再浪个几年呢。
  四十岁之前都还叫年轻。
  二十岁,那才叫个花朵般的年纪好吧。
  不过想想自家出嫁的四个姐妹,基本上都是十四五岁出嫁,那么这二十岁确实也算是老姑娘了。
  “县录事家的不要也罢,可那么多人来提亲,总有个把子合适的吧?”
  “人都没见过,尽听媒人之言,哪知好坏美丑。”
  “哟,哥你这是还想要亲自相亲啊?”
  “看看有什么不对的?”老三撇嘴。
  哥俩笑了一会。
  “小五你也别笑,爹昨天已经跟娘说了,让找媒人去靠山村刘屠夫家为老四说亲。另外还说要开始替你物色人选呢。”
  “我?”罗成手指着自己,无比震惊。
  “我才十六啊!”
  “十六又怎么了?娘还说要给小六也先寻摸一个呢。”
  “小六才十二啊。”
  “十二有啥关系,找个十五的,不正好大三岁嘛,女大三,抱金砖呢。你不知道,自从大哥二哥婚后一直没动静后,老娘都急死了。现在她就想着让我们剩下的四兄弟都娶妻过门,然后广撒网,她说总会有个把成功结果的。”
  罗成真是哭笑不得了。
  “小六才十二啊,就让人家生孩子,这父母也太不负责了,简直就是催残孩童。”
  “孩童个什么啊,小六棒下都死了好几条人命了,如今也是远近闻名的悍勇猛士,娶个媳妇生个孩子那是没问题的。”
  “才十二就没问题?”罗成疑惑,“你看小六身体都没长开好不。”
  “我告诉你啊,上次有天早上,我还看到小六早早起来,一人偷偷洗短裤呢。”
  “你是说?”
  “对啊,跑马了,小六已经熟了,熟透了。”
  “就算小六愿意,我也不愿意。我才十六呢,找什么媳妇啊。”
  “咱村可是好几个十六就当爹的,前面小七,跟你同岁,孩子都两个了。”
  “三哥,你都快二十三了吧,你都还没娶呢。”
  “别打岔啊,昨天爹从县里回来,我听他跟娘说,咱们县令好像挺钟意你的,据说想把他的义女嫁给你。”
  “义女?”
  “当然是义女,难不成你还想娶张县令的千金?人家张县令可是百年士族之家,还是族中嫡支大宗,他又是科举进士出身,三十出头就已经是七品县令了,未来前途无量。他能把义女许给你,那就是看的起你,看的起咱们家了,你还敢想人家千金?”
  老三骂罗成道。
  罗成心里却想,不是那位千金就好,那位可是好像看上了表哥秦琼的。
  只是好像表哥秦琼对那位好像没啥意思啊。
  他又想到,上次自己在后衙误会把张千金按倒在身下的场景。
  其实那姑娘倒也挺不错的,起码是他来到隋朝之后,见到的最漂亮最有气质的一个姑娘了。
  “那位义女你也认识的,就是县令千金身边的那位侍女。听说这个姑娘其实并不是张家的奴婢,而是张家的一个远亲之女,家中父母早亡,打小便送到张家养着,从小跟张小娘子一起相伴长大的,也是知书达理的姑娘,你上次还救过人家的。”
  “是她啊。”
  罗成马上浮现出另一个姑娘,比起张千金来说,这个姑娘气质也还行。
  “阿耶和阿娘没答应吧?”罗成问。
  “还没呢,不过他们觉得这门亲事其实挺不错的。”
  “不错个什么啊,连我的意见都没问过呢,不答应,我坚决不答应。”
  “你不喜欢那姑娘?”
  “跟那姑娘没关系,我就是不喜欢这样牵强的事情。”
  “那你自己跟爹娘说去,还有,爹说张郡丞到县里了,让我告诉你,明天记得回县城去。这次张郡丞带了八百郡兵来,据说是要准备大举进剿贼匪,一举灭了二王。”
  “嗯,知道了。”
  “明早我也跟你回县里去,这次回去,肯定又要剿匪打仗,我这些天正浑身发痒难受呢。”老三摩拳擦掌。
第116章
侍从扈卫
  五更二点。
  也就是在凌晨三点五十左右,军营里的鼓声响了起来。
  营里的少年们纷纷被穿戴整齐的教头们挥头鞭子驱赶起来,昨晚吃饱喝足,又有温暖的被窝,对许多新入团的少年们来说,这简直就是睡的最舒服的一晚。
  可惜被窝还这么温暖,却得起床了。
  外面天还未亮,但鼓声响起,就必须起床。
  同样昨天才刚加入营里的阚棱则早就已经起床了,他差不多是在五更天就起来了。昨天他对义父罗成说自己帮着牵马,那么喂马这个事情他自然就包了。
  五更梆子才响,他便掀开温暖的被窝,来到马棚为义父的两匹马加草料。
  穿着义父发下的夹袄袍子,他感觉温暖多了。这袍子是和团中少年们统一样式的,白色麻布织成,上面袴衣,下面大褶裤。因为到了冬天,便是夹层,里面填了点绵丝。
  脚下的鞋子是高帮的布鞋,都能算的上是短靴了,穿上后脚底平坦,而且脚裸也再不冷。
  马昨晚上已经喂过一次,但义父的马是战死,每天吃的比人还精贵。
  夜草得喂,大清早的又还得喂。
  走进马厩,先清理马厩,把马粪铲除,再把被马尿弄湿的厩草换成干净的。做完这些,还得给马刷毛。
  他做的很认真、仔细。
  等马厩清理好了,他开始喂马。
  义父有两匹马,一匹全身乌黑四蹄白,一匹全身火红如枣。
  他不需要向罗成请教,心里早知道如何喂马,他父亲就是隋朝一个牧场的牧马人,只是后来他们家里出了事情,牧监的官员贪污,私卖官马,皇帝派大臣屈突通巡察天下马监,结果事发,牧场上下都倒了霉,他爹也受了池鱼之殃。
  打小跟着父亲养马,因此他知道在不同季节,对马匹的喂食量也不一样。
  秋、夏时,粟减半。
  春、冬之季,喂食量则得加大。
  阚棱给两匹马各喂了六斤粟谷,然后又喂了一些苘麦。
  看着两匹马悠闲的吃着谷麦,阚棱心些羡慕。马的食量很大,尤其是战马,不但量大,还得一天食几餐,甚至不同时段得添加些其它精料。
  豆饼、黑豆、盐、草、胡萝卜,甚至有时还加点鸡蛋给他们吃。
  比人吃的好多了。
  父亲以前就说过,养一个骑兵的花费,能养五个步兵。而需要二十个农夫的租赋,才能供养起一个步兵。
  若按这种算法,一个骑兵,需要一百个农夫的租赋才养的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