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8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1/1095

  苏八扭过头来,嘴唇微微的颤抖着,大娘子的那双眼睛让他心神迷醉。
  “愿意,只要大娘子你不嫌弃我,从今往后,我愿意拼上性命照顾好你们娘三。”
  大娘子扑哧一笑。
  “真是个呆子,好了,既然如此,那我就亲去跟我阿耶说,就说你同意了这门亲事了。我让我阿耶开始筹备去,趁你还在京,先把事情定下来,也不用如何铺张排场,简单点也好,我们先完婚。”
  “可是,可是,我还没问过家中二老,也不及准备娉礼。”
  “放心,我阿耶可以派人去你家中传信告之,至于娉礼婚书等,也来的及!”一边笑着,大娘子一边牵着两个丫头又走远了。
  最后只余阵阵香风犹在,苏八扭头东张西望,哪还见佳人身影,觉得自己好像刚只是做了个梦。
  他伸手掐了自己大腿一下,好疼,看来不是梦。
第1241章
朕又胖了
  洛阳。
  皇帝近来又有些身体不适,军医院长孙思邈诊断皇帝操劳过度,嘱咐皇帝多休息。
  罗成估计自己是血压高,于是也只能减轻工作量。
  一般政务都交给府院宰辅们代为票拟朱批,军务大事交给枢密院和兵部、三衙。
  当然,罗成也不完全放心就这样脱手。虽说有锦衣卫和皇城司为耳目,但皇帝现在依然还是不完全放心下面。
  故此他借鉴后世制度,推出了奏折制度。
  观音婢现在是皇帝的得力助手,每日为皇帝来念这些奏章。
  “义安郡太守罗大恩奏进琉求番子土产芒果等物资。”
  罗成闭目养神,听了后点头,“代朕回复,就说知道了,此等东西不过水果,并无大用,不必太费心送来,且路途遥远,运来也多坏了。”
  观音婢笑道,“这位罗太守为一芒果,都已经前后上三道折子了。”
  罗成也无奈道,“粗野匹夫,本就如此。”这位罗大恩本名胡大恩,原本是窦建德的麾下,后来在马邑大战时率部归降,因归附及时,所以当时得罗成特赐国姓,也算是走了个运。
  不过出身草莽,也没多少文化,打仗倒还行,如今被罗成调到岭南广东道,为义安太守,北面就是江南三藩之一的沈法兴地盘,东面则是琉求(台湾)。
  这家伙到了义安,倒是很认真的整军练兵,弄的很是卖力,可平时很喜欢上折子,还尽是些没营养的。
  在之前,官员有事报告皇帝,使用的章奏表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到了罗成称帝后不久,改成宰相票拟贴黄,所有的表章都先由宰相们代为审阅,再后来又添加了通政司。
  所有官员表章先送到通政司,还要备份抄录副本。然后政事堂贴黄票拟后,又有了翰林院大学士们代批朱笔。
  因此,官员们有事报告皇帝,不论是公事还是私事,不管是谢恩章还是弹劾奏都是公开的,而且还有专门的格式。
  不过这样一来程序多,运转迟缓,二来经手的人多,容易造成泄密。
  同时,罗成又想要听到更多的下面真实情况,所以特意又推出了奏折制度,不但官员可以上奏,甚至许多地方乡贤等名望人物,也都能够直接上奏皇帝。而且这些奏折,不再如先前的表章等一样要经过通政司、要经过宰相、和大学士们,而是直接廷寄,呈达御前,也不用有专门的格式限制。
  并且,罗成还规定了,这种奏折,必须得由奏事之人本人书写,且不得泄露他人,因此这其实就是一种密折制度。
  上奏之人亲自书写,不代笔不外传,呈入宫中后由内侍专门保管储藏和传递,尤其是三品以上大员的折子,更是直接送到皇帝的御案前,优先呈送。
  这些奏折,一般都不会交到通政司、政事堂、翰林院去。但如果奏折太多,皇帝一个人处理不过来,则也会通过身边信任的内侍宦官或妃子们,帮助筛选处理。
  因为奏章没有格式要求,所以在表章上说不清的,或有顾忌不便公开说的,可以在奏折上细细说陈,而皇帝甚至也可以在奏章中详细回复。
  奏折减少了中间环节,效率大增,尤其是这些是密奏,使的皇帝对天下的局势掌握更加清楚,甚至地方与中央,内廷与外廷,道与郡县之间,又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皇帝还能通过这种密折,对于政事堂宰相、翰林院大学士们又多了一重制约。
  谁也别想欺瞒皇帝。
  不过,也有如罗大恩这样的地方太守,奏折上的勤,结果十道却有九道不是什么正事,什么义安近日大雨啊,什么义安最近出了个什么有名的盗贼啊,什么义安最近有个妇人与公公偷情暴露了,又什么臣派人到琉求去贸易,买回来了芒果,什么得到了琉求极好的鹿皮啊。
  诸如此等种种,让罗成很是无语。
  不过也不能说完全没用,各地官员的奏折中,有的时候还是有不少很有用的信息的。比如地方水旱灾情,又或者哪里出现了大的贼匪,又或哪里有人造反了等,往往会有当地十几甚至是数十官员进奏,这就避免有的地方大员隐瞒不报的情况。
  “观音婢,代朕回复罗大恩,问下他最近身体可还好,是否适应了岭南那边的气候,还有,告诉他,朕身体最近不错,就是又胖了点。”
  “陛下,为何要回复这些?”
  罗成笑笑,“你照这样回就是。”
  几句大白话,看似没营养,但却也是一种拉近臣子的手段。罗大恩这种降将,其实一直有些不太自信,所以才会隔三岔五的就是上请安折子,今日送鹿皮明日送芒果的,就是想要秀下存在感,既然如此,那就满足他一下好了,说几句这种朕胖了的话又没什么,但却会拉近彼此不少距离。
  南海市舶使刘朝恩和南海商船使牛承恩也各有奏折上来,“陛下上次询问他们琉求之事,二人都回复说派了人渡海上岛探访明情。”
  “南海商船使牛承恩说他派人与当地的一土著首领接触,用一船货物买下了一处港口,还与当地土人约定要在那里设立交易集市,与土人继续交易,土人很满意,如今他正派人在那里赶筑一座码头,并修建一座堡塞。”
  罗成听了非常满意。
  “这牛承恩还是很聪明,朕点醒了他一下,他立即就知道先建立据点了。很好,跟他说,先别跟土人冲突,让土人占点便宜也没关系,先以交易为名,在那里多买几块地方建立港口码头,修建屯堡据点,若是他们不肯卖,也可以先租。”
  长孙提着毛笔蘸着朱砂开始回复,她的一笔小楷写的非常漂亮。
  “陛下,这流求岛有那么重要吗?”
  “这流求岛可不小呢,春秋称为岛夷,秦称为瀛州,三国称夷州,隋朝称流求,此岛南北七百余里,东西三百里。距离义安郡不过六百里,而距离建安郡南安,不过三百余里,此岛极大,气候也好,距离中原又近,开发了,养活千万人口都不是问题。”
  长孙惊讶,本以为只是个普通的海岛,想不到居然如此之大。
第1242章
罗克用
  虽然皇帝给罗大恩的奏折回复中说流求芒果只是一水果,没啥大用,不必费力送到洛阳来。
  但是当观音婢切开一个,划好了送到皇帝面前时,罗成吃的还是很高兴的。
  “真香!”
  “确实挺好吃的,不比岭南的荔枝、交趾的龙眼差。”
  “云南的香蕉、广西的甘蔗、百香果也都不错。”
  皇帝和观音婢也不继续看奏折了,小两口坐在那里很悠闲的品尝着这水果。
  “陛下,这芒果能在洛阳种植吗?”
  “应当不行,这属于热带水果,这边天气不行。就如桔子在秦岭之南为桔,在秦岭以北就为枳了是一个道理的。许多东西都是这样,比如人参,就只有在北方一带才有产,而茶叶,则主要在秦岭及以南之地产。”
  “那可惜了,臣妾还想着陛下喜欢吃这芒果,就在宫里种几棵树呢。”
  “哈哈,想吃也容易,新鲜的茫果不易吃,可以制成芒果干嘛,还可以让糖厂制成茫果糖呢。”
  “等过几年,平定了江南三藩之后,到时就让军队把流求也拿下,到时在上面修一座行宫,偶尔可以带你去岛上住住。”
  长孙听了这话,真是欣喜不已。
  “谢谢陛下。”
  九月,皇帝下诏。
  庶民男子二十岁未娶妻,女子十五岁以上没有夫婿的,郡县官府安排官媒说亲配对,并由官府按礼节仪式订婚、迎娶。若家穷不能自行聘娶的,由同乡的富家与亲戚资助送亲。
  鳏夫六十岁,寡妇五十岁和已有子而能守节的孤孀,不强求。
  九月初十,广南左都督、交趾太守李袭志奏报,称长流人李幼良在地方谋乱,被捕。皇帝交大理寺定罪,定腰斩之刑。刑部复核通过,于是下旨就地正法,腰斩,不必押赴京师。
  而对于其家眷,皇帝下诏成丁绞,其女眷则许配给边地未婚屯民配为妻。
  稍后,罗成又下诏,允许十八岁以下的子弟,随父兄去就任官职所在。
  九月中旬。
  薛延陀的使者抵达洛阳,他们再次带来了大汗乙失钵病危的消息,乙失钵向皇帝请求让他的孙子夷男回漠北继承汗位,同时请求皇帝能够发兵助薛延陀讨伐回纥叛乱。
  “真珠可汗为何不立自己的儿子为汗,而要立孙子夷男为汗?”
  皇帝在殿上问使者。
  “我薛延陀是铁勒一支,传统便是幼子守业,与突厥人传统的兄终弟及不同。在我们铁勒,年长的儿子成年之后,便要分家,父亲分给他牛羊奴隶,然后自己另过。父亲的家业,到他临终时,就交给他最小的儿子继承,包括他的妾侍等。”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传统,比如汉人讲究的是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度,而突厥人则是以长者继承,如果有成年的儿子就将家业传给儿子,若是儿子还小,就把家业传给兄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1/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