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8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5/1095

  皇帝站在阁楼上,背负双手眺望着前方。
  登临阁楼,站于此处,便能将整个洛阳一览无遗。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圣人又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嘉文,你说这两句话是何意思?”
  身旁的皇太子还没回答,结果倒是十三公主罗淑抢先道,“父皇,儿臣知道,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指治理国家其实跟做菜一样简单。”
  “哈哈哈!”罗成不由的哈哈大笑,伸手在十三公主的头上轻敲了一下,“你跟先生们怎么读的书,这句话的意思可不是简单之意,恰相反,圣人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指的是治国得如煎小鱼仔一样得小心翼翼,否则一不小心不是煎焦了就是煎破了。”
  “可是煎鱼明明就很简单的嘛。”公主不服气的道。
  十三公主是太子胞妹,皇后所出,今年不过五岁不到,但却古灵精怪,十分讨皇帝喜欢,皇帝给她取小名为阿狸,说她跟皇后养的那只狸猫一样可爱。
  太子就要稳重的多,或许是这个孩子承受了不该他这个年纪承受的重担。从他懂事起,就开始被区别对待。
  特别是当罗成登基之后,嘉文也从国公府嫡长变成了大秦的皇太子,年纪虽小,可皇帝给他的东宫就配置了数百官吏,甚至还有直属于东宫的军队。
  足足有一万多人是围着皇太子转的。
  上次嘉文与楚王斗殴之后,楚王被重罚,嘉文表面上没受什么惩治,但那也不过是皇帝在维护太子的名声,可暗里却也对他单独一番狠狠训斥,自那以后,太子更显老成了。
  太子后来亲自出宫去长卿的府中道歉陪礼。
  嘉文已经十岁了,这个年纪说大不算大,但说小也不算小,是已经懂事的年纪。作为自己的钦定继承人,罗成希望自己的太子能够优秀,不说超过自己,起码也得是个守成之君。
  只不过现在看来,他对太子的期望过高,从种种迹像来看,太子嘉文其实只是个很普通的孩子,谈不上什么天资聪颍。
  学文一般,学武也一般,甚至身体的素质都算一般。
  唯一让罗成比较满意的是这个孩子现在还算比较听话,虽然可能做的不好,但很努力的去做,没表现出什么叛逆之心,但罗成又想,也许是孩子还太小,等长大点或许又不一样了。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自己的太子是一个普通孩子的事实,然后便是多给东宫安排一些忠厚能干之人,希望给太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引导。
  “嘉文,朕听说你在崇文馆读书,与馆里同学们关系并不亲近?”
  太子并不是只在东宫读书,罗成为了让太子能够更好成长,特意让太子在皇城崇文馆读书,馆里不仅有皇族宗室子弟,也有皇亲国戚子弟,还有宰辅重臣们的子弟。
  里面学生不多,也就那么百把人,可哪个不是宗室王公子弟或宰辅子弟。
  但太子虽然每旬去上学九天,可却没有跟哪个同学关系较好,这方面他远不如其它皇子们。
  “他们都怕我。”嘉文道。
  “你是太子,国之储君,是君,他们是臣,身份有差别,这是自然的。但你得主动的去化解。”
  罗成道,“我最近让人在洛阳府,挑选了二百名与你们同龄,但出身于普通军人、农夫之家的良家子弟,让他们也入崇文馆读书,他们虽出身普通,但可能天资聪慧,作为你们的陪读,也让你们多了解下外面的世界。”
  崇文馆里全是宗室王公宰相子弟也不好,但让太子去国子监读书也不当,毕竟国子监现在生员极多,洛阳国子监总共有八千多员监生,无数官员将军子弟还有胡人藩国的子弟也都在里面读书,鱼龙混杂。
  “嘉文,学问不仅仅是在书上,更在生活之中。你十岁了,得多接触接触外面的世界和人,哪天你把人情世故弄明白了,你也就真正的成熟了。”
  那些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皇太子就算将来当了皇帝,也往往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皇帝,都是因为他们与实际的社会生活脱节,他们并不真正了解他们掌握的这帝国是个什么样的,更不懂的要如何处理天下大事。
  “算了,现在说这些你也未必懂,记得等那些伴读进来后,主动跟他们接触,交几个朋友。”
  “嘉文,父皇给你买了匹小马,还有只小狗,送给你,你不要假手他人,亲自负责照顾,养大他们。你要跟着学习如何喂马,如何刷马毛,剪马鬃束马尾,将来甚至要自己给马修蹄子钉马掌,你的狗要教会他定点撒尿拉屎,还要教他捕猎看门。”
  十三娘在边上不解的问,“父皇,哥哥是太子,将来的皇帝,为何却要学马夫一样呢?”
  “呵呵,就算父皇是皇帝,可父皇也要自己吃饭啊。就算是皇太子,也不能事事假于他人,现在让他学习喂马养狗,也是锻炼他的能力之一。将来,你太子哥哥还要学习骑马打球、走马射箭,甚至要学习如何赶牛耕田驱马驾车呢。这些看似小事,但都很重要。”
  小十三不解,“父皇,儿臣也可以养小马和狗狗吗?”
  “你不是有狸猫雪花吗?”
  “儿臣也想以后学骑马打球,牵狗打猎。”
  “哈哈哈,好,父皇也给你准备一匹小马一只小猎狗崽子。”
  “谢谢父皇。”
  一名内侍匆匆赶到。
  “圣人,银台司急奏,关外安东急奏,百济联倭叛乱,已攻入我带方郡内,无数高句丽奴跟着暴乱。带方郡内数座屯庄被攻破,数百屯民被杀被掠。”
  罗成皱眉。
  “过年时,百济和倭国使团来朝,不还十分恭敬吗,为何突然就反了?”皇帝甩袖,“召锦衣卫都督贾润蒲入宫。”
  “嘉文,父皇有要事,你带妹妹淑娘在这玩会便回去。”
  “是,父皇。”嘉文应声。
  罗成匆匆下了阁楼,去召见锦衣卫都督贾润蒲,询问为何会有这安东之乱。
第1120章
倭寇
  亿岁殿。
  罗成询问为何安东会出现叛乱,老贾有些无奈。
  “我们也是刚收到的情报,自安东裁军,行营战兵转为驻地卫营后,安东便有些不太安稳,先是高句丽余孽活动更加频繁,然后是百济和倭人也不安份。”
  “别说那些废话,就说为何会突然叛乱,总有原因的。”罗成对安东局势又不是一无所知,之前对高句丽的围剿已经算是阶段性的胜利,后高句丽和后朝鲜两个叛乱朝廷,上到国王下到将军,几乎都被围剿诛杀。
  旧高句丽国境,再没有一个据点堡垒属于叛军。
  而新罗和百济两国也受到朝廷警告,停止了各种小动作,大秦在半岛南面划定疆界,立下界碑。
  新罗和百济皆对大秦称臣进贡,接受册封。
  皇帝在这个时候裁军休兵,正是时候,按理,没有特殊意外,不至于这个时候百济叛乱,还拉上了倭国。
  “其实这事情说来话长。”老贾苦笑道。
  说到底,问题其实还是不是出在大秦这边,先前百济和新罗、倭国海东三国称臣进贡,朝廷对于三国也没有攻击之意,一切都挺好。
  三国向朝廷进贡了大量方物土产,朝廷则也回赐许多东西,这本是皆大欢喜之事。
  问题出在百济使者身上,那位大使回国后,因贪图朝贡之利,回国之后马上就向国王谎奏说大秦要求更多进贡。本来大秦是说百济可以多朝贡,但这朝贡本就是宗藩贸易,他们以朝贡之名来贸易,还能免关税,算是一种贸易优惠了。
  这种朝贡根本不会影响到百济什么,可偏偏那大使贪利,大秦回赐本来是给了百济很多好处的,不但没收关税,甚至还是高于一点市场价收他们的贡物,然后回赐许多中原商货。
  但那位大使却伙同其它使团成员,不但夹带大量私货贸易不说,还把大秦回赐的商货侵吞大半,结果便是百济的朝贡亏本了。
  这还不算,那些百济使团甚至还假传大秦的旨意,本来是要求百济进贡五百童男童女,结果他们要求进贡一千。要求进贡耕牛万头马万匹,说好不限时间,可那使者却要求一年内贡齐。
  如此种种,引的百济朝野惊慌,可百济国王又不敢不从,于是只得下令从民间强征童女童男,强征耕牛马匹,以及诸多贡物。
  国王旨意一下,许多官员趁机又贪污,层层加征。
  结果到后面,居然引发了一出兵变。
  百济朝中有大将不满,暗中联络,发动兵变,结果废了国王,另立了百济王扶余障的一个孙子扶余隆为王。
  兵变夺权之后,百济新朝廷立即下令废除原国王的征贡令。
  而兵变后,不少百济王族和官员们纷纷逃入带方郡,他们向徐世绩哭诉国内叛乱等等,还说那些叛贼不肯尊奉大秦宗主,拒不纳贡云云,还说他们大量收容高句丽余孽,不顾之前大秦的诏令。
  徐世绩听后,当然也是不肯了。
  作为宗主国,大秦有义务协助藩属平乱。
  尤其是情报显示,这百济新朝廷确实公开支持高句丽余孽,另外又拒绝再向大秦称臣进贡。
  为了维护地区稳定,也为了维持宗藩关系,徐世绩于是下达征召令,准备进驻百济边界,防范万一。
  可他的这举动,却让对面的百济叛乱朝廷惊惧不已,认为秦军要出兵南下。这些惊惧的百济人干脆先下手为强,他们一面给高句丽余孽们武装起来,给钱粮给武器,让他们进入带方郡内袭扰,一面又派人去向倭国联络。
  为了能够对抗大秦,新百济王甚至向倭国称臣纳贡。
  倭国以往连诸岛都未完全平定呢,北方的虾夷人都时常做乱,现在百济人居然愿意做藩属臣邦,倭人一下子就兴奋了。
  其实倭人一直以来,都很期盼北方半岛,希望能够进入岛上,可是百济和新罗那也不是吃醋的,防范很严。
  现在有了名正言顺插手半岛的机会,倭人马上就同意了百济新王的请求,立即动员发兵。
  得了倭国的支持肯定后,百济叛乱朝廷于是更是坚决信心了。
  徐世绩那边还没集结完,这边百济已经杀过边界,攻入大秦安东道带方郡境内了。
  “百济王派薛武与高句丽余孽高延儒率一万兵马为先锋攻入带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5/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