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8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9/1095

  十年免税,其实朝廷没有丝毫的损失,因为过去也不曾征到过税。而现在以免税为名,再以散官和私等诱这些人入籍,朝廷摸清他们的底细,修路进去,设立乡里,建立亭部。
  在县城和乡亭,建立市场和墟集,与这些当地人交易。通过交易,也一样能够征到税收,这个税甚至可能比正税还高,更别说,通过贸易,也能赚不少。
  “最关键在于,与这些蛮人达成了眼下的盟约后,我们官府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不受阻拦,而有七十二营府兵打前锋,今后也可以往岭南移民更多的汉人百姓过去。”
  对于治理这种蛮荒之地,罗成其实早有经验,十分好用,就是人口。只要汉族人口能达到一定比例,那蛮子们再桀骜不驯也是斗不过汉人的。而且汉人的扩充速度是非常快的。
  皆因为中原有几千万汉民的庞大基数做依撑,只要取得立足地,有相对安稳的环境,那接着就会涌入大量的汉人百姓,不管是经商的也好,家眷也罢,还是其它,现在岭南汉蛮比例一比数十,甚至许多汉人还是已经与百越混居了许多代的汉民。
  可如果汉民能有个二三十万,哪怕是一郡有个两三万汉人,一个县有个几千汉民,那蛮人就永远也压不过汉民了。
  “只要保持现在这样的势头,维持住安稳,那么十年后,确实就再无翻盘的可能了。不过也不能大意,毕竟几百万的俚僚蛮人,现在他们是一团散沙,所以我们有机会,绝不能把这些人弄的成了团,最后反而过对付我们。”
  “陛下可以召诸酋帅子弟入京,安排他们或入国子监或入内衙亲军,这也算是对那些授了散官的酋帅们的一个优待,同时也可以以他们的子弟为质。”
  罗成觉得这主意不错,可以加强与他们的联系,甚至这些蛮人子弟在中原开阔了眼界,见识了大秦的强大后,也许就不会再轻易做乱了。
  “各地郡学县学,也可以招这些溪峒都老、渠帅子弟入学。同时也不要忘记加强与他们的贸易,岭南的土产很多,过去交通不但,渠道有限,他们的东西不好卖出来,我们现在要加强贸易,把东西收上来,把我们中原的各种手工商品等卖进去,让这些蛮人过上好日子,尤其是让那些酋帅们因为改变过上好日子,这样,也就没有人愿意再回到从前了。”
  不管怎么说,对于那些奚峒蛮们来说,岭南的那些土地,是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大秦说要改土归流,实质还是等于要抢他们的地盘,哪怕他们以前一直名义上隶属中原朝廷。
  不给些利益交换,不让他们感觉到好处,只是强制命令,是不会有作用的,只会引起叛乱和战争,而一个混乱的岭南,并不是皇帝所需要的。
  “在岭南沿海多兴建几座港口,港口增多,既有利于海上丝绸的航海补给和中转贸易,也将是我们控制岭南的关键堡垒。”
  李宪过来。
  “陛下,刚刚接到的消息,铁勒薛延陀汗乙失钵快不行了。”
  皇帝惊讶,“怎么回事,乙失钵正旦时还亲来洛阳朝拜,这才几个月?那时他的身体壮的跟头牛一样,还曾献给朕他亲手猎杀的虎皮啊?”
  “铁勒回纥部叛乱,乙失钵前往征讨,结果被突袭,身中数箭,大败而归,人虽撤回了汗庭,可伤势很重,射中他的箭上甚至涂了狼粪,有毒。乙失钵已经派人来洛阳,请求陛下让他的孙子夷男回去继位,并请陛下派兵帮薛延陀征讨不臣回纥。”
  回纥也称韦纥,是铁勒的一支,而铁勒也称敕勒,最早是居住于北海(贝加尔湖)以南的部落联盟。又因常用车轮高大的车子,因此也称为高车。
  他们算是匈奴之别种。
  薛延陀和回纥都是铁勒诸部中的一支,在隋末时,铁勒诸部在东西突厥中摇摆不断,叛服不常,大业时铁勒诸部本是隶属于西突厥,后来叛乱不敌,于是再投奔东突厥。
  后来在随始毕可汗南征时,为隋将罗成大败,于是铁勒诸部又改归附于隋,听命于罗成。
  罗成立国后,大败南下的颉利可汗,于是依附于罗成的乙失钵便率部趁东突厥元气大伤,开始围攻突厥,抢夺漠北草原的控制权。
  乙失钵以薛延陀部首领,得罗成支持,而建立了薛延陀汗国,铁勒诸部皆臣属于他。
  回纥就是铁勒诸部中仅次于薛延陀的部落,在早前,本来铁勒诸部最强的是契苾部,不过被始毕暗算,于是让薛延陀成了铁勒老大。
  “回纥为何要叛乱呢,请陛下发兵讨伐。”魏征道。
  薛延陀是大秦的漠北藩属国,如今他内部有乱,大秦确实有助其平乱之责。
  可罗成却平静的反问他,“当初始毕和颉利两汗兵败后,乙失钵确实为我围攻漠北突厥,出了不少力,去年又发兵入西域攻射匮,有功。可是如今东西突厥或亡或降,几乎名存实亡,不复为我大秦之危也。可薛延陀如今占据漠北,号令诸部,却拥有二十万帐,这还没算上其它诸部的,仅仅是薛延陀部就有二十万账。这意味着,薛延陀随时能拉出二十万骑来,还不算其它铁勒部众。魏征啊,薛延陀占据漠北,拥数十万众,已经成了一个潜在威胁了。”
  对于国家来说,没什么绝对忠诚的藩属。
  就如东突厥的启民和始毕可汗父子,那是隋朝一手扶持起来的,结果两代都没过,始毕一强大不就要噬主攻隋吗?
  一旦实力强大,必然就会如此。
  如今的薛延陀,确实已经太强了。
  统一漠北诸部,而西域的西突厥现在随着射匮的兵败逃亡,莫贺咄汗虽为西突厥汗,但也仅仅只是一个傀儡而已,西突厥已经被打的没了脊梁骨。
  又有安西三郡,加上伊丽七十二诸侯在,西突厥虽还没灭亡,可也已经不再构成威胁了。
  这个时候,薛延陀其实也就没有了半点其它的牵制和威胁。
  乙失钵这两年其实表面对大秦忠心,可暗里却已经有些跋扈了。他对于铁勒诸部的管控很严,其实就是想效仿大秦,加强汗庭的权威,削弱诸部的实力,他不满足于传统的部落联盟的形式。
  乙失钵的这种行为,其实罗成早看在眼里,甚至已经提起了警惕。
  回纥的反叛,对罗成来说,这是好事啊。
  “韦纥部联合仆固、同罗、拔野古等部落成立联盟,总称回纥,这就是不满乙失钵的专权行为,他们要维护传统的部落联盟制。魏征啊,漠北之地,远隔瀚海戈壁,朝廷是无力直接控制的,若任由漠北出现一个强力的专权可汗,早晚又是一个突厥始毕。韦纥与其它几部联盟起兵反抗,对朝廷来说是好事,漠北若有回纥与薛延陀两个部落联盟,相互牵制,这总好过一家独大啊。”
  魏征怔怔出神,皇帝这番话真是很出骨,但却又道出了国与国之间的本质利害关系。
  与其相信薛延陀会一直忠心耿耿,倒不如让回纥帮忙看着平衡。
  “可我们是薛延陀的宗主,藩属内乱,难道就干看着?”
  罗成轻轻一笑,“你怎么就没转过弯来呢,我们当然不能直接承认回纥,但我们可以打着调解的名义,和和稀泥嘛,手段不重要,结果才重要啊。”
第1112章
老铁枪
  开元五年,五月。
  长安城,西市。
  端午节后,天气渐热。
  西市的市面并没有因为长安城放开了街市,拆除了坊墙而变的萧条。相反,由于西面局势已经稳定,丝绸之路重新畅通,无数的商旅都汇聚长安。
  这是丝路上重要的一座城池,也是如今大秦西部的商贸中心,甚至形成了转口贸易城。
  午时临近。
  长安诸坊的百姓,那些贵族官员府的管事采买,还有许多来长安进货以转贩到他地的商贾们,都涌入西市。
  长安的坊墙已经拆掉了,原来禁侵街开门的坊街上,如今却成了热闹的街市,甚至已经初步形成了几大有名的坊市商街。
  但再怎么样,西市这里依然热闹不减,这里现在是长安甚至是整个大秦关陇地区最大的胡货交易集散中心。
  万国商货,这里应有尽有。
  那一排排的香料店,门口都站着风情万种的胡姬。
  张超走在街上,眼睛都快看花了,脚步都跟不上前面的老爹。爷俩在西市开了一家食铺,但专卖糜子做成的黄馍馍,因为味道独特,馍馍松软甜口,因此深得西市商贩百姓们的喜欢,甚至能跟粟特胡人们的胡麻煎饼有的一拼,并称双绝。
  老爹是个退伍的老兵,一只眼睛打仗时受伤瞎了,蒙了一只眼罩,但身子骨却依然硬朗的很,他以前是个长矛兵,但却用的是一柄家传的缠铁枪,故人送外号老铁枪。
  早年也算是转战东西,当过隋府兵,也造过反,投过杨玄感,跟过李密,又降过王世充,还投过李渊,最后长安城破后,归附了大将军王罗嗣业。
  不过大非川一战,伤了眼睛,于是战后退伍。
  在长安城郊的灞上均了百亩地,因膝下无子,孤独一人,于是便收了一个还俗的年轻和尚张超为继子。
  老铁枪虽退伍了,可那百亩田还在,因此日子还算可以。而这收的继子也是头脑聪明,他有个秘方,可以从湖碱里炼出一种能添加到面食里的食碱,使得面食松软而无酸。
  爷俩在农闲之时,便也做些馍卖,后来名气渐响,于是干脆也来西市租了个铺面,卖起了老铁枪牌黄馍馍,生意倒是很兴隆。
  “三郎,要我说,咱们没必要搭理那人,咱们买卖做的挺好的,没必要卖方子。”
  年轻的张超将目光从一个美妙的波斯胡姬身上收回,赶紧走几步,跟上老爹,“阿耶,那人可是崔家人,他以前也常在咱们这里订馍,最近越订越多,现在提出要买方子,这是东西受欢迎,所以想直接自己做来卖呢。”
  毕竟,到他们这里订,一来他们爷俩每天只能做那么多,不可能有很多供给崔管事,二来嘛,天天来买,肯定比自己做要成本高的。
  老爹却是个保守的性子,觉得现在这样手握着这秘方,每天也能赚他几贯钱,就很好了,知足常乐吗。
  不过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
  “阿耶,咱们的铺子还是太小了点,我打算等卖了这方子,拿这笔钱干脆把我们那铺子买下来,然后开个饭馆儿,到时肯定能赚更多。有钱了,咱们就在灞上起个三间九屋的大窑洞,再带个大院儿,买上一头牛再买匹马,再买匹骡子。到时,老爹你把七婶也娶进门,日子可就红火多了。”
  老爹听了呵呵一笑,“你娃就是想的多呢。”
  爷俩到了西市自家铺面,今日因为要谈生意,所以便干脆歇业一天。
  崔掌柜的早已经在那里侯着了,这位崔掌柜是清河崔氏族人,不过因是旁支庶出,因此便给长安县的功曹参军事崔善福做了外府管事,负责经营崔家的一座酒楼。
  这崔掌柜的胖胖圆圆的,本事还是很不错的,借着崔家这块招牌,把座福满楼经营的红红火火,整个长安都有一号。
  虽说如今五姓七家不比早年,但总归还是千百年的名门高族。
  崔胖子一见到爷俩过来,笑呵呵的上前。
  “老铁枪、三郎,你们爷俩可是已经想好了?”
  张铁枪便道,“崔管事若要买也行,但具体的要跟我儿谈。”
  “放心,总不会让你们爷俩吃亏的,我可是愿意出五百贯来买呢。”
  年轻人面皮白净,脸带微笑,不过倒是不急不缓的。
  “崔管事,到里面谈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9/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