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8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7/1095

  刘仁轨拱手告辞。
  下山时,刘仁轨沉着脸,他来前还是低估了这些僚人的势力,这哪是什么怀德县,明明就是罗窦峒蛮的土国。
  以后的日子,估计不会轻松。朝廷的态度是很明显的,平定了宁氏等的叛乱后,肯定是要进一步编户齐民的,不可能让这岭南的俚僚人土人这么脱籍在外。
  只怕不久后,又将会有战争的。
  一想想这怀德的县城,就相当于是一个汉人村落,或是一个商人交易点,这真要罗窦蛮打过来,如何能守?
  先建好怀德营堡,点齐怀德营五百府兵。
  重回到县城,之前被掳走的那些人,不由的哭泣,纷纷再次向刘仁轨拜谢,有些人甚至跪谢。
  “无须如何,你们也是朝廷的子民,又皆是汉家子弟,我与你们皆为同族同胞,如今我又是你们的官长,自然得解救你们。这一切,都是朝廷之恩,是陛下之恩,你们当记住。”
  说完,刘仁轨当众提出要点选府兵,并宣布了条件。
  没想到报名者踊跃。
  “阿发,怀德县就这么一处汉民定居点吗?”
  “不止,除了县城这几百户人,还有三处汉民屯垦村子,也多是一二百户人。”
  刘仁轨这次只带来一百多个兵,因此他还需要在当地点选三百来人。来前,李靖特意召他谈过,说起点选府兵要慎重挑选,一定要符合皇帝所定的规矩。
  府兵宁缺毋滥,不能混进那些罪犯贼囚,地痞流氓,藩人俚僚进来,得保证是良家子弟。
  还没有军营,于是刘仁轨直接先把府兵带进那大村子一样的县城,然后直接占用了原县衙等公廨仓库等,又把属于原冯氏家族的房屋商铺等充公。
  进了县衙,派人查看了下衙门仓库等,发现到处空荡荡的,干净的老鼠都没一只。
  一切得重新开始。
  “刘校,报名的人很多,我们严格按陛下的要求筛选后,得到一百一十多人,都是年岁在二十一至三十岁之间的青壮,且都是良家子,良籍子弟,无犯罪记录,非不良人。”
  “很好,通知他们,明日我亲自考选,只要身体本事能再通过,他们就是朝廷的府兵了,每人都能分到一百亩军田。不过他们得交一笔钱,用于军府为他们统一订购武器装备。”
  每个府兵都得自备装备,自备的是个人装备,但这个自备不是自己去购买打造,而是要按照各自的兵种所需,统一上报,然后由军府为他们统一订制制式的装备。
  不论是横刀还是弓箭都是如此,要不然,那武器就会五花八门乱了套,甚至没有了标准。
  这初次置装的钱并不少,对于普通人来说会是很大的负担,因此点选府兵首选家殷,然后丁多,再次强健者。
  刚刚刘仁轨查看了一番,发现之前的县里,虽然真正的户籍人口才那么几百户,但是冯氏家族和县衙占有的田地却不少,如今这些田地自然都是要入官归公,正好用来授给府兵军田。
  每名府兵百亩军田,另外军官还另给职田,将来若立功受勋,还要发给勋田。
  五百府兵,军田起始就要五万亩,好在这边虽算山区,可田却不少,主要还是人比较少。
  “等军府建立后,还当推行军屯,府兵训练之余,也为军府垦荒屯种一些田地,为营中之用。”
  这也是各地府兵,尤其是边地府兵普遍实行的政策。
  “这几天抓紧时间跑一下其它几个村子,争取尽快把五百府兵招齐,若是不够,就去其它郡县招募,只要肯应募,我们一样在这里给他们百亩军田,甚至还可以给外郡县应募的府兵一笔额外的安家费用。当然,条件是硬标准,绝不能更改。”
  阿发则带着一群土人,在带领人清理县城市场,准备恢复市场商铺,重新对俚僚人开放市场交易。
  “阿发,阿发!”刘仁轨大声喊叫。
  阿发一头汗水的跑来。
  刘仁轨看了眼他,“阿发,你现在也是我大秦朝廷地方官府的吏员了,以后还是把头发蓄起,平时也不要总打赤脚光背的,有损大秦官府形像嘛。”
  “刘校教训的是,小的回头就改。”
  “阿发啊,你赶紧再跑一趟高凉郡,去海边的吴川港,你拿我的信去,赶紧加运一批盐过来。”
  僚人都是不服王化者,现在刘仁轨也没办法强逼他们归化,思来想去,在怀德营堡筑成之前,在怀德营五百府兵训练有成之前,他不宜乱动。
  可也不能什么都不做,想来只有把县里的市场先给恢复,甚至要搞的有声有色,用盐等商品,吸引山上的僚人前来交易。
  他在羽林宫受训的时候就听皇帝教导过,要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如果只是井水不犯河水,那么他永远是两眼一摸黑,真打起来,会很难。
  不如趁现在关系还好,通过县里的市场,与这些僚人多接触接触,多了解一些。
第1109章
会盟
  李靖回到了南海城。
  现在他每天忙的都只能睡两个时辰,作为岭南三道经略安抚使,宁氏等人的叛乱虽平定了,可善后之事并不容易。
  除非朝廷能够效仿前朝,对岭南也实行羁麼制度,不编户,不量地,不征税赋,不设军府,任命那些俚帅汉豪为郡县官长,每年只收点象征性的进贡。
  这终究是不可能的了。
  “岭南自汉朝起,虽列入中央版图,可不列入朝廷户口统计,也不征税赋,至如今七八百年了。”
  郡中官员对李靖道。
  “岭南三道有多少汉人呢?”
  “不满十万人。”
  “那岭南三道有多少俚僚蛮人?”
  “这个没有确切的数字,因为从不曾有过正式的统计,但预计有不下二三百万人。当年冼夫人执掌冯冼两家的时候,就统领千峒,数十万人口。而冯冼两家也不过占据两三郡之地而已。越往西,俚僚蛮越加多,也越不守王法不服教化。”
  李靖点头,这么说来,岭南蛮人起码是汉人的二三十倍,甚至更多,而就算是这十万不到的汉人,也有许多其实是早已经与百越不知道混居多少代了,他们许多人甚至跟那些熟俚没什么区别,一样的断发纹身,说着白话。
  如今朝廷虽在岭南设立三道,置二十郡,上百县,可也仅仅是光有个架子而已,除了对南海郡、桂林郡和交趾郡因为是历朝控制岭南的中心要害之地,所以才控制力较强些,其它地方,根本谈不上什么统治。
  “如今七十二个府兵营已经都部署好了,接下来是修营堡,实营兵,建驿站,军事这块,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不过如果我们连那些蛮人有多少都搞不清楚,那接下来的改土归流也休提。”
  清查户籍,绘制地图,这是统治的基础。
  就如兵临城下,被迫投降时,也一样要先献上户籍图册和山川地图一样的道理。
  “宣帅,岭南三道,溪垌成千上山,更有无数溪峒联盟,大的上千家,小的几十峒联合一起,这些僚俚各据山岭与溪谷之间,以前都互不统属,仇杀不止,如今只怕未必肯服王化啊。”
  李靖却不理会这个。
  “冯陈宁等族在岭南也不过几代人,可他们不也各令一地的俚僚顺服?”
  “宣帅,就算如冯氏联姻俚人首领冼氏,可俚人也并不因此就归籍啊。”
  俚僚不肯入籍,因为入籍就意味着要缴税纳赋服役。
  “得想个办法!”
  连户口都掌握不了,那接下来其它都休谈。
  “这个,派人前往各溪峒联盟,去通知那些大小酋帅、都老们,让他们前来南海,就说本帅代表朝廷,要与他们会盟。”
  “会盟?”
  “前来者,本帅将代表朝廷授他们官阶,不来者则为对抗朝廷,心怀不轨,本帅将率兵征剿。”
  一众官吏都愣住,不是说不再给这些酋帅们授官们,怎么现在却又要授官?
  “此官非彼官,只是散官阶而已,非实授职事官也。”李靖解释道。
  散官和职官还是有极大区别的,散官只是相当于一个品阶,享受相应的一些待遇和特权,而职官则是相当于管某一块的事务,因此一个是阶一个是职,有职方管事。
  对这些自称为渠帅也好,都老也好,酋帅也罢的俚人首领,朝廷绝不会再轻易授他们太守、县令等职,但是授他们点文武散官阶倒不碍事。
  “那会盟谈什么呢?”
  “就以本帅要为诸溪峒调解旧怨,为他们划定边界为由,召他们前来。”
  只要这些大小溪峒联盟的首领来了,坐到了一起,李靖就有机会。
  以调解为名,与他们会盟相商划界。到时还可以以通商交易为名,组织下这些溪峒酋长,让他们协助修几条路。
  “慢慢来,我们不急于求成,本帅已经向陛下请得旨意,只要这些俚僚蛮肯归附入籍,那么朝廷就会承认他们所占之山林田地,并免除他们五年之两税,五年后,还可以再半税五年。”
  “宣帅,就算是免税十年,他们也未必会愿意,毕竟他们以前从不纳税的。”
  “别急着下结论,一步步来,朝廷自今年起,将免除各地溪峒酋帅的进贡,不需要他们再纳半点土产方物了。”
  有一个年纪较大的八品官坐在那里听了半天,倒是想到一个不错的主意。
  “宣帅,俚人擅渔,僚人擅猎,也多少会点耕种,不过技术落后,刀耕火种,甚至多不会牛耕。我觉得朝廷若强制他们入籍,会适得其反,不如诱之以利。比如说,愿意入籍者,朝廷不但承认他们原有的田地,若其田地一户不满百亩,我们还可以给他再划一块荒地给他们为永业,凑够一百亩。”
  “另外,只要入籍后,还可以由官府派人去指挥他们使用牛耕,以及售给他们更好的农具,甚至是,入籍后的俚僚人,若是家中有年过六十者,或年未满十岁者,官府每年都可以免费发给他们一些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7/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