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8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1/1095

  此时的岭南之地,其实很野蛮落后,正是所谓的五岭之南,人杂夷僚。除了南海郡(广州),桂林郡和交趾郡这三个沿海港口或入岭要地,在魏晋以来,一直都是中原王朝控制岭南的关键要害之地外,其它的郡县,尤其是山区几乎没有控制力,而在岭南西道之地,控制力更弱。
  正因此,长期在此实行羁麼制,这就跟朝廷对于云贵地区一样,是没有什么实际掌握力的地方。
  去年朝廷在西北大战之时,宁越郡太守宁长真、合浦郡太守宁道明、永平太守宁纯还有永熙太守冯暄,还有郁林郡太守谈殿等人就多次密议相商。
  都是欲摆脱秦朝对岭南的进一步控制企图,想要回到各自为王的时代。
  后来宁纯反对起兵叛乱,退出了这个联盟,而高凉郡的冯盎也根本不愿意与他们密谋。
  为了试探朝廷的态度,于是才有了年前这次的进贡改朝贡。
  皇帝直接拒绝了他们的朝贡,消息传回岭南,宁长真等便开始加紧密谋,情报传到洛阳这边,罗成也是在加紧部署。
  不过还没有等李靖返回岭南,结果锦衣卫就急奏岭南反。
  合浦郡太守宁道明率先在合浦起兵,紧接着永熙郡太守冯暄也起兵响应,然后在岭南与冯家齐名的俚僚酋帅谈殿也率诸溪峒蛮起兵。
  短短时间,两广交界之处的宁越、合浦、永熙、永平还有郁林五郡,大部份城池就沦陷了,许多溪洞的俚人僚人被煽动起来。
  皇帝接到急报,不得立即又召见李靖、李袭志和冯盎等人。
  “诏授李靖为广东道左都督指挥使兼南海郡太守,诏授冯盎为广东道右都督指挥使兼高凉郡太守,诏授李袭志为广西道左都督指挥使兼桂林郡太守,诏授丘和为广南道左都督指挥使兼交趾郡太守。”
  因为宁纯和陈龙树两个酋帅不肯同谋做乱,因此皇帝又下旨,授封宁纯为永平郡太守加广西道右都督指挥使,授封陈龙树为苍梧郡太守加三品大将军武阶。
  “岭南的形势比较复杂,汉俚杂处,但不管什么情况,都坚决不能容忍这些人的叛乱。你们马上返回岭南,先率兵收复诸郡的城池,然后再进入云雾云开大山围剿谈殿等俚僚,这一次,要彻底的讨平这些叛贼。”
  匆匆把李靖等人派回去平乱,罗成也不由的头痛不已。
  想要休养生息,想要缓缓劲,可这些人就是不给机会啊。
  都是盯着朝廷,一见朝廷元气大伤,都想趴上来吸几口血。
  不过李靖等南下时,皇帝还是没有再调拔兵马给李靖。李靖也说凭岭南之兵,足以平乱。
  而罗成也不想在江南三藩未平之前,千里迢迢的绕圈调兵过去,太麻烦了,耗费太大了。
  李靖几年前猛龙过江,都能平定岭南,现在有了几年的经营,相信定能平定叛乱,也许会多花点时间,但罗成也管不了了。反正岭南那个地方,这几年就没有什么真正的税赋收上来,靠的也就是南海港和交趾港还有桂林城,这三座控制在手的关港之城的税赋和海贸易市舶之利。
  这次皇帝让李靖转任南海太守,亲自坐镇南海郡,也是要保证这座南海沿岸的第一大商港,这可是罗成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刚有点模样,绝不能让叛军给毁了。
  至于说信任宁纯、冯盎,那也是不得已的情况。
  “真是多事之秋啊,就不能给朕三五载的时间吗?”
  又是一夜过去,天刚亮。
  “陛下,皇城司提督求见。”
  “宣。”
  李宪有些匆匆而来。
  “陛下,熊出手了,象雄人对吐蕃使馆突袭,他们趁着这些天金吾不禁,城坊门夜间也不关闭,街上整夜的花灯和夜市的机会,于凌晨之时突然袭击使馆,幸好我们早有防备。”
  “就说结果吧,抓了多少人?”
  “总共有一百多个象雄人参与袭击,还有数十个胡人佣兵,另外事后我们还抓捕了几十个接应掩护的。”
  “吐蕃使馆里,吐蕃武士死了三十余人,伤了二十多个,吐蕃使者噶尔东赞也受了点轻伤,赛玛噶公主只是受了一点惊吓,未被伤到。”
  “能证明袭击者就是象雄人吗,可否能证明他们是李迷夏派来的?”
  “陛下,吐蕃人能证明袭击者中有李迷夏的部下,被俘者中也有人招供是李迷夏派来的。”
  罗成点头。
  “很好,我们想要的都有了,现在把骞玛噶公主接入宫来吧,至于吐蕃和象雄,让他们狗咬狗撕咬去吧!”
  这两条狗撕起来,也能省他点烦心事,罗成揉捏着太阳穴,最近烦心事太多了,能少一桩也是一桩。
第1072章
同室操戈相煎急
  “我姬姓宁氏根系中原,源于周族。远祖康叔,为周武王同母弟,先封于畿内康地。武王灭商建周,后封于殷墟,创立卫国,定都朝歌。传至十世卫武公,封其幼子季亹(wei)于甯邑,厥以后以邑为氏,此乃我宁姓起源也!”
  郁江畔,永平郡城中,永平太守宁纯身穿绯色圆领官袍,头戴梁冠,慷慨激昂。
  宁氏家族曾为中原大姓,后来在南梁武帝之时南下,被梁武帝安置到了当时还很落后蛮荒的宁越一带,当时为钦州。
  最早带着宁氏族人南下的是宁逵,从他起,如今宁氏已经经过了三代。从最早宁逵下江南时只带着些族家丁奴仆来拓荒,到现在,宁氏已经占据了几乎整个北部湾地区。
  历经陈代梁、隋代陈,再到秦代隋。
  宁氏都牢牢把握着北部湾一带的控制大权,关键就是他们在这里几代经营,不但有威望,而且还有私兵。
  到隋朝时,宁逵去世后,宁猛力袭父职任安州刺史,他是个很有野心之人。继任安州刺史之后,他派自己的弟弟宁暄带兵进驻合浦大廉洞一带,开辟新县,扼住东南沿海。
  在当时的北部湾,虽然版图上也设立了州县,但实际上这里主要都还是俚人、僚民,他们不服教化,不为编户。
  宁暄带着部众前来开发时,这里还是无人管辖之地,尽是俚僚。宁暄到来后先是与当地溪垌首领们谈判,然后对不肯归附的溪峒用兵,又拉又打,终于威服俚僚,然后动员他们下山,开荒种地,下山建村寨,并建立新县大廉县。
  后来陈朝灭亡,隋接管岭南,知道宁暄在这一带的实际统治后,便干脆授命其为合浦郡太守。
  开皇十八年,宁猛力之子,宁越郡太守宁长真又以同样的方法,在宁越北部开辟南宾县、遵化县。
  初时,宁逵南下时,只据有一城,后来宁逵死时,已有五县。而到宁猛力、宁暄兄弟俩时,已经又新开辟了十一县。
  到宁猛力之子宁长真,宁暄接掌宁越与合浦二郡后,又各开辟了数县之地。
  于是整个北部湾地区,尽纳入宁氏管辖。
  宁氏与俚僚关系也十分不错,又拉又打,各溪峒臣服,朝廷甚至把宁氏直接称为俚帅。
  这与岭南另一大豪帅冯氏差不多,当年冯氏也是在梁南时南下,本是北燕皇族,灭国后南投,被安置在新会一带。
  最初之时,令不出城,后来冯氏与岭南俚人大族冼氏联姻,从此冯冼两家世代联姻,冯氏也从新从南移到高凉一带,取得当地俚人支持后,冯氏势力迅速扩大,统有数州郡之地。
  因此在岭南东西两道之间的大山两边沿海一带,西面北部湾是宁氏地盘,东面沿海是冯氏地盘,而海南岛也是隶属于冯冼两家的。
  冯家对海南岛的开拓,可以说让脱离中原王朝六百余年的海南岛重新归入华夏版图,汉初时,海南岛属于南越国,后来汉武帝灭南越,在海南岛上置县,可不久后,岛上俚人叛乱,此时汉朝干脆弃县,于是此后数百年便一直脱离中原王朝统治。
  直到大业六年,隋朝才在冯氏统治海南岛的基础上,置珠崖郡,立十县,此时离汉元帝弃海南岛已经六百五十年了。
  冯宁两家,宁氏向西不断开拓荒原,而冯氏则不断向南开拓,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的俚人征收。
  同时两家因同样的出身,因此相互结盟,也是世代联姻,共同支援,一起征讨俚僚,数代人的努力,在岭南开拓的效果极强。
  可以说,在此前,朝廷对岭南之地,也就占有几个据点,其余的地方实际都是俚僚羁麼。
  但经过冯宁还有陈氏等这些南下豪帅们的开拓,岭南之地新开辟了数十上百的县。
  在隋朝统治岭南的那短短二十来年时间里,对于岭南的控制是进一步加强的,但依然还是主要依托这些地方俚帅豪强们,授任他们为地方太守,并给予他们自己选拔任用官吏的南选特权。
  甚至他们各个都有自己的军队。
  在隋文帝和隋明帝期间,虽然岭南也有叛乱,但最后都是边打边拉,最终还是回到了旧状态,而岭南这些俚帅们对朝廷的回报,则是每年进贡,并且在隋朝需要用兵黔中或是高句丽时,也各发兵随征。
  比如杨广征高句丽时,岭南就发了三万兵,其中大部份是宁冯陈各家凑起来的。
  隋末,岭南八大势力割据,互相攻打,最后罗成派李靖南下,打通了交趾罗艺与桂林李袭志之间的阻隔,然后又劝降了冯盎,最后宁氏也率兵归附,岭南平定。
  此后几年,大秦对于岭南可以说动作不大。
  基本上还是以岭南俚帅们担任各郡太守,并以他们的子弟为县令等,以安抚为主。但近年朝廷欲废除南选之制。
  所谓南选,便是岭南的官吏铨选任命不经朝廷中央吏部,而是由各地太守自己选拔任命,这是以前的惯例,但对秦朝来说,不可能一直这样南选,否则岭南永远只是那些俚帅们的地盘。
  朝廷刚准备要废南选,结果岭南各家就不肯了。
  隋末战乱中,各大势力都受到了不少冲击,可宁氏和冯氏却没多少减弱,相反,还因其地理位置,以及归附的早,势力反而有所增强。
  比如此时,宁长真为宁越郡太守,宁长真的侄子宁道明为合浦郡太守,堂兄弟宁纯则为永平郡太守。
  宁道明是宁长真之弟宁贙之子,宁贙早年也是一员猛将,曾经率冯氏兵马跟随隋军征讨过林邑,也北上苍梧讨过叛军,因功封朝散大夫,后来合浦郡太守冯暄病逝,便由他接任了合浦太守一职。
  当时的宁纯还年轻,于是由堂兄接任,也是正常。
  后来宁氏又向北开拓数县,大秦接掌岭南后,因宁氏有功,便干脆授宁纯为永平太守。
  今年,宁贙病逝,宁氏照例请封其子宁道明为合浦太守,朝廷却并没有同意。
  宁道明干脆在合浦自称太守,实际上已经逾越了,他接着又搞出朝贡合浦大珠之事,已经挑战了朝廷的底线。
  而永平太守宁纯与宁长真是堂兄弟,却是宁道明的叔父。他认为这合浦太守本来在宁贙死后,当由他来继承,合浦郡可比永平郡大的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1/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