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8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6/1095

  宁民坊内原建有兴龙寺,占地很广,不过在皇帝佛道改革后,洛阳城中所有的佛寺道观都尽迁出城,兴龙寺也就废弃。
  不过与其它城中寺观多改为官署仓库不同,兴龙寺却一直是一处闲人不得靠近的地方,显得十分的神秘。
  一般人都不知道这处废寺是作什么的。
  只知道这里常年有兵士把守,远远的就不能靠近。
  甚至在洛阳城的舆图之上,都没有标记。
  这里,便是大秦重要的情报特务衙门,皇城司。
  皇城司自设立起,便没在皇城中办公,皇城里也有皇城司的司衙,但那里却不是真正的皇城司办案之地,那里不过是皇城司提督日常坐班之地,真正的司衙,其实是隐藏在这座废弃的兴龙寺中。
  这里靠近城南正门,又近西市,往来方便,地方也宽广,因此由皇帝钦点做了皇城司的办案之地。
  “熊已出动。”
  在皇城司提督李宪的面前,站着一位脸上带疤的汉子,他身穿皂衣,叉手行礼。
  “吐蕃使团刚一入京,熊就出动了,看来情报无误。”
  “提督,吐蕃下榻之处,有三百吐蕃武士护卫,这些吐蕃使者虽没有了武器,可力量也不弱,象雄人想要袭击吐蕃使馆,只怕不易。”
  “象雄使团入洛阳时,都经过了登记,他们的随身武器也全都暂时上缴,不过象雄王也不蠢,他们要动手,还敢在洛阳城动手,就是有全盘的计划。他们不会公然的以使团护卫去袭击吐蕃使团。”
  “赵千,你查到了多少?”
  被点名的那名带疤汉子是河南县不良帅,统领着洛阳城西半城的不良人。听着好像很高大上,不过却是上不得台面的不入流顶层番役,这些人隶属在县尉和法曹之下,相比起普通的衙役,不良人多是本地出身,而且还是有过劣迹的一些原地痞混混无赖等,朝廷招这些人到衙门下办事,主要是看中他们熟悉街面,了解当地的情况,因此配合办案能提供很大便利。
  但朝廷虽用这些人,却又对他们很看不起,甚至朝廷不禁胥吏参加科举,不禁胥吏点选府兵,可却偏偏禁不良人参加科举点选府兵。
  说到底,不良人永远只是一些编外的帮闲,连捕快都算不上,也没有什么大的前途。
  当然,能成为公家人,还是多少会有一些权力,以及一些灰色收入的。
  不良帅便是管理这些不良人的,相当于协警队长,但又有些不同。
  洛阳城与长安城一样,一城两县,长安城是长安和万年县,而洛阳城则是洛阳和河南两县。
  作为管理数十万人的两县衙,不比寻常郡县城池,确实情况复杂,因此特有不良人队伍,协助官府办差。
  而洛阳作为京城,又不仅仅是有两县衙,洛阳和河南县上面还有个洛阳府衙,洛阳府衙之外,又还有锦衣卫、皇城司以及金吾卫、御史巡院等各个衙门,都有职责参与管理。
  而作为奔走在第一线,对街面情况了解,甚至超过街铺武侯、巡街金吾卫、守门监门卫的不良人,自然也就得听命于各方。
  皇城司召河南县不良帅赵千前来问话,他就马上得跑过来,交待给他什么任务,他也不敢有半点推脱。
  “从年前到现在,进入洛阳的象雄商队有十几支,除此外,入城这么多胡人商队中,肯定也有象雄人。不过要想一一查清楚,只怕不容易。”
  李宪冷哼一声,“你还漏说了一点,除了象雄使团中的象雄人,以及其它胡人商队中的象雄人外,还会有象雄人假冒其它胡人身份进入洛阳,他们可以伪装成粟特商人,也可以伪装成高昌商人,还可以伪装成吐蕃商人,都有可能。”
  “提督高明。”赵千赶紧拍了记马屁。
  一名档头道,“提督,象雄人欲向吐蕃使团动手,究竟意欲何为?难道象雄王李迷夏欲劫夺吐蕃公主?如果是这样,那他为何不在半路劫持,非要等吐蕃公主入了洛阳才动手呢?”
  “也许,象雄王只是因吐蕃王把他的未婚妻吐蕃公主改送到大秦,于是暗中生怒,欲杀死公主?”
  李宪捏着没有半点胡须的光溜溜下巴。
  “不管象雄人意图何在,但现在他们的举动却很明显,他们已经盯上了吐蕃人临时下榻之所,肯定是冲着吐蕃公主去的。吐蕃公主如今已入长安,陛下将在上元节后派人迎公主入宫,若是让象雄人劫了公主或杀了公主,那都会是一件大事,到时我大秦与吐蕃的关系可能要出问题,甚至有损我大秦天皇颜面。”
  李宪可不管吐蕃赞普曾经把赛玛噶公主许给了象雄王李迷夏,总之现在吐蕃公主已经被吐蕃赞普送入洛阳和亲,这位公主是吐蕃与大秦宗属关系的见证,无论如何都不能出事。
  “要不干脆全城搜捕捉拿象雄人!”
  “愚蠢,象雄王李迷夏刚向我大秦朝贡,愿为藩属,已达成了青海经象雄抵天竺波斯的丝路协定,陛下很看重此事,如果我们现在就到处捉象雄人,这如何向陛下交待?”
  李宪知道,现在锦衣卫肯定也在查这个案子,甚至金吾卫、洛阳府等也在开始侦察此案。
  上次李宪检举锦衣卫都督张都督的张亮自尽,李守素罢相,可以说让皇城司名声大噪,但与此同时,皇城司跟锦衣卫的关系也就彻底的僵了。
  如今锦衣卫由贾润蒲接掌,虽然这位皇帝的老伙计上任之初就主动的来皇城司拜访过他,但他很清楚,以后锦衣卫与皇城司的关系都不可能会好了,必将水火不容。
  这次案子,若是皇城司没办好,让锦衣卫办好了,估计够他们笑话了。
  “盯着吐蕃使馆,最好是想办法安插点人进去,我要随时掌握吐蕃公主的形踪动向。”
第1064章
请兵未成反被削
  “圣人请贾帅过去。”
  老贾坐在那里打着瞌睡,一名年轻内侍小声的唤醒他。
  “哦,陛下忙完了?”
  “还没有,现在正在见朝鲜回来的徐帅,下一个就到贾帅了。”
  老贾便站起来,整理了下衣袖,拍了拍身上烤火时落下的一点炭灰,又把帽子端正,“劳烦引路。”
  亿岁殿中。
  安东道右都督兼带方郡太守徐世绩一身紫袍玉带,正站在一副朝鲜沙盘前为皇帝讲解着。
  “陛下,只要给臣十万人,不,三个军,并保证后勤粮饷,臣便可三年之内灭掉百济。”
  可皇帝却只是摇头。
  “两个军也行。”
  皇帝依然摇头。
  “一个军的话,就有些吃力了,必须得有宋帅配合。”
  罗成伸手拍着徐世绩的肩膀,“茂公啊,我知道你这两年在朝鲜半岛很辛苦,也很用心,当初调你去带方郡时,那里还一无所有,尽是些高句丽余孽,你这两年表现的可圈可点,不仅仅以汉城为中心,把带方郡成功的稳固起来,而且到现在为止,已经建立了十三座城池,一百多个移民屯堡,如今带方郡下辖五县,拥有驻军两万四,移民三十余万,屯田奴十余万,可以说,都是你一人之功劳啊。”
  蓄起了长须的徐世绩闻言,连忙道,“这是陛下定策有方,中枢全力支持,前线宋帅关照,又有将士们的用心,方有此结果。”
  “茂公啊,据锦衣卫回报的消息,现在乐浪和带方郡,都还有许多高句丽余孽?”
  这两年,朝廷对于朝鲜半岛上的用兵从没有停过,只是没有过去的规模,只以宋老生和徐世绩两人各统一军,一军镇守一军进剿,宋老生安稳后方,徐世绩大胆推进,两人配合无间,没有半点矛盾。
  高句丽人建立的所谓后高句丽和后朝鲜,也都在徐世绩的围剿下灰飞烟灭,但直到如今,高句丽人的反抗依然没有停止,甚至还有不少靺鞨人也跟高句丽联络往来。
  更别说,这后面始终少不了百济和新罗两国的身影。
  “一些顽固贼子,臣定会剿灭他们。”徐世绩认为正是百济和新罗对朝廷阳奉阴违,暗里支持这些高句丽余孽,因此才导致一直到现在都还有许多高句丽余孽不肯放弃抵抗。
  “有反抗是很正常的,我大秦早就对这些高句丽人下了掳掠为奴之令,不想当奴隶的人肯定有,只是现在情况确实不太寻常,这些高句丽人虽然如今已经没有了土地城池,可却完全转为了地下,跟我们打起了游击,甚至暗中联络那些奴隶闹事。”
  “不过呢,朝廷上次在西面用兵,耗尽了府库,今年这个年全靠着发了五千万贯的债券,包括你们安东道拔下的那笔款,也都是用的这钱。打仗,就得要钱要粮,一用兵,就得有军械补充,还得赏赐将士、抚恤阵亡和伤残,每一项都得要钱啊。”
  “茂公啊,前几天朕跟与枢密院和兵部商议,要裁撤北衙禁军和内衙亲军的数量,北衙禁军现在是近三十万,要裁减一半多,北衙十二军,每军只保留一万二千人。内衙的十六军府,也要裁减到每军府九千人。”
  原本光北衙就有二十八万多人马,现在则是北衙和内衙合起来二十八万多,加上皇帝那支天子门生的羽林军,加起来总共也就保留三十万。
  “陛下,天下未定,四边未靖,为何就急着裁军罢兵呢?”徐世绩惊讶。
  “大秦不还有南衙十二卫的在编府兵嘛。”
  府兵也是这次计划削减范围之内,原本大秦在各地设立军府,大府一千二,中府一千,下府八百,原本府兵总数能达到八十余万。
  但这次朝廷计划要削减部份军府,将军府数量削减到五十万左右,最基本的府,也将改成营。
  五百人一营,全国编设一千个营,分辖于十二个卫。府改营,也是因为现在秦军军制本来就是以营团厢军的战斗编制为主,没有什么驻兵编制,故此,府兵基础单位为营,也利于打仗。
  虽然营以上也还有团厢军的编制,但平时团厢军各单位只保留基本的一些军官,并不统辖下面的各营,只有到打仗的时候,按需求才充实起需要数量的团厢军,组编成军,出兵做战。
  三衙,北衙近十五万,内衙近十五万,南衙五十万,加起来八十万军队,确实也不算少了。
  不过如今大秦的边疆极广,且边疆并不稳定,作战需要大,如果仅有八十万军队,其中有大半要部署在边疆,另外大半还要部署于六京这样的重城,剩下的就没多少人了。
  这不免就有点守外虚内。
  “陛下,如果是军费原因,何不减少北衙和内衙之兵,多点府兵?”徐世绩道,府兵自备装备,不需粮饷,闲时为民,战时为兵,军费开支确实少。
  “府兵打仗虽是自备装备,但府兵打仗立功得授田,如果朝廷都是府兵,多打几场仗下来,就无地可授了,就算暂时还没问题,可几十年后,这必然会成为一个大问题,到时无田可授,无官可得的府兵,谁还愿意当呢?那时大秦又要如何维持?”
  眼下朝廷的北衙和内衙以募兵为主,看似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军费,但募兵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只要钱,不需要赏田地。
  而田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哪怕朝廷不断对外扩张,可扩张也是有限的,达到一定极限之后,想扩也难。
  历史上唐朝的府兵为何崩溃,关键还是因为用兵频繁,战事不断,府兵得常年在外征战,耽误了家中生产,可打仗立的功,该授的田地、官职,朝廷却无法再兑现,于是府兵破产,再没有人愿意当府兵了。
  “高句丽人已经再无一座城池,接下来安东道就要从战时状态转为正常状态,乐浪和带方的两军,要转为卫府驻军,兵部计划给你们二十四个营的编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6/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