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8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0/1095

  吐蕃与秦人交战,本以为会是二虎相争,谁能料到,吐蕃在秦人面前,是这般样子的。
  “或许我们也得派人去与大非川的那位罗嗣业大将军联系一下。”拓跋豹说道。
  积石山上。
  王玄策打量着这山上。
  “选一处险要之处,伐木取石,准备筑营吧。”
  他派了一小队轻骑返回大非川向罗嗣业汇报吐蕃人已经撤过积石山,同时也准备奉先前之令,在这里建一座堡寨。
  “此处堡寨,便叫积石堡吧。”
  消息传回大非岭上,嗣业算是彻底的松了口气。
  吐蕃十万兵马,不战而撤,这算是眼下最好的消息。被困这山上已经三个多月,若是从他自伏俟城南下算起,已经出兵超过半年了。
  这半年来,孤军陷于重围,最危急之时,有三十万大军重重包围他们。
  山上的九万秦军、吐谷浑军以及陇右郡兵乡勇民夫和归附的熟羌部落兵,算是煎熬万分。
  再围下去,他们就真要撑不下去了。
  大非岭上,从陇右运来的粮食早就吃光了,两次作战缴获的牛羊牲畜也都吃光了。其实这些天,他们已经开始在宰杀驽马和驮骡了,甚至有些步兵的坐骑,也都开始宰杀吃肉。
  这些马骡都已经很瘦了,可每杀掉一批,嗣业也很心疼。
  尤其是当运输用的马骡都给杀光,开始杀坐骑后,士兵们都万分舍不得。
  吐蕃人扔下三千两黄金走了,折算下来不过三万贯钱左右,这点钱,还不够嗣业损失的马骡钱。
  好在还有几万吐谷浑俘虏在,要不这次真是亏大了。
  “郭将军,你立即率一厢军四千,前往乌海城,恢复城池,屯驻军队,建立驿站墩堡。”
  乌海城在积石山之西北,那里正好有一条要道,联通高原吐蕃和青海。
  哪怕吐蕃人已经暂时撤退了,但也不能轻敌大意。
  “给王玄策再拔调战俘和骡马过去,助他把积石堡修起来。”
  一东一西,乌海城与积石堡正好守着积石山两头,把住青海南面门户。
  再加上大非岭如今已有的这些坚固营寨,则正好也屯驻一军,居中策应两边。
  七天后。
  来整率领的前军援兵终于抵达,但他们没有遇到吐蕃人,也没有遇到羌兵,只遇到北上迎接他们的大非岭嗣业所部轻骑。
  稍后,秦琼等闻讯,便干脆下令停止继续南下,而是命令后续兵马直接原路返回。
  秦琼、尉迟恭、来整与罗嗣业、郭孝恪、薛万均诸将胜利会师。
  “想不到吐蕃人居然跑了。”
  秦琼对于嗣业没有追击的决定倒是很赞成。
  “实不相瞒,本来我们早应当南下的,可是不先解决掉青海的吐谷浑人和西突厥人,我们也实在不敢冒然孤军深入千里,幸好你们坚持住了,要不我可就成罪人了。”
  嗣业忙道,“表兄你可千万不要如此说,是我之前不听朝廷旨意,非要一意孤行,要打乌海城,否则也不会有此大非川之围了。这次朝廷耗费无数钱粮,我罗嗣业罪人也。”
  “仗打赢了,我们都是功臣,哪有什么罪人。”尉迟恭安慰他们道。
  吐蕃人既然撤退,想要越过积石山追击千里,这是不现实的,秦军现在也是疲惫不堪,更别说后勤已经绷到了极限了。
  这次秦琼他们可是带着牛羊过来的,就可知秦军后勤已经崩了。
  在大非川休整了几天后,秦军开始班师。
  王玄策被授为积石堡都指挥使,统两千军镇守积石堡。郭孝恪则暂代乌海城军使,并检校河源郡太守,统四千军驻守乌海。程名振则率军一厢四千人,驻守大非岭寨,检校河源郡丞。
  嗣业、薛万彻还有秦琼、尉迟恭等各率兵马,一起北返。慕容顺也率所部,一同北返。
  从陇右诸郡征调的民夫、郡兵、羌兵等,也各令原路返乡。
  “本帅已经命快马送军功簿往长安城,为尔等奏功请赏,你们且安心返乡,功绩赏赐都不会少的。”
  嗣业站在大非岭营门前,为诸军送行。
第1024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
  嗣业离开大非川的时候,天空飘起了雪花。
  一路北返,八百里谷道之后,到达青海湖边,这里却已经是草黄天蓝的凉秋。乍一离开那压的人喘不过气来的高原,就好像以前训练时腿上绑了两袋沙,身上背着甲,然后负重跑了一早上,突然卸下后的那种爽快感。
  靠近青海湖边,一路上每隔二三十里,便都会有烽墩、兵站、驿站。
  那些墩堡兵站里的秦军士兵们,看到嗣业他们回来,无不跑来欢呼,高声唱和大将军回嗣业回来了。
  只是嗣业却没有多少欣喜之情。
  一路过来,他对眼下的形势也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皇帝在前段时间突然中风差点没醒过来,而秦军为了救出他,打赢这场战争,所付出的代价更是极大。
  沿途处处都有新立的碑文,好多都是战死后无力运回中原,直接就地安葬的秦军士兵们的墓园。
  甚至还有许多民夫们也葬在这边,好多民夫都是运输任务重,又对高原没多少准备,遭遇风雪、高原气候,冻饿而死或是病死。
  伏俟城,原吐谷浑的王城,此时已经易名威定城,作为青海道的首城,同时也是西海郡的郡治所在。
  慕容顺现在有点尴尬,虽然他是站在胜利的一方,如今安然的从大非川回来了,也把自己那三万多兵马带回来了,但他发现,伏俟城已经完全变了个样子。
  在他不在的这半年里,伏俟城十万秦军驻扎,并有数十万民夫往来,如今的这里,大变了样。
  不说城池更大,秦军直接在原来的旧城外再加了一重外郭城,而原来的城池则成了内城,并且内城的城墙还加固加高了,外城的城墙外还修了一圈城壕,更别说城开六门,六门外都有瓮城。
  更名为威定城的原伏俟城,现在是一座崭新坚固的要塞,威定城附近,还修了数座堡寨拱卫。
  朝廷甚至直接在青海湖里,都调来了一支水师部署,给他们打造舟船战舰,巡航护卫青海湖四周。
  “陛下已经诏令让我率军在此屯田了,后续会调来更多的中原移民。”冯孝慈把嗣业秦琼他们迎入内衙城中。
  吐蕃人撤兵的消息早就传到了长安,快马加鞭几天时间就送到了,朝廷也没有继续追击的意思,确切点说,现在也没有能力深入高原与吐蕃做战。
  除北路程咬金的那两军,配合铁勒等军,继续征讨西突厥外,其它各路兵马,现在都在陆续班师撤离,郡兵、民夫们也都陆续返乡。
  秋风凉爽,此时撤兵,还能赶着回家秋收。
  “这次我们调动四十余万三衙大军,二十多万诸道郡兵,十余万乡勇,又征发一百多万民夫,规模空前浩大,所费也是极其庞大。如今整个关陇河朔甚至是中原,都打空了。”
  冯孝慈告诉罗嗣业,虽然吐蕃跑了,但朝廷暂时无力对吐蕃用兵。想打,也确实打不了了,这次耗费太多,元气伤的太大。
  不说别的,仅是战马,就死了十几万匹,还有大量的士兵坐骑以及驮骡、驽马的死伤,就已经是让秦军伤筋动骨。
  而此次大战,历时半年多,秦军出动四十多万大军,前后战死或冻死等死亡者也多达两万余,因伤残需退伍的也是过万。
  而郡兵民兵以及民夫死伤也不少,超过万人。
  “说句实在的,我们从没有打过这样的仗,举全国之力,结果一点便宜也没占到,这是打了个亏本仗。”
  嗣业也不由的叹息点头,“是啊,太亏了,是我的错,未能遵从陛下的战略,在朝廷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把这场仗打的超出预计了。”
  冯孝慈安慰他,“也不能这样说,你不打过去,他们也照样会打过来。”
  “但若是我们防御做战,我们就不会吃这么大亏,也不会损失这么大。”
  这倒是实话,如果是防御守城战,任他西突厥或吐蕃,都不可能在秦军手里占到便宜,但冯孝慈还是道,“但我们这次也保住了吐谷浑,打击了吐蕃和西突厥的嚣张气焰,起码经此一战,他们是不敢再来招惹我大秦了。”
  离开本土,离开城池,跑到吐谷浑、西域那种千里之外的鬼地方打仗,这对秦军来说,确实是不曾有过,也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新的情况。
  “陛下有诏,令各军除留守之兵外,其余的都就地解散,返回地方军府,兵归府,将还朝,民回家。”
  嗣业便取出自己的兵符印信,“总算是带着弟兄们都回来了,否则这印信都无脸交。”
  “去长安吧,陛下在等着你们,要为你们庆功呢。”
  “慕容顺呢?”嗣业问。
  冯孝慈笑了笑,“慕容恪、天柱王都兵败被杀了,吐谷浑的军队也都溃败,只跑了个慕容安远,现在的吐谷浑已经不需要慕容顺了。”
  皇帝已经下诏,召慕容顺入长安朝见天子。
  这实际意思就是要给他在长安安排个闲散职位,从此长留长安做个天子客卿不再回了,吐谷浑也将彻底设置为青海道四郡。
  今后,大秦会在青海建筑更多的城池,修建驿路,屯驻府兵,设立牧场,开设屯田,移民实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0/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