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7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6/1095

  远处,噶尔的面色也越来越难看。
  他还在按正常的皮索投石车来推算,刚才那阵势,起码得有五六百架投石车甚至更多了吧,而能投出这么大的石弹,怎么也得是几十人拉索的投石车,这么算下来,刚才秦军这雷霆反击,动用了上万人拉索?
  “这不可能。”
  噶尔身为一个有理想有野心也有本领的吐蕃少壮军事贵族,根本不能相信山上的罗嗣业刚才能拿出千架投石车,那块地形,更不可能放的下这么多人。
  “或许,秦军手里有一种新式的霹雳战车!”一名吐蕃将军道。
  这些高原上的蛮子,并不知道其实早在秦军此前的平定北方之战中,就已经动用了先进的配重式投石车,更不知道秦军早就已经成熟运用一百五十斤神机大炮了。
  “要不先收兵?”
  噶尔却阴沉着脸,死死盯着寂静的山上。
  秦军突其不意的打了这么漂亮的一记反击,却一点欢呼声也没有,这太反常了。
  “不,调南国的兵,从正南进攻,我就不相信,他秦军能守的滴水不漏。”
  噶尔需要试探出秦军的真实战力,刚才这一轮虽然给了他当头棒喝,但还没有达到他的目的。
  被吐蕃称为南国的多弥国阵前,大将听到了噶尔传下的命令,脸色也很不好看。
  “秦人掌握了一种非常厉害的新式投石车,我们没有摸清虚实之前,不能这样进攻。”
  可吐蕃传令兵却很不屑的道,“这是噶尔东本的命令,立即执行。”
  等他走了,多弥大将对着他吐了口口水。
  “将军,噶尔分明是要拿我们来试探秦军的新式霹雳炮,这不是要让我们去做炮灰吗?”一名多弥贵族很形像的描述了噶尔要他们做的事情。
  炮灰。
  多弥大将不想上,但远处已经传来进攻的号角。
  “哎,准备出击。”
  无奈之下,他只能硬着头皮调兵,但却也不想真当炮灰,于是暗里吩咐,拉开阵形,尽量分散,然后缓慢推进,多带盾牌,一旦发现不对,立即后撤。
  多弥兵终于在吐蕃号角的催促之下,稀稀拉拉的出阵。
  三千多弥兵,却拉的无比分散,缓缓的举着盾牌一步一蹭的前进着。
  五百步,没动静。
  三百步,大非岭南面营栅后依然没动静。
  二百步。
  噶尔脸上终于露出了微笑。
  “看来,秦人不过是把所有的投石车和兵力都集中到了东面,哈哈。传我命令,主攻南面,让多弥把一万人全都压上去!”
第991章
何须马革裹尸还
  党项拓跋羌在大非岭东南吃尽苦头,惊惶恐惧。
  但噶尔却根本没在意,一群党项羌的死活关他何事,本来这些西羌就还没有真正的归附于他们,因此他们死多点,其实对吐蕃北扩还有好处。
  眼见多弥国的兵马都靠近到南山营栅下百步,都还没遇到半点反击。
  噶尔认为秦军失策了。
  山上。
  最易登山的南面,秦军一连在山坡上设立了九道营栅,每道营栅后都布置了不少兵马。
  多弥羌兵渐渐接近,只是山上的令旗迟迟没有变动,于是营栅后的士兵们,虽握紧了长矛,拔出了长弓,却迟迟没有动作。
  令行禁止。
  无令而行,军法当斩。
  甚至敌人都已经接近百步,可弓弩手们,却连弦都还只刚刚上好,但却不得拉弦。每个弓弩手都带着三壶箭,足有百支,另每人配有五条弓弦。
  不过弓弦在如今这样的季节,保养不易,极易损坏,因此上面要求,非临战不得上弦,敌入射程之后才得张弦。
  驻守第一道营栅的团都指挥使,不时的扭头回看山上。
  那里数面战旗高高树立,红旗飘飘却一直没有变化。
  一名义儿侍从有些忍不住的问道,“都将,羌人已经进入射程了。”
  脸上有条刀疤的都指挥使哈哈一笑,一只大手在十多岁的义儿侍从身上拍了几下,“怎么,怕了?”
  “不怕。”义儿虽很激动,激动的身子都在发抖,但确实不怕。“我就是想早点开打,多杀几个羌贼,将来也争取入羽林宫,成为天子门生。”
  “好小子,有志气,不过别急,打仗嘛,得听指挥,我们这些前线的将士,要做的就是听令而行,做战时勇猛拼杀就够了。”
  山上。
  嗣业就在大旗之下,居高临下俯瞰着敌军接近。
  “放前面这批羌人散兵过来,别打草惊蛇了。”
  今天,神机炮第一次在敌军面前发威,虽说一炮打响,不过杀伤有限。刚才那一轮看似吊炸天,但也不过杀伤数百而已。
  不过确实把敌军震的不轻,尤其是党项拓跋部的,估计已经有了心理阴影了。
  既然吐蕃人还要打,那今天就要给他们点狠的,让他们长点记性。
  “若是放多弥兵过来,估计一会一道营栅会有伤亡。”一名参谋道。
  “打仗岂会没伤亡?我辈皆为大秦将士,一战功成万骨枯,为了胜利,就得有牺牲。”
  “是否增援一下一道营栅?”
  “这还只是第一场战斗,刚开始就增援,那以后这仗还怎么打?告诉一道营的张彪,援兵没有,他必须给我守住了。守住了打好了,以后我喊他大彪,打不好,以后他就叫小彪、软蛋彪!”
  “是!”
  以几万人马守大非岭,援军也不知道何时能有,面临着三十万敌军围困,嗣业必须从开始就做好最坏准备,留足余力。
  山下,三千多弥散兵已经接近到六十步处,而后面,还有七千多弥兵已经开始上马,准备骑马冲到山下。
  张彪听完嗣业传令兵的话,有些无奈的苦笑。
  他这第一道营栅的守军,虽只守山南一面,可也总共两千人,就一个团。
  “你回去转告大帅,就说我大彪自齐郡开始就随大王征战,当年也是陌刀队里拼死杀出来的,不论什么时候都不曾怂过软过,我大彪永远都是大彪,就算到死,也一定是卵硬朝天。”
  传令兵走后,大彪拿出了自己的陌刀。
  从一个陌刀手,到如今的团都指挥使,这一路,那都是他一刀一刀砍杀出来的。
  他每升一级,陌刀之下都躺着许多敌军的尸体。
  “放近了再射,到三十步时放箭,不要抛射,就给老子瞄准了一个个的射,三个一组,都拿出些本事来。打赢了,人人有赏,若是打孬了,给老子丢人,以后就给老子滚出我的团。”
  一般临阵对敌,最近也只放敌至六十步,弓箭手就会开弓。而弩手,甚至更远就会发弩。
  三十步,这个距离对于弓箭手来说,虽能提高精度,但自己也会很危险。
  不过现在张大彪却要求三十步再放箭,一来依仗自己有营栅可防御,二来也是因为在前面的敌人太过分散,过远放箭效果并不好。
  既浪费力气又浪费箭支,不如近了再放。
  至于配属于第一道营栅的神机炮,虽有百门之多,但他却下令得等到后面的敌军大队上来了,再听他命令投射。
  多弥羌兵已经临近营栅不过五六十步。
  他们开始张弓搭箭,边走边射。
  好在秦军居高临下,占据高处,又有营栅可避,多数箭支都只是稀疏的飞过来,然后落下。
  有些运气不好的秦军中箭,闷哼一声,咬牙坚持。
  后面有随军的检校病儿官指挥着担架队过来,负责战场救治。
  秦军是一支有比较系统的军医体系的军队,隋朝时,朝廷规定出军作战,每五百人由太常寺派医官一名,五千人军队派医官两名,自此以上,每增加五千人,增一医官。
  并且于军中设立病儿营,派医师充当检校病儿官,负责治疗照顾伤兵。
  这些从太常寺派来的医官,其实多是由朝廷的医生培养学校太医署调来的,虽有派医官,不过数量太少。五百人的军队打仗时,只派一个,满五千人,总共也才两个,如果有一万人军队,也才三个军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6/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