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7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3/1095

  孤军困于大非岭上,毫无援军消息。
  嗣业虽心中也迫切的想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情况,但他还是很镇定,并没因此乱了手脚,他甚至都已经打定主意,就算没有援军来,也要做好长期孤军奋战的准备。
  他现在已经完全不想着突围出去了,就打算凭山岭死守。
  敌军来的越多,嗣业其实越心安。
  因为这意味着敌军后勤压力越大,三十万的大军,虽说是来自三大势力,具体是来自三方十几家的势力联军,可再分担后勤压力,也会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的。
  真正急的是他们,而不是他罗嗣业。
  他已经计划着,利用山寨之险,利用手里的神机炮,和秦军的强弓劲弩,要在这里狠狠杀伤敌军。
  拓跋部人脚步缓慢,他们对于那寂静的山岭十分不安,山上越是安静,就越让人发慌。
  毕竟,昨夜一千勇士啊,那么快就被全歼了,他们连接应都来不及,谁也不知道山上还会有什么样的杀招。
  他们只能握紧手里的盾牌,期望能够防御住山上秦军的弓弩。
  在更后方。
  一队吐蕃骑士立在一片山坡上,吐蕃旗帜之下,一名内衬皮甲外披铁甲的,头盔上还挂了一条虎尾的吐蕃将领,目光遥望前方秦军营寨。
  “拓跋部能试出秦军虚实吗?”
  “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这个吐蕃将领道。
  这位吐蕃将军名为噶尔·芒夏松囊,是吐蕃贵族,与王室同宗,世袭领有加布一带的封地。
  当今赞普积极扩张,对外征战,实力渐强的吐蕃,在南日论赞的带领下,渐统一规划吐蕃的兵制,初步形成了一套新制,他将吐蕃划分为五个军事行政单位,称为五如。伍如、约如、叶如、如拉,以及征服不久的苏毗之地新设的苏毗如。
  伍如、约如在卫地,叶如、如拉在藏地。
  南日论赞所设的如,相当于翼,既是一种军事单位,也是行政划区,相当于中原一个道,或是总管府、都督大州。
  伍如即是中央翼,叶如是左翼,如拉为附属翼,约如为右翼,苏毗如便是北翼。
  除了新占不久的苏毗,其余四如又各分为上下两部,称为上下如。
  如是军政合一,每如设如本,意为翼官,统领当地的军队以及执掌行政,类似于中原南北朝的都督诸州军事,或是隋朝时的大总管。
  其在各个如下,又设万户以及千户,千户也称为东岱。
  此时的吐蕃,在全境五如设立了六十一个东岱,每千户之下又分设小千户和近卫千户各一,千户也相当于中原的县,握有实权。
  每千户设千户长,又称东本。
  各如则设将军或元帅,吐蕃称为玛本,每如的各千户由不同的贵族们统领,各如还有各不相同图色的军旗,甚至连马匹都是各不同色,以为区别。
  比如其中伍如的上伍如,是烈焰红族,长白鬃马,下五如则是黑色狮子旗和白蹄豹纹马。
  这一整套新军制的建立,是在南日论赞攻无不胜,吐蕃剧烈扩张的背景下实现的,这也使得吐蕃从原来一个贵族联盟,开始迈入一个集权的王国。
  噶尔芒夏松囊作为一名与王宗同宗的吐蕃世袭贵族,便是在苏毗设如之后前来担任东岱东本的,手下实统一个千户。
  此次出兵,苏毗作为前线,自然也是大举出动。
  苏毗两个支如,出动了十个东岱,加之从后方抽调过来的二十个东岱,吐蕃抽调了一半的兵力过来。
  对于吐蕃这个军民一体的新兴王朝来说,这已经差不多算是倾国来战了,虽然其最高能动员六万吐蕃军。
  作为一个有野心的东本,年轻的噶尔希望能以大非岭作为自己的进身之阶,建功之本。
  至于党项羌的拓跋部,在他眼里不过是一群可以用来随时牺牲掉的仆从军而已。
第987章
秘不发丧藏玄机
  巴汉道,巴郡。
  西汉水与长江在此汇集,因此处为岩盐产地,故向来富庶,又有江河水运便利,使得巴城这座小小县城,在隋末动荡结束后,飞速的繁荣起来。
  巴县(重庆),此地原为濮夷之地,濮夷无君长,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
  罗存孝站在船甲板上,看着渐渐驶进的巴县城池。
  “大王,此处战国之时,巴国从汉水流域南迁至长江上游,先后在枳、江州、垫江等地建都,后巴楚两国激战于荆门,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巴蜀相争,最终不料赢家却是秦国。
  秦国攻灭巴蜀,统有其地,一统天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蜀各为一郡。”
  站在存孝旁边的是一位跑江的船老大,专跑三峡上游,对于此地历史典故还是非常了解的,对于这位名闻天下的存孝大王,有意巴结,十分卖力。
  “秦灭巴国后,屯兵巴地,筑巴郡城,城址就在长江与西汉水(嘉陵江)汇合之处附近,这也是巴县建城之始。”
  巴县曾一度设为江州,从汉魏至南北朝历经数百年,直到隋开皇之初,以渝水绕城,改为渝州,这也是后来重庆简称渝的由来,渝,便是指嘉陵江下游。
  唐短暂控制巴蜀期间,曾把渝州隶属于夔州总管府,划入山南道。
  而后大秦攻灭李唐,把汉水巴地设为巴汉道,单划一道。巴郡因西接剑南道,东出湖北道,占据了长江中上游重要的位置节点,因此为朝廷所重视,特意在巴城增驻府兵,甚至还有一支专门的内河水师。
  与此同时,借助长江和西汉水这两条黄金水道,尤其是因为江陵暂时还在萧铣手中,于是本来长江中上游中心的商业中心,便从江陵变成了巴城。
  特别是另一条重要的陆路商道的打通,更是使得巴城成为西南工商业的中心。这条陆路上商路,北上抵汉水边金城郡,往西入汉中郡,再往北便过散关入长安。而从金城郡沿汉水而下,向东则抵襄阳、南阳,再可往长安、洛阳、江南等诸地。
  从巴城往南,则向西南抵资阳郡(资中),犍为郡(宜宾),蜀郡(成都)。
  东南则直抵夜郎郡(遵义),下云南,广南。
  存孝此次从洛阳入云南丽江,便是先从洛阳陆路到南阳襄阳,然后改坐船走水路,沿汉水逆流而上至金城郡,再陆路南下通川郡,又换乘水路乘船走西汉水至巴城,然后在巴城又要上岸改陆路南下夜郡郡,再折向西去丽江。
  虽说要不断的水陆换乘,但总体上还是道路通畅,十分方便的。
  “怎么感觉巴城是建在山上?”存孝问。
  巴郡其实和蜀郡一样,都是盆地,但是巴郡盆地不如蜀郡盆地那么大,而巴县这又是两大江交汇之地,所以秦时就筑城的巴城是扼守于战略要点,选在了地形并不是特别好的这处。
  “巴蜀多山,不过云南山更多。”
  存孝想起自己的封地在那神外龙雪山下,估计比这还山。
  “进城吧,看能不能在这里招募一批人随我去丽江。”存孝看了看身后的船队,从洛阳一路过来,存孝便一路招募百姓工匠,还四处招揽士人,可以说是一路走一路招。
  不过效果并不算很理想,尤其是在洛阳河南一带,中原安定,贫民也大多已经迁移四边了,剩下的人都是条件还行的,没多少人愿意去那么远的丽江国。
  倒是进入巴汉后,还多招了点人,这边情况更差些,倒是有些人听了他的条件很心动。
  存孝打算入巴城再招点人,顺便从这里再采购一批需要的物资商品。若是能够与当地的商行谈成点合作,拉他们到自己封地去发展,就更好了。
  船只靠岸,码头一片繁忙。
  存孝刚从船上跳下,结果码头上就有人过来。
  却是一位绿袍官员带着一队红袍士兵。
  “下官拜见丽江王。”
  存孝有些意外,“有事?”
  “下官李成,是江津驿站的驿丞,有一份朝廷命令要转交给大王。”
  验过身份,接过公文。
  存孝看过之后,眉头皱起。
  命令来自长安,却是政事堂签发的,要求他加快行程,尽快抵达丽江封地就藩之国,不得在路上迁延耽误。
  这语气,让他疑惑。
  “最近朝堂上有什么大事发生吗?”存孝问。
  李驿丞摇头。
  “驿站应当有最新的报纸吧?把最近一个月的报纸,都拿来给我看。”存孝不客气的道。
  那驿站似有些为难,但又不敢抗拒,最后只得应下。
  存孝直接随驿丞去了驿站,他把最近一个月来发行的报纸都看了遍,主要是东方新闻、洛阳日报等,这些大报发行广,巴城虽是西南边地了,但每期也都沿着驿站发过来,一期不少。
  仔细的看完后,存孝眉头皱的更紧了。
  刘洎是存孝在南阳招募的一个幕僚,他原本是萧铣的吏部侍郎,后见萧梁偏安一隅还内斗不止,于是干脆便挂冠回了南阳老家。存孝路过时,特意过拜访他,希望能够为自己幕僚。恰巧刘洎也因为在乡郁郁不得志,于是便答应随他去云南瞧瞧。
  “大王何事忧虑?”
  “朝廷出事了,确切的说是皇帝出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3/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