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7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0/1095

  毕竟六万六八万八的彩礼压力太大,更何况有的地方,听说甚至要十二万八、十三万六等,真是娶不起。
  总不能看着儿子二十好几还打光棍吧?
  过去朝廷是严禁良人与贱人成亲结婚的,违者不但婚姻无效,甚至还要处于徒刑劳改。
  可现在朝廷对这方面也放宽松了许多,主要还是给了变通的办法。
  就如老铁匠说的,良贱不婚是没变,但现在奴隶还良的限制放宽了许多,只要出钱,就能在官府登记申请,只要这奴隶不是有什么重大罪恶在身的,一般都是可能放免还良。
  取得良籍之后,自然就可以与良人结婚了。
  现在这也成了人牙子们的一项赚钱买卖,他们从各大奴隶港挑选年轻的女奴隶,管她是来自高句丽还是突厥,然后再贩到中原各地,卖给乡村那些找不到媳妇的人。
  本来在各大奴隶港口,没有一技之长,或是特别美貌的女奴是不怎么值钱的,值钱的是那些青壮的男奴,以及有一技之长的,或是长的非常漂亮的。
  这些人这么一运作,于是不值钱的女奴盘活增值,转手就能大赚一笔。
  还有一些人,则干脆更简单,他们或者到四边之地,或者就是在那些山区偏僻之地,找那些落后的土著蛮夷部族,搞起了婚介。
  其实也就是变相的买卖人口,如大别山啊巴汉等地,甚至是岭表等地,都还有着大量的土蛮,这些人过的还是比较苦比较落后的,于是有商人跑过去,承诺给他们女儿找个汉家好婆家,其实这好婆家不好婆家的,关键还是这些商人代付礼金。
  把许多中原的商货啊,或者干脆直接给钱。
  有的时候,有个万把钱,就能把那些土蛮砸晕,然后就同时嫁女了。这些人把女子带走,转身再嫁给那些光棍们,转手收两三万钱,大赚一笔。
  罗成听了也只能无语。
  虽然之前还没有官员把这些民间小事情禀报给他,但他丝毫不怀疑真实性,因为就算是到了后世,这种情况也是非常普遍的。
  大城市的人找不到媳妇,就跑到乡下去找,乡下人找不到了,那就跑国外去找,甚至早些年,各种拐卖买卖也层出不出。
  正所谓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其实隋朝时娶不到媳妇的男子也多的是,只是那时好多人连饭都吃不饱了,也就没有那么迫切的娶妻需求了,毕竟温饱才是第一啊。
  可现在大家日子普遍好过了些,生活都有盼头了,哪怕刚有温饱,也急需想要娶妻生子了。
  这是人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时代一样讲究重男轻女,过去日子艰难,因此溺女婴弃女婴的情况其实是非常多的,虽然战争也带来大量男子的死亡,可朝廷的大移民政策,和如今生活转好,使的这娶妻需求就无限的放大了。
  一时间,一女难求。
  自然而然的就催生出了这么一个婚姻中介市场了。
  “我先前也托了好几个人牙子,给我这两小子介绍,结果拉来几个,可都不太满意。”老铁匠有些遗憾的说,自家小子也是长的不错,人也聪明勤快的,还会手艺,将来日子肯定不会差哪去。
  但人牙子带来的姑娘,不是太老了,就是太丑了,要么就是看着身子太单薄了,最重要的是,这些人一句汉话也不会说,就跟个哑巴似的,甚至还不如哑巴呢,毕竟哑巴虽不会说,但大多都能听懂啊。
  可这些胡女奴隶,既不会说,也听不懂,花几万钱娶过来,就只能是生养了。儿子没官爵勋位,又不能纳妾,娶了不满意可就麻烦了。
  而他还听说,有些人花了几万钱娶了来,结果后来这女的又跑了,竹篮打水一场空,老铁匠因此到现在也没看上一个。
  “实在不行,干脆先让老二老三典个女人过来,生娃再说,再一边慢慢寻摸着。”
  “典一个,典什么?”罗成惊讶的问。
  “典个女人啊。”铁匠见罗成似不明白,于是解释说,在过去,早就有典妻。有些人娶不上妻子,可有些人虽有妻子,可却穷,于是有些穷汉便把妻子典给光棍,立个契约,典个三年五年的,三五年后,妻子再收回来。
  典妻,说白了就是佃妻租妻,光棍们典妻是因为娶不起,于是只能租,租来干什么,当然是生孩子。
  一般典妻也就是两到三年,差不多刚好是生个孩子,等到期后,女人留下孩子,然后再回到原丈夫家中去。
  罗成震惊万分,“还能这样,岂不有违人伦,有悖律法?”
第968章
无赖汉子占花枝
  老铁匠见罗成对这些很惊讶,便觉得他是个富家公子不解民间之苦。
  “正好我约了王牙子一会谈事,你要有兴趣就一起去瞧瞧。”
  罗成于是便满口应下来,他还真想瞧瞧这典妻究竟是怎么回事,倒是魏征,似乎对这些并不是完全不清楚。
  “其实南北朝时便有了质妻。”
  质妻与典妻还是有些不同的,按魏征的解释,质妻算是抵押的一种,有些人比如欠了债之类的,没钱还,于是便把妻子拿去抵押,甚至有借钱的时候就把妻子拿出来抵押的。刚开始的时候,这些质妻,还仅仅是抵押物,要到没钱还的时候才会被债主收走发卖。
  到了后来,慢慢的质妻就变了性质,有人干脆把妻子拿来临时转卖给别人为妻,从中赚一笔钱,几年到期后再收回来。毕竟,以前那些债主收了质妻后也是卖给别人为妻赚钱的,那还不如直接卖,还没有了中间人赚差价。
  于是质妻就变成了典妻。
  再一路发展到了如今,典妻已经有了一套默认的规矩了。
  一般情况下,典妻居住于典夫之家,典期之内不得与原夫同居,甚至不准回家照顾自己的小孩。
  而在典期内所生子女,归典夫所有,当然,也有些人约定,只男孩归典夫所有,跟典夫姓,进入典夫宗谱,继承典夫财产,一般典期也就三到五年,越长的越少。
  “朝廷怎么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呢?”
  罗成问。
  魏征笑道,“民间有许多事情,虽可称为陋习,但却也有其产生的原因。南方多典妻,北方则还有拉帮套。”
  “这拉帮套又是什么?”
  “北方人拉车,有时马力不够,便会在旁边再套一匹马帮拉。有些百姓家里,顶梁的男人突然病重或残疾,失去劳力,于是家庭穷苦,光靠女人是不行的,为了拉扯起一个家来,于是便有拉帮套,招一个光棍男子上门来干活养家,也充半个男主人。”
  这下罗成一下子听明白了,这有点像是招撑门的,但一般撑门的是老公死了后招的,算是上门的赘婿一样。可这种拉帮套却是男主人还活着,只是失去了劳动力不能养家,于是再招个男人上门,没有身份,不算是这家的主人,他帮这家人干活养家拉扯大孩子,得到的也只是分享这个女人。
  若是运气好能生下孩子,那自己也有了个骨肉之亲,只不过一般拉帮套生的孩子,那也得跟家主姓,是不被承认为他孩子的。
  典妻跟拉帮套一样,都是不被官府承认的关系,但在民间,却又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只能说,百姓有自己的需求,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等了没多久,老铁匠说的王牙子过来了。
  他给老铁匠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我帮你走村窜户,四处寻访,还真找到一个合你条件的了,就下河庄的那个刘三。”
  “刘三?我知道,远近闻名的好吃懒做,还好喝酒,听说家里有点钱粮就让他拿去换酒喝了。”
  “可不,喝醉了还打老婆打孩子。”
  老王告诉老铁匠,这个刘三年轻时就是游手好闲,后来家里帮他娶了个媳妇,也算收了几年心,可几个孩子出生后,他慢慢的就恢复了本性,开始好吃懒做。早年,把家里留下来的那几十亩地都败光了。
  如今朝廷给他分了田,本该说日子要好过了啊,可这家伙倒好,朝廷分的田不允许买卖,他就佃租给别人去种,自己当起了地主,收点租子,还尽想着吃吃喝喝,还经常上县城青楼里嫖去。
  本就没什么家底,谁遭的住这样的败家。
  于是别人日子越过越好,都有了奔头,偏偏他家却过的家徒四壁,孩子都经常没吃没穿,还得到处找人借。
  这不,现在借都借不上了,于是这家伙干脆决定典妻。
  “爹,刘三的娘子倒是还不错的,人勤快老实,长的也不错。”王铁匠的二儿子有些心动的道,都是十里八乡的,对刘三这种人家里也是都清楚的。况且,王铁匠家经常四处打铁,也都见过刘三和他妻子。
  王老二今年都二十六了,这个年纪,别人孩子都五六个了,可他现在还打着光棍,以前穷,没办法不敢想娶媳妇的事,也没人愿意嫁。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便十分迫切的想娶一个。
  可找来找去也找不到一个中意的,不是别人家女儿要求彩礼太高,就是人牙子带来的胡女他瞧不上。
  老王咬咬牙。
  “人是都知道的,不用再打听看过,就是不知道刘三愿意典几年?”
  “三年。”
  “他要多少钱?”
  “刘三那混账,你知道的,穷疯了,他开价是要一年两万钱,另外每年要贴他食谷十石,还说生了孩子归他刘家。”
  老王把头摇的跟个拔浪鼓一样,“这怎么可能,刘氏都是生养过三个孩子的妇人了,年纪比我二儿小多少,年纪不小,人又长的瘦,怎么可能一年两万?”
  王牙子便笑说,“所以说刘三混账嘛,不过你也别当回事,我呢也跟他直说了,愿意典呢,就总共两万钱,典三年,另外每年另贴他食谷口粮五石,这三年里生了孩子,不论男女都归你们老王家。”
  “这个比较在理。”老铁匠一听这条件还差不多。
  “是的,我办事向来稳当的,另外就是还有一点,要办仪式,得有媒人、聘礼,要选黄道吉日,设置香案,摆设酒席,还要花娇迎娶。”
  “聘礼他要多少?”
  “这个就是意思一下,你随便给个三五千钱就行的,也跟他说好了。”
  这老王办事,确实还是很利落的,事情都是谈好了,才来跟王铁匠说合。
  老铁匠于是心里算了一下,典妻三年,典钱两万,另聘礼钱五千,办酒席什么的估计也得几千,再加上谋媒、给王牙子的谢礼,加起来估计得起码三万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0/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