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7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8/1095


第964章
古来创业岂云艰
  今年的端午节,皇帝是在去长安的路上过的。
  而罗存孝的端午节,却是在去云南丽江封国的路上过的,端午节这天,他刚好走到襄阳城。
  对于襄阳这块祖籍之地,他其实没有什么感情。
  不过当天还是在当地官员的带领下,特意去了祖父罗荣曾经的那个村子。罗荣当年的那个小院早就在战乱中毁坏了,但是如今原地又修建了一座宅子,据说是完全恢复了过去的原样。
  罗家的祖坟,那块当年穷的连块碑都没有,只是些记不清名字分不清身份的一片小土包,也全由地方官府一一考证出来,然后给重新修建了陵墓。
  走在这片土地上,存孝能想象当年祖父罗荣是如何的处境,又是如何的决心。这其实与他们兄弟几个是一样的,当年他们在章丘时,也并不比这里好多少。
  世道乱,日子艰难,作为一个普通的农夫,想出人头地,除了当兵拿命拼,就没有其它的路子了。
  好在罗荣拼出来了,而他们兄弟几个也拼出来了。
  罗荣跟着杨忠杨坚父子,为他们打江山,最后得封了一个郡公之爵位。
  而他们兄弟则是自己打江山,终于出了一位真龙天子。
  如今,他将要去云南,在那里建立自己的王国。
  参观过祖屋,拜祭过罗氏宗祠,正要返回城中,却有许多人围了过来。
  官员介绍说,这些人是当地罗氏宗族的族人,说来其实也就是罗家的族人了。
  “记得我父亲曾经告诉过我,当年我祖父去当兵,后来随杨忠离开襄阳,便没了音讯,那个时候我祖母带着我父亲孤儿寡母的十分艰辛,可村里的族人不但没有帮她们母子一把,反而趁机霸占了我祖父当兵时置下的那点田地宅院,逼的他们母子只能在外搭草屋居住。后来实在是扛不下去了,我祖母带着我父亲改嫁了,要不,我父亲早就饿死了,根本等不到后来我祖父派人回来接他去长安。”
  存孝一番话,说的那几个官员十分尴尬。
  而那些原本听说魏王回来了,想要跟着沾点光,讨要点官职封赏的罗家人听了,也都不由的羞愧。
  虽说穷人比较善良,但有的时候,穷人也会比较势力。
  不论何时,善良与势利,这些矛盾的一面都是交缠一起的。
  既会有人帮扶拉扯,也会有人吃绝户。
  当年的罗家,在族人眼里,便成了绝户,都认为罗荣肯定死在外面了,毕竟那年头当兵的可是很凶险的,死了都往往没个音讯的。
  当年罗老爹可是吃尽了苦头,小小年纪就挨冻受饿,因此虽然后来他去了长安,可也并没有对家乡的这些族人有什么记念。
  而罗荣因为知道妻儿在家中受的那些罪,更是彻底的断了与老家人的联系。就算有脸皮厚的跑去长安找他,罗荣也不怎么理会,顶多给点来回盘缠,但绝不会为他们安排什么。
  罗氏族人,本以为到了如今这一代,罗成当了皇帝,罗成的兄弟魏王对他们不会有什么怨恨的,谁知道,却还是碰了一鼻子灰。
  “罢了,当年的那些事情,我祖父记恨,我父亲挂怀,但对我们兄弟来说,这都是上辈人的恩怨了,如今我罗存孝也得皇帝分封为王,这次我路过襄阳,就是要去云南封国的。你们呢,不管怎么说也是罗氏族人,论辈份,有些是我大爷有些是我叔伯有些是我兄弟有些是我子侄,终究也是一家人。”
  “若是你们想走出这个小山村,有愿去外面闯荡的,可以考虑一下,随我去封国。到了那边,天高皇帝远的,我能信任的也就是你们这些有血缘之亲的族人了。”
  存孝先前的冷淡,让一众罗氏族人本来已经感觉没什么希望了,可此时听这话,又不由的有些心动。
  虽然与预期的不一样,但若是随这位宗王去云南封地,好像也比现在强些。他们祖祖辈辈都是在这小山村里,几百年来,也就出了一个罗荣出了头。
  ……
  罗存孝的随行队伍里,于是又增加了十几户襄阳罗氏族人,虽然不少人心动,想去存孝封国做事,可又畏惧云南路远偏僻,于是最后只有十几户人一咬牙,决定去赌一把。
  他们收拾了简单的行李,然后跟着队伍起程。
  老四骑在马上,看着身后的队伍,有些失落。
  他在河南到处招募人马,可事实比他想象的要残酷,虽然他开出了不少优厚的条件,但依然没多少人愿意去。
  好多人宁愿去嗣业的西海,也不愿意去存孝的丽江。
  最后没办法,招不到人,也不能挑了,于是管他歪瓜还是裂枣,不管以前是否当过无赖过干地痞,也不管是不是从过贼当过匪,又或者从前是奴隶什么的,哪怕一把年纪或病秧秧的,只要肯去,存孝都欢迎。
  “你笑什么?”
  存孝一扭头,发现被皇帝发配给他的李孝恭居然嘴角带笑,不由的火起。
  “只是突然觉得,我们这样一群人,跑到那彩云之南的丽江去,不知道会是个什么场面呢。也许,不没到丽江,我们就会被乌蛮给一锅端了。”
  “哼,娘的还幸灾乐祸,老子跟你说,你现在是被发配我丽江国,以后老死都不得离开,你下半辈子,就都掌握在老子手里。从现在起,咱们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你还乐什么?”
  李孝恭叹声气,他又哪乐的出来呢。
  身为关陇将门子弟,打小学习兵法战阵,在隋乱之时,虽统兵时间不长,可也是打过几场硬仗的,然而他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足,只能说时也势也。
  李渊兵败灭国,他们这些李家的宗室子弟也不得不背负枷锁。
  曾经的宗室郡王,跟罗存孝一样的身份,可现在罗存孝依然是宗室王,甚至还得了实封开国,正前往封地就藩之国。
  而他李孝恭,却只能成为罗存孝的一个流放发配的长流人,下半辈子都只能做他罗存孝丽江国的一个带罪小吏,想想,真是命运弄人啊。
第965章
白龙化鱼渊中游
  五月初,皇帝御驾往关中长安而去。
  一路上,车马潾潾,队伍浩荡。
  皇帝罗成没有整天呆在轮宫之上,事实上有百官奏请把隋明帝洛阳宫里的轮宫拉出来,但罗成没同意。
  作为一个马上征战打天下的皇帝,他三十未到,根本不需要坐在轮宫之中,皇帝大多数是骑马,偶尔坐坐马车。
  他甚至经常带着羽林郎离开大队人马,到附近的村野草市里去微服走访一下,也会在沿途经过的郡县,召见地方官员,并会去当地军府检校一下府兵、郡兵们。
  一路走来,皇帝发现了不少问题。
  门下侍郎魏征一身道袍,又恢复了过去游方道人的装束,他骑着一头青骡,抹了把头上的汗,“这才五月初呢,就这么热了。”
  “老话说的好,过了五月五,就得睡凉席,你看这河边的稻子长的这么好,天气不热起来,庄稼怎么长的起来呢。”皇帝却是黑色软脚幞头配上白色长衫,腰间一条蹀躞带,还配了一把横刀,看起来,很有几分游侠的味道。
  罗成觉得此时的温度应当比后世时要稍偏高一点点,也正是这波暖流,让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人趁势崛起,甚至是东北的契丹等部族,也因此走向强大。
  这样的好气候,对于中原来说,当然也是更有好处,这意味着能有更多的土地适合种植,能够养活更多的人。
  据说唐末和明末之时,都曾经爆发过小冰河气候,当时整个中国的年平均气温比后世低的多,夏天大旱和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不光是河北,甚至连岭南的广州都狂降暴雪。
  小冰河期导致气温大幅度下降,粮食更是大幅度减产,天灾不断,导致饥荒四起,人口锐减,在下动荡。
  “热就热点吧,总比冷好的多。”
  这几年可以说老天还是比较关照的,比起隋末那几年,动不动就是大旱、黄河决堤、蝗灾等,起码是大部份地区风调雨顺的。
  在主要靠天吃饭的这个时代的农业,一个好天气,不但对于种地的百姓至关重要,就算对于朝廷来说,也至关重要。
  大家有收成,就能吃饱饭,人心就不会思乱,就能安定发展。
  魏征笑道,“夏天确实比冬天好,起码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夏天热点那就避避暑,可冬天严寒,却是无处可避的,每年冬天可都要冻死不少人。”
  君臣两人,带着一队羽林郎,走进一处设在河边的草市。
  在这个时代,城市城市,城池与市场是联系在一起的,有城的地方必有市,市场一般都是建立在城池当中,是专门的市场,一般城市里可不会让人沿街设铺,随地摆摊。
  当然,在乡村地方,也会有一些在城市之外的市场。
  一般都是设在一些渡口河边,或是路口之类的地方,方便附近一些乡村的百姓过来交易,也不会有什么房屋商铺之类的,大家过来找个地方随便摆摊,自由交易。
  这种市场,一般称为草市。
  有的草市是三五天一集,或是隔天集,或是逢单或是逢双,百姓们也称之为赶集市。
  相比起洛阳三市的繁华,这处小草市明显逊色许多,没有那么丰富的分类,齐全的行业。可是却也十分热闹,来来往往的人流,还有四处吆喝的百姓。
  来赶集的都是附近的百姓,也有些城里来的商人,大多数百姓过来赶集买东西的同时,也把自家产的一些东西带来出售。
  比如家里老母鸡下的鸡蛋啊,自己孵的小鸡崽啊,又或者是自家看门土狗下的狗崽啊,家里养肥的大鹅。
  也有人把自己做的一些手工拿来出售,什么芦席啊柳筐啊。
  还有些人会把自己捕猎下抓到的猎物,或者是积攒下的皮毛拿来出售。
  五花八门,好东西也不少。
  听着这些百姓讨价还价,甚至是以物易物,罗成觉得很接地气。
  集市上一角,甚至有几父子在那里摆起了一个铁匠铺子,在那里烧起炭炉,叮叮当当的打起铁来,打造修理各种农具菜刀等。
  罗成特意过去瞧了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8/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