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7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6/1095

  作为主掌军令的中枢机构,枢密使权责极大。
  “嗣业将军不是刚刚打了一场大胜仗,斩首千余,俘虏近两万?”一名大将军问。
  大秦虽兵分三衙,但实际上也还是几乎与周隋一样是军将分离制度。
  平时统兵的都是中低级军官,高级军官几乎都是在京城,只有接到兵符调令,才奉旨出京统兵打仗。
  略有些不同的是,如今大秦在各道设立了都督指挥使司,每道驻派了两位左右都督指挥使,一旦地方有战事军情,朝廷颁下旨意,发给兵符调令,他们就能最快统领兵马。
  不过朝廷也规矩,各道都督指挥使,不得兼任三衙的职务。
  因此这三衙的这票大将军、上将军、中郎将们,平日里也就是在各自衙门里喝喝茶,然后轮流到羽林宫给羽林军讲讲课,闲的很。
  但非战争之时,高级大将留在朝中,这也是最稳妥的做法。
  就算是派驻各道的都督指挥使们,平时也是没有兵权的。
  “其实,嗣业那一战击败的只是吐谷浑天柱王的五千前锋而已,破了一个营寨,然后俘虏了一万多运辎重的牧民罢了。并未伤及敌军根本,何况,现在我们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吐谷浑的叛军了。”
  张须陀让人取来一副沙盘,这是枢密院下五院之一的军情院收集山川地理信息,然后制作出来的吐谷浑沙盘。
  一众大将们,整天闲的没事干,一看到沙盘,个个就来了精神。
  “嗣业击破大川岭上的五千天柱军后,留下程名振率三万人守大非岭,负责接纳从陇右河西、青海各地转运来的粮草辎重,并负责给分兵进击天柱王所在乌海城的兵马辎重。”
  面对着沙盘,讲解起来可说清楚多了。
  诸将们都是沙场大将,对于地形这块很懂,他们看着沙盘,马上就知道行军路线怎么走最合适,哪里可以驻军防守,哪里可以囤粮转运。
  “从大非川到乌海倒是不远,沿着这条温泉道进军,还算方便。有大非岭上囤粮转运,确实安排的很好,无懈可击。”
  “废话,你也不看看统兵的是谁,那可是大将军王嗣业。”
  宗室三王的勇猛,那是无人否认的,而这宗室三王里,又以罗嗣业最猛,他又有多次独挡一面指挥作战的经验,可心说是深得全军佩服的,尤其是上一次,硬生生的以一人之力,把整个河朔关陇地区拿下了,生生的攻灭了李唐,比朝廷计划中起码早了两年。
  “嗣业大将军手底下万余秦军将士,又有慕容顺的三万吐谷浑军,攻击乌海天柱王的三万兵马,应当不成问题。”
  乌海虽是一座城,可吐谷浑的城池不比中原城池的坚固高大,这种城池也就是个土围子,防御上并没有什么可多说的。
  因此,诸将都判定,嗣业这一战,还应当是场野战。
  两军数量相当,甚至嗣业还占优势,因此怎么看都是嗣业能赢。
  “原本局势确实如此,但现在又有了新变化。”
  张须陀拿来一些小旗子。
  “吐蕃军一万人本来是要到大非岭补给的,可现在大非岭被嗣业攻占,由程名振驻守后,那一万吐蕃军已经在南面停止不前,而据我们的军情,吐蕃再次从苏毗和卫藏征召兵马,据悉,吐蕃赞普南日论赞已增兵一万,并紧急动员,从后方抽调更多兵马。”
  “同时,西南的党项与白兰诸羌,如今也是很不安稳,正被吐谷浑和吐蕃说动,蠢蠢欲动,意图出兵劫掠。”
  南日论赞一面调兵,一面还派使者过来,请求大秦赐公主成婚。并宣称,公主不至,我且深入。
  十分猖狂。
  不过枢密院分析,就算此时朝廷真赐公主给吐蕃,吐蕃也绝不会收兵罢战。根据他们收集的情报显示,如今吐蕃扩张极速,正处于一个张狂的时期,若是不把他打痛,他绝不会这么轻易收兵的。
  这是大秦与吐蕃的第一次交手,因此绝不会等闲视之,必须打,而且必须打痛,根本没的谈。
  “据我们的预计,吐蕃最终将可能出兵五万左右,而党项、白兰等诸羌,也可能出兵五万左右,因此,从南而来的吐蕃军,将达到十万之众。”
  “而西突厥射匮可汗年老狂妄,我大秦未征讨他,他却主动来犯,因此这一战也是不可避免。”
  吐蕃一个西南小藩,都能拉出十万联军。
  而西突厥称雄西域,这些年安稳发展,实力更是强劲。
  “第一批西突厥军约三万人,但我们推演战局,嗣业将军在乌海击败天柱王后,慕容恪的联军,可能会向西突厥继续请兵。”
  “射匮能派多少兵来?”
  “若战争升级,西面慕容恪与西突厥的联军,能达到十五万到二十万之众。”
  一面面代表敌人的旗子插上沙盘,每面旗帜代表一千人,很快在大非岭和乌海这附近,已经是插的密密麻麻了。
  看着这些旗帜,诸将也一下子明白了嗣业的处境了。
  嗣业与慕容顺的联军,加上程名振的大非岭守军,府兵、郡兵、部落兵还有吐谷浑军,全加起来也不到八万人。
  而敌人,却将有起码二十五万到三十万之众。
  尤其是这里还是深入高原,前后无援,真要被合围,只怕相当难打了。
  “要不,先撤回来?”
  “撤个鸟,增兵,跟他们打,就他们有兵吗?我大秦甲兵百万,怕他个鸟!”脾气火暴的来整拍了桌子。
第962章
但使龙城飞将在
  九洲池上,皇帝与张须陀在画舫上钓鱼赏景。
  此时的中原洛阳,已经进入了初夏,但是在遥远的西部边陲,却还是大雪纷飞。
  “嗣业军中奏报,大雪纷飞,造成不少将士冻伤,军资转运更是极为不便。好在他主动出击,打下了大非岭囤粮,稍稍缓解。”
  罗成却有些无奈地叹道,“本来只给嗣业一军人马,便是希望他能审时度势,加以克制,把战争控制在一定规模之内。如今百废待兴,朝廷需要先休养生息,可唐俭先是胆大的直接帮慕容顺兵变夺位,搞的吐谷浑这个烂堤突然崩溃。”
  皇帝对于此时在吐谷浑打一场全面战争,是没什么兴趣的,也没有什么余力。
  西北的子午直道、灵武运河,河陇路都还没有全面疏通,关中也还没有什么积余,百姓都没恢复过来,朝廷的兵马也同样是还没有布置到位。
  更别说,朝中刚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谋反案,内部正是不稳之时,西线再起大战,这不符合皇帝的计划。
  事实上,政事堂中的十一位宰相中,也有一半多都是认为过火了。
  如杜淹更是直言应当立即把罗嗣业撤回。
  “若是嗣业不主动出击,那么围绕着伏俟城打,我们的情况要好的多。”皇帝直言不讳的对老帅道,虽然在众臣面前,皇帝还是很支持罗嗣业,称赞他主动出击,打出了大秦的威风。
  可实际上,皇帝心里还是觉得嗣业在一个错误的时候,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然后使得他的兵马,还有朝廷的处境,都陷入了被动。
  乌海城和大非岭距离大秦的边境太远了。
  而且那边的地形和气候,都对秦军十分不利。
  “陛下莫非也想调嗣业回来?”
  张须陀虽也承认皇帝的话,嗣业于战略上确实落了下乘,可关键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此时撤军,想撤也不容易。
  更何况,吐蕃和西突厥来势汹汹,嗣业就这么撤,岂不是显得怕了他们。最关键的是,以张须陀对嗣业的了解,他是绝不会在这个时候撤退的。
  到时朝廷让嗣业撤军,不发兵增援,而嗣业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岂不是要糟糕。
  “陛下,朝中的将军们,都摩拳擦掌,准备大打一场。”
  “将军们自然是想要大打一场,不打仗,他们就无用武之地,整天喝喝茶推演推演沙盘兵棋,教教羽林郎,对他们来说,那真是无聊透顶。可老师你也当知道,眼下中原还有三藩未平,朝中又刚经历了一场地震,此时要深入敌境,跟吐蕃、吐谷浑、西突厥这些虎豹犲狼打,对我们来说并不有利。”
  调兵越多,后勤需求越大,而要把粮草转运到大非川乌海那一线去,可不是一般的困难。而出兵少了,难以压制敌人。
  搞不好要是吃了败仗,将带来的是连锁的反应。
  现在中原的大好局面,搞不好就要有反复。
  “老师,你说能不能自关陇河朔四道调集兵马,向青海湖一带集结,然后让嗣业徐徐撤退,诱敌军追击,咱们再在青海湖边给他来一个大伏击,一役毕其功?”
  如果把大部队集结于青海湖边,首先就能解决高原反应给秦军带来的不适,其二,能够大大缩减粮草军械的运输困难。
  更何况,这里距离陇右河西更近,朝廷也能有后续力量策应。
  古人说,国家大事,在祀与戎。
  战争无小事,当年杨广不也以为灭高句丽如反掌观纹,结果呢,强大的隋朝不也因此灰飞烟灭?
  如果敌人打进河陇,那罗成肯定是毫不犹豫的应战,但现在问题是,唐俭行事大胆,而嗣业不顾大局,这两人现在把战场都推到了吐谷浑的腹地之中,在那种地方打仗,实在是太凶险了。
  而且成本也太高。
  “我本来计划休养生息三年之后,然后南征,以三年时间,平定三藩,统一天下。再休养生息三年,然后征讨吐谷浑,重置四郡。等把吐谷浑之地稳固了,然后再兵入西域,重新打通丝绸之路,通商泰西,恢复汉之西域都护府。”
  如果按步就班,那么以大秦的底盘,那就跟推土机一样毫无悬念。
  可现在,罗成还真不敢说就有必胜的信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6/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