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7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4/1095

  罗成看了他一眼,笑道,“继续啊,要不铁就冷了打不动了。”
  得了皇帝的话,太子才又提起锤子敲打起来。
  “你们继续,我跟你们皇祖父一起喝杯酒。”罗成放下吴王,又伸手在楚王辽王脑袋上揉了一把,便跟太上皇走到一边廊下喝酒。
  “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
  罗成给太上皇倒了杯酒,笑指着院里的几个皇子,“父亲怎么想到让他们打铁呢?”
  “这些孩子也算有心,每天知道来我这里看看我这个老头子。”
  “那看来崇文馆给他们布置的学业不算重啊。”
  老爹瞪了罗成一眼,“都还只是一些孩子而已,若是整天被课业束缚着,怎么长大呢?”
  罗成的规矩,是皇子们五岁起便要到崇文馆读书,十二岁出宫开府,十八岁之国就藩。每天早上,他们都要先到皇帝御书房来请安,然后去读书。
  他没有强制要求皇子公主们要来太上皇这里来请安,但现在看这些小家伙还是比较有孝心的,知道太上皇寂寞,经常过来陪伴。
  太上皇也喜欢这些皇孙皇孙女们,每次他们过来,总要给他们准备许多好喝的,还给他们讲故事。
  罗贵在宫里也备了一套打铁的家伙,有时闲来无事,也敲打敲打几下,算是锻炼下身体。有次皇子们看到,也想玩。
  于是罗贵便干脆教他们打铁,有空的时候就教他们动动手。在他看来,皇子们虽出身尊贵,但也是孩子,小小年纪崇文馆读书有些早了,但他也不好干预。可打打铁也有好处,一来能锻炼身体,二来还能知道下罗家以前的历史。
  “咱们罗家就是打铁的出身,想当年你祖父在襄阳时就曾是个铁匠学徒,后来随军建功立业,挣得了爵位。我后来离开长安,到山东,也是靠打铁养家。你们兄弟六个小时候,个个都帮忙打铁,这是咱们罗家的历史,没有什么好避讳的。”
  “父亲说的对,英雄起于时势,而不问出身。有志向,有能力者,方能成事。而就算出身公侯世族,可如果不知进取,也不过是纨绔而已,甚至就如长孙安业等那些人一样,成为败家子,亡族罪人。”
  罗成比较想的开,觉得让太子他们有时打打铁,也算是一种培养动手能力,锻炼身体的方式,倒没说身为皇子,就只能读书练武,其它什么都不碰,搞到最后连韭菜麦苗都分不清。
  “父亲,你说我要如何处置那些谋反之人?”
  “听说你抓了很多人?”
  “参与谋反者两千多家。”
  罗贵点了点头,“很惊人啊。”
  “几乎大半的旧贵族和士族都参与其中了。”
  “可我听说本来谋乱的没几个,可你却故意放纵,甚至还有意煽风点火,所以才引出了这么多人?”
  罗成笑笑。
  “不太厚道。”
  “我也不过是提前挤掉脓包而已。”
  “可不管怎么说,这终究还是牵连太广了,虽说杀了一了百了,可太多了。你若真这样做,就不免会留下暴君之名,会开一个极坏的头。其实我以前也读过不少书,曾在书上读到过,杀人,其实不过是掌控力不足的一种表现,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已。”
  罗成对父亲一下子钦佩起来,居然能说出这样的道理来。
  “可是现在这些人被抓起来,若是不杀,那就是隐患,总不能当成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老爹想了想,他瞧着那边叮叮当当打铁正开心的皇孙们,“那就不杀,但也不放过。”
  “怎么讲?”
  “小五啊,你之前不是一直移民实边吗?不但将许多无产中原百姓移民边疆,甚至还把许多罪犯也流放过去,连许多官府手里的官奴也都放免为良,迁移边疆。据我所知,这些官奴隶,许多就是战俘和罪犯,对吧?”
  “确实。”
  “既然你可以把那些官奴隶都放免为良,迁移边疆。何不也这样处置那些人呢,饶他们一命,不杀他们,但可以夺爵除职、削籍为民,还可以没收他们的家产充公,然后把他们流放边疆,让他们从此长流边地。”
  长流边地,就是不得回来,如岭南以前,就是有许多各朝各代的长流人。
  老爹的意思,这次的这些谋乱者,好多人本身都是官员贵族或是士人豪强,多数人都还是比较有本事的,别的不说,起码都是读书人啊。
  而边疆之地,最缺什么?
  不但缺人,更缺读书人。
  所以把这些谋乱者全都流放到四边之地,可以充实边地官府驻军等的力量。
  “这些人放在中原,确实是威胁,但若是去了边疆之地,没有了家族姻亲的关系人脉,没有了现在的土地钱财支撑,他们又还有什么威胁呢?”
  罗成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这些人费尽心思谋反,结果他一下子就全都抓起来了,不堪一击,若是把他们全都打散,然后流放发配到各个边疆之地,这里三五个,那里六七个的,失去了过去的环境,没有了那些人脉和财力,他们又还能掀起什么风浪来呢?
  “长流人,谢谢父皇,这个建议确实很好。”
  “其实我相信你的宰相们肯定想的比我更周到,若是遇事不决,不妨多听听宰相们的意见,不是有那么句话嘛,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你身为皇帝,更不能只听自己喜欢听的。”
  “受教了。”
  从仙居殿回来后,罗成便找来了魏征。
  “将此次涉及谋反的两千余家,并其三族,皆没收全部财产,削夺官爵,除籍为民,然后长流四边。”
  “两千余家,并其三族,那可能就是得上万家了。”魏征见皇帝改了主意不杀人,有些欣喜,但还是感觉太扩大化了。
  “这已经是朕最后的宽容了。”皇帝却不容再做更改了。
  “这些乱党三族中有我大秦氏族志上勋戚者,可免于牵连。”皇帝又加了一条。
  魏征点头,明白其意,长孙安业谋反,株连三族,那长孙无忌作为其兄弟,肯定要牵连进去,可皇帝绝对不会牵连长孙无忌的,这样的情况还会有很多,因此如果是勋戚,可破例免除牵连。
  这也算是皇帝的仁慈了。
  但依然还可能要牵连上万家,一次抄没上万家,还尽是贵族士族官宦豪强之家,这波可就有些狠了,朝廷真不知道要抄没多少钱财多少土地了。
第959章
禁中新拜羽林郎
  洛阳紫微皇宫最北面,圆壁城。
  皇帝骑马前行,存孝与士信落后半个马头。
  城中,三百六十名年青军士铠甲锃亮,神情肃然。
  一名年青军士上前,大声禀报。
  “长白羽林郎参见陛下,接受陛下检阅!”
  罗成点头。
  这是罗成仿汉武帝所设立的羽林郎,也是沿续他起兵之初时的长白孤儿营。他挑选从军死事之子弟,或战死而无子者于民间收养孤儿过继于他们名下,然后养于圆壁城。皇帝还特意改宫城北的圆壁城为羽林宫。
  除了一百八十名羽林郎外,还有左羽林骑一千八百名,右羽林骑一千八百名,总共是三千多人。
  不过也并非所有的从军死事者子弟皆入进入羽林军,一般是先进入朝廷于六京设立的长白义儿营中抚养训练,然后他们会进入军中为军官扈从,只有那些表现极出色,十分勇武且有天赋者,方能选入羽林宫中。
  左右羽林骑,其实就相当于是士官培训营,而羽林郎,更相当于是初级军官培训班。羽林宫中的羽林郎和羽林骑皆分为三期,一期三年,每年选入一批。
  他们被称为天子门生,皇帝亲率。
  羽林郎平时会由将军们传授兵法一类,然后还要负责宿卫侍从。而羽林骑则是守卫皇宫之北,皇帝出行之时为仪仗。
  “羽林,为国羽翼,如林之盛!”
  士信叹道。
  罗成笑道,“小六看来最近没少读书啊,连羽林郎的来历都这么清楚。”
  当年汉武帝建羽林,最重要的目的还是因为中尉之权太重,于是建羽林和期门二军,而后南北二军势始均,说到底,羽林军是皇帝直接掌握的一支北衙禁军。
  而现在大秦皇帝罗成并没有汉武帝的这种担忧,朝廷既有南衙十二卫,又有北衙十二军,更还有刚改为内衙的十六府,即原来的南衙四府和内军十二府。
  有这样三军分置,再有枢密院和兵部,皇帝不用担心兵权的问题。
  可皇帝却还是又新建了这么一支羽林军,在存孝看来有些多余和奇怪,他甚至认为,羽林军其实跟皇帝内军的亲勋翊是相同重叠的。
  但皇帝却又有自己的想法。
  内军里不论是皇帝的亲勋翊六府还是太子的亲勋翊六府,取的都是贵族、勋戚、高官子弟,这些人进入内军中担任侍卫之职,虽然很有必要,一来是显示皇恩,二来给这些勋戚官员子弟一个出仕机会,再来也能加强皇帝跟这些二代的关系。
  但好多人未必就是真正的军官坯子。
  而羽林军不同,首先,羽林军虽只三千余人,但全国有许多长白义儿营,这里面的义儿都是军人孤儿,或无后军人的继子。
  固然这些人也未必都是优秀的苗子,但其中还是能出现不少优秀者,皇帝再从其中择优选入羽林宫培养。
  实际上,就是在设立一个士官学校,为朝廷选拔培养一批长期而又忠诚可靠的优秀职业军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4/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