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7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1/1095

  本来一路上,慕容顺还十分担忧,尤其是看到秦军难以适应高原气候,不断掉队之时。
  可现在,他满脸都是止不住的笑意。
  “大王,大捷啊。”
  嗣业却仅仅只是微微一笑,“一般而已。”
  对他来说,这确实不过是一般的胜利,毕竟只是袭击歼灭了五千天柱兵,其它的不过是运辎重的牧民罢了。
  程名振和薛万均也一起进来恭贺。
  他们两人一个从西平郡来,一个从临洮郡来,一路上招集了许多郡兵、羌兵,又翻越高山,也算是十分辛苦,好在他们出发的早,路上又有沿途地方补给,倒也没落后。
  但还是晚来一步,只赶上最后追捕溃兵,打扫战场。
  “想不到你们来的这么快,还带了这么多兵。”
  “路上得了不少羌落支持。”
  薛万均笑着对嗣业道,“你是不知道,我在洮源的时候,遇到亲军都尉府的一个细作,这小子可厉害了,他本来是去那边羌落里打探情报的,结果听闻天柱王派人过来拉羌部做乱,便十分胆大的劝说了一个羌部与他平叛,又通过那个羌部拉了三个。结果一战就灭掉了一个响应天柱王的羌部,然后又马不停蹄的继续出兵进剿,等我带兵赶到洮源的时候,这家伙手底下已经拉起一万多人来了。”
  薛万均告诉嗣业,他带来的这一万多人里,有一半人就是王三拉起的那些部落,这还是因为要过西倾山,所以只带走了诸羌中的青壮战士而已。
  他从临洮出发时,带来五千秦军府兵,然后又招募了数千郡兵,结果过了西倾山后,便只剩下五千不到,大多数人因不良反应而留在了后面。
  反倒是王三带的那几千羌兵,却是半点事也没有,而且一路过来,多亏他们的向导引路。
  “哦,这个王三本王倒是想要见一见。”
  薛万均便让人去把王三叫来。
  “你就是王三,大名呢?”
  “回节下,卑职姓王,家中排行第三,名叫玄策。”
  “王玄策,好名字,你在亲军都尉府任何职?”
  “回节下,我之前在山东军中干过三年,后来选入亲军都尉府,长安讲武堂培训半年,这次是第一次正式出任务,目前只是普通特工,未有官阶。”
  嗣业见他长的很端正,说话又有条有理,不卑不亢的,十分欣赏。
  “如此人才,居然未有官阶,真是埋没了。这样吧,我这里的行军总管府下参谋司里还缺一个军情处主事,官阶不算高,只七品而已。如果你不嫌弃,可暂任此职,待此战过后,我向陛下为你请功。”
  王三惊讶,他不过是个无品无阶的特工,现在一下子要授他从七品主事?
  这连升了九级啊。
  “节下,卑职是亲军都尉府的人。”
  “我知道,但亲军都尉府也是朝廷衙门,不是他李君羡私人的,都是为朝廷办事效力,地方不同而已,现在这里是战场,我要调用你,李君羡也没话说。你就说你愿不愿意吧!”
  “愿意。”王三点头道,难得的机会谁不愿意呢,那般卖力,不也是想建功立业封爵加官吗。
  “好,爽快人,我就喜欢你这样的人,从现在起,你就是我青海道行军总管府参谋司军情处的主事了。”嗣业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接下来,众人开始讨论下一步行动。
  慕容顺建议立即出兵,突袭乌少海城,灭掉天柱王。
  而程名振则认为,当要防着背后的吐蕃军赶来,认为当分一部份兵马,驻守大非岭上,加固营寨。
  一来将俘虏等安置于此,二来将此作为辎重储地。
  从青海、临洮、西平等地的粮草先转运至此,然后再转运军前。
  “王主事,你有何意见?”嗣业突然问王三。
  三王看着满帐的大将们,有些激动,但在嗣业的鼓励下,还是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节下,行军打仗,首重为粮。尤其是如今深入敌境做战,且吐谷浑之地不似中原,这里更荒凉更偏僻,很难因敌就粮,如果随军带着辎重粮草,一来会大大迟缓行军速度,二来容易为敌袭击夺取或烧毁,因此不得不防。”
  “属下以为程将军所言更为稳重,在大非岭上留军驻守,既可安置身体不适的兵员,也可关押俘虏,更重要的是,这里作为粮草转运站,可大大提升粮草安全。”
  “哈哈哈,说的好。”嗣业大为赞叹,“此亦我所意也,那便由程名振负责留守大非岭营栅,你帅本部万余人留守,并后续到来的兵员,也一起留下守营。”
  这么一来,嗣业相当于给程名振留了一万秦军,一万郡兵,再加上一万羌兵。
  而他将与郭孝恪、薛万均一起,率一万四千秦军,并慕容顺的三万吐谷浑军,还有一万余羌兵,共计五万余人向东奔袭乌海城天柱王。
第955章
后宫岂可干国政
  观音婢跪在皇帝的面前,苦苦哀求。
  “还请陛下宽恕。”
  殿中,罗成叹气。
  “此乃朝堂之事,你不该插手。”
  “臣妾深知后宫不得干政,也不敢干政,然安业是臣妾之兄长,如今他犯下大错,臣妾恳求陛下饶他一死。”
  “当年你父亲去世前,将爵位交给幼子的无忌继承,你父亲死后,长孙安业兄弟几个,可没把你们娘三当成自家人,而是把你们驱赶出去。当时,你才七岁吧?”
  长孙无垢点头,当年若不是有舅父收留,他们娘三只能流落街头,哥哥无忌虽然继承了父亲爵位,可长孙家的所有产业都被安业他们霸占,甚至连那点爵禄和食邑收入,都拿不到。
  等过几年,皇帝改爵制,长孙无忌的爵位也被除去,于是便彻底断了来源,全靠舅舅高士廉与舅母鲜于氏接济过活。
  “长孙安业曾经如此对待你们,你们难道就没有过怨恨?”
  “有过,但毕竟是我同父异母兄长,当年他也还年幼,因未能袭爵而愤怒,臣妾能理解。”
  “可你之前为长孙安业求官,朕也授他官职,你算是待他很好了,如今他却还阴谋造反,你对他早就算仁至义尽了,用不着再为他求情。”
  “陛下。”
  长孙氏跪地不起。
  皇帝很宠长孙氏,她平时也很懂规矩知体统,并不恃宠而娇,除了为兄长安孙安业几个求过官,平时绝不会越界。
  长孙晟五个儿子,长子长孙无乃,次子无傲,三子无宪四子无忌五子无逸,第三子长孙无宪便是字安业。
  除了长孙无忌,在罗成手下算是凭本事干出头的,其余四兄弟,之前都要么在关中李渊手底下做事,要么在洛阳王世充手底下做事。
  于大秦并无寸功,但罗成还是给他们授了官职。
  可现在,兄弟五人,除无忌外,四个都卷入谋反案中,连无忌的叔父长孙顺德也牵连其中,整个长孙氏,可以说都差不多卷进去了。
  皇帝早知道这些人在密度串连,可就是按兵不动,故意钓鱼,甚至亲军都尉府还安插了不少人进去。
  有不少勋贵也假装被他们鼓动,这些人早不知天高地厚,还以为只要一举事,到时就能变天呢。
  却不知,皇帝只是在逗他们玩,跟看傻子一样。
  有句话说的好,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
  罗成的天下是一刀一枪打下来的,他的军队,也都是由当年战场上的老兄弟们把握的。经过几轮的调整,现在早年那些带兵归附的旧贵族旧官员啊,那些投降的反王反将贼将们啊,基本上都已经被清除出了军队主官的位置。
  兵权,牢牢的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尤其是洛阳的兵权,那更是铁板一块。
  哪怕皇帝确实也招了不少勋戚官员子弟为侍卫,但是他们也是处于皇帝掌握之中的。
  关陇集团中的杨坚篡位、李渊夺权、宇文述造反,那都与他们掌握了兵权有关,有许多处于军队要害位置的人跟着造反做乱。
  但是,谁会跟着长孙安业、李孝常、窦轨、元弘实这样一群关陇旧贵族们一起造反呢?
  他们现在既没有居于朝廷要职,处于紧要位置,又不掌握军队,控制兵权。除了上跳下窜的热闹外,他们手里哪有半分能够威胁到皇帝的?
  私兵?
  如今不是西魏北周之时了,贵族们手里也没有了私兵。
  就算是奴仆家丁,也都爱到了影响限制,各家连武器铠甲都没有,拿木棍还是短刀反?
  皇帝一直没把他们一锅端了,不过就是想看看,最后到底有多少人会加入进来而已。
  不管是多是少,都不可能成事。
  长孙无忌作为洛阳府尹,他是知情者,他为此很不安,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河南长孙氏越来越多族人卷入其中,却无法干涉。
  万般痛苦无奈之下,长孙无忌只得向皇帝请辞,以避嫌疑。
  长孙无垢这才知道了这事,他希望皇帝能看在事情还没恶化前,结束此事,也给长孙氏一个活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1/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