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7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0/1095

  李仲文叹道,“我也并不是借酒浇愁,只是如今前途迷茫啊。”
  当初他身为关陇名门贵族之后,在隋朝时也还仕途不错,结果侄子参与谋反,弄的他受牵连,削官夺爵,做了个富家翁。
  等隋乱一起,他不甘寂寞也组织兵马举事,本想响应侄子李密,为他将来入关做准备,谁知道李密在洛阳城下一耗就是几年,反倒是让李渊捷足先登入了关。
  眼看关中都投归李渊,他也无可奈何归了唐。
  这两年,在李唐其实也不太顺心,李渊并不怎么信任他,就如此时,他虽为岐州总管,但岐州这块他并不能说了算,还有个李神通压着他。
  那美丽的女人是李仲文的妾侍,一个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只是后来家族获罪,她也沦落教坊,李仲文见她之后极为心动,便为她赎身纳为妾侍。
  她有比普通女子更敏锐的见识。
  “夫君,为何不归附大秦?”女子直言道。
  “据妾身所知,令侄曾经为中原义军之盟主,可兵败之后不也归附了秦朝,甚至现在还官任九卿之职,并不差。若早夫君能够归秦,肯定也不会比现在差。”
  李仲文叹声气,“你说的倒也有理。”
  “如今李神通率军增援散关,进驻陈仓,这雍城倒是空虚。”
  要投秦归附,总得拿些拜礼,纳些投名状的。
  “来人,唤我诸义子前来!”李仲文对着门口大声喊道。
  渭水北岸,陈仓城。
  夜幕三更。
  陈仓城中突起大火,紧随着是刀兵之声响起。
  李神通被侍卫从睡眠中叫醒。
  “大王,李仲文反了,李仲文反了,他率领一众义子带着岐州兵正四处放火烧杀。”
  李神通一时还没有清醒过来,“李仲文反了?他不是今早才带了几千土团民夫押送了许多粮草从岐州过来吗,怎么反了?”
  “真反了。”
  等李神通披挂好出门,发现局势已经完全失控了。
  李仲文半夜发难,在城中纵火焚城,一面又大肆喊话,说秦军已经入城,甚至还伪造了不少面红色的秦旗。
  结果城中的唐军,还真以为是秦军已经攻破散关,杀到陈仓来了,不少新兵首先就炸营了。
  紧接着一些稍有些经验的老兵也被带的乱了。
  等李神通出来,陈仓城的衙门、府库、城门等要害已经被李仲文控制,大量城中唐兵已经投降了李仲文,还有更多的已经慌乱的逃出城去了。
  李神通还想集结抵抗,结果被李仲文的养子李猪儿手持一把马槊直接刺落马下,他捂着肩膀上的伤口,脸憋的胀紫,却说不出话来,最后被五花大绑带去见李仲文。
  天亮后,李仲文派两个养子留守陈仓城,然后带着收降的唐军等,共计八千人,往散关而去。
  散关城下,李仲文让人把李神通绑在一根高竿上,高高的举在队伍前面,向关城上的唐军劝降。
  散关上的唐军都懵了。
  关前是猛攻不止的秦军,结果关后却是投秦的岐州总管李仲文,还有被擒的淮安王、京西行营总管李神通,这仗还怎么打?
  更别说,散关上,还有不少李仲文的旧部,毕竟他到现在都还是岐州总管、刺史,他这一现身,关上立马就有人倒戈。
  一通混乱之后。
  大散关城门突然打开了,这让正猛攻城的黄君汉所部愣了一下,以为关中要出骑兵,都纷纷重整军阵,准备迎敌。
  结果等了好一会,没见骑兵冲出来,反倒是先看到一面白旗高举着出来。
  旗下,一员唐将缓缓出关。
  独孤怀恩眼尖,一下子就认出来了,“节下,是岐州总管李仲文,李密的叔父。”
第911章
火焚太极宫
  十一月的渭水北岸,渭水涛涛。
  罗嗣业的帅旗抵达,高高竖起。
  连破四郡之后,东征军直抵长安北,此时距离长安城不过三十余里了,远远的,都已经能隔着渭河看到平原上那座巨大的城池。
  这是一座周长七十二里的国际巨都。
  但在嗣业的眼里,那只是他复仇的目标,这一段日子以来,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攻到这座城下,如何攻入这座城池,如今手刃仇人,解救妻儿。
  “节下,长安已经无坚可守,只要我们进攻,随时可以拿下。”
  长安城太大了,这座到现在不过建了三十年的京城,外郭城足有七十多里,但直到大业崩溃前,长安城的外郭城墙才勉强完成,以前的那二十多年里,一直都只是有门而无墙。
  可哪怕此时长安城有了外郭城墙,但这么巨大的一座城池,可城中却仅两万人防守,却是根本不够。
  城池越大,需要防守的兵力越多,这是基本的常识。
  而长安城又是建立在平原之上,无险可守,当关中外围门户被突破,内线的防御层又被撕开后,长安城便只是一座巨大又无险可守的大城而已。
  在隋朝最强盛时,仅城内就有超过五十万的人口,包括宿卫的府兵、禁军,宫廷里的皇帝嫔妃以及宫人内侍,还有城中的百官以及家眷,还有大量的百姓、工匠、僧侣等等。
  不过经历隋乱以来,此时的长安城中人口大减,但城中依然有超过二十万的口,长安城外周边二十余县,加起来依然有数十万人口。
  “再等等。”
  嗣业望着长安城道。
  他还在等,等李渊的答复。
  他早就派了使者去长安城见李渊,给李渊一个机会,让他送还被扣押的妻儿,然后等李渊投降,这样能免去一场战争。
  哪怕罗嗣业有充足的信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夺下长安城。
  只是李渊一直没有回复。
  嗣业的耐心正在一点一点的消散。
  长安城中。
  李渊长吁短叹。
  面对着罗嗣业的最后通牒,他很犹豫。
  他不甘心,千辛万苦才走到了这一步。
  “大郎,你说我们现在怎么办?”
  “父皇,儿臣已经派人去调潼关的孝恭率军回援,还有蓝田的兵马。”
  李渊摇头,苦笑。
  就算调他们回来,又能如何呢。
  罗嗣业一路攻到长安城下,长安已经无险可依了,罗嗣业却兵强马壮。
  “父皇,当年王世充被李密围攻几年,不也守住了洛阳,我觉得我们不必怕罗嗣业。”齐王李元吉道。
  李渊心想,当年王世充守洛阳,怎么能跟现在比呢。一来当初王世充能守住洛阳,关键还是王世充早先一直掌握了洛阳和周边防御,哪怕后期李密兵临城下,但也有周边的其它势力一直在牵制着李密。
  更何况李密的兵马并不强,根本不能跟罗嗣业的东征大军相比。
  “父皇,我们杀了罗嗣业的儿子,就算投降他也不会放过我们的,不如拼了。”建成道。
  李渊无奈苦笑,“好,长安防御,就交由太子负责,齐王协佐。”
  十一月初三。
  李渊下令斩杀罗嗣业使者,将使者头颅当着秦军的面,扔进了渭水之中,以此坚定抗秦之心。
  罗嗣业大怒。
  下令兵马渡过渭水。
  十一月初五,秦东征军分多路在多处搭浮桥渡过渭河,包围长安城。
  围城之后,罗嗣业颁布军令,严禁各军将士不得擅自离营,不得入附近村落掳掠抢劫。
  此时长安城下,东征军三大集群,已有二十万军至城下,还有约一半多人马,则还在攻下的四郡。
  罗嗣业用了十天时间打造攻城器械,并向长安城中军民劝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0/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