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095

  早饭时间,昨日那个随从又送来了早饭,比昨天简单些,一桶刚蒸好的麦饭配上一锅蛋花汤。
  麦饭很难吃,把小麦磨去壳皮后掺入了豆子蒸煮而成,吃起来十分的粗糙难咽。但相比起面食却省了磨成面粉和过筛的工序,特别是掺了豆子后能省很多粮食。
  罗三叔几个起来后对着麦饭却很满意,对他们来说,能吃顿饱的已经很不错了,毕竟这几年可谓是一年不如一年,日子不好过了。
  开皇、仁寿年间日子倒是还满平稳的,除了灾荒之年,勤劳节俭些还是能够吃饱的,但到了新皇的大业年间,大兴木土,又四处发兵征讨,百姓常常受到征发,甚至超期服役,家中的田地家事时常耽误,日子便难过起来。
  碰上青黄不接的时候,倒是常常吃糠咽菜,若是再遇个水旱蝗灾什么的,那就得奉旨去讨饭避荒逃难了。
  “等拿到赏钱,我就先买他两石麦子挑回家去。”罗三叔一边吃着麦饭一边道。
  “三叔,两石麦子你挑的起吗?”
  “怎么挑不起,想当年我……”三叔又回忆起年轻时的往事来。
  吃过饭,县令随从又来了,让他们去县衙。
  县衙建在章丘县城的北边,算是县里最豪华的房子,很大很气派,不过这也就是在罗三叔他们眼里如此,在罗锋眼里,章丘县城太过落后,到处破破烂烂,房屋低矮,街道也是狭窄,甚至这么小的一座县城,居然还专门建有一个市场,就是规定所有的商业交易买卖往来都得在那里进行。
  那几条狭窄不平的街道两边,根本没有一间商铺,更没有沿街摆摊之人,处处体现着一股战争时代的设计思路,小小的县城居然也划分坊市,建有坊门围墙,把小县城划的一隔一隔的。
  来到县衙前时,这里却是早已经十分热闹。
  小县城里的百姓几乎家家户户都被喊来了,一大早县衙里的衙役就敲锣打鼓的通知,蓝面十八鬼被捉,当堂公审,并有郡丞主持,这对城里的百姓来说无异于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
  自蓝面鬼流窜到齐郡后,搞的人心惶惶,甚至章丘县也有好几个商家在外被劫过,现在蓝面鬼被一窝端,岂不大快人心。
  罗锋他们一路过来,到处听得人们议论纷纷,都在传说这蓝面十八鬼是如何如何被擒拿的,有的很夸张,也有的倒说的八九不离十。
  有人在传唱历城秦琼和长白山罗五的名字,说他们年少英雄了得,罗锋听了居然有几分飘飘然。
  还有人则说蓝面十八鬼是因为不开眼劫了县令千金,结果县令请了正好在县里路过赴任的郡丞张柱国,张柱国那是百战将军,一出手自然是马到功成云云。
  罗七听到这样的话后很不高兴,红着脸上去跟他们争论,说擒下十八鬼的乃是他们,争的个面红耳赤,唾沫横飞。
  到了县衙门口,罗锋看到了许多身着皂衣和褐衣的差役,按罗三叔所说,那些身着皂衣的就是三班衙役了,而那些身着褐衣的则是三班差役们的帮差了,这些基本上是各乡的百姓,受征召来轮流当差帮闲的,这些人不同于那些皂衣差役有编额,称之为白直、执衣。
  “那些皂隶好威风啊,五哥,你穿上这身肯定也威风。”小七瞧着那几个腰上挎着横刀的皂隶十分羡慕的道,穿黑衣佩横刀在他眼里那就是公家差人,威风得不得了的。
  “其实我觉得你没必要答应张县令去做个皂隶。”秦琼道。
  秦琼出身毕竟是历城秦家,那是地方士族了,在他们眼里,可以为官为吏,但若是去作皂隶那就太低微卑下了,甚至是卑贱了。
  毕竟就算是三班的衙役其实那都算不得真正的公差的,因为他们连正式的钱粮俸禄都没有,全靠各种潜规则灰色收入。
  “你就在家好好习练武艺,待成丁之后,我举荐你到来帅麾下当兵,那样才是正途。”
  当胥役那只是旁门,而当府兵才是正途,这是秦琼也是当下人普遍的观念。
  咣的一声锣响,一群衙役齐喊威武之声。
  张县令身着绿色官袍,头戴官帽出现,而郡丞张须陀则也身着官服出现。
  两人落座,张县令便让人押上蓝面鬼。
  蓝面鬼一押上来,便引得外面百姓阵阵唾骂之声。
  “绞立决!”
  张县令判的很干脆果决,这几年各地盗匪蜂起,治安恶劣,朝廷对于这些不法之徒也越来越严厉。
  因此对蓝面鬼张县令直接就判了绞,而且是立决,都不是先收押然后上报州衙转呈京师刑部。
  蓝面鬼是上了多地官府通缉杀无赦的恶贼,各地官府可先斩后奏。
  张须陀对此判决毫无异议,甚至是对张县令大为欣赏,他是一名军伍出身的郡丞,本身职责又是负责统领州郡兵马,维持地方治安,剿匪捕贼本是他的份内之事,乱世就须用重典,没有客气可言。
  “行刑之后,城头暴尸三日,然后斩下首级送呈州衙!”
  “好,杀的好!”
  百姓一片叫好之声,没有人同情那些人,也没有人在意这些人为何会去做盗贼。
  “有罪则罚有功则赏,府兵秦琼以及乡民罗五等人擒杀蓝面贼有功,当重重嘉奖,按先前通缉悬赏,贼首赏钱百贯,余贼每人赏十贯……”
  “府兵秦琼、乡民罗五等上前领赏!”
  在无数目光的注视下,罗锋和秦琼等被叫到了堂上领赏,几名差役两人一组抬着几个大箱子上来,罗锋他们每人面前放了一个。
  箱子盖打开,里面露出了一串串的铜钱,还有一匹匹的绢帛。
  罗锋和七个同乡,每个得了价值二十贯钱的铜钱和绢帛赏金,秦琼一人则得了一百一十贯的赏金。
  一匹匹绢和布被拿出来,当众展示,还有一串串的钱。
  罗锋暗暗的数着那些绢钱,他发现总共是五大串钱,十匹绢以及二十匹布。
  一边的罗三叔却觉得不对,忙问,“佐史,不是二十贯赏钱吗,怎么才五千钱和十匹绢,二十端布啊?”
  他旁边的那名皂衣衙役笑道,“没错啊,一串钱为一千,五串正好五贯。而十匹绢值五贯,二十端布值十贯,加起来可不正好是二十贯嘛。”
  “可现在一匹绢才值百钱啊,哪能值五百钱这么多?”
  “不然,你说的那是黑市的价,官府的价格可就是匹绢五百钱的,一端布也是五百钱,没错。”
  一匹绢是长四十尺宽一尺八寸,十二两重,而一端布则是五十尺长一尺八宽,一匹绢和一端布的价格是相等的,匹绢或端布值钱五百,当然这是官方兑换价。
  而实际上,由于近年粮价不断上升,其实绢布已经越来越贱,市面上正常的价格是匹绢兑百钱,但现在县里只给五贯铜钱,其余十五贯给绢和布,却是以匹绢值五百钱来给的,这么一来,相差五倍。
  本来价值十五贯赏钱的绢布,却贬值五倍,实际到手只相当于三贯。
  二十贯赏金,变相的成了八贯。
  就算是秦琼,也只发了十贯铜钱,剩下一百贯赏金也是绢布,按一匹兑五百给的,他一百一十贯的赏钱,最后也等于只拿到手三十贯而已。
  罗三叔还想说什么,罗锋在后面伸手扯了他几下。
  他知道既然这个衙役敢当堂这样做,那么肯定是得到县令的同意的,虽说这样一来他们损失很大,但人家拿出官价这个正当理由,他们也没话可说。
  二十贯变八贯就变八贯吧,总好歹还有八贯啊。
  堂上的张县令看到罗锋的动作,很是欣赏,他哪不知道如今市面上匹绢只值百钱呢,可是县衙府库也没多少钱,一下子要拿出二百七十贯赏钱来那也是相当不容易的。
  况且各地衙门都是这种做法,他也不可能单为罗锋几个破例的,那是坏了规矩,他也不能向上面交待。
  罗锋没有闹,很懂事,很好。
  就怕碰到不懂事的乡民胡闹,到时弄的很难堪。
  他一挥手,于是又有差役抬来几箱钱。
  “刚才那是官府的悬赏赏金,而这是本县和县中商贾大户对你们额外的嘉奖,每人五千钱。”
  这五贯是真金白银,全是一串串的铜钱,而没有半点绢布。
  八加五,等于到手十三贯,虽然还是等于少了七贯赏金,可罗锋已经很满意了,毕竟十三贯也是一大笔钱了,特别是对他和长白山下的老罗家来说。
  “谢县令!”罗锋带头拜谢!
  “谢县令!”罗三叔他们也跟着拜谢,不过听的出来,他们心里其实还是多少有点不太高兴的,毕竟赏金平白的就少了一半。
  倒是罗锋却挺知足的,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拿到手的才是自己的。
第11章
县令授职
  张须陀看向衙下很平静的罗锋,对县令张仪臣道,“此子遇劫匪而不慌乱,有勇且有谋,今日得钱帛赏赐而不得意忘形,偏偏又如此年轻,真是十分难得。”他笑笑又道,“若非此子还年少,某倒是有意想带他回郡中了。”
  他身为郡丞,统管郡兵,负责剿匪捕贼维持治安,在一郡之中那是二把手,算是位高权重,能够让他另眼相看的年轻人,确实不一般。
  张仪臣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这两年来朝廷大兴土木,百姓课役繁重,地方治安问题也便越来越严重,蓝面十八鬼并不是特例。
  章丘县虽不大,但也有二十余个乡,近万户人口。可县中流内的品官也就他和县丞、主簿三人而已,流外的录事、佐史十来个吏员,剩下的衙役虽有三十来个,可又要分为三班,真正维持治安的其实就快班的十个捕快。
  这十个捕快每人手下有一批帮闲、壮丁,可就如之前那个赵捕快一样都是些混子,不堪大用。
  “此子确实是个可造之才,年轻有冲劲有勇气,听说还曾读过书识得字,十分难得,本县有意让他入衙门做个捕快,也冲一冲如今这衙役们的懒散风气。”
  “某觉得可行。”张须陀抚须道。
  张仪臣其实心里更中意秦琼,若是秦琼愿意留在县中,他甚至想请秦琼做个捕头。不过秦琼是卫府军人,虽无官职品阶,但听说是大将军来护儿看重的帐下亲兵,更兼他又是历城秦家嫡子,人家也不会看的上个捕快之职,除非是让秦琼来当县尉,但县尉那是九品之职,他这个县令又是没权力私任的。
  “罗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