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6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3/1095

  而若是退而守太原、顺天,则可依借太原、北京这两大重镇坚守,以倒马关、紫荆关和军都关这三关为前阻。
  攻守易势,借助关防之力,变攻为守,后发而置人。
  再强大的突厥骑兵军团,在这些险关要隘面前,也没有什么可发威的余地。
  只是这老成稳重的意见,却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同意。
  “颉利夺我定襄道,甚至屠我二城两万余百姓,又斩杀我两万将士,这是我大秦开国以来,从不曾有过的奇耻大辱。颉利骑到朕头上拉屎拉尿,朕还要扭头躲着他?不,他有何资格挑衅朕?朕一日都不想多等,现在就要反击!”
  皇帝直接向将军们提出了自己的反击方案,这是他昨夜苦思一夜后的结果。
  “赵贵率军五万,汉、蕃各一军,出军都关攻涿郡高昙晟高开道二贼,夺回涿郡、怀荒之地。”
  “冯孝慈率汉、蕃各一军五万人马,一军自上谷出紫荆关,一军自博陵郡出倒马关,攻入河东雁门灵丘郡,击刘武周之叛军。”
  “朕,亲率集结于太原之二十万精锐,兵出太原,攻忻口入雁门。”
  卫玄卫文升忍不住劝说。
  “陛下,我军虽占有内三关险要,但翻越太行,道路险阻,且后勤粮草供应运输极难,兵马越众,后勤转运就越难。更何况,河北还有窦建德,不得不防。”
  可皇帝已经打定了主意。
  “窦建德朕已经将他交给魏王存孝和赵王士信,山东和辽宁两道兵马,将一起进攻河北,海陆齐攻,他会被拖在河北的。”
  “陛下,就算攻破忻口,可雁门险要,易守难攻啊。当年突厥始毕可汗数十万人马,也未能攻破雁门。”卫文升继续劝说。
  “卫老将军,若是朕就这样放弃关外,只怕关外那几郡也就彻底的没了,就算以后再夺回来,估计也成了一片废土,那是几十万条人命,都是朕的子民,朕不能置之不理。”
  当然,作为皇帝,罗成还有另一层的考量。
  若是任由颉利占据关外之地,还会有一个极坏的影响,那就是让颉利威望大增,使得他这次卷土重来能够一战扬名。
  李渊、窦建德、刘武周、高昙晟、梁师都之流,就会更加勾连突厥。
  如此一来,颉利拉着这些儿子就能形成一个稳定而又强大的反秦力量,西起关中,东到大海,这么强大的一支力量联合起来,就算是罗成,也是吃不消的。
  所以,他必须趁这个联盟还未稳定之时,立即扬剑斩断。
  尤其是必须得杀刘武周,夺回定襄道,这样才能把李渊和窦建德阻隔开来,各个击破。
  军都关有三十六里关沟,倒马关有十八盘岭,紫荆关也是依山面水形势险要,放弃关外据守三关两城,确实稳,可罗成却不能接受。
  在战术上这没错,可战略上却将陷入无穷被动。
  必须得出击,方能在战略上占据主动。
第865章
拒诏抗旨
  秦琼和尉迟恭几乎是同时出列,向皇帝喊出请为前锋的话语。
  相比起年迈的老将军卫文升的稳重,这两员三十出头的大将正是年富力壮之时,他们不会去想什么兵凶战危,也不会去考虑什么四十万大军四路出击的后勤粮草问题。
  他们考虑的很简单。
  皇帝说要打,那就打他娘的。
  突厥人竟然如此穷凶恶极,破城夺地不说还屠城杀人,这是绝不容许的。
  君辱臣死!
  颉利可汗敢欺压到大秦天子头上,他们这些大秦将军岂能坐视。
  “好,两位将军忠心可嘉,朕便授秦将军为讨逆将军,授尉迟将军为平虏将军,二位将军各率一军为朕先锋!”
  皇帝旨意既下,也就再无更改。
  一名名宣旨官带着旨意飞驰出太原,前往四方宣达旨意。
  好在说四十万大军出击,但并不是都从太原出发,而是自太原和博陵、上谷、北京四地出击,而太原和范阳这两地,本就是北方重镇,隋乱时也没受过太多战乱,秦立国后,也以这两地为河北和河东的中心,因此也积储有不少的钱粮军械等物资,有这两座为后勤补给基地,倒也还不至于兵出无粮。
  不过要供应四十万大军,征召的民夫也要多达倍数,基本上这次河北河东河南等地,大部份青壮都要征召起来,大致得是三丁抽一丁的极限动员。
  这样的战事规模,是肯定无法持久的,卫文升等有经验的老将文臣们给皇帝的建议是最多三个月。
  如果三个月内无法取胜,或者是减少战事规模,则秦军则无粮,而整个河北河东甚至中原之地都要崩溃。
  这不是夸大,而是事实。
  “三个月,足矣!”
  罗成撑不过三个月,颉利又岂能撑过三个月,刘武周又岂能撑过三个月,柴绍又岂能撑过三个月。
  这场战争不仅对罗成来说很危险,对敌军几方来说,一样危险,他们若不能击败罗成,攻过长城,那么他们一样在这偏僻的塞北无粮可继,一样得崩溃。
  就看谁能先胜出,哪怕是陷入僵局对峙,两边都将一样完蛋。
  代北。
  云中城。
  夜色下,几只飞鸽入城。
  城中心的鸽楼上,云中郡太守丹阳郡公李客师马上抓起一把鸽粮撒进去,待鸽子们吃饱后,他才抓起鸽子取下其脚上的信筒。
  “陆陆续续放出去一百尾飞鸽了,有顺天鸽站的,也有太原鸽站的,还有恒山鸽站的,如今也终于有我们云内鸽站的鸽子飞回来了。”
  飞鸽传书是一种很神奇的技术,需要高明的训鸽人训鸟改良鸽种,这些飞鸽都是专门的鸽子,最早时只是贵族们用来玩耍炫耀之物,后来被罗成安排暗卫研究改良,最终形成了可以传递密信的信鸽。
  利用的是鸽子返巢的天性,传递信息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
  比如云内与范阳相距八百里,这个距离信鸽可以直接往来,不需要中间接力传递。云内给范阳发鸽信,事先需要从范阳鸽站以车马运送飞鸽到云内城暂时寄养,待到要传信时,把信装在鸽子腿上,喂饱,然后放飞。
  鸽子自然就会飞回他在范阳的鸽巢,这就是鸽子的回巢天性,不管多远,一般都会飞回去。
  当然,为了保证信息安全,鸽信采用加密的密信,同时,只要重要信息才用鸽信,并且是一条信息用数只鸽子多次放出,以免被鹰等天敌捕杀,或被人拦截。
  从范阳带一只信鸽到大同,得经过八百里路程,很麻烦,但放回去,鸽子仅一天就能到达,却又极迅速。
  “丹阳公,如何?”
  刘弘基听闻有飞鸽回来,立马过来了。
  李客师是李靖的弟弟,这是个玩鸟的高手,大同的鸽站比别的站养的鸽子都多。
  “鸽信我已经交给参谋翻译了。”
  参谋掌握着一本鸽信译本,这种译本专为鸽信传递设计,每隔断时间还会更换。他将译好的鸽信递到刘弘基手里。
  “又是一封让我们突围撤离的信吗?”
  刘弘基看完后,只是摇了摇头。
  “将军,颉利已经越过了杀胡关,很快就要到了,如果要撤,这是我们最好的机会了。”李客师提醒刘弘基。刘弘基本是定襄大将,派去马邑接任定武军使,结果定武军叛乱,他仅带着部份兵马败回云内。
  他是一员客将,李客师却是云中郡太守,不过李客师这人倒没跟刘弘基争权,大敌当前,守城御敌之事他都是交给刘弘基负责。
  就连现在是战是撤,他也先问刘弘基。
  刘弘基笑着道,“陛下下旨,让我等突围出塞北上,让我们放弃云中郡。但是,顺天府那边传来消息说,皇帝已经下诏要四军进击,二十万在军兵分四路北上,既然皇帝都来了,那咱们还撤他个鸟啊!”
  “颉利来了又怎么样?他以为破了定襄和大利城,就也能破我云中城?”
  云中城在上次战突厥时,就表现的极为坚固。而那之后,这几年云中城一直在秦军手里,自然也得以进一步加固。
  “我云中城现只有五千之兵,但恒安镇还有两千,牛皮关也有一千。关城相连,互为犄角,将士们士气正盛,斗志昂扬,为何不能坚守一战?”
  “况且云中城中还有五万余百姓,青壮也有一万余人,这些人完全可以协防助战。我们完全可以坚守到陛下援军到来!”
  太守李客师听了,也不反驳。
  只是笑笑道,即将刘将军有此决心和雄心,那我这个文官自然全力支持。我是云中太守,守土有责,更应当坚守城池。
  于是乎,虽然这已经是他们收到的第八封撤退诏令了,可最终刘弘基和李客师依然决定继续坚守。
  几乎是同时。
  更北方数百里外的阴山白道,罗嗣业也接到了来自皇帝的诏令。
  皇帝命令他不要与突厥人硬拼,说既然定襄和大利城破军没,那么就干脆先绕道漠北借道奚境回北京。
  “嗣业不敢奉诏,两万定襄将士们的血还未干,两万余定襄百姓们的血也还未干,我嗣业不敢就这样走了,嗣业抗旨拒诏!”
  罗嗣业咬着牙烧掉了诏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3/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