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6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9/1095


第859章
推恩令
  “这么说来,其实封地内的军队并不是诸侯所有了?”
  “当然,诸侯领地内的军队为朝廷所有,他们的使命是保卫封地和诸侯还有封地的百姓不受侵犯。”
  老四呵呵一笑,“还得加上一条,监视诸侯吧?”
  罗成不说话,当是默认了。
  肯给实封地就算不错了,哪能真再给他们军权军队。
  罗成接下来把诸侯开国的各项权利和义务也大致跟老四说了一下,大秦修改爵制后的实封开国诸侯们,类似于西汉的分封诸侯,但没他们权力大。
  首先,他们不能直接统领封地军队。
  再其次,封地必须实行与朝廷一致的律法税赋,朝廷会派专门的官员去负责租赋税收,所得的租赋税收,三分之一上缴朝廷,三分之一留给诸侯,另三分之一留做封地内养军、供养官员等。
  在行政治民方面,朝廷会派出官员为诸侯的国官,担任尉、丞等职,诸侯名义上是他们的上司,但实际上他们要遵守中央朝廷的制度行事,且人事调动权都归朝廷。
  “听来听去,好像也没有什么意思啊?”
  “变化还是很大的。”罗成道,“实打实的封地总是给了的,再者,诸侯的爵位和封地都可世袭。”
  “代降还是世袭罔替?”
  “这么跟你说吧,你是魏王,朕给你在边疆之外划五百里地给你做封地,再给你五千人口,然后给你五百侍卫。你到了封地后,朝廷还会派出官员来担任你的国官,帮你治理封地,征收税赋,所得税赋三分之一直接给你,三分之一留给封地的官吏们和养军,剩下三分之一上缴朝廷。”
  “等你将来百年之后,你的嫡长子将继承魏王之位,而你其它的嫡子将推恩授爵,授封郡王,并从你的封地上划一块地给他建郡王国,你的庶子将授封国公爵,也一样在你封地上划地建公国。”
  老四开始听说儿子能世袭魏王,很高兴,听到其它嫡子也能封郡王,庶子能封国公非常高兴,可听着听着觉得不对劲了。
  怎么这郡王、国公,也要在他的魏王国上划地分封建国,那样一来,魏王国到他儿子继承时,他儿子虽然依然是魏王,可魏王国却已经小了许多,被兄弟分走很多了。
  “你的诸子分封建国,所立之国,皆效忠于朝廷。你嫡长子的魏王对他的兄弟封国,无统辖之权。”
  “而且,等你儿子百年之后传位给你嫡长孙时,你嫡长孙继承魏王之爵,但你的其它嫡孙只能分封为国公,其它庶孙只能分封为郡公。”
  每传一代,除了嫡长的能世袭魏王爵不变,其它的子孙都是要降等世袭的。
  一代一代的魏王不变,但推恩令之下,魏王国会越来越小,变成大大小小无数的封地。嫡子的魏王国变小,其它嫡子的郡王国也会这样代代推恩分封下去。
  这样做,目的为何?
  当然是为了避免几代之后,魏王的子孙跟皇帝的子孙关系不睦,甚至是这些诸侯王几代积累实力大增后反叛中央。
  所以推恩令下,诸侯王的封国会变的越来越小,本来是一个魏王国,几代之后,变成了一个魏王国加上数个郡王国以及一堆的公国、郡公国了,但封地还是那么大,所以诸王的实力就更小。
  哪怕都是同是魏王子孙,但魏王对那些兄弟子侄们也没有管辖权,都要听从效忠于朝廷,使得他们再无力对抗朝廷。
  另一方面,诸侯分封边疆之外,不会占中原之地,还能开拓疆土,镇守边关。
  “太复杂了。”老四感叹,他不得不承认,老五在这方面总有过人的天赋。
  “那你是愿意接受原来的爵制,还是愿意接受现在的爵制呢?”
  老四砸巴着嘴。
  想了许久。
  “虽然吧,觉得你搞这些还是太防着封侯了,但总的来说,比先前的这个爵制还是要好些的。”
  不管怎么说,皇帝总是拿出了真正的土地来分封,而且这爵位还是世袭的嘛,不但嫡长子能世袭罔替,其它嫡子庶子能降等分封。
  只要大秦朝一天不灭,那罗成的子孙代代传承当皇帝,他罗存孝的子孙就代代镇守边疆为诸侯,永为贵族。
  挺好的,甚至连封地的收入都增加了。
  三分取其一。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封地得在边疆之外的蛮荒之地,太偏远太荒凉了,说不定哪天就有可能被蛮夷们灭国的可能。
  但皇帝说了,当年周天子分封诸侯,不都是分封到各地去开疆拓土,守不住国土,那是自己没本事,当然,朝廷也不会坐视诸侯被蛮夷灭国,会救援,甚至会帮他们复国。
  但诸侯守土有责,谁敢主动弃地逃跑,那就视为自动放弃封地了。
  “除了宗室,其它异姓功臣也这样分封?”老四问。
  “有大功于国者,便可授封为带开国的实封世袭爵位,带开国者皆授给实封封地并授给人口让其迁往封地开国建府。异姓诸侯嫡长子可世袭罔替爵位,但其它诸子,只有嫡子可以降二等袭爵推恩受封,而其它的庶子无权袭爵。”
  “而功绩不够者则授封为不带开国字样的虚封爵,这种爵没有实封地,但爵禄爵地提高,原来是每户真封每月给钱三十文,现在提高到一百文,并提升爵田数量。”
  “那这不开国的虚封爵能够世袭吗?”
  “皆由嫡长子降等袭爵,其余诸子不封。”
  老四听完,若有所思。
  最占便宜的当然还是罗家宗室,其次是实封功臣们,而虚封爵也变成降等世袭,还提升了爵禄和爵田。
  可以说,这样的改动,比之最初可是大大提升了封侯贵族们的利益的。
  现在罗老四最关心的就只剩下他的这五百里封地,到底能封在哪里了。
  “我觉得不错,咱们现在还是先来讨论一下如何救援嗣业吧,我也不要挂帅统兵了,你给我授个先锋之职,我先轻骑前往救援。”老四得了这么大一个承诺,现在很满足,于是斗志昂扬,准备好好尽一下封王之责!
第860章
大秦倾国而战
  “我打算让你复任中原行营都统,继续统领河南山东淮南三道兵马。”罗成却出人意外的道。
  “中原行营都统?我留在中原做什么?上阵亲兄弟,我要去救嗣业。”
  罗成摇头。
  “我将御驾亲征北方,所以会让太子来洛阳监国,让太上皇留在范阳坐镇,然后你坐镇兴龙府历城。”
  “啥意思?”
  “你不是说打虎亲兄弟嘛,朕把中原交给你,是信任你。我御驾亲征北上,去会会颉利等人,你呢,从山东出兵,给我进攻河北,牵制窦建德一些兵马。我会给升龙府辽东城的士信下诏,让他派兵过来与你夹击窦建德。”
  老四意外,“你要两线作战?为何不先北上,全力干趴下颉利再说。”
  “当然是全力北伐,朕将率主力与颉利决战,你这里只是偏师一支。”
  这一次,罗成准备大干一场,既然各方都想联合起来先干趴他,那他就把他们一锅端了。“我只给中原行营留下两军人马,其余的我将全都调集北上。你的任务也不轻,既要防关中李渊出潼关,也要防萧铣北上,还有防江南东西的沈法兴和林士弘,当然,重点要防河北窦建德。”
  “老四,五万人给你,你打算怎么安排?”皇帝过考量兄弟。
  罗存孝想了想,“武关驻一万二,陕县驻一万二,然后虎牢驻一万二、江都驻一万二,我再率两千精骑驻于兴龙府历城。”
  这个布置有些太过分散兵力了,但如果只是防御,倒四平八稳。
  “虎牢和历城总共一万四,以这点力量进攻河北,只怕有些薄弱吧?”
  老四呵呵一笑,“那就看怎么打了,我掌握进攻之主动,要的是机动灵活,所以兵不在多,以袭扰劫掠为主,就够窦建德喝一壶的,我不需要跟他硬拼。”
  罗成满意的点头,“你能这样说我就放心了,虽然只给你五万人马,但是中原三道如今的乡团民兵发展的还不错,这是一支数量不少的预备力量,你若是能利用的好,可以有很大助力。”
  “我知道。”
  罗成拍了拍存孝的肩膀,“好了,那我就回宫了,好好表现,若是你在中原打的好,到时我给你授封地的时候,可以给你挑一块好的。”
  “那我可就记下了,到时说话算话。”老四哈哈笑道。
  罗成只给存孝留了两支兵马,其余的中原兵马包括河东的兵马都将随他北上,数量达到二十万之众,整整八个军之多。
  这是新整编的满编军。
  此外,河北冯孝慈、北京赵贵、辽东罗士信等几部也将奉命抽调重兵加入,因此,最终这场塞北决战。
  罗成将动员高达四十万的兵力,这是倾全力出战,除夷陵四郡的许绍、汉东四郡的杨士林以及汉中两郡的土蛮等新归附未整编的兵马,还有远在岭南之地的李靖、罗艺的兵马,还有远在朝鲜半岛汉城一带的徐世绩部。
  这已经是倾国出动。
  “陛下,兵法云,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日费千金啊。”
  魏征劝谏道。
  对于皇帝这举国北伐的计划,他很担忧。
  一次出动四十万大军,哪怕是各路出兵汇合,也实在是太庞大了。
  在战国之时,八家为邻,一家出一人从军,需七家供奉,所以说举十万之师,而影响耽误耕稼者,七十万家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9/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