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6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4/1095

  “一百万贯多吗,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去年光盐税就收了一百多万贯,不多。但朕要说,一百万贯是一笔大数字,一个有百亩地的自耕农家,就算是丰年,天下也太平,可一年所得若再除去开销花费,都未必能积攒下十贯钱。”
  “一百万贯啊,这得是多少小农一辈子积蓄?”
  萧瑀道,“陛下,洛阳紫微宫是皇宫大内,如今陛下的家,不修也是不行的。”
  “修可以修,但这钱不是这么花的。朕其实有一个办法,既能修葺皇宫,又能省去这一大笔钱。”
  “陛下,可是向天下富户大商劝捐?”陈叔达问。
  遇大开支时,向那些大户富商劝捐,这是很常规的手段了,商人大户明知这很不公平,可也没办法。
  只是这次,皇帝却是摇头,“不,劝捐其实就是敲诈,这很不好,我们不能开这样的头。”
  “那如何解决这一百万贯?”陈叔达不解。
  皇帝便道,其实一百万贯这个预算是有些高的,如果换个办法,能大大降低费用。当然,若是直接换个方式,便能一文钱不花。
  罗成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跟他卖御物一样,本来一匹上等的好马,在边市大约能值十多匹绢,到了中原,能值二三十匹绢,但是皇宫御马厩里的马出售,便能卖到一百匹绢一匹马,还供不应求。
第852章
突厥四儿
  为何?
  品牌效应啊。
  这马出自御马厩,就不再是普通的马了,他有品牌溢价。虽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难以接受这样的品牌溢价,可对于那些有钱人来说,他们缺那点钱吗?
  不,不缺。
  他们更看重的是御马的名头,所以同样一匹马,从商人手里买来可能只值四十贯,但从御马厩出来,再配上一份宫中出具的御马身份文书,再在马身上烙一个御马标志,便身价大涨。
  同样道理,罗成打算把修皇宫这个事情用商业手段来操作。
  不用宫廷官府来征召工匠民夫,采购材料,而是分成各个项目分包给商人们。
  比如说,修葺宫廷所用的木料,可以公开招标,招木材供应商。朝廷需要的只是制订一个修葺的计划和要求,把材料需要标明品质等级,然后交给商人。
  商人中标后自己再去招募工匠、劳力,自己采买材料,甚至是自己垫资。
  他们能得到什么呢?
  朝廷将颁给他们一块皇商御用木材商的牌子,甚至在他们提供的木材上,允许他们在上面铭刻自己商号的名字。
  甚至如果不想负担太大,可心细分承包。
  有的商人专门承包修建,有的商人专门负责担供材料。
  朝廷可以细分下来,把整个紫微宫划分成若干个项目,比如一座殿就划成一个项目,再细分为承担修建、提供材料。提供材料的,又细分为提供某单样材料,修建的又可分为修屋顶的,修地面的,修屋内,修院子的等等。
  “商人们自己招人,自己出钱,然后帮朝廷修皇宫,最后只得一个皇商牌子,他们会肯?”陈叔达觉得不太可能。
  “有何不肯呢?能得到这块御赐牌子,他们就有了我大秦朝廷的信用担保,甚至以后他们经商时,官府也会给他们律法制度允许内的方便,朕还可以专门让少府寺负责管理这些皇商,若他们遇到不公,比如官员权贵敲诈勒索之内的事情,可以直接向少府寺上告,少府寺将专门派人调查负责,这样便可以避免商人被地方官员欺压而上告无门的情况。”
  这还只是表面上的好处,而成为了皇商,对商人而言,也是一种品牌的提升,对他们的产品对他们的商号而言,能得到极大的品牌提升,这都不是一般的提升。
  这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广告方式。
  你可以登报纸打广告,也可以搞宣传促销,但这些都不如成为皇商,直接成为紫微宫修复合作商带来的效益高。
  你能为皇帝修宫殿,那你的商品肯定是天下最好的啊,否则,怎么可能为皇帝修宫殿呢。
  商人看似又出工又出力的为皇帝免费修宫殿,但皇家和朝廷的信用,却是价值巨大的。
  这就好比央王的广告标王一样,几秒钟的广告,要几个亿甚至更多,可他们也愿意。或者说,如同那些大型赛事的赞助商一样,抢着掏钱送钱也要赞助,还不就是因为能带来更大的效应嘛。
  宰相房玄龄一直没发言,只是很认真的听着。他与萧瑀和陈叔达他们不同,他跟罗成相处的时间更长,对皇帝了解更多。
  知道皇帝不是那种胡言乱语的人,能在这场合说出这话,肯定有过细致的考量。
  “陛下,臣以为,只要不是强迫商家,只要他们是自愿的,就行。”
  “商家怎么可能自愿呢,就算紫微宫再细分,那也得要一百万贯的费用,哪怕招一百个商家,也得平均一万贯一家,这一万贯钱难道是小钱?谁舍得白扔出去?”萧瑀认为房玄龄这宰相有些太过于奉承皇帝,他脾气向来耿直,在杨广面前都敢直言,更别说如今罗成又是出名的纳谏。
  罗成当下便笑道,“不如重修紫微宫一事,就交由房相国来执行,再交由萧相国来监督,如何?”
  “可以。”
  萧瑀马上接下旨意,“我会好好盯着的,若是出现强迫欺压的行为,定会向陛下如实进奏。”
  房玄龄也接下旨意,“欢迎萧相监督。”
  “臣萧瑀还有本启奏。”
  “萧相,这又不是前朝大殿,有事直说。”
  萧瑀说,我大秦立国不久,许多制度大体是沿用隋制,比如说这国库。隋时国库分三库为左藏右藏和黄藏,左纳右出,黄藏为宫廷内库。
  但隋明帝继位后,其实朝廷国库和宫廷内库往往不分,现在我大秦立国,应当区分开来。
  萧瑀的建议是,制度要完善,这样下面的官吏才有制可依好办事。
  国库十分重要,毕竟掌握朝廷的财富。
  民部司财务政令,太府寺则司钱帛金银仓储出纳,少府监则掌管手工制造,并负责铸钱。
  原黄藏从太府寺中分离出来,归入内侍省内府局,负责掌中藏宝货。
  实际上,萧瑀的意思就是朝廷的钱是朝廷的,皇帝的钱是皇帝的,朝廷的是公款,内库的是私钱,公私得分明。
  民部成为国库的监管部门、太府寺则是国库的主管部门,而少府监为国库审计部门,黄藏内库从中分离出来归内侍省,此外再进一步把粮食从太府寺分离出来,这样一来,太府寺只管钱帛,粮食存储出纳归司农寺。
  以后皇帝要私人赏赐百官、将士或者是贵族,这钱只能从皇帝自己的内库出。
  国家的租赋归入司农寺,国家的工商税收归入太府寺。
  这些钱只能流入国库,而不能进入皇帝的内库。
  皇帝内库的钱从哪来?只能是皇家的田庄、宫市,地方进贡、外番朝贡的钱帛收入。
  左纳右出,左藏存储税收钱帛,用以发放百官俸钱、军费开支等,而右藏负责发放。相当于一个是保管一个是会计。
  司农寺也设两仓,一储粮,一放粮,粮食以发官禄和供军为主。
  这样一来,以后皇帝就不能随便动用国库的钱,拿来修行宫啊、赏赐官员贵族等了。
  罗成听完后,居然笑着道,“公私分明,很好,朕觉得这是一个良谏,纳之!”
  “吾皇英明!”萧瑀有些意外,马上拍了一记马屁。
  “哈哈哈!”
  皇帝的笑声未停,结果一封急报奏上。
  “马邑刘武周谋反叛乱,刘弘基被袭兵败逃往云中,雁门楼烦马邑三郡尽没。”
  “唐将柴绍率十万兵马在灵州击败梁师都,北上围九原,云定兴降而复叛再归唐。榆林郭子和叛梁师都,率部归唐。”
  “窦建德向突厥称臣,得颉利赐狼头纛,授平杨可汗。”
  李渊向突厥称臣,得授定杨可汗,梁师都向突厥称臣,得授大度毗咖可汗,窦建德向突厥称臣,得授平杨可汗,刘武周向突厥称臣,得授南面可汗。
  殿中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第853章
五娘子
  显仁宫。
  李君羡不安的低头站在殿中。
  一身黑衣的皇帝今天显得很严肃,李君羡奉诏进来已经有半个时辰了,可这半个时辰皇帝却一句话也没让他说,也一句话没问他。
  皇帝低着头在看着手里的折子。
  良久。
  皇帝终于放下了折子,将脑袋抬起来,目光望向他。
  “朕记得你乳名五娘子?”
  李君羡不知道皇帝为何突然说起此事,小心答道,“臣出生时,家中已有四个姐姐,因出生时接生婆眼花错认是女孩儿,因此向我父亲报说是个女孩,父亲便呼我五娘子,后来接生婆才发现我是男孩,但这乳名却一直叫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4/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